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這次的架構調整?為什麼要將天貓升級為大天貓?

江益焱


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出公開信,宣佈最新一次面向未來的組織升級,為“未來5年到10年的發展奠定組織基礎和充實領導力量,全力打造阿里商業操作系統”。

三年前至今,阿里有三次大的架構調整。2015年12月啟動的“大中臺、小前臺”調整,2017年1月面向“五新”的架構調整以及今天面向未來5-10年數字經濟時代的調整。

阿里巴巴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好像從來不是是行業裡的新鮮事,每隔一段時間,阿里總會“變一下”,而且是“說變就變”。阿里的變跟其他公司的變有些不同。很多公司的改變是“兵臨城下”,阿里巴巴的變革大多是“晴天修屋頂”。開頭總是“出乎意料”,但後來總是“原來如此”。很多公司的組織變化是踩到了時代節拍,阿里則是提前佈局,創造一個節拍,去引領行業的變化。阿里巴巴文化裡常說“擁抱變化”,而現在的阿里已經開始“創造變化”。

與很多公司的變化無章不同,阿里巴巴的組織變化並非是反覆無常,而是脈絡清晰,一以貫之。比如,2015年開啟大中臺戰略以來,作為中颱事業群總裁的張建鋒於2016年4月成為阿里CTO, 中後臺業務進一步整合,2017年1月,張建鋒開始兼任阿里雲事業群CTO,最新的這一次調整,張建鋒開始兼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這其間,能看到人才、組織和戰略的延續性。

令人高興的是,近期,阿里的組織戰略也有了行業借鑑意義。今年以來,小米、騰訊、京東、美團等的架構或業務調整或多或少都有阿里的影子。以阿里為代表,中國互聯網企業已經逐漸形成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組織哲學。

阿里怎麼做到的?幸運不能解釋現狀,人才戰略、組織戰略和未來戰略才是背後的基礎。

良將如潮才能有將可用:人才戰略是“變”的基礎

不久前,馬雲宣佈將在2019年教師節卸任董事局主席,2020年退出董事會,這在當時是石破天驚的消息,甚至一度造成了股票市場的波動,但隨後一切都歸於平靜,因為人們發現,即便馬老師離開,阿里巴巴還是那個阿里巴巴。無論是戰略還是戰術,阿里巴巴都日臻成熟,其完善的組織文化和良將如潮的人才隊伍,都足以保障阿里巴巴的健康發展。

70後張勇於2015年5月出任阿里巴巴集團CEO,給阿里帶來一系列關鍵性變革,被評為中國最佳CEO。此次組織架構升級中涉及到的張建鋒、靖捷、樊路遠、萬霖也都是70後,85年的蔣凡在2017年已經出任淘寶總裁,吳澤明和陳麗娟這兩位80後總裁於今天再次上位。在阿里巴巴合夥人中,有兩位80後合夥人(吳澤明和螞蟻金服副CTO胡喜)。截至今年9月,阿里管理幹部和技術骨幹中80後已佔到80%,90後管理者已超過1400人。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在阿里巴巴,人才不斷檔,是因為在這裡的人才能獲得數倍於其他公司的成長機會、成長動力,“不怕你錯,就怕你不做”。阿里巴巴強大的企業文化與施展能力的平臺,以及對人才的支持與包容,造就了阿里人才戰略的成功。

從另外一個縮影更可以看到阿里人才戰略的成功。就在幾天前,阿里校友會成立了·102班,這些離開阿里巴巴的人聚集到一起,按照馬雲的設想,未來中國的500個好公司中,有200個CEO來自於阿里巴巴。馬雲說,“我們改變了自己,同時影響了別人。但是不變的是你心裡面的理想、不變的是你的價值體系、不變的是你堅持的理想主義和腳踏實地,至於其它的,我們都可以變。”

經常有人把如今的阿里巴巴比作人才濟濟的大漢帝國。實際上,阿里的人才隊伍建設已經遠非蕭何韓信張良等等數人,如果要打個比方,它更像阿里所鍾情的武俠世界:各有武功各有本事各有意趣,熙熙攘攘,源源不斷,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說,覆蓋60後70後80後以及90後的人才梯隊在世界範圍內的科技公司中也無人可及,這才是阿里巴巴敢於說變就變的根基。

