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歷過老師上課不講主課。都要課後在他家輔導才講的事情嗎?

保定微評說


我家孩子曾經在樂凱中學上的初中,那幾年學校擴招的厲害,一個年級有十幾班。一個班級有八十幾個人,只有十來個片內生。



不但每個年級人數眾多,教室裡轉個身都困難,而且當時她們的數學老師就讓學生都要報她的課外負擔,她在課堂上根本不講重點。只留在她那裡輔導後的作業,逼著你報她的輔導班。如果不報她的輔導班,你根本不知道她講的是什麼。

後來聽朋友說,人家這樣的老師自身有點名氣,在學校掙得錢遠沒有在外面做輔導老師賺的多,都不怕為此受到學校處理和開除。碰到這樣的老師,作為學生家長,你能有什麼辦法?還不是要乖乖交錢上輔導課!

現在這樣的老師有很多,老師們有很多都在從事著這樣的工作,如果教育部門不控制管理課外輔導,只能越來越多,那個家長也不願意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前些天看到微信傳播的小視頻,一位老人為教育問題的大聲疾呼,反映當今社會存在的老師道德淪喪問題,師風師德問題,他還提出了一個師腐的概念很值得我們深思。雖說我們是九年義務教育,可是現在一個家庭只要有上學的孩子,教育支出已經佔了非常大的比重,一個稍微好點課外輔導班,二十堂課動不動就一萬多塊輔導費。一般保定家庭的工薪階層還真是上不起。

教育部等四部門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堅決查處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並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一經查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教師資格。(相關報道詳見A03版)

與高校教師被允許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不同,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屬於被嚴禁的一種行為。當校內補課被明令禁止,校外輔導培訓儼然成了“香餑餑”。在職中小學教師兼職校外培訓機構賺取“外快”的作法一直飽受社會詬病,但總是屢禁不止。此次四部門再次發出通知,應該是在看到了相關問題依然存在之下的“有的放矢”。

事實上,現如今,校外輔導培訓機構遍地開花、無處不在,補課費已成為家庭一項沉重開支。以至於家長抱怨:“家裡沒個上學的,根本不知道現在補課有多貴!”甚至近日有媒體發出如此感慨:“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把它用在補課費上,可謂恰當!如果校外培訓機構與學校老師“裡應外合”,毫無話語權的家長們就只能任人擺佈,不得不低頭接受現實。

杭州一位小學校長對杭州市小學生的課外負擔做了一份實證調查,數據顯示:週一至週四,學生有課外作業的佔到61.7%,雙休日佔到75.5%;週一至週四,晚上參加課外培訓的學生佔50.0%,甚至20.1%的學生參加2個以上課外班。到了週五至週末,參加2個以上課外班的上升到70.9%,3個以上的佔到44.6%,甚至有4.7%的同學參加5個以上課外班,而沒有參加的僅佔8.8%。

雖然這份實證調查中,倒是沒能再進一步搞清楚課外負擔中究竟有多少是教師誘導或者逼迫的結果,但如此密集的課外培訓安排,如果有中小學教師參與其間是不可想象的。實際上,中小學教師與培訓機構相互勾結、暗示、鼓勵、組織學生校外補課,已經不是新聞。

以上是媒體部分報道,我希望不要只停留在報道上面。

關注瓶頸蒼穹不迷路,我在問答等你!!


保定微評說


我覺得絕大部分教師是不會這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這幾點

一.教師都是很在意自己的臉面的,而學校每次考試都會排位次的,除非所有的同年級老師都做到課堂不講課後講,否則你教的班級每次都在後面,你能掛的住嗎?就是能掛的住,學生和家長知道了你是這個水平,還會找你輔導嗎?

再說,除了校內排名次,還有各級各類統考,也要比,如果課堂不講,能出成績嗎?

二.眾所周知,教師走哪,人都說嘮叨,上課講一半,能收住嗎?大多數教師都有押課的習慣,難道在講故事嗎?還有很多教師搶課上,自習課,不管白天的,還是晚自習

三.我們地區的學校基本有每學期學生的評教,無記名的,真這樣上課不講課後講,現在的孩子誰會和你客氣,不無中生有就不錯了。

總之,不管是從外在的監督角度,還是內在的書生好面,怕落人後的角度,從內而外的別耽誤孩子一生的角度,絕大部分在職教師都不會這樣.

