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跟奶奶親,跟父母不親的孩子,長大後會幸福嗎?

譚大壯


我小時候一歲半被放到姥姥家,從那以後能陪伴我的只有姥姥。

從小就知道同學會因為爸爸媽媽不要我欺負我,以大人想象不到的欺負,兩個人一個課桌,四分之三都會被對方搶去,如果我不小心超過線,他就會拿鉛筆尖扎我;座位被前後桌擠的只能直直地坐下小小的身體,一動不是碰著前面就是碰著後面,他們就會打我;不敢跟她們玩,上學放學路上還要防著他們找理由欺負我……就這樣過了三年,突然有一天爆發了,把我們班一個男生頭給打流血了,從那以後沒人再敢欺負我。也知道了,只有打的過別人才能保護自己!

所以養成了不跟別人交流,時時處於保護自己的狀態,嚴重到上大學時候我們宿舍裡一個安徽的女孩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竟然緊張的面紅耳赤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後來被輔導老師發現了我跟人交往有障礙,很細心的幫助我,可是我還是不喜歡跟同學們打交道,獨來獨往。後來在幾個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終於好點了。

一直到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堅持要把他帶在身邊,不想讓他再重複我的痛苦。母親不理解,說放到家裡我又不會虐待他!不想解釋,她到現在都沒發現,我從沒有主動拉拉她的手,就算是生孩子時候痛的死去活來她要抱抱我我使勁往床邊躲,後來也是因為不喜歡跟人親密接觸拒絕老公的靠近離的婚,害怕再婚!這些我也知道要靠自己去克服,可是一到關鍵時刻就是發自本能的拒絕!後來看過一本書,叫《印痕》,裡面解釋到就算你的大腦忘記了某些事情,可是你的身體還記得某些傷害,本能的自我保護!

所以,不管為了什麼而結婚,既然有了孩子,就要照顧好他,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心靈上的!!!


手機用戶77392862570


從小跟奶奶親,跟父母不親的孩子長大後幸不幸福我不知道。這裡說說我身邊人的故事,自去判斷。

我有兩個姐姐,大姐從小是奶奶幫忙帶大的,到二姐時,奶奶一看還是女孩就不願意帶了,我媽只好自己親手帶孩子。那時候我媽和我奶奶的關係開始惡化。我大姐和我奶奶親,我媽就生氣就打我大姐,我大姐就隔三差五跑到奶奶家,我媽就更生氣,所以後來導致我大姐極度討厭我媽。相反二姐完全是按照我媽的模式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媽對我二姐超級疼愛。

長大後,我大姐和我奶奶更加親近,但我媽和我奶奶基本上已處於水火不容的地步了,我大姐和我媽的關係更為惡劣。我大姐輟學外出打工的時候說過一句話:這個家我再也不想回來了!所以她在外面打工掙的錢從來不給我媽。我二姐輟學外出打工時經常往家裡寄錢。這樣一對比,我媽更不喜歡我大姐了,且總是當著我們的面說我二姐怎麼好怎麼好,說她在外面受了多少苦多少罪的。我媽經常幹這事,導致我大姐和我二姐關係也極度緊張。

現在大姐和二姐都出嫁有了孩子,大姐的男人不成器自己也存不了錢,我媽連帶著我大姐的孩子都看不慣。我二姐嫁到了城裡,婆婆比較潑辣,姐夫又是個寶媽男,剛開始的時候我二姐受了不少氣,這兩年才好一些。我媽時常提起我二姐的那些苦來就不由得掉下眼淚。

現在我奶奶已經過世,我大姐基本上不回孃家,回孃家也是去其他親戚家玩,不怎麼跟我媽講話,說話就能吵起來,我媽也不願意看到她,看到她的電話就想掛斷。我二姐遠不能常回孃家,有段時間不打電話不視頻,我媽就會讓我爸打個電話或視個頻。我二姐只要一回來,什麼好吃的都緊著她,看得我們也是相當眼紅。

其實,跟奶奶親近,跟父母不親近的孩子,還是需要父母多去做一些引導,改善一下關係。孩子能陪伴奶奶的時間畢竟不會多過孩子陪伴父母的時間。而且跟奶奶親近跟父母不親近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反思是不是這個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我是晨溪貝媽,分享熊孩子日常,關注親子教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分享北京幼兒園信息,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共同努力。喜歡就點贊,愛我請關注~

八爪媽咪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的小孩就是這樣,因為爸爸媽媽要上班,沒時間帶,這個孩子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吃住。久而久之,孩子只要爺爺奶奶,其他人一律靠邊站,就算你是親媽,也不能扭轉這個局面。

