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补课成风,你怎么看?

灬辉辉


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关心,一两句说不清楚,让我们静心来详谈:教育的事,慢慢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个人背景,心理学硕士,出身教育世家,对教育也有一些思考和洞见。

我出身于教育世家,家里全是做教师的,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有。

爷爷、舅公、表姐、姐夫、表弟和其他亲戚都把汗水洒在了三尺讲台上,为学生磨破了嘴皮操碎了心:每天的付出都能换来收获,每一滴汗水都是在浇灌生命。 人生,还有什么比每天看着身边的孩子成长进步更有意义的?

我是心理学硕士,心理和教育不分家,像手掌和手背一样。师从著名心理学家莫雷,莫老师是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专家,前心理学会主席。

现在,在一家互联网教育机构做运营,这辈子,可能都会在教育这个‘坑’里摸爬滚打了!

其次,谈一下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句话概括,学校减负,家长焦虑,课外辅导成风。

优质的教育资源扎堆,挤破了头,也要去985。想考个好大学,就得上个好高中;而想上个好高中,就得上个好初中;依次类推,起跑线上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结果自然是课外辅导猖獗,越是大城市,补课越多。农村和小城市,相对来说还好一些。

现在问题来了,补课真有效吗?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补课,那么是不是两级分化更严重,成绩好的成绩更好,成绩差的干脆放弃努力?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补课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授课老师的水平和课程设计。

Top20学校毕业的老师可能有一整套方法论和实操技能,能教会学生一些知识、方法和野路子。

讽刺的是,有些清华毕业的家长,要请一个二本毕业的家教老师给孩子补课,

当年你赢了的那批人,现在回来了,成了孩子的老师!

考试要看排名,注定了只有部分人赢。当所有人都一窝蜂补习的时候,家长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走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呢?

最后,谈一下个人结论,不一定对,欢迎交流探讨。

1)有能力的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自己辅导孩子,用心把课本知识学会了学透了。

2)工作忙或者自身素质原因不能辅导孩子的,要多取经,看看学霸是怎么炼成的;学点心理学,了解你的孩子。

3)分享一下个人总结的几个高效学习秘籍。

著名心理学家Kent汇总了几百个长时记忆研究的结论,发现有几条学习策略是开挂级别的:

谁能想到最有效的策略是做题!!

划重点无效,再读一遍也没啥卵用,不如多想想题目的原理(浅层加工 vs精细加工)。

学习单一学科的时间不要过长:分散学习,1天学1小时,连续8天,效果好于1天学8小时(分散学习);交叉学习,做几道化学题,解几道物理,背16个单词,同一学习时间段,做几种学科,有利于克服思维的惰性打开脑洞。

以上。

作者简介:不错网,数据服务教育,让学习更高效!

ps: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做题,错题又是题目中不会的,错题本里有黄金,用心挖掘吧!可惜的不是输,而是输了原本能赢的比赛!


不错网


小学生补课成风,这样说有失偏颇。在蓝老师所在的县城来说,补课学生不多仅仅是一少部分,小学生更少。当然,蓝老师今年在外地确实也看到了课外辅导班四处林立,据当地人说好多中小学生假期参加各类辅导班。

首先,蓝老师不建议家长报课外辅导班。

1、小学生完全没有必要报辅导班。小学知识是各个学段中最简单的,小学以培养学习习惯和长身体为主,学生压力已经够大了,不要再额外增加负担。

2、适当的兴趣爱好班可以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如果孩子有钢琴、书法、舞蹈之类的爱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报其中的一门,但是千万不要强求孩子不爱的兴趣班

其次,家长互相攀比之心在作怪。有很多家长互相吹嘘自己的孩子,就连有没有上辅导班都在朋友圈晒一下,这种无聊的攀比,盲目的跟风使家长对课外辅导班乐此不疲。

再次,社会辅导班的夸大宣传,让家长信以为真。社会上的辅导班以赚钱为目的,花样不断翻新。什么零基础学钢琴,零基础10天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30天由差生成为尖子生等等,逐日此类的宣传让家长坚信不疑。

最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打好基础。


蓝老师看教育


补课这事因人而异。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赶紧写作业,老师留的念书背书的作业及时完成等等。