我覺得有些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也或者有你的孩子課堂根本沒認真聽課,說這些是對你最好的交代,你也覺得是老師的責任,心安理得

縱觀一下,哪個老師教的沒有好學生,他她們都輔導了嗎?我覺得這就是古語說得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吧。


穎王686


現在國家已經明令禁止學校教師有償補課,這就成就了校外輔導機構機構成為壟斷機構,補課費居高不下,成為天價!以前家長抱怨學校假期集體補課(儘管收費很低),反對學校補課。現在的校外輔導機構,儘管是天價收費,可對於家長來說,是願打願挨,兩廂情願的事情!

“老師上課不講補課講”——這曾經是個別校外輔導機構黑老師最惡毒的一句話,居然有個別家長也相信!面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目光,老師恨不得傾其所有,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只有個別心理齷齪的人才會妄加揣測,認為老師上課不講重點——並且妖言惑眾、煽風點火、三人成虎、以訛傳訛。請問:老師上課不講,學生成績差,將來如何過得了學校考核這一關?老師成績差、口碑差,誰願意去他前補課?上課不講,學生吃了夾生飯,補課更加吃力,老師難道是腦殘、白痴?!個別校外輔導機構不遺餘力、不擇手段、黑白顛倒、居心叵測地編造話題,不斷煽風點火、推波助瀾的炒作老師話題,吸引一些腦殘家長黑老師、罵老師——現在終於有收穫和結果了——校外輔導機構的冒牌“老師”、“專家”,憑高額天價補課費,賺的缽滿盆滿,彈冠相慶!家長心疼被宰放血,有苦難言!國家明令禁止老師補課是好事,利國利民!現在再想回頭請學校老師組織低廉的集體補課——對不起,老師不背補課這個黑鍋!一方面,國家明令禁止,老師堅決服從支持和擁護;一方面,還家長和學生自由(自由去校外輔導機構補課,或者自由去網吧);另一方面,還老師一個清白,不能因為個別老師的補課行為,被人炒作、抹黑,敗壞了整個教師的社會形象!(歡迎大家點贊!)


—霸王花—



這個問題不管你們遇見了多少,反正我沒有遇到過。我家孩子現在上初二了。

我沒有遇見過,但也聽你們說過了哈。

首先,我們還是來看問題哦。老師課堂上不講主課,那他講什麼呢?家長又是如何鑑定什麼樣的內容是“主課”,什麼樣的內容不是呢?


我個人認為這個命題是不成立的。雖然,時下有極少數老師可能有在外面辦班的事,但是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他站在了講臺上還是很“老師”的,還是對得起自己那份職業的。老師們!對吧!

就算我們辦補習班了,可並沒有辦掉我們的尊嚴啊!還有對孩子的責任心與自己的良心吧!不能因為自己掙點錢就毀了一代人吧?所以我覺得說老師在課堂上不講“主課”不現實。


第二,既然問題的前半部分我否定了,那後半部分也就不成立啦!

我們還是就下最壞的情況出現,就算老師辦班了,他在上課時講的內容,絕大多數肯定是還會再講的。畢竟那都是重難點啊,要考試的啊!

如果第一個問題沒有劃分清楚,那麼這第二個問題就一樣是糊塗的。就我家孩子來說,現在初二,別說他上課預科班數學才85分,用他自己的話說“媽媽,要是我沒上預科班根本就聽不懂。”這樣就能說老師在課堂上沒講“主課”嗎?關鍵是孩子老師就沒有辦班啊!


我家孩子數學差點,不等於別人也差啊!老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有孩子跟不上很正常啊。對不對?

所以這個問題的後面部分我還是否定的。有一種可能就是也許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未必全在“課外班”講了,反之也一樣。這些都很正常,我們誰能保證自己做的同一件事在不同時間是一模一樣的呢?

第三,雖然我沒有遇見過題中所描述的事情,但我也很能理解遇上了的家長們的心情哈!畢竟我們都是家長,都是為了孩子!

