如何反驳《去他妈的分数,请还我青春》这篇作文?

yy灰


有反驳有支持。文章中提到的家长和学校都比较极端,才逼得孩子写这样文章,而且是不是孩子写的也不一定。

首先、分数和青春不矛盾。我自己也经历过所有念书的过程,那个年代父母没时间管孩子学习,也管不过来。家家四五个孩子。等上高中住校后也跟现在的孩子一样,白天上课,早晚上自习。也没觉得自己青春有多灰暗,翻过墙,逃过课,追过星,读过琼瑶......一辈子的挚友都是那时期交下的。现在我儿子正读高三,他一周休半天,回家后聊班里的趣闻趣事,仍然感觉出青春的美好。



其次、该文中提到的,音体美等教育缺失,这个我严重同意。现在看高中课程比我们上学那会难度大了,没必要再增加难度了。把时间多分配给所谓的副科。让孩子们多点艺术的熏陶,体育的竞技精神。


再次、学校课表太满了,其实我们培养学生最主要是自学能力,给孩子们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讲课,现在的学校恨不得孩子们脑袋有个USB接口,老师们把所有知识都给存上去。这导致孩子们上大学,自由了,不知道怎么学习的状态。


高三妈妈日记


我不想喷谁。我是一个三线城市的普通公务员,我举几个身边的例子。第一个例子,前年,我们单位招了两个公务员,我负责政审,去了他们的家,父母都是农民,比较贫苦的,这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考研,又考了公务员,因为业务精通,表现优秀,短短两年,被提拔为中层干部。第二个例子,我同事的儿子,大学上的是一个二本,小伙子发奋努力,考上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又考上北京市国税局的公务员,一下子有了北京市户口。第三个例子,我老婆的一个侄女婿,家还不是我们本地的,父母也是农村的,毕业后先是考上了我们市人社局公务员,后来经过努力,又考上省人社厅公务员,举家迁到省城,几年的时间提拔为处级干部。还有好多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只想说,知识或许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知识绝对能提升你的人生境界!不读书,没有相应的知识,你凭什么去了解你生活的这个世界??????


十字路口52726993


特意去看了这篇文章,其实还挺有感触的。

小学学习中上游的样子,我爸妈就是给我报很多班去上,最多的时候,一天三个班轮着跑,晚上回家还要从七点开始学吉他一直到八点。

后来小升初发挥失常了,进了私立学校,每时每刻都在学习,晚上熄灯了,拿着手电筒,窝在被窝里记单词,读书,写题,晚上十一点能睡就不错了,小考,月考,期末考,凌晨一两点才睡,就怕成绩掉下去。

有一次复习太晚,考试的时候有点感冒,脑袋昏昏沉沉的,好几题都写错了,成绩掉到了二十多名,老师找我谈话,妈妈给我报补习班,我爸直接打我,我都要被搞疯了。

后来感冒越来越严重,发高烧,上体育课直接昏了,老师才把我带到医院,我整个初中就那一回请了假,去上课的时候直接一堆作业,晚上补到凌晨三四点,只睡两个小时,才补完。

中国的素质教育完全没用,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基本一个学期上不了二十节,还德智体美劳,放屁!


棉棉有余


看了这个问答,特意去搜寻了这篇文章来阅览了,这是2016年的高考零分作文,作者在文中用生动的语言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人的经历来叙说了这个悲伤的十二年,老实说初读觉得高考的确残忍,分数也确实贯穿了我们的整个青春,但是我想说在学习的生涯里除了分数我们照样能把青春过得很好,而不好的同学只是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太多的家庭把孩子的一生都压在了读书这条路上。当然,在教育上也有弊端,重要的还是看自己呀。



青春是什么?我认为青春它就包含了你的分数,而分数却是你努力的汗水,是你辛勤付出的收获,也许你以为你今天写下这篇文章痛快了,舒适了,可是再不久的将来你将会为自己的这份畅快买单,你会后悔,甚至还会因为这零分再来一次高考,希望那时候你的标题会变成去你的青春,还我分数。

我是经历了高考过来,现在在大学里我最怀念的是高中的时光,尤其是在高三那一年,虽然很紧张,很忙碌,很煎熬,但是现在想想那一段时光很充实,我没有荒度它,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不懂的打扮自己,不懂的校园外的世界,唯一知道的是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我还有多少篇文章没背,上次的习题还没去问老师,我的单词还有多少等等。每天都在期待高考快来却又希望它不要来。可是现在我怀念它,好想再重回那一年,装载着自己满满的付出不留空隙的那一年,可是回不去了。

没有高中的生活并不代表什么,但是我知道没有分数的学习是枯燥的,放弃了分数的青春你会遗憾的。我的有一部分同学是读完初中就直接去上中职或者不读了,中职的同学好歹还有一份回忆,可是不读的同学却一直在外漂泊,她并没有如她所想那般过得很好,也没用将青春书写完美,反而很早就结婚生子了。每次相遇她说她后悔了,可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啊!

