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你覺得對父母最大的回報是什麼?

愛思考的小燕


對於這個問題,我頭腦裡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長大後我們可以對父母最大的回報就是能夠讓他們幸福的安度晚年。這有幾個字是重要的“幸福”“安度”。



父母生養了我們。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讓我們報答他們,只是想著能平安一生。即使是到了晚年,他們能自己做的事情,還是在想方設法自己做,怕麻煩我們。

但是,我們當子女的心裡要有數。要懂的你的命是父母給的,你今天的人生也是父母給的。沒有父母就沒有你,也不會有今天的你。


所以,當你能夠回報他們的時候,就不要吝嗇你的回報。那麼你能回報他們什麼呢?我覺得沒有什麼比讓他們幸福更重要的!你的回報就是“讓他們幸福”!他們並不盼望你給他們大房子住,也並不盼望錦衣玉食,而盼望著家庭的和睦和幸福。

有個成語叫做“含飴弄孫”,這應該是對老人幸福生活的一種描述。人老了,子孫繞膝,生活就像糖一樣甜蜜,這就是天倫之樂,這就是老年人想要的幸福。

如果你能給他這些東西。即使生活清貧,他們也是會感到幸福的。相反,人老了,整天生活在一種家庭的衝突與不安之中,即使物質生活再豐富,又有什麼幸福可言呢?所以,能讓老人生活幸福就是你對他們最大的回報。


人性智慧


任何父母把子女培養成人,只有付出了,是不圖回報的。但父母最大的希望是兒女事業有成,結婚成家,早日抱上孫子孫女,後繼有人。無論居住在何地的都向父母報平安的信息或者是電話,父母就會安心了,特別有重大事件發生時,父母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生怕孩子有個三長兩短的,那樣會惦記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特別到了節假日對孩子的思念一年比一年多。這時候的我們應該經常回家看看,哪怕啥也不買,能夠回去看一眼老人,老人的心也就安慰了。如果陪陪父母聊聊天,嘮嘮嗑。父母就會像小孩子一樣的開心快樂。在外打拼的我們無論工作多忙無論錢給得多多,都沒有回到家裡看父母重要,看一眼少一眼啊!讓人生不留下遺憾。


邊緣人133585420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養大,父母養我們小,我們就應該養父母老。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兄弟姐妹4人。那時候還很窮,就生產隊分的那點地,不夠一家6口人生活的。爸爸就去城裡打工,媽媽在家種地,照顧我們。

後來們漸漸的長大了,都不上學了,父母就支持我們去城裡發展。那時候我就勵志一定要讓爸媽過上好日子,不再那麼辛苦!

但是,天不隨人願。有了孩子花銷大,就沒能如願以償。反而父母用自己的辛苦錢,還支持我們!

到了中年經濟條件還是不好,自己的孩子漸漸的長大,就打算把孩子供完學之後,再好好的孝敬父母。

時光飛逝,父母漸漸老去,其實他們真的不圖兒女為他們做多大的貢獻,只盼著孩子長回家看看。

孝敬父母不能等,別給自己留下遺憾,趁父母健在的時候,常回家看看!


綠葉上的小蝴蝶


長大後,我覺得對父母最大的回報是要分兩種,一種是自己出人投地,家庭幸福,一種是孝敬父母。




首先,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拉扯大,給自己灌輸正確的三觀,供自己上學,為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可以事業有成,有一個好的歸宿,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能讓父母看到幾十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就是最大的回報。


其次,父母辛苦操勞大半輩子,嘴上會說,你們工作忙,不用老分心來照顧我們;我們有錢,你們的錢好好存著。這就是父母,這就是父母的偉大,但是,哪個父母在內心深處不想孩子多陪自己會呢?




舉個例子吧:小時候,每週和父母去次奶奶家,奶奶每次都說,不用週週來,都這麼忙,我又沒事。可一次無意中聽鄰居說起,每個周未,奶奶早上六點多就會去到小區門口張望,一會一趟一會一趟,而且只看一個方像,春夏秋冬一直如此。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拉扯你成才,幫你成家後,卻會選擇退居幕後,不扯孩子的後腿。




孩子的成家立業,意味著父母的腰板已不在筆直,年齡的增長也會使父母的心更柔軟、敏感,所以,請儘可能的多陪陪父母,聊工作、聊生活,其實,你說的很多父母也許不懂,但因為是你說的,他們就喜歡聽,這就是父母。


雨天漫步在雲端


長大後,你覺得對父母最大的回報是什麼?