這時,我們最好跟老師和孩子都好好了解一下,弄清楚了在說!這樣對大家都會好得多哦!你覺得呢?


關注【靚麗女先生話語堂】享受免費點評作文,學好語文不是事!


語文老師錦繡


一、“上課不講”的是什麼內容?為什麼他“不講”?

  這是整個問題的根本所在。這裡先給家長做個科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第二章“權利和義務”中的第八條“教師應當履行以下義務”中的第二點,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有如下規定:“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乍一看大而化之,這到底具體說的啥?但如果你看過中小學老師的備課本,你一定會看到每份標準教案的開頭,都有以下3項,是要求老師明確填寫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這3項,其實就是上引《教師法》條文中所提到的“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也就是:

  1、課堂教學貫徹了規定的教學目標;

  2、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重點有突出;

  3、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難點有突破;

  一位老師要切實地做到以上3點,《教師法》所規定的課堂教學任務才算完成。

  好了,你一定會問:那麼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又是誰規定的呢?老師會不會在課堂教學中,有意把這三項內容短斤缺兩,偷工減料呢?

  其實,中小學階段的每個科目的每個單元、每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都是由國務院教育部來明確統一規定的,叫做“課程標準”,簡稱“課標”。所謂“課標”,就是由國務院教育部研究、起草、通過、下發,並監督執行的紅頭文件,是各級教育部門、學校都必須不打折扣執行的行政命令。以高中為例,如果你想了解孩子在高中階段所有科目的課程標準,可以點擊以下兩個教育部網址:

1、 《教育部關於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通知》

  

http://www.moe.edu.cn/srcsite/A26/s8001/201801/t20180115_324647.html

2、附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 (高中所有學科)

http://www.moe.edu.cn/srcsite/A26/s8001/201801/W020180326363882893478.zip

  當然,明文規定是一回事,實際操作又是一回事。那麼學校又是如何保證每個教師在自己任教的科目課堂上都切實完成了課標規定的呢?

  這裡又有三個詞要科普一下,第一個叫“集體備課”,第二個叫“統考統改”,第三個叫“績效考核”。

  所謂“集體備課”,就是同一年級任教同一科目的老師(例如全校高一級的所有語文老師)坐在一起開會,來討論、決定、統一本週該年級該科目的授課進度、內容側重點,和至少要達到的教學效果。我引用一句備課組長在集體備課會上說的話,你就全明白了:

  “下週五前,高一年級的語文上冊第x單元的授課要全部保證完成(教學目標),本週課堂重點抓古詩詞背誦和默寫(教學重點),加大對近3年來高考古詩詞賞析方面的幾大題型的訓練(教學難點),並在週五進行全年級真題小測,保證平均分在72分以上(考核標準)。”

  開完會,老師可以回去備課上課了。週五,全年級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改卷,進行真題小測。改卷時,學生試卷全部糊名裝訂,改卷老師不知自己改的試卷是哪個班的學生(免得私心作祟、給分偏頗),而且給分只能按標準答案,一是一、二是二(按高考改卷標準)。這就是相對公平的“統考統改”。

  成績一出來:A班的平均分82,超了預期10分;B班平均分62,低了預期10分——好,開成績分析會:

  “A班誰教的,為什麼考那麼好?是不是老師上課某些環節落實得特別好,還是學生基礎本來就好,還是老師的課堂效率很高?還是課後給學生進行了有效的培優輔差?”

  “B班誰教的,為什麼考得這麼差?是不是集體備課要求要講的內容,老師忘了講、沒講全、沒講透?還是老師課沒備好,課堂效率低?有沒有培優輔差?責任在誰?”……

  做老師的,一般都經歷過三大生不如死的時刻:第一是聽教育局領導和校領導開會念文件的時候,第二是教育局領導和校領導讓你去準備各種資料文件的時候,第三就是開成績分析會,恰恰你教的班又沒考好的時候。

  說到這裡,就算我不解釋,你大概也能明白什麼是教師“績效考核”了。

  我們再回到根本問題:這種情況下,你覺得一個普通老師故意“上課不講”,故意不完成“課程標準”的規定教學任務,可能性有多大?還有,如果一個老師真的一直這麼做,你覺得他手裡的飯碗能夠捧多久?如果這個教師的飯碗都捧不住了,那他的“課後有償補課”還有沒有市場?

