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嫂如母”這句話是如何流傳至今的?

承德露露


包公出生是個充斥著狗血的故事:父親做了個不祥夢,母親生下個黑包子,黑子出生便成棄嬰,嫂子撿回來當寶,一對奶奶著叔侄二人,奶水兒吃三分,叔吃七分,像母親一樣把他養成包大人。由此有了“長兄如母”這句話。

但之所以能流傳,和中國的封建禮教有關,過去沒有計劃生育這一說,每家都有幾個兒女。按照封建禮教規定,父親在時,家裡一切聽父親的。父親去世後,哥哥說了算,這個“說了算”是有責任的,要將弟妹們全部拉扯大,那麼哥哥作為男人在外勞作,在弟妹們成家之前,嫂子就像母親一樣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大嫂便有了一個任勞任怨的好形象。這種“長嫂如母”的形象一直流傳到解放後,在1970年前出生的人,可能對此有較深的印象。

我給大家講個真事,上初中時,班裡有個男同學叫田文革,家裡有兄弟8個,他排行老七。這孩子家住的遠,每天上學都是一個身體健碩的中年女人送,還要給他帶一盒午飯,雖不豐盛,但一週不重樣,我們都很羨慕他有這麼好的媽媽。田老七很調皮,有一次把同桌臉打破了被叫家長,女人來到學校,揪住田老七的耳朵打屁股。班主任急了,說:“你這當媽的,平時應該好好教育,不能惹事了才動手打。”這女人說:“我不是他媽,他媽早不在了,我是他嫂子。”後來才知道他大哥和他相差30歲,父母去世後就是他哥哥嫂子撫養他們七個。這個嫂子真的和母親一樣!


聾王侃史


問:"長嫂如母"這句話是如何流傳至今的?

"長嫂如母″這句話就是從北宋時包拯留下來的。相傳包拯出生後通身漆黑像個怪物,哭叫不止,他父親又驚又疑,將他扔到池邊,他長嫂見到,就偷著抱回家中,他嫂子正有一個比包拯大幾個月的兒子包勉,他嫂子就一同奶著叔侄二人,奶子三分奶叔七分,將包拯養大成人。


包拯從小就與長嫂叫"嫂娘″,後來包勉貪髒枉法,包拯在長亭軋侄的時侯還說:"蒙嫂娘十八年將弟來哺養,再生之恩勝親孃”。


從此民間都盛傳"長嫂如母″,也有說"老嫂比母″的。

這句話和習俗一傳就是千年。


金蘋果老楊


“長嫂如母”最初是來自民間傳說包公的故事。在《三俠五義》裡面記載包拯剛出世的,他父親做了個夢"見一個半空中祥雲繚繞,瑞氣氤氳;猛然紅光一閃,面前落下個怪物來,頭生雙角,青面紅發,巨口撩牙,左手拿一銀錠,右手執一硃筆,跳舞著奔落前來。"他爹看到這,以為是妖怪被嚇醒後,丫鬟告訴他,夫人生一位公子。他父親認為是不祥之兆。又因為他父親的親兄弟覺的如果多一個人就會少分一份財產,就挑唆包拯的父親把他給扔了。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為了那些封建迷信,包拯的父親竟然把包拯扔在山裡面(有些時候人還比不過畜牲)。

壞人雖有,但好人也不少。王氏,包山的妻子(包山是包拯的大哥)知道此事,很很傷心就告訴了包山,包山也是個熱心腸的人,就獨自一人上山尋找包拯。終將其找到並帶回了自己的家裡,想撫養包拯。可在古代多了一個孩子是不貞的表現。最後包山夫婦他們不得已將自己才滿月的兒子,另寄別處,尋人撫養,而他們自己撫養包拯(無私的愛是最偉大👍)。

轉眼之間就過了六個年頭,包拯總以叫兄嫂為父母,起名就叫黑子(這是包公又叫包黑子的來歷)。後來當包拯七歲的時候,包山的老婆(包拯的嫂子)告訴他關於他的身世,雖然包拯認了他的親生父母,稱包山夫妻為兄嫂,但是包拯還是對大哥大嫂非常尊敬,就於是民間就有了民間長嫂如母的傳說。





秋風流月


這個問題對於年齡比較大的人,也許是不會陌生的。關於這個問題,還得從宋朝的包拯說起。一說到包公包青天人人皆知。大家都知道包公鐵面無私。是一個兩袖清風,秉公執法的好官。

據說宋朝時的包公在他的母親生下他後,不久就過世了。是包公的嫂子用奶水養大的。他的嫂子在奶水不足的情況下,把奶水先給包公吃。自己兒子包勉則喂米湯。

後來包公長大做了官,侄兒包勉也做了縣令。他貪贓枉法,剋扣朝中放的賑災糧食。被告到了包公那裡,包公在情與法的面前選擇了大義滅親。最後斬了侄兒包勉以正國法。包勉是包公嫂子的唯一兒子!

戲曲裡的《包公賠情》說的就是這個故事。後來是包公給嫂子養老送終的,盡了兒子的義務。

從此以後,包公就立下家訓,代代都要尊敬長嫂,敬嫂如母。

事情流傳出去,被大家深深的感動。從此,”長嫂如母“這句話就在民間流傳下來!也是受到民間戲曲舞臺媒體的影響,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個事情就是這樣的。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只能簡單明瞭的給大家做個介紹回答。敬請諒解!






o星火燎原o


有三種情況會出現長嫂如母的形象。一是過去許多家庭多子女,有的父母早逝,大的孩子已長大成人,有的還已成家生兒育女,但小的孩子尚處幼年,是由長兄夫妻幫助撫養成年的。故民間有長兄為父,兄嫂為母的話。二是過去常有婆婆與兒媳婦同時生育的情況,有的婆婆甚至在兒媳婦後面生孩子,婆媳在養育孩子時互相幫助,就會出現嫂如母的現象。別人也會分不清究競是嫂還是母,故有嫂如母的說法。三是有的兄嫂象母親一樣關愛成長中的小叔小姑,在生活上盡心照顧,在經濟上盡力支持。當他們成年成材後感激兄嫂的恩惠,讚歎嫂如母。


我高興18


老嫂比母,是戲劇中的一段,這是歷史的書寫,包拯的母親去世後,由他嫂子撫養成人,包拯臉黑心紅,是個好官,白天給陽間辦案,晚上給陰間辦案,雖然是傳說,但老嫂比母這句話從古到今,一直在流傳,遵重嫂子,還有哥哥,因為哥哥是老大,除了父母,哥哥可以管教兄弟姐妹,如同父親一樣,久而久之,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就這樣建立了,他們的責任和父母一樣,可以幫助兄弟姐妹們當家,找對象,甚至連結婚都管,老嫂比母也更讓兄弟姐妹們有了依靠。


知足常樂273298521


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和‘多子多福’的陳舊意識影響,舊時男女早婚,一般十六.七生育直至絕經止,長子已婚有的還在生,導至長兄和小弟年齡懸殊,甚至父母雙亡由長嫂撫養。人們熟知的包拯就是其嫂養大的。其稱呼便由上述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