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該不該打?你打過孩子嗎?

湯老師的教育小故事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心一揪。


我是一個性格比較急燥,大大咧咧,幹活非常麻利的一個媽媽。對於孩子穿衣吃飯的照顧比較細心。但曾經對育兒知識比較漠視,傲慢,瞧不起!就是這樣的一個脾氣性格。我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曾經單純的認為,我媽生活上把我照顧這麼好,我也這麼做,肯定會很好的!所以,曾經我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是很平靜的。

在孩子上了學以後,每天下午放學做作業,我們家就開始了雞飛狗跳。因為我的急躁。我看到孩子在那裡磨蹭,拖拉,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我就高聲指責他“怎麼這麼慢啊!就一點點作業還用這麼多時間!快點!”……就這樣孩子在惶恐中寫著作業,還得看我的臉色,聽著我的指責和囉嗦。那時候也根本不懂得,是我的這種方式導致了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偶爾大聲的訓斥不過癮,看著他默不作聲,我就動手,撕過他的作業,扔過書包,有時還會動手打孩子,現在回想起來,孩子當時的心情是有多恐懼,我現在還能想到他驚恐的眼神!我是他最親最親的人,就這樣無情的動手,把我們之間的感情至於不顧。每次動完手,我都深深地自責,內疚。可是傷害已經造成了,哪有那麼容易彌補。當我深深地認識到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時,我知道我是一切的根源,所以我開始學習育兒知識,看育兒書,心理方面的書……


這時候我更加明白,動手打孩子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行為。是因為和孩子沒有有效的溝通,才會出現情緒的失控,暴力行為的出現。其實孩子雖然小,但是我們和孩子的交流如果做的好,他什麼都能明白。所以當和孩子能夠好好溝通的時候,我們的想法他能真正懂得的時候,我們是不會情緒失控的!

所以,當你想動手時,請考慮一下,打了對解決問題有用嗎?如果沒用,請放下手,拍拍孩子的肩膀,去了解孩子和自己行為背後的動機,怎樣做才是更有效的呢!


真心如如媽


不邀自答

打孩子,大多是因為孩子不聽教,不聽講,可以一定程度上歸結為家長不耐煩

孩子能不能打?該不該打?這真不能一概而論

打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打孩子可以分為兩類:

1.洩憤

這種情況是比較少的,但還是存在

例如最常見的就是當想好好教育孩子的時候,被老人攔著,本來不想打也變成了開揍。

這時候更多的是洩憤,對老人干預的不滿



2. 讓孩子聽話

讓孩子聽話=讓孩子安靜下來,並接受我們的意見

這以教育為目的的,但是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可取

通常打完孩子,家長都是心裡後悔的。孩子心理也受到影響

既然是讓孩子安靜下來,那麼可以採取的方法就很多了

例如轉移注意力,例如旁敲側擊…


而實際上,個人認為打孩子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長的懶惰!

打罵是最懶惰的教育方式!藉口就是不耐煩!

要引導孩子得抓到孩子需求,抓孩子需求意味著要花心思,花心思又意味著麻煩!


第二個問題,我是否打過孩子

老實交代,我打過孩子,還打得不輕

在我家大寶兩歲的時候揍過她,而且不止一次,只要不聽話肯定捱揍

那麼,在一次揍她的時候,她突然回話,那會兒她差不多三歲,一邊捱打一邊對著我罵:

你這樣的爸爸才要打!奶奶會像你打我這樣打你的!

很難想象,三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當時愣住了

然後開始惡補育兒知識,越吸收得多,越是覺得自己前面就是懶惰教育

打這以後,我再也打過她,教育方式也從粗暴懶惰的打罵,換成讀懂孩子心理。

以上…


熊孩子專治


我認為,不該打孩子,我也沒打過孩子。

原因有:

1打孩子是家長無能的表現,是失敗的教育方法。就因為搞不定孩子,才用打來證明對孩子的掌控權,讓他屈服於你嗎?