  我肯定地告訴大家,若真有這樣的老師,都不用家長去鬧,學校教導處、行政會就會整他。因為,他不僅耽擱學生前途,還拉學校平均分的後腿,妨礙校領導的教育政績,所以他的飯碗肯定不長久。

  其實,在學校裡,所謂的老師“上課不講”,不僅沒有生根的制度土壤,更沒有多少可信的動機。相反,學校裡更多的現象是:語文老師和英語老師搶早讀和晚讀時間來搞背誦默寫,數學老師和英語老師搶自習課時間來做習題訓練,物理老師和化學老師搶晚自習時間來做專項小測,政治老師和歷史老師搶週末時間來佈置識記性備考任務……老師搶得一塌糊塗,學生在底下叫苦連天、操爹罵娘。

  老師們普遍不是所謂的“上課不講”,反而是普遍怕“上課不夠時間講”。而且上課加課後,所講的內容,都肯定超出課標要求(如果真的只講課標內容,老師上完課一拍屁股就可以走人)。因為人同此心,都想把這碗飯有尊嚴地長期吃下去!

  

二、有償補課中的“課後講”,講的又是什麼?他還有什麼好講?為什麼還要講?為什麼要“有償”?

  常見的校外補習機構,或教師自己搞的補習班,一般主要是以下幾種(沒有統一稱呼,我只好自己概括,未必準確、完整,見諒!):

  1、專項知識點補習。即學生某個學科的若干知識點掌握的不牢固,成了短板,所以專門惡補這幾個知識點,一般來說補完就走的居多。例如化學科中的有機化學,物理科中的電磁、光電之類,語文科中的文言文、數學中的立體幾何等等,都是比較難的知識點集合。

  2、特定科目輔差。學生的某個、或某幾個科目的整個基礎都很差,在課堂上聽新課已經明顯跟不上(以數學、英語居多),只好在課外把這個科目從頭補起,重打基礎,這種補習持續時間長。

  3、題型研究性備考。這種適合成績中等以上的學生,就大考的常見題型進行專題性的補習,例如數學高考的立體幾何題型,語文高考的作文題型,英語高考的聽力和口語題型,等等。鍛鍊學生的解題技巧,便於有方向性、針對性、技術性地備考、應考。

4、體藝特長訓練。這個很好理解,一般以體育、音樂、美術三個科目的老師居多,教你彈琴、畫畫、書法、游泳之類。

你會問:這些有償補課的“課後講”內容,如果老師一開始就拿到課堂上講,可不可以?難道一定要在校外有償進行嗎?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以一個40人的高中班為例:

  1、以上補習內容,如果你是老師,你能否在規定的40分鐘課堂時間內,保證餵飽每個孩子,保證40個孩子都能絕對過關?

  2、如果40分鐘喂不飽,請問學生在校期間,是不是每個科目的老師都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讓40個學生都能在課後進行一對一專項知識點的鞏固補習,和某些科目重新打基礎?

  3、題型研究性備考,沒有哪個學校不在課堂上穿插此類內容,甚至專門撥出課時進行試卷講評、真題評析,老師玩了命地上,40個學生是不是就都能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

  4、音體美三科目的老師,有沒有條件在課堂上保證40個孩子都學會彈鋼琴、畫國畫、寫書法,並形成自己的“特長”或者“素質”?

  我可以很明確告訴大家,以上都根本不可能。重要的話說三遍:以上4點根本不可能!以上4點根本不可能!以上4點根本不可能!