變化不是請客吃飯:組織架構和業務相互驅動

阿里巴巴擁有目前中國甚至是世界上最龐大和系統的業務群,覆蓋電商、物流、金融、文娛、雲服務、智能家居、IoT等等領域,其組織結構相當複雜,而各業務的變化既相對對立也相互影響,所以,阿里巴巴總是要密切關注變化,從細微之處看到大局,牽一髮而動全身,提綱挈領的完成組織變革。

在很多公司看來,組織往往等同於“人事”,但阿里對此的理解不同。“向組織升級要執行力,以組織升級為戰略變革的先導”,可以說是阿里的組織哲學。張勇認為,未來企業要適應市場的變化,一定是從組織結構的根本上進行自我改革和升級。重構自己,帶來業務的重構和市場的重構。

我們多次看到,阿里巴巴的組織升級絕對不是單純的為了變動而變動,從來都是戰略變革的第一步。2015年底“大中臺小前臺”的架構變化讓阿里底層能力打通沉澱,前臺具有極大的靈活性,這成就了今天阿里在眾多領域可以多線突圍,全面拓展商業邊界,發展成為了商業操作系統。2016年底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出了“五新” (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和新能源)戰略,隨後,2017年1月13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組織結構全面升級,全面擁抱“五新”,排兵佈陣之後使得新零售如今已經是碩果累累,五新戰略紛紛落地,帶領整個行業全面升級。

沒有組織架構的變化,就無法帶動業務的整合、重組,發揮更大的動能;沒有業務的發展變化,就無法讓組織架構磨合凝聚出強大的力量。在阿里巴巴,組織架構的調整與業務發展變革之間已經形成了良性的互動,二者相互驅動,互為動力,循環推動公司的快速健康發展。

謀未來才能有當下:未來戰略是“變”的指南針

熱愛變化,願意變化,確實可以與時俱進,但也必須明確方向,變化不是亂來,更不能是不得不變。與很多公司被動調整不同,阿里巴巴的每次組織升級都是主動的,提前佈局然後帶動業務發展。

球場上,巴西隊德國隊法國隊可以針對不同對手和不同態勢進行變陣,因為其訓練有素且球星雲集,想到去可以做到。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有了人才戰略和組織戰略作為基礎,就可以大膽求變,但變革的方向從哪裡來呢?

顯然,變革的方向來自未來。至於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充分的把握,對於自身的能力有充分的準備,才能看到前進的路,才能及時的做出變化。作為立志要“用好科技去解決現在和未來的問題”的阿里巴巴,經常要行走在無人區,就必須擁有極強的自我進化能力。

阿里巴巴擁有中國所有企業中最強大的戰略參謀力量,也建設了著重前沿技術研究的的達摩院,重金投入到各項尖端領域的研發之中,於是,我們看到了阿里雲提前數年的成立和成功,也看到了新零售的從無到有,更看到了在城市大腦、人工智能、物聯網、芯片等方面的超前佈局,這些都是面向未來,也確實成為了行業或者社會生活的未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在於運動,未來需要挑戰。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阿里越來越主動變化、創造變化。別人學阿里,阿里學未來。正是因為阿里巴巴不斷的創造變化,不斷的挑戰未來,而每次變化都恰到好處,所以,阿里巴巴成為了引領產業格局的力量。學阿里,看得懂的要學,看不懂的也要學,阿里的變化,就成為了行業的變化。

在很多公司,往往是“因為看見,所以相信”,但阿里卻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曾經不被業界理解的雲計算投入成就瞭如今的阿里雲;曾經的小型光棍節運營活動如今成了天貓雙11全球狂歡購物節;一開始被業界認為是雲裡霧裡的新零售,如今已經遍地開花;曾經是遙遠夢想的10億個包裹,已經在剛過去的第10個天貓雙11裡實現。面向未來,阿里還會“說變就變”,面向未來,它也還有很多可能性去一一實現。


