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一个瞬间你会觉得高三那一年没努力真的后悔了?

把手伸向天国


其实为高三没努力而后悔的时候还挺多的,最先后悔的时候就是高考分数出来要填报志愿的时候。我高考比二本高出十几分,基本上只够上那种压二本线的学校,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基本上每一所大学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都看了,我非常渴望去大城市,至少也是省会城市,可是我发现除了边疆地区的省会城市的大学我有可能上线,其他省会城市的大学我都没法上,我当时报了两个省会城市的学校,结果都没有被录取,其实只要多2分就足够了。那时候心里特别后悔为什么不再多做几套题,让自己高几分。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蝴蝶效应。我到了大学后,看到大学校园还没有我高中的学校大,心里真的五味杂陈,当时特别恨自己为什么高中不努力,这也是我后来为什么一定要考研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瞬间觉得很后悔高三没有努力。有一个同学,我跟她成绩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差不多,但是高三的时候她基本就属于拼命读书的那一类了,而我上网、看小说照常进行,然后她考进了一所名校,而我只上了一所二本,当时家里很多人都拿我跟她比较,全部都在夸她,而且她家还为她办了很浓重的酒席,然后还邀请我去参加,我当时那个嫉妒啊,当然也特别不好意思,想着要是高三也跟她一起学习就好了。

以前不懂学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只觉得读书是家里人逼我的,所以没有太多的感觉,也没有想过真的爱上学习,但现在工作好几年了,为人妻为人母,才发现读书好真的太有优势了,如果能够再重来一次,我相信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的,当然得我懂得学习的重要意义。


我在美国等你来


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了。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高考,现在回想起来,我依旧记得那年的高考,那年父母在考场外期盼的眼神,那年高考,天气还是刚刚微热,六月的天气,刚刚下过雨。不过,几个月后高考成绩出来了,很不幸的是我没考上,确切的说,我只考了四百多分,只能上个三本了,算是落榜了。毕竟农村嘛,都是认为只有二本以上的才算是正经大学,额。至于高三那年,我真的是放松了,说实话高三那年的我真的不还不如高一高二努力,归根结底只是因为那年我喜欢了隔壁班的一个女孩,自然心思就没怎么花在学习上。现在想起来,虽有点后悔,虽然最后我没能和那个女孩走在一起,不过,人生嘛,这一条路,那一条路,总有自己的一条路了,就看你走的决心了。

那年暑假,天气很热,算是我人生的一个挫折吧。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思考自己以后的出路,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我什么都不懂还能想出个什么来。哈哈,三本我不是很愿意读,因为学费它贵,那就只能选择专科了,可以,我实在是不甘心的,我自认为我虽算不上很聪明,可也不笨的,想了又想,还是终于下定决心选择了复读了。当时的我跑去跟父亲讲了我的想法,父亲抽了根烟,说可以。就这样,拿着复读的学费,我还记得是8000多,因为我的分数距离二本线差五十多分,复读学校的学费是根据你的高考分数计算的,当时只感觉这学费真的好贵。确实当时也是很后悔的只怪自己高三没努力了。复读生涯现在想起来,太艰苦了,那段时间才知道什么叫做孤独,怎么叫做努力,什么叫做拼搏,很多人通宵不睡觉来学习,一年时间很快,我也顺利考取了一所普通二本大学,直到现在工作,参加两次高考,复读那段经历实在是苦楚,相信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清楚,那段经历带给人的也算是一种财富吧。

现在想起来,那年高考,距离现在已经多少年了,转眼之间,当时的学生仔,现在已经是小伙子了,时间是个好东西,他带给你了曾经的回忆,以及后来的烦恼。


小天带你看娱乐


我觉得应该就是大一暑假高中寝室聚会的时候了。

我是在县城里上的高中,应该算是个重点的吧,当时学校分文理科,我呢,脑子不是很好,理科很多学不会,所以我就选择了文科,当时学校文理科学生比例大概是5:1,很多选文科的也都是学习不是很好的人(我们那里是这种情况,不代表多数哈)。所以学校也不是太重视文科。但是,在我那一届学校分了文科重点班和普通班,我凭借差不多的成绩很幸运的进入了重点班,寝室也从六楼换到了一楼,室友有两个同班的,还有六个是理科重点班,可以说是学霸寝室了。关键是那六个理科班的基本没出过年级前二十,我的两个同班的同学基本是年级前十,而我就是那种半吊子状态,年级二三十,平时考试要靠运气的那种,数学简单分能上去,数学一难就不行了。

我那一年高考恰好数学很难,结果我就考了一个二本学校,同寝室的都是考的211和985学校。在大一暑假的时候,有人提议聚一聚,我就想着聚聚吧,因为也有很长时间没见了。当时我们就先预订了一家餐馆,约定了时间,当我到的时候,寝室很多人都已经到了,都在说着自己的专业和大学,我跟她们说自己的学校的时候,她们甚至都不知道,还说我为什么不复习一年上个好学校,虽然我也知道她们都是好意,但是还是很尴尬,我当时就想自己高中怎么就不好好学习呢,等到大学毕业后,我恐怕就没脸去聚会了。