  原因只在兩點上:1、學生和老師的在校時間都永遠不夠。2、老師根本不可能和每個學生都一對一、面面俱到地進行課後輔導。

  我常建議朋友的孩子讀書要保持兩個習慣:第一、每次考完試,試卷不要扔,而且要第一時間,主動找老師給你分析試卷,尤其是試卷扣分中所突顯的知識點掌握不牢固、答題技巧不熟練等問題。第二,平時一定要主動多去找老師問問題。

  教師的一日24小時,除了洗澡睡覺、照顧家庭(老師也是人),剩下的時間即使全在學校,也仍不可能全面關照到每個學生。如果學生自己都不關心自己的學習,連找老師問問題的主動性都沒有,那老師能夠給你的,也就只有40分鐘課堂常規教學,和課後“一網撒”式的鞏固訓練了。老師只能做到“為了你”,卻不可能“專門為你”。

  所以,家長不妨問問孩子:“你一個星期在學校,主動找老師問過幾次問題?老師有沒有給你解答?”如果孩子說,“我從來不找老師”。那好,請你不要怪老師,因為真的關照不過來。如果孩子說,“我去找他問了,但是他明明有時間,卻一次都不回答我的問題。”(我極其懷疑其真實性)。好,如果真是這樣,你可以按正常渠道去投訴這個老師了。

  這裡有個直接和師德密切相關的問題:課後學生主動找老師求解,老師又剛好有時間,他講不講?是有償講還是無償講?如果不講,或者有償講,那麼這個老師肯定沒有師德!

  但是到了週末、節假日,如果家長把孩子扔到老師家來,或者讓老師到他家去,要求老師利用休息時間給他孩子無償地進行上述的四種補課,我想問問,你是老師你想不想幹?

  想都不想、一擼袖子就去幹的教師,固然是教育界的英雄。而那些堅決不幹的,非要留在家裡陪老公老婆看電視的教師,我看也絕對和什麼“師德敗壞”沾不上邊。反過來說,如果家長提出了有償補課的意向,老師也同意,那這種情況下的“上課不講課後講”,請問還是不是教育部部長嘴裡的那個“上課不講課後講”?

  所謂的“上課不講課後講”,這句慢慢成了教師職業負面標籤的話,本身就是一個居心險惡的偽命題。它把商業活動中讓人痛恨的“囤積居奇”、“飢餓營銷”,和股市交易中的“貨源歸邊”的缺德邏輯,套用在教師群體的身上,想當然地虛構出全國1500萬教師“普遍偷工減料、藉以炒高價格、私賣教育牟利”的假象,來煽動社會對教師隊伍的普遍仇恨。尤其在這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稀缺、人口基數龐大、競爭激烈的時代背景下,很多對“孩子成績上不去”覺得不明就裡、無所適從的家長,也因這句話而迅速找到了情緒發洩的對象。而對教師工作一知半解的職場年輕人,又總誤以為老師都是輕輕鬆鬆一天幾節課,上完就走,還有3個月帶薪寒暑假……

  教師是一個曾經被捧上天的職業,是“想當然地偉大”的職業形象,但很多人卻忘了老師也不過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作為家長,誰都不想孩子輸在考試上,所以覺得既然你是人民教師,你就理所當然地不問收穫,只知耕耘。你就該像牛那樣,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就該像蠟燭那樣把自己燒成灰燼去照亮別人,就應該拋棄一切、奮不顧身地為我家的的孩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不否認,這些都是歷來對“完美教師人格”的經典表述。但就像所有行業、職業都有理想化的“完美人格”一樣,這些經典表述的本質,只是用來鼓勵普通人去努力追求的道德上限,而不是一種論證普通人“職業道德有問題”的硬性標準或證據。就像我們都覺得熱心於公益慈善的富人是好的富人,但我們不能夠說,一個富人必須捐款多少億才“不算為富不仁”。

  無可否認,教師隊伍中也有敗類。就像黨員裡頭也有違紀的,和尚裡頭也有破戒的,醫生裡頭也有賣假藥的。教師觸犯法律、法規,有的是正規渠道去懲治他;教師懶散怠惰、尸位素餐,或教學水平存在缺陷,教育界也有的是淘汰機制。但如果出於好亂樂禍、譁眾取寵的陰暗心理,煽風點火地去否定、抹黑,或道德綁架整個教師隊伍和教師職業,那麼當全社會對教師隊伍失去信任的那一天,恐怕也就是教育徹底失敗的那一天。