所以其实青春和分数它并不两相误,只是你不能很好的去调节,也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重要的还是看你的心智,学会学习。


木子情话



这个话题已经过去这么久啦!我还是很负责任的说:如果没有分数,你的青春将会是什么?

第一,文章只是一时“泄愤”的宣吐,不是在理智情况下的言语,就算是理智下的言语,也是一时不当很失误的“言语”。

如果你的青春没有分数来“添彩”你的青春还是青春吗?你的青春有意义和成就感吗?

岂不是这样的:游手好闲的晃荡在一个很随意的很安逸的校园某个角落,学校的所有有意义的活动可能永远都与你无关。甚至还有可能网吧、迪厅、电影院成了你青春飘无不定的寄身处,没有一丝安全感。难道这是我们想要的青春?


第二,这句话应该是这样子的:TMD的青春,我只要分数!这才是有目标有追求的,有正能量的。不管我们在青春期做什么,他都是需要实实在在努力的成绩来支撑这个时间点,为它画上美丽的画面。这唯有成绩能实现。

现在是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也必须有成考核啊!考试是必须的,考试大纲结果就是分数,分数就决定了我们所学知识的优劣,决定了我们的成绩在什么档次。换句话说就是决定了我们下一站与谁同行的问题!说到这儿你还懂了吧!


如果没有一定的分数,有些圈子你可能是永远都进不去的。

那么有分数就是有敲门砖。你进入清华北大,你的圈子就是清华北大。这个圈子很好进吗?你凭啥啊!如果我们自己用分数考进去了,你就成了聚光灯。Ok?你懂的!

哎!不说了!网上这种“以点带面”的负面思想还是少看的好!青春是拿来奋斗的,不是拿来享受的!青春不磨砺难道等到年过花甲了才来打拼?

好了!去TMD青春!我只想要一个好分数!我们一起为青春奋斗吧!

祝青春有活力!有光彩!


关注【语文老师锦绣】享受免费点评作文,我们一起学好语文!


语文老师锦绣


我觉得这篇作文略有些夸张,也有些偏激。一个人对一件事的心态决定了对它的看法。从小学到高中的整整十二年,在大部分父母的严重,的确成绩也就是分数是他们眼中最看中的。他们逼着子女上补习班,灌输他们成绩为王的思想,甚至在小学幼儿园之前,就引领着他们一遍遍的背诵诗词,单词。他们觉得这是父爱,更是母爱,殊不知,这段时期才是幼儿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佳时期,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纯真、最容易塑造与养成人格的唯一时期。

学习的畸形重视我在这里就不想阐述了,至少相对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教育而言,我国对于分数、对于成绩的重视绝对是排在前列的。在这里我更想说的是我们对于体魄对于身体健康的轻视。

我现在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我喜欢锻炼,喜欢健身,喜欢肌肉带给我的安全感以及充实感。但是,就我们这片大学区而言,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千篇一律,基本可以分成两种类型,肥胖型与偏瘦型。你几乎看不到类似美国大学生一样的强壮型,学校的健身房也几乎没有学生会去定时的锻炼,就算有大部分也是为了减肥或者塑型。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大学生跟美国的大学生对于肌肉对于强壮的看法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后来我明白了,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根本就没有让拥有我们可以定时锻炼的空间,甚至连提倡都没有过。电视上天天说要强身健体,可惜校园里唯一有的只有篮球场和操场,而在我的记忆中,自从高三以来就没有上过体育课了。

我不想说学习不重要,学习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可是还有许许多多比它更重要的事。我前几天看见一个新闻,一个人重病在床,可是他的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他不允许他来看望他一眼,甚至在临死前的最后一段话,也是告诫亲人别把他的死讯告诉他的儿子,他怕影响他考试。试问是有多么重要的事,重要过连黑发人送白发人的最后一面的资格,也要把它剥夺,试问还有什么遗憾,能大过错过自己的父亲的最后一面的遗憾。

我不清楚,我也不想弄清楚。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只求能得快活两字,足矣!


SeasonsInTheSun15665541



等着天亮过节的人也来说一句,大概看了一下原文和评论,说什么的都有,这都无可厚非,因为人和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有人认为这是穷人逆袭的唯一出路,可你见过初中没毕业的百万富翁麽?虽然这个时代百万并不多,可他的百万绝对比你大学出来上班挣钱要容易的多,说作者写的对的也没错,这真的是在和几百万人赛跑,每天背负的压力完全不亚于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还要担心到底做的好不好!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的人,没有资格谈论念大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实个人感觉大学生活不过是进去残酷社会前的一次长达四年的温养与锻炼,中国孩子的知识巅峰大多在高三吧?每个孩子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路。如果我说这是国家的一种手段会不会有人喷我?我生活在一个祖国边陲的四五线小城市,每个月几千块的工资,不是太懂内地快节奏的生活,我可以每天悠哉悠哉的生活,就算偶尔会有点拮据但并不影响我快乐的生活,有两栋自己的小楼,暂时没车,高兴了就去上班,不高兴了就请假去玩,反观我们直属上司单位的大人物们,基本工资差不多是我的两倍多,一天累死累活,房贷,车贷,孩子每年差不多两万多的幼儿园,也够他们受得,个人感觉大学就是为了给国家创造更多提高人均GDP的场所,你们可以喷我,我承认大学出来很多人工资确实比我高,工作比我的稳定,可那又能怎样?等着70岁退休和我比养老金?还是在家里摆个空气净化器吃着农药残留超标的食物和我比生活质量?说的有点远了,总结一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要让自己太累,每天想着逆袭,能挣多少钱,娶的媳妇有多漂亮,挣的再多得有命花,媳妇再漂亮孩子得是你的,,我们活着是为了生活不是单纯的活,别太累,!祝大家生活愉快,家庭幸福,我要去睡觉了,毕竟明天要过节!