关注张小咖啊,获取更多新鲜教育咨询。

张小咖啊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由自主地就点了进来,说实话每每想起高考都会后悔当初的不努力,都会反思如果当时自己再努力一点,现在的人生是不是会重新书写。

我自认为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天赋,从小就听身边的人说,长大了要上清华北大,自己的心里也暗下决定,上小学的时候也没让大家失望,好像第一永远都会是我,四外村的人都知道我学习好,分班的时候连老师都在抢。


到了初中成绩还行,第一次考试全校将近千人位列第八。但问题来了,因为学校没有男生宿舍,所以就在外边同学家住,晚上经常光顾游戏厅,白天一上课就睡觉,是出了名的睡神。

到了高中还是如此,上课睡觉,下课就跑,感觉我做的练习题,大多都是前后位女生问时为了给她们讲解才做的,那时成绩不是非常拔尖,但也是比较靠前的,就这样参加高考,最后落了一个普通的211院校。



无数次质问自己当时为什么不能努力一点呢,可后悔已经无济于事,所以希望我们不要因一时的懒惰让自己后悔终生,特别是高三的学子们加油吧,祝你们能在接下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师兄教育


高考分数线都出来了再来回忆一下十多年前的高考的故事,别有一番滋味。

其实高三那一年我很努力,也超常发挥考出了理想的成绩,虽然填志愿的失误,没有上到更好的大学,但对高三的努力我一直没有怎么后悔的。

直到大学毕业后的一天,我被公司派到清华大学去参加一个企业管理的培训。在清华大学的几天里我才发现原来好大学是这样的,大师级的教授,浓厚的学习氛围,顶尖的同学。后来我又抽了一天时间去看了看北京大学,学习文科的我受到了更大的刺激,我看了看他们的百年纪念讲堂的演出日程安排,那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师,文学家、经济学家、话剧演出也都是国内一线演员。那一刻我真的后悔我还没有努力够,虽然我知道即使我再努力可能也进不了这个校园,但是我内心对他的崇敬和向往却是无法掩饰的。

上大学的时候,我学的中文,那时候对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等课程无比排斥和厌烦,觉得这和我今后的工作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看看人家写的小说而已。

毕业以后,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发现最有魅力的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人的底蕴。人的底蕴可以让你的精神在物质社会中散发耀眼的光芒,也会让你更优雅更从容的去赚取更多的财富。

这时候我后悔了,我后悔我大学的时候没有好好的去学习,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上网、踢球、喝酒等事情上,把最好的学习时间没有用在读书、学习上。

现在我对文学对历史有开始了近乎痴迷的状态,而这个恰恰就是我大学应该学的东西。


谋子


没后悔过,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从未后悔以后也不会后悔。

我是农村人,一直到小学毕业,我从未坚定过自己可以用学习来实现什么。我不知道爷爷、父母还有其他爱我在乎我的人究竟使了多大的劲,可以让并不优秀的我去到市里的名初中上学。而在当时的我看来,这简直是一种折磨。






我就像是一个被扔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还被所有人遗忘的人,甚至与别人交流都有障碍,因为我不敢张口像他们一样说普通话,因为在这之前我能使用的语言只有家乡的土话,更别提我那一穷二白的成绩了。



我看不到希望,自己也从未看得上自己。

但父亲是绝对绝对不会允许我这样,他把我逼到学校。无可奈何,我只能继续在当时我连做梦都抗拒的地方待着。

我很感谢,很感谢,很感谢……那些在我自己放弃我自己的时候也没放弃我的人。

初中入学的时候,学号是54,也就是班里的第54名。毕业的时候,班里第11名,我踩着分数线进了市里最好高中的实验班。

那些出现我生命中的贵人们,那些在乎我的人,你们让我不后悔当初的无可奈何。没有后悔。


古月告耳


我以前真是有过这样的感觉,每次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就会想为什么我不在高三的时候再努力一点呢,这样我就可以去一个更好的学校,这样我的人生道路就不会这么曲折。


但是回过头这样一想,也不是这么回事,你怎么知道你再努力一点就一定能在高考的时候取得一个好成绩呢。难道我高考真的不努力吗?实际上我非常努力,可是又很无助,我问班上成绩好的同学他们是怎么学习的,但是同样的方法用在我身上又不合适了。我每天很努力希望把自己成绩差的那一门课看看书能在考试的时候多考几分,但是高考成绩出来我那一名课是最差的。



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傻,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学习方法都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而我有些科目基础过于差,用在自己身上确实行不通。还有我虽然每天熬夜,把自己身体熬垮了,可是我实际上是很焦虑,晚上看书的效率也不高。



可是正是因为这样,我害怕被别人落下太远,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努力学习,即便专业我不喜欢我也要认真听课,把考试考好。因为自己胆子小,我就去参加各种竞选,演讲比赛,所以我除了获得许多证书之外,实际上我当众说话的能力越来越强。我还花了将近2万元学习英语,我的口语水平有了不错的提升,甚至还在学校带领一批学弟学妹学习。所以我的自身竞争力才越来越强大。



可是我还是很害怕,很担心,很焦虑,我的很多同学他们如今还在中国顶尖的几个研究所里读博,或是出国留学,每每和他们聊天,我就会后悔自己高中没有他们努力。只不过我现在接纳自己这样想,但同时也会告诉自己,没关系,你可以更努力,追求不一样很美好吗?