馬繼華


任何組織,企業的充足,其必然是為了更好的迎接挑戰,阿里巴巴將的架構調整,天貓升級為大天貓,正是基於以下幾點憂慮

一、數據依然漂亮,但增速已經放緩

天貓是阿里巴巴的基石,但是回首看看今年的雙十一與去年的雙十一數據對比,雖然取得了2135億的好成績,但是,它的增長速度已經放緩,可以說,雙十一從誕生到現在,其瓶頸已經出現,相信阿里巴巴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會對架構進行調整,對天貓進行升級。

二、小天貓長大了,精細化的運營是不可缺少的

天貓升級為大天貓後,天貓事業群、天貓超市事業群、天貓進出口事業部三大板塊被獨立出來,彼此相輔相成,但各有千秋,像以前那種大鍋燉的策略已經無法適應現有規模了,精細化運營實在是不可缺少的。


博安通


就問套路升級不?




哪裡都是你


馬雲明年交棒張勇,阿里組織架構變動有哪些深意? 

智能化和新零售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阿里的戰略重點。向外技術賦能,加重To B業務。優化決策流程,可以減少決策損耗:阿里雲智能事業群、新零售事業群、天貓事業群、天貓超市事業群、天貓進出口事業部,這幾大事業群負責人都直接向張勇彙報。另外,可以發現阿里管理層中80後增多,年輕化的阿里將有更大的創新活力應對挑戰。

胡曉明,阿里巴巴合夥人之一。2005加入,可謂阿里的一員老將。此次內部信未提及他的具體去向,只稱“另有重用”。胡曉明帶領之下的阿里雲,被認為是亞馬遜雲的真正競爭對手。不過,淘寶店鋪轉讓服務商易佰店瞭解到,這幾年雖然阿里雲市場份額擴大,但仍然處於虧損中。

吳澤明,去年才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此次內部信提及由他負責新零售業務群。他曾任天貓事業部產品技術部研究員、零售技術事業群總裁,是在阿里技術崗位上成長起來的80後。

李永和,由CEO助理調職為天貓超市事業群總裁。尚未查找到此人的更多信息,也就是說他還不是阿里巴巴合夥人之一。

3年前,馬雲任命張勇為CEO。在此之前,阿里巴巴的組織結構圖如下。現在已經大變樣,形成“大中臺+小前臺”的組織和業務機制。


天貓升級為大天貓,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及進出口

線上流量已觸及天花板,到線下去才能有更多突破。目前天貓在B2C電商市場份額第一,遠超其他電商平臺,還沒有被超越的壓力,但仍需要找尋新的增長點。而根據新零售戰略,天貓超市業務也需要加強與線下商超和生鮮賣場的合作,在方向上跟天貓事業群是一致的,即向下擴張。

而進出口業務,主要為天貓海外(賣全球)、天貓國際(買全球)。天貓海外,即幫助天貓商家把貨物賣到新加坡 、馬來西亞 、澳洲 、北美等地。天貓國際則是引入進口商品銷往中國。進出口貿易方面,通常有著互惠互利原則。

馬雲將離開阿里,未來阿里的重要決定將由張勇主導

馬雲:“我不會去做董事長應該做的事情、CEO應該做的事情”。馬雲給自己找了一個好的接班人,離開阿里後他會放開手腳做自己喜歡做到事情。


淘寶店主的八卦


在大家紛紛調整組織架構之際,阿里巴巴也迎來了新動作,那就是天貓事業群架構調整。阿里雲事業群的調整,不在我們的分析之列。

這一次的調整,天貓升級為“大天貓”,形成天貓事業群、天貓超市事業群、天貓進出口事業部三大板塊,原天貓事業群總裁靖捷將繼續擔任天貓事業群總裁;原CEO助理李永和(花名:老鼎)將擔任天貓超市事業群總裁;原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總經理劉鵬(花名:奧文)將繼續擔任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總經理。

這一次的調整是雙十一剛剛過去的一次調整,在這樣的一個節點上,大家引發疑問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之中,天貓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而調整又是為何呢?