2打孩子會破壞親子感情,很難修復。當孩子被打時,他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我了。孩子會害怕,即使是屈服,變乖變聽話也是因為怕,而不是因為認識到錯誤。

3打孩子會影響孩子心理。可能會讓孩子膽小怕事,也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脾氣暴躁。

4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家庭生活。從小捱打的孩子,以後為人父母了,會覺得打孩子是件很正常的事,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5可能導致意外發生。新聞看到過父母失手把孩子打成腦震盪了,打殘了,甚至打死了。悲劇往往發生在一念之間。

方法總比問題多,解決熊孩子問題的方法一定不是隻有“打孩子”這一種方法。用一顆愛孩子的心以及保持穩定的情緒積極想辦法,一定能找到比打孩子更好的方法。


寧媽育兒


孩子該不該打,我說說李玫瑾教授的觀點。李教授說,不該打。為什麼?因為你是大人,他是小孩,你覺得大人打小孩公平嗎?也不該罵,因為你罵孩子,給孩子樹立了不文明的印象,對孩子影響非常深。即使在氣頭上,我們也應該控制自己的慾望。那怎麼辦?

如果孩子哭鬧不聽話,你就一對一,和孩子在臥室裡,讓她哭,讓她鬧,你不說話就看著他。孩子哭鬧多是給你看的,所以你就看著他,直到他哭鬧得筋疲力盡。孩子知道你不妥協,絕對不會一直哭鬧下去。等他哭得筋疲力盡了,你給他點愛,拿毛巾,用熱水給他擦擦臉,問他你還哭嗎?哭就接著哭。

如果不哭了,你再給他講點道理,和他說有什麼事我們商量著來,如果你能說服我,我就給你辦。鼓勵孩子跟你商量交流,以後如果說孩子給你商量交流,那麼你就三次滿足他一次。這樣下去孩子就知道了,哭鬧是沒有用的,什麼事還得商量著來。

孩子不聽話這個問題上,我覺得很多時候是我們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味的以命令式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孩子懂事以後,一定要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多和孩子們探討商量,這裡不具體說了。我在頭條上發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育兒視頻,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名師育兒


孩子不聽話,常常會令家長火冒三丈,解決方法就是打孩子,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年代觀念已經過去了,2歲之前最好不要打孩子,經常有孩子無理取鬧,到超市就要買這買那,不給買就坐在地上哭鬧打滾,到別人家去好奇就亂翻亂動,還會穿著鞋到人家沙發上亂蹦,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每次媽媽都會氣不打一處來,回到家就痛打一頓,但是,打完以後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3歲,雖說不聽話,但總歸是心疼的。即使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例如,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行為亢奮神經有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上狀況的更不能打。
6歲以後要儘量少打,12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會影響親子感情,養成暴力傾向,傷害自尊心,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導致拘束、緊張情緒。孩子學會撒謊,讓孩子失去內疚感,打孩子前要交流,不能用手或鞋子打,孩子犯錯,父母也要一起受罰。你知道小時候經常挨父母打是種怎樣的人生考驗嗎?孩子一想到回家就發憷,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打罵孩子時,孩子雖然表面上誠惶誠恐,內心深處自己對錯誤的行為根本沒有反省,更不會去思考該如何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甚至有些極端的孩子會想辦法趕快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更加放任自己。


師慧文化V


我從來都沒有打過孩子,也不相信什麼“棍棒底下出孝子”。每一個擁有良好品質的人,都是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而每天生活在打罵之中的孩子,則常常滿身戾氣。


有些家長一言不合就打孩子,還不是因為孩子沒有反抗的能力。人生在世,每天不如意的人事十之八九,領導批評了,下屬偷懶了,同事搶功了,老公醉酒了等等等等,即使心裡氣得要死,也不會去打他們吧?但是孩子貪玩了,衣服弄髒了,或者是飯菜掉到了地上這樣的小事情,一些人就會暴跳如雷,不由分說把孩子打一段,還美其名曰為孩子好,找這麼冠冕堂皇的理由,要臉不?明明就是拿毫無還手之力的孩子出氣,好伐?


記得大寶二年級的時候和同學們去吃年豬飯,村子裡有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孩子們都跳下去玩水,嘰嘰喳喳鬧個不停。家長們怕孩子感冒,就勸說他們上來,小人兒們雖然意猶未盡,但還是一個個上了岸。這時一個家長過來指著他兒子大罵,還威脅再敢惹老子生氣就打斷你的腿!孩子唯唯諾諾地應了,等他家長離開後孩子說,再過幾年等我長大了看我怎麼收拾他!

看到了吧,打罵中長大的孩子學會的是用拳頭解決問題!


快樂如風


孩子該不該打?你打過孩子嗎?