飞飞有个武侠梦


在我结束高考后同优秀的人站在一起时候。

在我的大学说“也许我们不是你梦想的大学时候”

高考结束以后我的分数并不理想,那时候家里人很着急,在公布高考成绩的第一天就没跑到我们的省会城市参加高校志愿会。当时跟我一起的还有和我同年参加高考的学霸,怎么形容他这个人呢?学霸两个子就能全部概括,在我们市以屈指可数的名额考到省会上高中,他的学校占领着省里最好的资源,最好的老师,算是高考的领头羊吧。

招生志愿会当时分为几个场地,985,211在A区,而后是一本大学B区,等到CDF区基本上就是二本和三本了。当时他就一直在A区徘徊,捉摸不定上哪个985,去哪个城市。而我呢?在本省二本三本的摊位前徘徊。一个个的问我能不能去你们学校呢,然后他们都委婉的说“你的成绩可能有点悬。”一个上午下来。他的袋子里装满了中国各个知名大学招生老师给的宣传页。而我一个上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大学。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提前体会到了自己不优秀在社会上是什么体验,当你四处碰壁时你才会发现自己与优秀有多大差距。以前我和他的距离是省会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现在变成了以全国为单位大学排名的距离。

后来陪他去了他们学校拿成绩单,一整个学校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息,他的同桌是理科状元,他们眉飞色舞的讨论着一路的酸甜苦辣,他们说今年的高考题如何简单,他们憧憬着未来,他们……

喜悦都是属于他们的,我多羡慕这样努力过后收货的快乐啊,我拿着令人尴尬的成绩长第一次赤裸裸的站在现实面前对比。在离开时他们说“今天天气真好,云很美”哪里呢?我看不到。

后来我也背上行囊离开家,开始了自己的远方。

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喜欢说“虽然我们不是你们憧憬的大学……”是啊,谁会憧憬着来一个四线城市的二本呢?可是又能怎么样呢?还有机会一切就不算晚。

以往落下的就交给未来弥补,殊途同归。没人能随便给下定义谁的状态一辈子就这样,共勉吧。


吞吞57


这个问题看了我就不得不回答了!亲身经历吧,我希望为人父母的好好看看我这个回答!

首先,我在读的高中是我老爸安排的!当然,家里环境不怎么样,所以也没有走后门去很好的高中!学校很小,下课时间可以自由出入,随便你去哪里,也不限制男女交往。。。我觉得挺自由的,对于我这种放荡不羁的少年及其合适的样子!去网吧、游戏机室、嗨房。。。我经常旷课,几乎没有请假这一说法!当然,我的班级是学校所谓的重点班!

回想一下!高一开始分班,校长在分班的时候,就表示重视文科班!原本班级52个人,活生生地走了36个,很多成绩好的都过去了!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理科重点班其实和普通班级没有啥区别了,无论从学习氛围还是学习风气来说!分班后的46人,认真听课的人不到10个,其他人要么玩,要么睡,要么嘛—开小差。。。很难想象我们还是重点班!

我自控力很差,从小到现在,但是我会随着环境改变自己对事情的态度!大学看到学校的人,班级的人,社团的人,去朋友那里对比他们学校的人,感觉到本科总体的素养和学习氛围确实比专科好一点,所以,我就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用尽全力去学习!或许,没考上重本会是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事!

我只是想通过这么一件事,跟身为家长的人说一个道理!跟进孩子学习这件事,并不只是一个嘴皮子问问的事!我父母是为了生活,所以几乎忘记关心我的学业!我感觉我被忽略了,我会从其他地方寻找我的存在感!最后,我父母以为我可以上重本的,结果,我只能考个很普通的本科!

作为父母的你们,如果你真的关心你的孩子,希望你真的用心去陪他,陪着他学习,陪着他谈谈心!用心去感受他的状态,去感受他的环境,努力让他专心提升自己!

以上是我的看法!当然,主要是看主人公的!最后的结果,都是目前的所有因素加起来得到的结果!如果你想让他更优秀,用心点吧!


搞怪多多圈


世上没有后悔药💊,却有无数不断后悔的人,进入社会后,当因为学历问题带来种种困扰的时候,多希望高三那年可以好好奋斗一把,现在也不至于混成这样。

当年我是艺考生,艺考成绩出来后,表现还不错,有几个二本的学校可以选择,真因为这样,高三第二学期放松了很多,结果高考成绩只够上三本。上学的时候去过几次别的重点大学,不管是从环境还是学习氛围,都是三本学校不可比的!

毕业之后去找工作,结果好多单位明确提出只收二本以上的,每每这个时刻,真的极其后悔为什么当初放纵自己,如果在努力一把,会不会不是现在的结果呢!

所以,还是奉劝还在读书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现在的时光,好好学习,真正的努力过之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