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地球和现在到底有什么区别?

耶可x


相对于地球上百亿年的年龄来说,40年只是弹指一瞬,短的不能够再短了。短短的四十年,地球的变化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自地球诞生到现在46亿年的时间段里面,地球环境层发生过数次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早起地球,那种环境根本就不是人类可以生存的。而之后,地球虽然环境缓慢改变,变得适合生命生存,但是每隔几亿年都会出现一次大冰期。那个时候地球大降温,很多动物族群都会灭亡。而且,地球还经历了板块运动、地磁反转等地址聚变事件,据说现在地球最高山珠穆朗玛峰以前就是海底呢。所以,如果给地球拍一张四十年前的照片和现在做对比,基本上可以认为地球没有什么变化。



当然了,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相对的。就像是我们随便泼一杯水对于蚂蚁来说都好像是洪水一样。虽然对于地球来说几十年来变化不大,仅仅可能有些微小的改变,但是对于生活在地上的人,这些“微小”的改变也可能是巨大的。比如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出现空洞、气候反常、沙尘暴等等。这些对于地球来说变化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人类来说确是影响生命安全的改变了。



四十年来,人们肆意污染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制造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地球生态。以前的蓝天白云、满天繁星,变成了现在灰云满天,漆黑夜晚。人们再不知道保护环环境,迟早会像恐龙一样被灭族。


科学探秘频道


从全球卫星图上光凭眼看就判断环境是否恶化是不科学的。

某个高赞答案里贴了两张卫星图,然后说现在的地球看起来灰暗说明环境恶化了,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让我们来看一下从1967年到2015年的卫星图,第一行是原图,第二行是经过随机的色彩和对比度调整之后的图。大家可以看到原图里面,并不是过去都是蔚蓝,现在都是灰暗,调整之后更是可以将灰暗变成蔚蓝,蔚蓝变成灰暗。

↓过去50年来的地球图像,图自metabunk.org、NASA↓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科学图像可以随意调整,而是说不能凭感觉随便解释科学数据

形象一点讲,假如有人跟你说,他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看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并且得出了蚂蚁搬家的科学规律,你会相信他么?

要想研究蚂蚁需要脚踏实地、俯下身来认真观察和研究,要想研究环境变化也是一样,需要对大量数据认真的研究,不能仅凭一张全球卫星图就喊地球变灰暗了。

此外,那个高赞答案里面卫星图像的时间也弄错了,标注为2017年的卫星图片其实是2012年拍的,可以在美国宇航局官网看到当年的新闻。

2012年是1972年那张著名卫星图(蓝色弹珠,微信用来做启动图片那张)拍摄的40周年,所以美国宇航局做了一张合成卫星图来纪念(合成方法见下图),题目里的问题可能也是针对这个老新闻所说的。

↓2012年的合成卫星图,图自NASA↓

那个高赞答案里面一些图片说明也是错误的,比如把国外的冰川照片说成是我国辽宁省山脉。

如果想看地球今昔对比,可以搜“NASA公布近100年地球变化对比图”,就可以找到,所以这里就不贴照片了。来几张动图吧。

↓咸海的缩小,图自giphy.com↓

↓阿联酋迪拜的扩张,图自weburbanist.com,google↓

↓美国旧金山,图自weburbanist.com,google↓

↓广州,图自businessinsider.com,google↓

↓深圳,图自businessinsider.com,google↓

地球上的环境在发生变化是事实,我们大家也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不能用错误的例子甚至伪科学的说法来忽悠大家保护环境,这样只会让一些人不相信科学。

其实,相不相信科学都不会影响科学规律本身,人类过得好不好也不会影响到地球的存在。

保护环境不是为了地球,而且为了我们自己。

如果您有感想,请留言多指教。


乔小海


前段时间,NASA公布了一份地球40年前与现在的对比图。40年前的地球通体碧蓝,如今却灰暗了不少。这几十年来,人类发展的比过去几百年还快,繁荣的背后却是大自然黯然神伤。

我们能看到,以前水量充沛的内陆湖,天然咸水湖,因为人类需要灌溉农田,加上气候变得恶劣,如今很多面积缩小了大半,甚至彻底干涸。

这是哈萨克斯坦咸海的对比图↓这是Mar Chiquita咸水湖的对比图↓

以前覆盖了皑皑白雪的冰川山脉,因为气候变暖,融化到露出了光秃秃的岩石。

这是阿拉斯加谬尔冰川的对比图↓

这是哥伦比亚冰川的对比图↓这是我国辽宁省山脉的对比图↓

地球的肺,森林被砍伐,面积越来越小(亚马逊雨林、玻利维亚森林),为了腾出土地,以及制造房屋、纸张、纸巾等等生活用品,一颗又一颗大树倒下,取而代之的是楼房林立的城镇。

这是阿根廷雨林地的对比图:

我们看到对比才惊觉地球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很难想象,再过40年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森林消失,冰川融化,河流干涸,内陆干旱,海啸频发,人类怎么生存下去?