依赖136722661


我觉得给零分有点过分,毕竟他说的是实话,是他自己的亲身体会,我们现在就缺少说实话的人,小时候写作文,美其名曰想象作文,展开想象的翅膀,说白了,就是编。老师还不停的叫我们怎么编的合理,怎么编的有意义,想想都他妈的扯!

长大了,工作了发现还是编,应付上级,应付检查,整天去编写子虚乌有的档案,材料。其实上级也知道是编的,每次检查还装的特认真,看着一个个严肃的表情,我想到的却是一张张丑恶的嘴脸。

工作中领导让我们实实在在,我真的想实实在在,可是我不会啊,从小到大学的都是虚假,在虚假的世界怎么真实!

这时就会有人说,你不会做人,不会看颜色,我们中国人真是有一套自己的处世哲学,其他人想死也不明白。

可是我憎恨小聪明,我憎恨虚假,我喜欢真实,活出自我,也想让更多人支持真实,可能我们这一小撮人改变不了世界,但至少能净化我们自己。


假不强


只能说懦弱者常在,愤青从未远离,标新立异可以理解,但不要诋毁我们的教育,没有教育你什么也不是,估计别说坐在考场里,砖厂里都不待见你。这是一种病态,就像很多人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KTV里面声嘶力竭的唱着父母我爱你们一样的病态。

教育的目的是人格培养和知识传承,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教育和考好学校直接画了等号,甚至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重视。教育是一个行业,和餐饮业、旅游业等诸多行业一样是为了让人得到某种需求或者是满足。教育教会了这个作者太多,这个作者本身就是教育的受益者,但很遗憾,他不是合理的对教育提出建议,哗众取宠。

上学的时候你如果没有分数,或许你将什么也不是,打工的时候你没有业绩,或许你将什么也不是。我们从来不排除个性教育,也不排除你打工时候的老板是你爸爸或者舅舅或者什么亲人。但要想明白,如果你有好出身,请尽情嬉闹,如果你什么也没有,还是滚回去读书,读书可能给不了你什么,但会告诉你,没成绩你什么也不是。


五亩闲田


无论处在任何阶段,任何年龄,在任何社会时期,在任何体制下,总有一些抑郁不得志的人感叹,这个时代毁掉了自己体面的人生,磨灭了辉煌的未来。相反也总有一些人,因为这些被唾骂的体制从平庸走向光芒万丈,从自卑的小孩变成了能文善战的斗士,他或拿起笔杆警醒世人,或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又或分分钟几十万上下的创造财富,再或一间门面,安逸生活,抱怨看不起病的同时也在感叹国家的安定和谐。


去他妈的分数,还我的青春,我的青春难道仅仅被这高考分数毁到面目全非,难辨雌雄?学习的最底线是,能确保生活阶层不会更差,至少维持现状。(富二嗲out😂)还有一部分又努力又幸运的孩子,进入了另外一个人圈子,体会到了知识真正的可以改变命运。当今这个年代培养人才是需要大量财力物力的,不可否认,家庭基础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的未来层次。说说去他妈的青春吧,不要把荒废青春,放纵放荡自我堕落归结到体制上。你在校门口抽着烟,搂着妹子,那些傻逼在研究双曲线呢。你在网吧打打杀杀,在商场穿着紧身的牛仔裤扮个时尚仔的时候,那些傻逼灰头土脸,不休边幅的在球场上真的肆意青春,在图书馆读些无聊的书籍,在画室里速写一位暗恋的姑娘(这才是去你妈的青春,去你妈的学习)

所以各位同学,请不要把挥霍了的年纪,放纵过度了的身体,作为你他妈的青春。这不是青春,这是你他妈的狗屁。你他妈的青春是三十岁那一年,一家三口,小孩在三室一厅的家里吵着你,婆娘在上班前吻着你,老豆老某在电话里骂着你,狐朋狗友在烧烤摊等着你,两瓶啤酒下肚,稍有迷迷糊糊,想起今天车开不回去了,八瓶啤酒下肚了,硬要开车回去的你被朋友们按着狗头一顿爆锤,一箱啤酒喝完了,骂上一句,我去你的青春,请你妈的分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