母親偉大,父愛如山。

從小我們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對父母的愛,無以回報,就是用怎樣的方式都不足以回饋父母的恩情。不同的條件、不同的時期給予父母最需要的就是對父母最大、最好的回報。

一是,儘可能給父母以自己人生的安排。人在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多數的中國式父母是希望膝前兒孫縈繞,在孩子多的時候是以子孫滿堂來形容,兒孫的歡歌笑語常在耳邊飄,兒孫的身影常在眼前轉,這是父母最快樂的事,也就是老話講的,更進一步是父母看到的是子女的歸宿安逸而心滿意足。

二是,家人的和諧相處,是父母最欣慰的事情。一家人有老有小,都能夠和諧共生共事,不因一些錢財、禮讓等小事、雜事所計較,相互賓禮相讓,父母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他們看到的是欣欣向榮的一家人。

三是,子女們的安全健康,是父母最擔心的事情。做子女的小輩,在外或工作時能夠照顧好自己,儘可能排除人為造成,影響安全健康隱患的因素,常報安康的情況於父母,消減父母的擔心。

四是,保證與父母的經常性溝通。對於父母不是隻給有生活上的物質滿足,其實到一定年齡的人,很需要與人的情感溝通,生活在外或工作在外的子女,平時不能經常的回到家裡看望父母,在可能的節假日也要抽時間回家看看,或經常通信溝通,讓父母情感有所依存。

總以上述,我覺的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其次衣食住行給予父母生活需要贏,是正常應盡的責任;其三給父母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讓父母愉悅的生活,使父母心情舒暢、身心健康、快樂生活。

子欲養而親不待



林心泉


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分兩部分來分析。

在我們青春年少的時候,父母們自己還是年富力強的階段(特殊情況的另當別論,這裡說的是普遍情況)。

那時候,對父母的報答,應該是通過自身努力,發憤圖強,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上學的,爭取有個好成績;已踏上工作崗位的,勤勉踏實,努力工作,積累經驗,力爭經濟獨立,不依賴,不啃老。

即便暫時達不到完全獨立,起碼得有獨立意識,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父母有種精神上的滿足和欣慰。

畢竟我們的生命來源於父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會讓父母感到驕傲,這種成就感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些經濟比較貧困的家庭,經常會有懂事的孩子不聽勸阻,執拗的中途輟學,去打工做苦力賺錢貼補家用。

他認為是為父母分擔重任,其實也許正好與父母所想背道而馳。

在最好的年華里,放棄了提升打造自我,難道不是提前讓父母的人生希望破滅嗎?而且,此時羽翼未豐的我們,這樣偏執的選擇,也會讓父母產生愧疚與挫敗感。

當我們成年後,即便沒有很大的成就,起碼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了。如果再有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則更合乎傳統意義的價值觀。

此時,父母也基本進入了暮年。老人害怕寂寞,孤獨,需要有親人陪伴。

這時,你盡力勻出時間,沒事常回家看看,讓父母體會到天倫之樂;有事或者當他們生病時,能迅速出現在身邊;在經濟上多幫襯,就好比在我們年輕時,不時需要他們扶持幫助一樣。

這是父母與兒女之間一種至親的循環式默契,而不是債務式償還。

我家小區有這麼老兩口,三個兒子,老大老二從小讓父母省心,學習成績優秀,每次開家長會都給父母掙足臉面。

九十年代初就考上公派留學,後來一個移民美利堅,一個定居加拿大。成為我們這片小區成功教育的楷模。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同樣的父母,一樣的教育,老三卻是個叛逆兒,少年時跟混社會的不良少年拉幫結夥,因為打架誤傷了人被勞改三年,出來後也沒個正式工作。

練攤,倒買倒賣,辛苦打拼了數十載,讓父母跟著擔驚受怕,操碎了心。跟他的兩個哥哥相反,老三可以說是不孝順典型了。

歲月匆匆,如今,老兩口已經八十多歲,垂垂老矣。幾年前,老先生突發腦血栓,之後一直行動不便。今年初,老太太又急性腦出血進了醫院。

這一系列變故,卻多虧了他們那一直外人眼裡不成器的三兒子。端茶餵飯,背進背出,年輕時不省心的小兒子此時對父母的孝順有目共睹,令人稱讚。

兩個功成名就的大兒子,雖然讓父母掙足了名氣,此時卻無法床頭盡孝。當然誰也無法簡單概括,他們哥仨,哪種回報方式更符合父母的心願。

中國人的孝道,有著極為深刻廣泛的涵義,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對父母的回報,也具有了時代所賦予的特色。

在自己的人生軌道上積極,踏實,努力的運行,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我認為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有書夜聽


百善孝當頭,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誰都有老的那一天,孝敬父母不僅是在物質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有時間多陪陪父母,不斥責父母,讓父母盡享天倫之樂!


父母在,家就在,無論出門多遠,總有一種回家的念想,父母老了,吃不動了,也花不動了,只想著兒女能在身邊,能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每天樂呵呵的,這就是最大的孝道!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活著的時候好言好語,比死了後捶胸頓足要強的多,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有遺憾,父母不在了才想起要好好孝順。人們總是想要後悔藥💊,早幹嘛去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作品,他們並不求你能回報什麼,只希望等到他們老了的時候,你能夠好言好語的待他們!


阿帕奇888


  1. 我們從小就受得父母恩惠,為了能給我們好一點生活,他們受過的累,對我們從不言吐,只為我們過的更好!