密蘇里大學:經常捱打的孩子和不捱打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很明顯

關於到底應不應該打孩子成了一個無法停止的討論話題。很多人說,我從小就是被父母打大的,我不是也挺好的嗎。是的,棒棍之下出孝子,但是產生的結果並不是我們認為父母教導我們的有多正確,我們屈服,我們聽話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恐懼。我們會因為害怕捱打,變得更順從,但是我們行為改變的底層基礎是什麼,我們並沒有清楚的認識到。

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個觀點,從他們一項新的研究中發現,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被父母打,這對他們未來十年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研究人員認為,打屁股和其他身體懲罰的方法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持續的時間遠遠長於最初的想象,可能會達到十年以上。

父母避免打孩子非常重要,因為打孩子會產生長期的影響。如果我們想要培養孩子的積極行為,所有的父母都應該教孩子如何及早地規範他們的行為。

經常捱打的孩子,在行為和語言方面,相比不捱打的孩子,差別很大。

父母經常打孩子,這些孩子在長大後,會有更強的攻擊性和犯罪行為。

育兒專家卡羅爾·利伯曼是《獅子、老虎和恐怖分子》的作者說,經常打孩子,讓孩子產生恐懼感,這對任何孩子都是有害的。每次打屁股,孩子們都會感受到身體上的疼痛,以及情感上的疼痛,就像父母不愛他們一樣。打屁股給他們傳遞了一個信息,那就是他們不好。這導致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變得好鬥。

這項研究的結果強調了使用打孩子這種教育方式會明顯增加了孩子以後生活中出現問題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把兒童發展看成是一幅拼圖,其中很多東西都在影響著我們的孩子,那麼這幅拼圖就增加了孩子出現消極後果的可能性。作為一名家長,要考慮是否值得冒這個風險,尤其是在有很多其他教育方式選擇的情況下。

管教孩子的其他方法包括暫停、分心、把他們從情境中趕走、進行道德對話和讓他們失去某些特權。雖然打孩子和大喊大叫對孩子來說都是相對有害的,但如果用一種有控制的方式進行言語懲罰,傳達出孩子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信息,那麼言語懲罰可能就沒有那麼有害了。

包括打屁股在內的體罰會增加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降低他們的自尊心。父母經常打孩子,會給孩子樹立這樣的榜樣,告訴他們,當一個人心煩意亂或發生衝突時,用攻擊性語言和行為是可以的。

父母們經常打孩子屁股,因為他們看到孩子的行為發生了迅速的變化。不幸的是,孩子的行為改變很少是持久的,而對行為和情緒健康的有害影響卻是長期的。

打屁股很快就會抑制行為,但不會改變它,打屁股還會增加孩子的憤怒、怨恨和報復慾望。

被父母打屁股的孩子日後在語言表達方面出現問題的風險更大。

研究也同時發現,那些在5歲時被母親打屁股的孩子,即使是相對較少的孩子,在9歲時,即使考慮到其他影響孩子行為的家庭風險因素,他們語言表達能力也較低。

打孩子屁股的父母可能不會經常和孩子說話。父母如何管教孩子與文化、宗教和家庭傳統密切相關,包括父母對自己經歷的理解。我們很多人對自己說:“我小時候被打過屁股,這讓我成為一個好人。打我自己的孩子有什麼不對嗎?”

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打屁股會導致大多數父母想要停止與孩子進行對話,因為他們認為打孩子來的效果更直接,對他們來說甚至更省事,是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總結

有些父母對會不能打孩子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這種說法是在指責他們虐待孩子,挑戰他們作為父母的身份。事實上大多數父母都在盡其所能地照顧孩子,父母必須聽取來自各個方面的建議。當今許多家庭面臨的非常大負擔和壓力,父母的這些壓力可能也會毫無意識地轉移到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但是,如果你相信上面的結果,打孩子對孩子是有長期消極影響的,請換一種教育方式吧。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J媽學堂


就在前幾天看過一個帖子,打孩子的100種方法,我把它當笑話存起來了,還在廣播裡聽某位專家大談特談如何科學的打孩子。當我們提這個問題時,就對要不要打孩子產生懷疑了。如果你想以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為代價去壓制孩子,那麼你可以繼續選擇棍棒,巴掌和皮鞭。


我打過孩子,在真正學會管教孩子之前,打完孩子後想想自己當時是有多無能,用武力去解決問題,鎮壓孩子,讓孩子聽我的。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怎麼想?會學到什麼?會真的接受教訓了麼?如果他記住了教訓,是事情讓他有所感悟,他受到了啟發,還是因為害怕被打?