現在她的孩子慢慢長大了,還是不跟她,對她態度也不好。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怎麼樣,做事也很任性。因為,不管他要什麼,爺爺奶奶都會滿足;不管做錯什麼事情,爺爺奶奶都會幫他打馬虎眼。

造成這個後果是誰也沒想到的,她們家的情況也許比較極端,但也反應了很多家庭的現狀。她家孩子之所以養成了這麼多壞習慣,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溫暖。爺爺奶奶的教育也沒做到位,可能在無心之中還說了幾句關於媽媽不好的話,才導致孩子變得這麼叛逆。

對於朋友家的這個孩子,如果她不及時做出行動,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這個孩子長大後也很難幸福。

所以,希望父母儘可能地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希望爺爺奶奶盡最大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兒孫們。


愛笑寶媽歐丹丹


我老公就是特別典型的例子,他父母從小不管他,小時候他媽回去看他,他都賭氣讓他媽走,後來上小學了他媽媽把他接過去,但是也只是給他提供一個吃住的地方,所有開銷都是讓我老公去跟他爺爺要跟他大姑要!後來我和老公剛畢業談對象,那時候工資也低,也能花,那天要去洗澡錢不夠我對象去要五塊錢洗澡!我聽見他媽說:那個小姑娘有錢你讓她拿!

反正可多氣人的了,我對象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他爺爺奶奶去世後,他父母就更不管他了,不過還好我對象人很善良很正直,但特別缺乏母愛,所有人都說我不像他老婆反而像他媽媽,好吧雖然他長得比較著急,但是在我跟前他就像個愛撒嬌的孩子!其實有時候他真的特別希望他父母心疼他,但又一次又一次失望


提莫大魔王4


分享一下親身體會。從我出生那天便是和姥姥一起睡。因為媽媽身體不好,我又早產體弱,姥姥心痛自己的女兒便抱走了我。雖然只是一牆之隔,我沒吃過媽媽一天奶水。不到一歲,媽媽懷了妹妹。妹妹一直由媽媽自己帶。妹妹8個多月,被送到農村奶奶家,得了腦膜炎,救治及時,沒有落下任何後遺症。她三歲上了幼兒園。姥姥因為我體弱多病堅決不讓我去幼兒園。所以爸媽一直覺得妹妹受了委屈。7歲上學我回到父母身邊。我非常想和他們親近,但媽媽對我總有太多的看不慣。總是要求我謙讓妹妹。從小我便學會了用爭吵爭取自己的利益。一直到生了自己的孩子,才理解了這種尷尬的來源。理智上理解了父母,但情感仍有說不出的隔閡。這種隔閡父母也能體會到。我們直接少幾分親情,多了幾分客氣。所以我早早結婚。我很幸運。老公比我大了7歲,他遷就我,彌補了缺失的安全感。有了孩子之後,再苦再來我也要自己帶大。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親密感,很容易影響到社交和婚姻質量。


維恩佳


看到這個問題,我忍不住就來回答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就是一個題中所說的孩子。我算是記事比較早的吧,打我記事起,我就是跟奶奶帶大的,差不多到初中的時候,才天天跟父母一起住。但我並不是所謂的留守兒童,爸媽家離奶奶家也就四五十米的距離,真的很近。但是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爸媽就每天早出晚歸,忙於生意。所以小時候我基本都是跟著奶奶睡覺,對奶奶很依戀,自然而然的也就跟奶奶親了。記得那個時候,我會給親人排出一個名次:第一名親誰、第二名親誰……第一名當然就是奶奶了,而爸媽卻得排到差不多第五名了,這個名次,在我當時的排名榜上真的是墊底了。

等大一點上學了,也懂事了,知道爸爸媽媽並不是不愛我,其實他們也很愛我,但是我就是不親他們,還是最親奶奶。

直到現在,我的孩子也上幼兒園了,可以說,我還是最親奶奶。我不親我的父母嗎?我也親,但是從感覺上來說,沒有和奶奶的那種感覺濃烈。那問題就來了,我現在幸不幸福呢?6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我很幸福。我有把我當掌上明珠的父母,有把我當公主一樣寵的老公,還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寶寶,真的感覺好幸福。

我個人覺得,一個人幸不幸福,與小時候和誰親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孩子小時候和誰在一起感覺放鬆,就會和誰親。這是孩子趨利避害的一種本能。因為隔代親,可能奶奶會比較寵溺孩子,再加上父母忙於工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少,那孩子自然就會和奶奶親嘍。


其實一個人幸不幸福,更大的取決於內心。可能有的人覺得,和父母不親,是因為父母的某種行為傷害到了自己,而這種傷害,自己又無法釋懷,總是放不下,所以會影響到自己一生的幸福。其實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如果用仇恨的眼光看世界,就算身處天堂,也不會感到幸福。其實幸福就在你身邊,就看你有沒有發現幸福的眼睛!