一.漂亮數據下的隱憂,也是阿里巴巴感覺到流量紅利消失之中的焦慮。

天貓現在是阿里巴巴的重要一環,也可以說是基礎,基石,雖然是2135億元的驕人成績,但是,增長乏力,增速放緩,瓶頸隱約出現等這所有的端倪,也只有阿里巴巴本身可以感覺的到,因此,及時地調整,也是刻不容緩。

二.天貓的體量加大,在現在競爭加劇的狀態下,精細化運作,才是取勝的關鍵。

把原來的天貓事業群精細化地分為三個相互獨立,相互協調,相互競爭,有相互配合的各個事業群,是鞏固優勢,夯實基礎,蓄勢待發的先決條件。

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電子商務是阿里巴巴的基石,是阿里巴巴賴以生存的基礎,發力天貓也是阿里巴巴迎接“新制造”的開始。因為,阿里巴巴的初心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四.給大家提個醒,阿里巴巴的戰略顧問曾鳴曾經說過:S2B2C是將來新的商業模式,天貓的精細化運作,也是不久將來C2C模式的基本終結!

碼字真的很辛苦,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你我之間的緣分!關注,點贊和轉發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在路上覓尋


個人認為這只是一次正常的架構調整,實現更加扁平化的管理,業務劃分更加細緻,符合阿里巴巴的之前的做法習慣。

我們來看一下這次調整,

”天貓將升級成為“大天貓”,形成天貓事業群、天貓超市事業群、天貓進出口事業部三大板塊。原天貓事業群總裁靖捷將繼續擔任天貓事業群總裁;原CEO助理李永和(老鼎)將擔任天貓超市事業群總裁;原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總經理劉鵬(奧文)將繼續擔任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總經理。成立新零售技術事業群,吳澤明(範禹)將出任事業群總裁。新零售技術事業群將整合B2B、淘寶、天貓等的技術力量,形成統一策略,為全面實現新零售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撐。菜鳥網絡將相應調整陣型,成立超市物流團隊和天貓進出口物流團隊。”

可以看到,主要調整是原來的一個天貓劃分成了3個部門,額外多了一個新零售技術事業群,菜鳥網絡對應天貓增加了2個事業部,以和天貓的事業群對應。一分三形成了所謂的“大天貓”,原來天貓只有一個事業群,也就是天貓,但是之前的天貓主要是服務商家,做平臺性質,這次分出來的第一個是天貓超市,天貓超市成立於2014年,這個事業群是不同於原來的天貓業務的,並且新任總裁李永和,是2011年加盟京東。歷任京東商城倉儲部總負責人、華北區域分公司區總,並在2014年12月擔任京東商城運營體系高級副總裁。跳槽到阿里巴巴之後,受到了大力中式,天貓超市也經過4年的發展,已經是成為了天貓中很大的一個版塊,這個時候獨立劃分說明超市業務已經足夠成熟,也是符合阿里的做法。

第二個是天貓進出口事業部,也就是現在的天貓國際業務,天貓國際業務也是誕生於2014年,是致力於主要是為國內消費者直供海外原裝進口商品,也是有阿里巴巴自營的業務,和原來服務商家的部門也是不同的工作流程以及範圍。同樣是4年的發展,也趨於成熟,劃分出來也凸顯出了內部對於國際業務的重視,也是天貓

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

新零售是阿里巴巴提出的新的構想,從17年開始逐漸發力做新零售,這次的新零售劃分說的很清楚,整合淘寶 天貓 B2B單技術力量,可以讓新零售有更大範圍的資源運用能力,符合阿里巴巴的長期戰略。

菜鳥網絡的調整是為了配合天貓業務做得調整。

其餘人員調整是阿里巴巴內部的輪值制度調整。


電商一方


騰訊在9月份完成了組織架構調整,今天阿里巴巴也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其實組織架構調整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再正常不過了,通常調整的時機主要是新領導的上任和戰略佈局調整。而張勇即將在明年教師節接過馬雲的接力棒,是新領導的上任,同時也是阿里戰略佈局也有所調整。下面就一一分析一下組織架構調整的方向