在課堂上,我會請家長們換位角色扮演一下,讓他們來體會一把被打被體罰的孩子。當然不是真的打他們,但扮演父母的一方的怒氣➕語言暴力➕揮舞著的即將落下的手,就足以讓"孩子"戰慄、恐懼。



然後我會問"孩子"在想什麼?

有的孩子說,太恐怖了,我覺得自己很糟糕,父母並不愛我,我不值得他們愛。

有的孩子說,我恨他們,即使我現在反抗不了,我也要找機會報復回來,以證明他們制服不了我。

有的孩子說,我該怎麼做還怎麼做,下次怎樣才能不讓他們抓住呢!?

有的孩子說,我什麼都做不好,我以後還是聽他們的話,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只要不打我就行。

沒有一個人會說,我感覺我爸媽好關心我,好愛我,我很能幹,我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也許你會覺得,自己的打起作用了。但是孩子內心會形成怎樣的信念呢?他們覺得自己不好,不重要,沒有價值,這個世界不安全,他們要想辦法生存下去,而不是去專心發展未來走向社會所需要的良好的品質和技能。這些信念形成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形成了他們的性格。

在未來,他們也將學會用武力來解決分歧,來傷害愛的人,他們或許會成長為一位唯我獨尊的強權主義者,或許會成長為一名唯唯諾諾的討好者,唯獨不會是你所期待的獨立自主,自尊自愛,性格完善的心理健康的人。


隨風而來的你


孩子並非打不得,這是我的觀點。我認為完全不打不教訓,和孩子做朋友的親子關係,是不負責任的親子關係。

在帶養孩子的過程中,既不要過分的壓制、替代孩子的感受,也不要一味的寵溺。這個分寸的把握並不容易做到,孩子的通常會觸碰到家庭底線。在這個時候,小懲大誡就是必須給孩子的。


而在家庭中,守護家庭底線的,必定是父親,父親的威權和力量的呈現,引導孩子自主管理、一路向前。靠母親教育孩子,小學3年級就會失控。

至於打孩子會使孩子內心受刺激形成創傷的說法,也並非沒有道理,所以我的做法是,打孩子,要保護孩子的安全感,不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


具體做法如下:

1.和孩子討論這個問題。

2.引導孩子把他的情緒感受表達清楚。

3.看到孩子的情緒。

4.表達我的想法和建議,指出這個行為觸及了哪個底線問題。

5.說明要打他,和他討論打幾下。

6.請他脫褲子趴好。

7.打。商量好的打幾下就打幾下。


黃衣心理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被許多父母當成教子的“座右銘”。但是隨著新一代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輕家長都有了自己的教育想法,美國有句諺語是“把你的棍子閒置不用,就會寵壞你的孩子”,就是說,孩子可以打,也應該打,但打孩子可是一門學問。

1 打孩子不能帶情緒,因為你有情緒。

這時候打孩子只是在發洩自己的憤怒,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打他,很容易失手誤傷孩子。當你憤怒過後不想打孩子的時候,卻是你應該打的時候,因為規矩不能隨便改。

2 打孩子前要交流。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爸爸媽媽要打你,是規矩要打你,規矩在父母之上。這個過程對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緒,言簡意賅,但態度要堅決。

3 不能用手或鞋子打,要“專物專用”,需要用杖(也就是古時候所說的家法),這樣做有兩點點好處:第一給自己時間冷靜;第二產生震懾力。

4 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因此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所以,依照愛打孩子的原則是,父母也要跟著受罰。比如懲罰孩子之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因為這件事過去強調得少,導致你犯了錯,被懲罰,所以爸爸也要自罰不吃晚飯。這樣會讓孩子體會到愛,而不是恐懼。

5 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況者不能打:行為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

6 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3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7 6歲以後要儘量少打,12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6歲後的孩子是懂道理的年齡了。這時,父母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裡產生負面影響。

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雖然我們深謀遠慮,但事實上結果卻不是我們所理想的。

好的心態能帶來好的情緒,假如你的孩子很頑皮,淘氣,不聽話,請大人們不要急著給孩子“扣帽子”,試著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再下定論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家長們要清楚教育孩子的目的,只有徹底瞭解教育原理、認真學習、真心付出和自我完善的家長,才有可能教出優秀的子女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