对于没有好习惯的孩子,单凭补课,也不一定能提高成绩。而且如果违反孩子的年龄生长规律,一味填鸭式补课,甚至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厌学弃学。

口说无凭,举例为证。

先来个正面的。邻居孩子的幼儿园朋友,游泳馆经常能碰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始学习英语。四年级开始考虑升学,又分别在巨人学校补习数学和语文。最终以连续三年三好生、四到六年级单元成绩95分以上,考入清华附中朝阳学校。

再来个反面的。我妈老伴的亲孙子,家里经过望京、来广营两次拆迁,不知道有多少钱。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奥数。他妈一心望子成龙,后来又分别报了英语、语文、写作等补习班。每周末除了周日下午没课,用来写作业,其他时间都在补习班学习或是在去往下一个补习班的路上。寒暑假也不闲着,一般只有十天左右的实际休息时间,其余全在上补习班。考初中时,成绩一塌糊涂。孩子爹在朝阳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托关系上了初中。孩子厌学,上课不听讲,跟老师对骂,三天两头请家长。

有钱就是好。最后,放弃中考。目前在加拿大上高中,仅学费、寄养费两项每年八十余万。据他自己说,加拿大的学习太简单,高中数学课程才相当于小学五六年的课程,白玩。每天早早放学,没人催着学习,很开心。

补习班这事需要掌握个度,千万别造成孩子逆反不学。

据两位上重点初中的孩子说,初中阶段,上补习班还是需要的,否则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尤其英语,不上补习班,完全听不懂。词汇量仅靠书本上的涵盖不住。

是否上补习班,看家长对现行的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孩子自身的学习情况。孩子的天性是玩,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补习不可取。有一次儿子去试课,学习英文编程。老师是位四十多岁海归,聊天得知不差钱在国外压力太大,跟朋友合伙开的青少培训。这个班我完全负担不起。一起学的另一位小朋友,家庭条件优渥,上的每月七八千的国际幼儿园,划片白家庄小学。但是,他妈吐槽国际幼儿园蒙式教育,孩子没受过约束,小学老师找家长问孩子自制力差是否多动症。去医院检查并没有,老师又怀疑他智力发育迟缓,建议推迟上学。

孩子说喜欢这课,他妈当场缴费,一周六千学费。等他们走了,我明确跟老师聊,负担不起。老师挺好,说,我娃逻辑思维比较强、理解力好,学这个适合。英文编程还可以学习英语,中文的也有。那个孩子有点太闹腾,上课的时候根本不听老师讲,满屋溜达,教他够费劲的。

如果这样的娃,还是适合蒙式教育,上再多的补习班,也不见得对书本学习有多少帮助。


扎西老妈


小学生补课!这不算中学时代的名词嘛!如今这些老师为了谋求利益,想尽一切办法,从家长身上捞钱,又抓住家长对孩子舍得花钱的软肋,老师钱得了!家长也觉得值了,可是孩子学到了什么?

教育是为着孩子利益最大化而去,给他们小肩膀上放这么重的单子,完全没有空闲时间,是大人们都会觉得累吧!为什么又忍心让小孩子去承受了!说句实话,小学就是让孩子玩的地方,在中学前,给他们先适应人多的环境,顶多背点单词、乘法口诀、知道有个未知数是x就够了!再加一个课外活动,像学跳舞、武术、画画、钢琴这些选择一个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就是完美的,为什么要让孩子在童年没有欢声笑语了?难道给她学了这么多,她真的变的无敌了嘛?要是家长都反对,老师想也做不了!

更黑心的是学校老师硬是天天组织什么活动,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参与,家长忙就算了,但是钱不能少,还说着“别的家长都参加了哦”这样让人尴尬的话,我只想说,小学生可以玩,但是不是用钱来玩,这样做,他们都知道有钱与没钱的是什么区别,这不会影响学生嘛?