1、阿里雲升級為阿里智能事業群,原總裁胡曉明離任,由張建鋒擔任新總裁。同時在張勇的感謝信當中,明確說明感謝胡曉明在這幾年對阿里雲的共享。從阿里雲連年的收入增長數據就可以看到,在雲服務這款阿里巴巴已經成功,並且是中國最大的雲服務提供商,和阿里巴巴服務於中小企業的定位也非常一致。加了智能兩個字,可以看出為了要把智能融入到阿里雲當中,更好的為中小企業服務。

2、天貓變為大天貓,形成天貓事業群、天貓超市事業群、天貓進出口事業部三大板塊。天貓事業群群又叫天貓品牌事業群,主要任務是構建天貓品牌,為全球品牌商業數字化轉型繼續努力。天貓超市事業群,將把天貓超市和淘鮮達進行整合,加快構建阿里新零售生態,做好線上線下超市的聯合。天貓進出口事業部主要是為了實現5年2000億美元的進口額KPI。並實現集體全球買、全球賣的戰略定位。意味著大天貓依然是未來阿里巴巴的主要盈利事業部,並且會做好新零售佈局和全球購佈局。

3、其他都常規的人事調整。

你怎麼看?說說你的看法吧!

關注我們將持續分享相關內容!


重新認知世界


從阿里此次調整可以看出,新的架構調整意味著工作重心的轉變,或者是新的佈局。

阿里此次將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將天貓升級為大天貓,主要是在人工智能和新零售方面展開更大的佈局和專注。


阿里雲智能

先說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隨著人工智能概念越來越火,人工智能的相關產業也越來越落地豐富,那麼人工智能必然是未來的趨勢。

阿里雲計算成立的時候,當時是一個耗成本沒收入的事情,但是現在看來是非常明智的選擇,那麼接下來將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也是朝著人工智能方向發展,抓住人工智能的風口。


並且結合阿里之前成立達摩院來看,阿里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看得非常重要,所以它不只是一個互聯網公司,更是一個高科技公司。

天貓進出口

天貓升級為大天貓,分為天貓事業群,天貓超市事業群,天貓進出口事業群,說明天貓作為中國電商巨頭,是一個平臺,更是一個品牌。

作為阿里的強勢電商平臺,天貓承載著未來中國互聯網乃至全球互聯網網購世界的很大一部分運作能力和責任。


那麼此次將天貓升級為大天貓,有天貓超市事業群和天貓進出口事業群,說明在新零售方面加重了佈局,並且逐步開始擴大全球的佈局。

從今往後,天貓的互聯網平臺將在全球領域進一步擴大。當然同時天貓的影響力也更加強大。

天貓超市

天貓超市事業群其實肩負著阿里新零售的責任,在阿里整合了餓了麼和河馬先生之後,阿里在新零售領域也不斷髮力搶佔未來新零售的風口。

這樣一來,阿里在線上線下都擁有非常強大的基礎和流量,足以霸佔未來人們的消費和交易。


所以阿里已經成長為一個全球性的公司,在新零售人工智能以及全球事業方面取得了不斷的新突破和新進展。

阿里的未來

阿里屬於世界級企業,能夠和世界巨頭Google,亞馬遜,蘋果等公司處在同一陣營,相競爭並不是沒有任何實力。

這一佈局可以看出未來阿里將會有更加廣闊的天地進行發展,並且將會在新的領域不斷的拓展和突破,能夠抓住未來的風口和發展空間。


對於中國的企業——阿里,我們希望它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成長為全球性的企業,能夠影響全世界,希望能夠像馬雲所希望的那樣做一個橫跨三個世紀102年的企業。


浪子不浪


阿里的理念就是小而美,每當業務大到一定程度都是要拆分,做精細化運營,此時調整說明日後大天貓事業的大方向:國內電商天貓,國際化的天貓國際,本地化天貓超市三個運營維度,為日後新零售打好基礎。


互聯網大白白


精細化運營,天貓地位再一次提升,為國際化做鋪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