也许人类为了快速发展,必须付出这些代价。但是环境问题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不要待到家乡的青山绿水,儿时记忆,随着时间过去变得面目全非,再去补救已经晚了。


更多精彩知识问答,请关注我:找靓机科普(zljkepu)


找靓机科普君


我还不到四十岁,就说说三十年前吧。这地球有点太大,还是挑个局部说吧。

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三十年前我六七岁,那时候生活在农村,河里的水是可以直接喝的,拿个罐头瓶放点饭粒就能钓到很多小鱼,草丛里都是蛤蟆,满天飞的蜻蜓和蝴蝶,夜晚坐在院子里数星星,听着姥姥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那时候东北的冬天是出奇的冷,真能冻掉下巴,一场大雪就能把门封住,平平常常都能没过膝盖,大雪过后就跑去山上抓野兔 野鸡,真的很有趣。

现在长大了,以前的那条小河已经干涸,新修了铁路和公路,盖起了楼房,生活环境貌似好了,却再也听不见呱呱的青蛙叫,蜻蜓也是很少见了,因为雾霾,很多人不得不带着口罩出门,夜晚的天空,昏暗的星光已不足以照亮大地。冬天也不那么冷了,雪变得异常宝贵,每次下雪的场景都会爆满整个朋友圈。再也没看过野兔,偶尔飞来的野鸡也不知道晚上会摆在谁家的餐桌。

晚上,搂着儿子坐在窗前,看着昏昏沉沉的月光,给他讲着姥姥那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保护环境,爱惜生命,从我做起!

其实天还可以更蓝,水也可以更清!


A拥抱蓝天A


别的地方不知道,我的家乡在冀南平原,就说说我小时候,50多年之前的地理与气候与现在有哪些不同吧。

天地万物都是在变,只是有些变化我们感觉不到,若回想起几十年前的一些景象,与现在比较,觉得有些地方的变化还是很大的。记得我小时候,我们这个地方冬天很冷,跟着爷爷去地里搂棉花叶,戴着麻糊帽,只露着两只眼睛,还觉得那么冷。大道和地里,冬天都会冻出一条条挺宽的地缝来。现在的冬天可没有那么冷,根本见不到了地里有冻裂缝的痕迹了。那时每年到春天还爱刮大风,满目黄沙,天昏地暗,都睁不开眼睛。还有刮旋风,旋风就是平地里旋转着就卷起一股风来。裹挟着一些黄沙和树叶子高速旋转着,越旋越高。快速向前滚动,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有时这条尾巴有好几里地长。现在这种天气没了,根本就看不到了。那时村村的大土坑里都有水,常年不干,坑里长满芦苇和一些杂草什么的。水里还有鱼,有虾,有蛤蟆。记得那时候蜻蜓还特别多,有时遮云蔽日的。现在不但坑里没水了,井里也没水了,有水的井至少也得有一百米深。那时伏天里下的雨也大,每当下完雨,农户都要扛着铁锹上地里去垫狼窝(就是被水冲出来的沟和坑)现在哪还有那么大雨啊?要下场透雨就是很不错的了。那时候我们这个地方盐碱地多,就是好地里也有片片不长庄稼的地方,低洼地根本就不用提了。上面有一层白白的盐碱嘎巴,别说长庄稼了,草都不长,就长一些盐蓬菜。到现在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盐碱地不见了,就是原先寸草不生的地方,也与好地没有什么区别了。若问是什么原因?不知道!也没见有文献研究过这个问题。



这都是一些自然生态的变化,人文的变化,社会的变化更大。这些都不在今天所要讨论之内,就不说了,有机会与大家再交流那些向题。


手机用户58801659536


地球环境恶化是属实的,但没有夸张到大家想象中的那种程度。而且,就现在来看,环境改善也是在发生的,河流的治理、废弃污染物的管理等等,相信地球的明天会比今天要好。

我看有人说到小时候的故事,是的,十多年前,附近的几条河流很清澈,放假都会去那里钓鱼,一钓就可以钓上一天,每次都可以钓到十几条。

后来,由于人们不爱护环境,什么垃圾都往里面扔,我觉得他们心里想的是,“反正不是我住的地方,大家都在扔”,久而久之,几年前我去看那条原本清澈的河流已经漂满了垃圾,恶臭倒不至于,但是别想在里面再看到一条鱼了。

不过,最近几年的时间,那条清澈的河流仿佛又回来了,那条河流被治理的又回到了当初的模样,垃圾也有了专门倾倒的地方。

虽然污染比40年前严重的多,但好在现在正在治理过程中,这是发展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清洁能源应用占比不大的前提下。

我相信,不出30年,原本的那些绿色还会回来的。


一枚游戏科幻迷


对于地球在宇宙的轨迹以及他的形态、状态以及他的承载空间,想清楚了解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专业人士进行了解!至于你问及的四十年前后的变化,我们通过对比才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出生于60年代,在很小时侯感觉到什么都很新奇。