分享分听


首先,我们要知道补课是什么。补课是一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之外的一种教育活动。补课有很多种类型:补弱型,提前抢学型,兴趣型,强化型。

「补弱型」,这是一种针对知识技能薄弱环节的补充性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练习效应」来提高分数,参加此类课程的学生大多有某门课程的薄弱,直观反映是分数低,没兴趣。对于他们的薄弱科目,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没有形成知识的应用,构建知识体系,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此类课程多希望通过短期集训,可以将他们的分数提升上去,效果也呈现短期内有效,长期甚微的现象。因为学生没有通过「补弱型」课程获得对该课程的兴趣,只有有限的散装的知识技能,也因为学生无法通过这些散装的知识来认知该课程的培养能力和价值观,比如「补弱型数学课程」,他们无法通过该课程去体会逻辑之美,更没机会用这里学到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割裂的知识与应用自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了。那么「补弱型」课程有用吗?有用。对于每一个教育阶段开始的孩子来说,其存在学习适应和过渡阶段,他们的学习进度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落于人后,补弱型课程对于他们是很好的,这里的「补弱」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支持」(supportive)。此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补弱型也有一定作用,但有限。一定要警惕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如果因为这个原因报班,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要报班补充落下的知识技能,自然没问题。但也要在报班的同时找一找其他的原因,因为这些其他原因才是应该得以改善,真正帮助到孩子提升成绩的关键。

「提前抢学型」,这是一种针对学校教育中还没有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延伸类课程。该课程现在在中国大陆越来越普遍,因父母开始大幅度重视教育。这种课程的好处在于先学了知识,这对于还在学校学习中获得自信心有好处。这种自信对于初学有一定难度课程的孩子来说,有较大好处。然而,这种自信是虚妄而不持久的,也会造成学生在学校课堂内无所事事,因为该学的提前都学了,这样就变成了补课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措置。「提前抢学型」课程有用吗?有用。对于部分课程,比如「英语」或其他第二语言课程,这样的课程应鼓励孩子勇于表达,那就要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也要鼓励其去探索背后的文化线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但要警惕,过分依赖提前抢学型课程,强度太大时,会引起疲劳效应,也会造成孩子对于学校生活的倦怠。

「兴趣型」,这是一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拓展延伸类课程,该课程可能越来越出现在低年龄段孩子中。这种课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最终往往演变为「提前抢学型」类课程的替身。其实兴趣型课程是值得鼓励与发展的。我始终主张补课应以兴趣情感目标为主,知识技能为辅。至于「兴趣性」课程的选择,那就要多尝试,多与孩子商量,强度由孩子掌控,父母参与大方向的决策即可。此处父母的心态要千万摆正:不是说要多学多少知识,而是说要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强化型」,这是一种以强化为目的课程,这种类型的课程广义上可以包括「补弱型」和部分的「提前抢学型」。很多有自主学习习惯的孩子在优秀的课程(老师)引导下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技能,并以此延伸出了探索的兴趣,这是其最好的愿景。然而我们要注意这些前提,这些前提缺一不可。

再来说说补课这种现象。补课这种现象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增多,并不只有中国才有。当今世界的发展处于相对宽松,国内的经济情况普遍发展良好,这样的宽松环境给予每个家庭更多的经济资源,而教育是支配经济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宽松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成长型需求,比如他们的个人成长与意义探寻,而不是之前经济资源有限时的安全型培养策略。这种策略在国内外发展都一样,我国大陆可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可观。那么发展速度快的有什么问题吗?有。你看,学生家长越来越焦虑,而这种焦虑必定投射在他们的下一代上,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教育的重视也带来了对于教育的过度重视。其实,只需要按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即可。而理念的转变更应该现行。换句话说,补课补不补应放在整个家庭的教育支出中去综合考量,再配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调整。

补课,应被视为一种教育资源的「外包」:父母都很忙,父母不可能去辅导每一个细节,那么就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请注意,这里说的并不是父母不需要陪伴,而是父母去做孩子的辅助,你需要去问及孩子对于「补课」的感受,你需要去关心孩子补课的进度并且实时的与其沟通,做出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务活的外包——请钟点工或买扫地机器人的本质是一样的。