心雨心語


不幸福。老公小時候生肺炎,才被送到上海奶奶家,帶到6歲再回家。回家後,被其母各種毆打,打完再推父親去打。然後,一邊打一邊罵,討債鬼。那父親居然縱容妻子虐待孩子,充其幫兇。奶奶知道後,說:為啥?

我與老公相識,是他家親戚牽線,各種偽裝,各種熱情,實情半點不會讓你知道。一個沒接觸多少社會、還沒談過戀愛的萌妹子哪裡是這些騙子的對手。大概就是看我好欺負的吧。

我與老公結婚前並不知情,他媽偽裝地好。待領證後才察覺。結婚連上交的錢都不給,後來結婚、過月子、辦百日宴說沒空,要搓麻白相。那時,靠孃家哥姐借錢給我度難關。你問公婆借都說沒有,情願存到私人公司拿高利息,結果連本金都沒拿到。

扳倒和坤,嘉慶吃飽。對我們不管不顧,小兒子當然就吃雙份啦。小兒子結婚離婚再婚,幫辦二次婚禮,過2次月子,帶2次小孩。婆婆喜歡小兒子,當然不遺餘力,竭盡全力幫忙。

小女兒更是寵得不得了。沒公主命偏有公主的病。從不工作,外孫日夜帶,又出錢又出力。可惜,也離婚啦。

當時,看到婆婆追著外孫餵飯時,想起她沒抱一下孫子、喂一口粥、洗一片尿片。心裡的苦和淚,默默地流進肚子。當初我父親勸我趁早離婚,說閨女這樣的人家不能嫁啊。

可我老公那時超級可憐,都想自殺了。唉,誰願意嫁這種變態人家。當初心軟,不聽老人言,吃的虧還真不少。

別說過年聚餐,就是平時都沒有,還想什麼家庭溫暖,做夢。那時,他們還年輕又有錢,最得瑟的時候啊。但親戚一來,馬上打電話給兒子。一來飯店請客讓兒子付帳,二來讓人以為父子關係很好。真是偽君子嶽不群,心機婊。

現在,婆婆還有一件事沒做完,就我家還沒離,死不甘心啊。攪屎棍婆婆想著妯娌倆幫養她外孫呢。憑啥,誰養的敗家女誰消受!啃老到45歲,還不會燒飯,到處厚著臉皮蹭飯。呵呵

有錢有力時,歸小兒子和小女兒。公公病了,就屬於大家了。陪夜、要吃(那時說不要靠你們吃)、出錢買墓地等種種。公公死前,還把名下存款給他女兒。我老公原說老頭怎麼要死都不交代呢。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做這種父母的兒子媳婦肯定特憋屈,特難受。可這種偏心眼,只會造成兄弟、兄妹老死不相往來。

你們沒有體會過被父母壓榨的痛苦,而且,大家都會拿孝道來說事,殊不知,他們只是披著一層父母的外衣而已,真正做的卻讓孩子痛不欲生,天下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有些真的讓孩子生不如死!


用戶3544770537


這個問題我最有資格回答了,因為我幼兒時期曾在奶奶家生活過三年(6-8歲期間),從小跟奶奶親,跟父母不親。如今我已年方35,很難幸福。


壹 與奶奶生活的三年

家裡孩子多(四姊妹),我是老大,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在我6歲時候被父母送回老莊(爺爺奶奶扶養)讀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冬季母親送棉衣棉鞋晚了,奶奶就說父母不要我了,不管我的死活(奶奶給村裡其它人做棉衣棉鞋,沒給我做過,告訴我如果給我做也要給嬸嬸家孩子做)。我很懂事的理解了奶奶。

手腳上生了凍瘡,我媽媽看到後跟我奶奶吵了一架(意思是平常每個月給你生活費,你不做能不能給孩子買,買的孩子嬸總不會有意見吧),然後憤而接我回身邊讀書了。


貳 回父母身邊後

八九歲的孩子回到父母身邊,足以讓母親崩潰。大義凜然,自私自利,喜歡惹事生非,為此很大了,沒少挨父親的戒尺。

父親愛讀書,根據性格引導我開始閱讀,成績一直比較好,但是心思敏感、多疑、自卑、自憐。

即使媽媽和老爸怎麼表明愛我,甚至很多時候(感覺更像彌補)對我比弟弟妹妹更好,依然如此。


叄 童年對於長大後的影響

初中時候以全鎮第11名的成績考入,平時數學都是滿分,語文得過滿分,最差的一次扣了三分(還是作文),八歲時候在父親的影響下讀《三國演義》原著,和弟弟妹妹各自房間裡書架上全部是書。