《春天》的田野万物复苏,草吐嫩牙花开放。挖一点猪草、野菜、掐一点毛草尖,又甜又好吃。

《夏天》高温天气,但没有现在温度高。中午跳到小河里洗澡,摸一点鱼虾。既凉快又好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时学校有半个月的忙假,假期中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那时的河面、沟渠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冻。上学不用绕道,可以直接以冻作桥。

而四十年后的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污染、空气的污染

等等!河水以不再象过去那样清澈,花草也不象以前那么芬芳!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污水的进击、家庭、工厂、空调的普及,使得空气不再象过去那么清新、凉爽。现在人的饮食也没有以前的放心菜、无公害产品。对于转基因瘦肉精、苏丹红之类的名词,那时的人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值得庆幸是!四十年后的今天地球表面一片繁荣!现代化的建筑、高技能的产业都在飞速发展!明天会更好!





闲情小达人


对地球而言,它诞生于46亿年前,40年的时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几乎没有区别;但对于人类而言就不同了,40年的时间,可以让两代人成长起来,与此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在不断的恶化。

森林面积减少、水资源紧缺、温室效应等等,说实话,可能这些词几十年前就已经在喊了,一直喊到今天。。。但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环境似乎没有坏到不能生存的地步呀?也就是异常气候多了些,但还是照样活了下去呀,其他的也没啥啊。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知,叫以偏概全。森林面积的减少可以看看原始森林的变化;水资源紧缺说的水资源分配不均,但国家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件事;温室效应,看看北极冰圈的缩减、南极冰川的融化。但由于地球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强(比如大气中的氧气,90%来自藻类植物,而非平常认为的森林),所以极端环境的普及还没有到来。


但有句话叫做:量变产生质变。如果我们一直让环境朝着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好似温水煮青蛙,到最后可能就无力挽救了。我知道,刚才那句话说的苍白无力,并且很多人是知道这一点,但永远不会认真的知道这一点,就像学生时代写作业,很多学生都是拖到最后一天才急忙行动;再如大部分人嚷嚷着要减肥,要锻炼,要跑步,结果呢?

所以说,懒是人类的共性(尤其在一些自认为是次要的事情上),这就反映在:保护环境的口号为什么会一喊就是几十年(估计会喊到我这辈子结束),不就是因为地球太大,环境稳定性强,目前还是可以供生物存活的嘛!就像上段说的,作业总要拖到最后写,所以环境总要拖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才会挽救,但假如有一天,挽救不回来呢?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赛先生科普


四十年前我不知道,但是25年前我知道。

我家在苏州,我记得那时在乡下,河里的水可以直接淘米做饭,喝的也是井水。前面有一排树林跟森林一样,那时还去那里掏过鸟窝,抓过黄鼠狼,野鸡还有蛇。

那时水稻田里有泥鳅黄鳝小鲫鱼,夏天河里更是很多很多的龙虾,那时龙虾基本上没人爱吃因为太多太多了吃腻了,杀个蛤蟆钓一上午能钓一桶。

夏天的夜晚更是美丽天上有数不清的星星,我记得后来大了十几岁了有一天晚上我抬头看星空发现只有寥寥无几的几颗星星了,我以为是我度数加深了,换了一副眼镜依然只有几颗星星,这时我才知道原来真是环境变差了

那时一到夏天青蛙晚上呱呱的叫个不停,现在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听到青蛙叫了

以前夏天直接跳河里游泳抓河蚌摸鱼,现在都不行了


索菲亚磁砖


如果仅凭NASA拍摄的两张图片的对比判定40年前的地球和现在地球的差别,未免有些太笼统了,说服力并不是很强!

咱也不是科学家,只能从生活中对地球环境的变化感知来说明过去和现在的差别,40年前的地球我也没有见过,毕竟我也没有40岁,不过已经在“笨四”的道路上,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下面就说下我的感受!

感受最大的就是地球环境确实变暖了,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老家是开封的,冬天很冷,村里水冷里的水都结冰了,而且可以在上面小跑,记得小时候经常在上面跑,不过不能一直在上面玩,毕竟没有冻透!

而现在这种现象早已没有了,天气变暖了,过年时雪也很少下了,印象中过年没有雪就感觉少点什么!

还有一点,不管是村里还是村外的小河里,基本见不到水了。小时候村里水坑里的水非常清澈,干完农活就到那里洗澡,如今已经被大大小小的各种垃圾填满了,杂草丛生!

干农活时晚上有时会在田地里睡觉,印象非常深刻,每当躺下看,周围一片寂静,看着天上的星星有种特殊的感受,真是满天繁星在眨眼睛,自己也成了数星星的傻孩子!

说了这么多,都是个人的感受,或许你有不同的感觉,不妨说出来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