如今的小学生补课成风,说白了就是首先是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极度上升,可以说是因为当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在培养下一代的目标和需求发生了从安全型需求到成长型需求的转变。而极度上升的重视程度则会带来过度重视。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快快成才,他们的焦虑往往外化投射到了孩子的课业上。他们往往也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就进行了各种程度的拔苗助长。我们要回答的这个问题中,补课成风这个词语就体现了某种程度的焦虑:别家的孩子都去补课了,我要不要也给我们家孩子去报个班呢?也可以只是兴趣班,但是总得让他/她先学着,不然总感觉就落后人家一大步了。当补课成为一种风气,你在任何情况下的坚持有时候会被视为异类。抛开所有的别人的说法,那么目标群体,小学生,究竟可以不可以补课呢?答案是可以,但你要明白我在这个答案中提到的几个策略和认识:

1.家长是辅助,补课让老师补,家长辅助补课,关注孩子的成长型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别求成绩,看见成长;

2.以家庭经济资源配置为主,孩子兴趣为辅,量力而行,任何形式的补课门数最好不要超过3门;

3.要意识到孩子靠经验和感觉学习,而不是逻辑和理性。提供一切可以帮助他的资料从延展他的感官经验出发。积极型言语,影像化资料,拓展型教养环境,可以有效帮助年幼的小学生维持兴趣,保持注意力,这对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极大好处;

4.给孩子学习时间和空间。要陪伴,但不是时刻陪伴。孩子在看书,你也可以在一旁看书而不是玩手机。不要忽视榜样的作用。孩子总是会有意无意去模仿环境中长期相处的对象。

5.当别人的家长对你诱惑要补课时,不断默念以上的策略,对补课有时刻清醒的认识,对于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自己的教养方式 有着时刻的反省和改进。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是你而不是别人的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是你的教养方式和策略。

PS:很多人说国外学生很轻松的。我来说说澳大利亚的情况,是,他们是很轻松,即使是高中,下午三点也放学了。但是他们可能三点后要去参加好多「补课」:游泳,乐器,语言,数学,编程。而他们学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虽然一点也不轻松,可能回到家也六七点了。而且有一个现象,越是家庭富有的孩子,他们对于「补课」的重视程度越高。澳大利亚的孩子并不会别很多大陆的孩子轻松,他们同样也有一考定终身的 HSC(高考),所幸,他们可以在一定限度内选择并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以及他们在这种尝试很多「补课」后发展出来的观念: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出选择,并且承担做出选择的后果。

以上。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育怪谈


根据个人需要,小孩实际情况,可做好小孩工作,适当参与补课,有的孩子补课收益很大,那就补,自己也会轻松,有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光凭补课能有什么作用,这时就要另想办法。我这每年都有孩子只有通过补课成绩一科上去,其它科接着也能上。也有朋友孩子,补课没有什么成效,这让科任老师很没意思。


为什么总是想当然


我是建议补课的!以前我也不同意补课,我以前想孩子要有快乐的童年,错过这个年龄段,不会再有了!但是,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小学补课,交给专业人士,有助于考重点初中,才可能进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很俗气了,对不对?!没有办法,社会就是这么现实。为了孩子以后生存压力小,那现在只能这样课外多吃点。但是,要给孩子玩的空间,家长有空要多陪陪孩子,亲子互动。

假如亿万富翁,请忽视。


残酷是本来面目


其实根本不需要买什么学区房,一个普通学校,再找一个好的教育机构就行了,现在有几个不在课外加餐的,指望学校,呵呵,考的全是教育机构才讲的题目,人家优秀的学生都在加餐,你普通的孩子能不加餐吗


虫娘28411686


小学生正式上课,课堂纪律尽管很严谨,但是学习成绩不尽理想。补课期间纪律比较松散,岂不是更没用。其实大部分的家长会认为就当看孩子吧,免得他们到处乱跑,发生什么事。政府部门呢也认为这样把孩子们约束起来,社会上更是安宁。建议国家还是坚持计划生育吧。


Li林远


补课决不能跟风。请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正是生长发育的阶段,一直坐着学习,不仅效率不好,摧毁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一个小学的课程,只要智力正常的孩子,课堂的时间足够用了。课堂的学习时间都是最科学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中,学习时间就会增加。为什么小学生没有晚自习?因为真的没有必要。所以只有攀比的家长,受苦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