高考時候英語不及格,物理剛好及格,考學失利,職高混了畢業證踏入社會,與父母失聯六年。無法溝通,也不想溝通。內心深處的絕望揮之不去,消散不了。

青春除了奮鬥、荒唐、學習、運動,還有絕望,無法救贖的絕望。創業二次失敗告終,自學醫學心理學、計算機技術。

雖然很獨立,可是很痛苦。晚婚晚育,如今生活過得還算可以,但是幸福指數較低。套我母親一句話“無論再苦,孩子都要留在自己身邊。很後悔把我留在奶奶家的三年。”


豆媽親子閱讀


出生頭三年,孩子的安全感依戀對象主要來自於主要的撫養人,而這個主要撫養人是奶奶、爺爺還是父母其實都沒有關係,關鍵的是這個主要撫養人能給到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而

孩子早期是否有感受到足夠的安全和足夠的接納,才是決定孩子長大是否有幸福感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的妹妹就是從小外婆帶大的,現在她是一名心理諮詢醫生。我的童年記憶裡,她的爸媽很忙,她永遠是在外婆家自由玩耍的那個小妹妹,每週末我去外婆家,總是找她玩,她每天的日子也過得很開心自由。外婆對她永遠是無條件接納的那個人,對她的一切行為都非常接納、非常包容,所以我妹妹整個童年是非常幸福的。

現在她長大了,成了一名醫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她對待孩子也是如此,非常接納和包容,有著自己幸福的另一半,工作上也很負責認真,很少聽到她消極的抱怨,就算遇到問題她也能很正面的去處理和應對。

我身邊的這個例子讓我看到,童年誰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養育她的人有沒有讓她感受到被愛的幸福。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在別人眼中我是幸福的,在我的心中我是不幸的。

我是從小跟姥姥親,我是姥姥帶大的。

我有一個姐姐,比我大2歲。

姐姐是奶奶看大的,媽媽跟奶奶一起住,也就是姐姐每天在媽媽身邊。

我出生52天,媽媽回單位上班,我就被送到姥姥家,一直到我上學。

我對小時候在姥姥家的記憶已經沒有了,對回到家上學的記憶也不多,我覺得一定是我的大腦把,把這些我不願意回憶的事封印了。

通過我僅有的記憶和別人的描述,應該是這樣的。

媽媽把我放在姥姥家後,在我一歲之前因為要餵奶,每天都會去姥姥家。

我忌奶的時候非常困難,媽媽把一個多星期沒有來,她再來我就不理她了,一直叫她壞媽媽。

然後我就開始了不經常看到媽媽的日子。



後來我知道,18個月以內的孩子需要跟媽媽建立親密關係,才能找到自己。

長時間的分離,會有分離焦慮,影響孩子的性格。

我從小就是非常敏感的,我的姥姥性格非常外向,大大咧咧的,媽媽又很忙,沒有人想知道我在想什麼。

上學回答家以後,因為跟姐姐不經常在一起,總是打架。

我奶奶就坐在那叫號:打,使勁打。

姐姐是在奶奶身邊長大的,當然偏向姐姐,有好吃的我都吃到嘴裡了,奶奶也會強下來,給姐姐吃。

這是我媽媽說的,她還樂著給我學,說我被強了也不吱聲,覺得有意思。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我是怎麼想的,我是不是受到傷害。

我長大以後,這些事給我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不會說:不。

不過別人讓我幹什麼,跟我說什麼,是都拒絕不了。

然後自己在那著急、上火、委屈的不得了,後來跟朋友傾訴,朋友說:你可以不幹啊!

我頓時張著嘴,瞪大眼睛,我可以不幹嗎?

我現在通過學習在自己調節,但還是在說不的時候,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嚴重時全身發抖。

我性格還很內向,即使被委屈了,也不會辯解,只是低著頭不出聲。

結果就是媽媽總說我犟,不聽話。

現在,每當她怎麼說,我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

她也會怎麼說姐姐,但姐姐根本不當一回事,以為姐姐小時候跟媽媽建立了很好的親密關係,她是有安全感的。

有安全感的人,說什麼都沒有會失去的害怕,沒有安全感的人,什麼也不敢說,因為害怕失去。



當我懂得了以後,我看過心理醫生,看心理學的書,找到原因,自我調節。

我很愛我的媽媽,雖然她給我帶來了永遠的傷害,但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

現在我會在心裡平靜的時候去看她,在她說的話又勾起我的傷的時候,遠離她,儘量做到不去傷害她。

也希望所以跟我有一樣問題的讓都可以走出來,不是要原諒媽媽,而是要拯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