  不要再對教師罵什麼“上課不講課後講”。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傷害。


噴子都是玻璃心


我是一名教了21年的數學老師,我從沒有償補過課,我想說說我的觀點。

教師上課不講補課講,看怎樣理解。因為現在的知識多,繁,雜,老師不可能全部講到,更不可能講的都考,考的都講了,因為不是老師自己出題考自已的學生,而且本身出題原則就是有10%所謂難題,用來拉開學生間的差距,思維差的學生必定做不起,甚至說沒見過,老師沒講過。

另外,老師實際主要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其能舉一反三,特別是理科,隨便變一下數字,變一下說法,甚至變一個字都會大不同,認真,仔細,聰明的學生肯定好,反之肯定差。

最後,就算有的去補課(我從不補),不管是教你的或培訓機構的,老師都是根據需要彌補或提升,不可能又講講過的原題,所以讓學生認為老師講的和課堂上講的不一樣,或認為培訓機構的老師講得好。

所以,教育,外行人根本不懂,當然也有少數教師利慾薰心,但必競少數,有,可舉報,無,應慶幸!教育是憑良心工作,絕大多數老師嘔心瀝血,誨人不倦,請家長,社會善待,理解老師,沒有老師恨自己的學生,都巴不得自己學生好,家長朋友們,你們可曾做到?


騎著蝸牛去看海62


大部分的老師網友都還在忙著洗白。教育部和各地方政府都開始在治理整頓教育環境了,對校內外的補課老師和機構都分別採取了相對應的措施。我想國家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不會冤枉一個好人的。禁止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是教育部給1600萬教師立的規矩。誰犯誰倒黴!很多老師涉及補課問題都會含糊其辭,避重就輕,甚至抵賴,謾罵,狡辯,找藉口。錯的就是錯的,洗不白,也狡辯不了。一直以來一線特別是農村教師都在說工資低,社會不尊重自己。工資低國家可以解決,但社會敵視老師,政府能讓大家都改變看法嗎?老師有錢了,社會就真的尊重老師了?都按現在老師群體包庇補課撈錢的行為,社會真的弱智到了相信老師詭辯的程度嗎?這值得老師們深思,如何取信社會任重道遠!


王守仁63923854


我兒子經歷過,小學三年級英語,不就認幾個字母嗎?1年楞是沒弄會,幾個字母,好多孩子考7分,8分。開家長會,老師說,這個班的娃娃都太笨,聰明的都被別的班挑走了,實在難教。她就費費心走個後門把娃帶到她家去補習,每月300元。我的孩子有一段時間出門看起來很恐懼,像上刑場一樣,咋辦?我當著孩子的面給老師打電話,承諾學英標時請她補,平時別打我的孩子,她答應之後,娃鬆了一口氣,才出門了。最終,沒去補,只是騙騙她,讓我兒子暫度難關而已,我能看得上一個土鱉給我的孩子補課嗎?調查過,她沒打我的孩子,是她在教室裡打別的孩子,把我的娃給嚇勁大了。期未考試時娃不敢上考場,我承諾,我給他講2個小時,再去考場,保證他考90分,他還是哆哆嗦嗦不敢走。成績出來了,95分,他說:"媽媽!我對學好英語有信心了!‘’瞬間,我淚落,她傷的是孩子的自信,滅的前行路上的燈光。實在可惡之極。這位姓王

小學四年級,換的老師叫景瓊,四年級也沒啥難度大的東西,我也信任她。有一次翻孩子的書,翻譯的東西正確率不到30%。我去調查,問了幾個孩子老師上課的方法,回答是,她上課會把單詞給學生讀一遍,然後便讓孩子自己翻譯,也不撿查,其餘時間專門罵人,侮辱孩子。這貨,2017年冬季我都明確的知道她是在補課。

我的孩子己經上高二了,想起這些東西,我氣的心裡還哆嗦。

感激上課好好教,課餘好好補的老師,憑著良心乾的,我還是非常尊重的,付點錢,吃個小灶,把遺漏補上,畢竟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不過小學一年級補數學,三年級補英語也太離譜了吧!