  2. 從上學開始,父母就開始擔心孩子,吃不好,學不好,優越一點的家庭甚至給孩子報了補習班,經費都是父母辛苦掙來,或借來的,他們任勞任怨,從不說苦!
  3. 等到大學了,要交很大一筆學費,費用父母依然會給你湊齊 ,我們漸漸長大了,父母也老了!
  4. 等工作以後,我要找個女朋友,帶給他們看看兒媳,讓他們高興高興,我會回到老家去結婚,讓他們看著兒子真的長大了!
  5. 我會每個月給父母打些錢,以保證他們的生活,我每個星期都打電話給他們,我一有空就馬上回家,當然我會選擇離家比較近的地方工作,等攢夠了錢,我要為父母買一套房子,他們想住就住,不住我就回家!
  6. 我會選擇在每年的假期裡,帶著父母去旅行,他們想去那裡,我就陪著他們去!

  7. 前半生他們過的太辛苦,下半生我要他們快樂得度過!

發現使者


我自己為人子女,也為人父母,兩種角色的經歷,讓我明白到,長到後,對父母最大的回報就是生活安穩和時常陪伴。

年輕時我認為,我需要很努力,將來掙許多的錢,買大房子買好車,讓父母過上衣食無優的好生活,讓他們老來居住在舒適的大房子,閒暇時種種花養養小動物或接送一下孫兒,假日帶他們外去旅遊,見識外面的世界,他們喜歡什麼都可以買給他們。

漸漸長大後,我接受了這個社會的殘酷事實,錢不是這麼容易掙的,大房子是一輩子都可能買不起的,富人只是極少部分的,最重要的是,當你有條件給父母提供你想像中的美好生活時,往往你會沒有時間陪他們去享受,甚至你自己也沒有時間去享受,富人的錢都不是白來的,這些金錢是通過背後的多少艱辛與奮鬥得來的,有些辛酸與屈辱你根本無法想象,而且一旦你成為了這樣的成功人士,往往卻是你再也停不下來了,你必須馬不停蹄地去工作,日復一日,即使在家吃個早餐,腦裡想的也是當天需要解決的各項事務,總之,凡事都有代價。

我接受了我只能混箇中下等工薪階層的能力,我也知道了憑自己當前的能力,買一所大房子讓父母改善生活也是不可能的事。我只能按步就班的工作、戀愛、結婚、生子,過著一成不變的平凡日子。

我以為我沒能好好回報父母。

可當我的父母哄著我的孩子時,我發現他們是那麼的歡喜與寵溺。

當我經常回家吃飯時,我父母總是那麼多的話要跟我聊。

我忽然就覺得,將來要是我的孩子長大了,不管他有沒有成功,只要他能有安穩的生活,平穩的經歷人生每一階段,有空時多點回家吃飯,陪我聊聊天,我就已經很滿足了。

也許對於我的父母而言,也不在乎我是否富裕,是否給他們住大房子,他們想要的是看到我生活安穩,他們希望的是我經常能陪伴左右。

有時候人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你花重金給父母購買的好車,也許不及你常帶他們出去公園走走;你給他們買大房子冷冷清清,也許不及你就住在他們附近,常常能回家吃飯;你成為某某公司高管,年薪百萬卻一年見不了你幾面,也許不及你成為工薪階層,但安庭幸福,父母也能早早含飴弄孫。


大小淘娃俏媽媽


年少時,背上一個包袱就出去闖蕩江湖。清晰的記得老父親只說了一句話。你小子腦袋聰明,算是有能力的人吧,但是你的善良可能會讓你遇到很多坎坷。一晃20多年過去了。每年只回去一兩次。尤其是最近幾年。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看著他們瘦弱而堅毅的駝背。油然而生一種悲哀的感覺。他們這一生。全國很多地方他們都沒去過,外面的世界怎麼樣,他們也只能通過電視新聞了解。雖然在物質上,什麼都不缺。每年都會跟他們網購他們所需要的一切。這中間有一年沒回去,第二年打電話說要回去過春節。老人很高興。還專門跑到街上去買了床墊。那一個春節。全家人其樂融融。看著我媽幫我收拾床上用品,全是新的。我的心裡面一陣酸楚。臨走的時候,老人已經打包好了很多土特產。拉著我的手,挽留多住幾天。那種期盼的眼神,刻骨銘心。我已經走了很遠,可是母親還站在高處眺望。我回頭看了一眼,不敢再回頭。臨別時母親說。在外面不容易,好好保重。如果哪天累了就回來吧。。。


我深刻的體會到。就像那首歌唱的”常回家看看”,老人的衣食住行,他們不是很在意。人老了,更需要是陪伴。哪怕你隨便陪他聊點什麼,陪她去走走親戚,逛逛街。她那種高興的樣子,就像小孩子過年。曾經在外面打拼了多年。終於在城市裡面有了一個家。當時跟奶奶說,等我裝修完了,接你到重慶住上一段時間,帶你逛逛重慶的風景。只可惜,等我一切就緒的時候,她已經中風癱瘓在床上。母親是一個很傳統的農村婦女,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確實是一個很有孝道的好媳婦兒。盡心盡力的照顧著奶奶13年。很清楚的記得,奶奶在世的時候。我每年回去,他總是拉著我在床邊說很多我小時候的故事。。。往事不堪回首。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在你還有能力做的時候,盡力的為你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常回家看看。人生不免有很多遺憾。那麼就儘量的少一些遺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