Lily43623


作為一個小學教師我想跟各位聊聊這個問題,順便也對其他的回答說說我的看法。地區:天津,學段:小學,學科4-6數學

我想把這個問題分成兩部分來回答。

先說說上課不講。我覺得這是完全不可能的,每個老師最後都要面對期末考試工作,考試後都有試卷分析,詳細到試卷當中的每一道題。而這些數據最後都會彙總,教研員再進行分析,分析後會在下學期的開始進行教研,包括全區平均分,各分數段學生人數,試卷中各題的考察點、正確率等。而各校平均分,學校各班平均分,學校名次,班級名次都會在教學校長會上公佈,尤其是墊底的學校 班級,教研員會在新學期進行影隨。所以如果一個老師為了補課而在課上不講,這是完全沒有可能的,早就下崗了。

那為什麼家長們會覺得孩子不補課就考不好呢?這要從考試的目的說起,對孩子來講是知道自己哪方面還有不足,對老師來講是瞭解每一個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對國家來講是選優。雖然現在的政策是淡化排名甚至不允許給學生排名次,搖號上初中,但是對於老師來講,對於學校來講,排名從來都是必須的。雖然小升初是搖號,可過了義務教育階段,孩子上高中靠什麼?不還是看分數嗎。所以考試歸根到底就是選優的過程。那家長的為什麼會有不補課就考不好的疑問呢?是教師的水平不如課外培訓機構嗎?學校教育要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教材也是根據學生的普遍水平來編寫的。剛才說了考試的目的就是選優,怎麼選呢?試卷上一定會有較複雜的,超過教材中難度的題目。以我教的數學為例,一般4-5年級如果孩子能把教材中的所有題型都掌握,孩子的分數應該在90左右,剩下的10分可能就會比教材中題目的難度更深一些,考察孩子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而到了6年級,這樣的難題比例就會加大到20-30分左右。那為什麼老師在課上不能把這些難題都講了?因為,老師要面對的是全體學生,這裡面有好的,也有差的,而更多的孩子是在中等水平。而且這樣的題目類型很多,題目複雜,一節課時間也許就能講2-3道題,中等的學生不一定聽得懂,差生完全就不聽。所以在課時有限的基礎上教師在課上更多的時間是幫助所有的孩子把基礎知識夯實,保證全體學生的平均水平。而課外機構的補課就可以利用孩子課餘時間,將這些叫複雜的題目分類詳細講解,提高孩子水平。

最後再來說說教師補課問題,首先我不否認確實有在職教師補課,但畢竟是少數,各行各業都有不遵守規則的人在,沒有必要抓著教師不放。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天津市小學的班容量大概是30-40之間,如果老師上課不講,下課後開輔導班,這些學生都去老師家補課?老師家夠大嗎?現在又有多少老師只教一個班?如果只有10個去補課,那其他的孩子老師沒講的就不學了?孩子怎麼去參加期末考試呢?這個補課老師最後怎麼面對上級領導,學校領導呢?怎麼面對剩下的孩子的家長呢?恐怕剩下不補課的孩子家長早就舉報了吧。

所以我真的看不出來提這個問題的人是真的關心您孩子的學習,還是另有目的呢?


NorlandL


我只能說,善良扼制了很多人的想象,我上初中的時候是2000年初的那幾年,簡直就是我的噩夢,但以當時的思維覺得是正常的。我經歷過好的老師和不好的老師,但初中的那幾個老師,我至今恨之入骨,沒有師德,枉為人師。

這幾位老師在課堂上糊弄了事,課後到他們家中補習,不去的同學在課堂上給穿小鞋,還動不動給這樣的學生臉色看,我幼小的心靈受到難以想象的打擊,因為不去老師家補課,我還被調到了後排邊角的座位,那都是不學習的學生的位置,而我還是想學習的。為了能更好的學習,應該說是為了更好的討好老師,我只能補課,給家裡增添了很多經濟壓力。

我所描述了遠不及當時情況的十分之一,可見當時多麼惡劣。當然了,現在教育環境好太多了,過去就過去了。個人覺得,義務教育期間根本不需要補課,學校學習加課後自習足夠,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是學校學不會,因為課後補課考入名牌學校的,考出好成績的學生90%以上的努力都在學校,而非課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