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每次抽血為什麼抽那麼多?

知史局


看了好幾個答案,感覺大部分相關從業者不敢說實話,其實答案很簡單,正如你們的疑慮一樣,很多醫院在需要血液化驗的時候都多抽了病人的血液,並且不會告知病人,而且這種情況在越大的醫院可能性越大。

原因是什麼呢?其實還是進行化驗,只是這個化驗不是針對病人病程或疾病的,而是針對醫學研究的。應用這些血液的地方,一般就是醫院某些科室的實驗室。

大醫院有很多核心科室都有實驗室,目的是進行醫學科研,也就是我們常說用於實驗獲取數據然後寫論文的地方,大部分醫學科研都要基於龐大的樣本數據,而血液就成了實驗的材料之一。

這種多出來的採血會經過被採血人同意嗎?

答案是不會,這個問題下是有職業醫生回答的,但我痛心的是依然沒有看到一個人敢於說實話。這些多采的血既不會徵詢被採血人(病人)的同意,甚至都不會告知病人,否則恐怕也就沒有那麼多人疑慮這個問題了。

為什麼醫院不願意告知病人採血進行研究用途呢?

真正的原因我並不清楚,但主要原因恐怕是擔心告知病人後,病人或家屬會拒絕多采血的要求。這樣醫院的採血率會直線降低,影響其實驗室開展相關研究。

這樣做是否違法?

現行法律應該沒有明確的相關規定,但在未告知被採血人的情況下私自多采病人血液肯定是不合規的操作。嚴格意義上說,也應該可以追究醫院的責任,但苦於患者並沒有證據,又因為要看病不敢得罪醫院。

如何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如果患者不願意被潛在的多采血,可以在採血的時候詢問護士,這幾管血分別是化驗什麼項目的,因為一般實驗用血都會單獨採集一管,這樣可能會有所避免,但實際操作中因為患者對醫學知識的不瞭解,可能幾句話就被搪塞過去了。


最後,我還是呼籲大家能多為醫學事業做貢獻的,畢竟醫學其實嚴重依賴於實驗。但對很多醫院實驗室在不告知患者的情況下過量採集患者血液表示不贊同。畢竟患者應當享有知情權。



未泯雙瞳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最適合,本人檢驗科工作了8年。經驗絕對豐富。為什麼醫院每次抽血那麼多呢?

1.首先打消各位看官的顧慮,醫院多抽的這些血是沒辦法在回收利用的,我們平常檢驗完畢剩下的血樣一般都處理掉啦。


2.因為很多人第一回到某個醫院看病,而且現在西醫還是比較依賴檢查報告的。他要全面瞭解你身體的情況所以就多抽血化驗更多項目才能瞭解。

3.有些醫生是也不願意開這麼多化驗單,但是現在醫患關係越來越嚴峻。如果有某些化驗沒做上而導致醫療糾紛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也是形勢所逼吧。

4.檢驗科分有很多組室,一般不同組室的標本是不共用的。公用會導致標本汙染,而且大部分血樣標本不是要血清就是血漿,抽的少了是不夠做的。好些不同項目要求抗凝劑不一樣也是要抽好幾管標本的緣故。

5.現在醫聯體功能還沒整合起來,各醫院報告單還沒互認,如果互認了患者就可以減少很多的化驗費用。這也是我們以後努力方向。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大家謝謝。


一璐相隨


去醫院檢查身體和住院治療,為什麼每次都要抽那麼多血,是不是醫生偷偷拿我的血液去賣錢了?抽這麼多的血,會不會導致我身體虛弱,貧血?不抽血行不行?這是很多患者和家屬都想問的問題,我來解答一下:

第一,醫院每次並沒有抽很多血,對身體也沒有危害

人體的血液含量大約是體重的7%,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體內有四升的血液。每次抽血才抽5到10毫升,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不會對身體產生任何的危害。

第二,為什麼每次抽血要抽好幾管

為什麼每次抽血要抽好幾管,抽一管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為不同的管,做的檢查項目是不一樣的。有的檢查需要抗凝,有的不需要,有些檢查需要在管中加入特殊的物質,所以不同的抽血項目,使用不同顏色的抽血管。例如,血常規,生化電解質,凝血,腫瘤指標等檢查,每個項目都需要一管血。

第三,為什麼要天天抽血

今天抽血了,為什麼明天還要抽血,為什麼要天天抽血?這個問題也是很多患者經常問的,醫生天天抽血,適用於那些並且比較危重的患者,以及禁食水的患者。需要每天觀察患者血象,電解質有沒有紊亂,肝腎功能有沒有異常。

第四,抽的血都送到哪裡去了

護士給你抽的血液,都被專門的運送師傅,送到了檢驗科。檢驗科在給你做完化驗之後,如果有剩餘的血液,會保存幾天,如果患者對檢查結果有異議,可以申請複查。過了大概一週,多餘的血液會被當做醫療廢物處理。


普外科曾醫生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在醫院住院的時候,住院第二天早上總是要抽很多管血,並且還不只是抽一次,住院期間還要抽很多次血,甚至有人會認為抽這麼多血,會不會貧血呢?

其實大家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醫院裡常用的採血管一般是3-5ml的容量,所以每次採血的量是很少的,按50kg體重的人來算,大概含有血液3500-4000ml,而抽血化驗只需要30-40ml,所以不會給人帶來什麼影響。

我們再來看抽血化驗的都是什麼項目?首先,血常規檢查,血常規可以大體反映人體血液的情況,很多疾病累及血液系統時,都會或多或少反映在血常規上,所以血常規是入院後必須要做的篩查項目。其次,生化全項檢查,生化全項可以反映肝腎功能、電解質平衡、血糖、心肌酶等情況,我們都知道,藥物代謝一般都要經過肝臟、腎臟,從而很多藥物都會影響肝腎功能,所以,定期監測肝腎功能是很必要的。另外,除了這些常規檢查之外,各個科室根據病人不同的情況還要有針對性的檢查其他項目,比如風溼免疫科需要查自身抗體、血沉、C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各項指標,來對病人疾病的嚴重程度及活動度做出整體的評估,從而指導臨床用藥,這些項目大部分也是需要通過抽血來完成。

總的來說,醫院抽血看起來很嚇人,其實量並不是很多,靠自身血液系統的更新完全可以彌補,所以不必過度擔心,這些必要的常規檢查和針對性的檢查都是為了指導疾病的治療,更好的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

本期答主:陳泳淼 醫學碩士


杏花島


抽的血確實很多,在醫院抽血有時還用不同的管子,一次就抽好幾個管,紫的藍的,紅的灰的。為什麼呢?作為一名一線的工作者,我從工作中總結了幾條。

1,檢查項目不同,抽血要對應各自的項目。

因為不同的管子含有不同的抗凝劑,對應著不同的檢查項目,一般不能一管多用,所以當檢驗項目比較多時就需要不同的血管,抽的血就多了。

一般紫的用來做血常規,肺炎支原體,crp等,是用的最多的一種。藍的做凝血功能,黃的或是綠的做肝功能腎功能等生化檢查,紅的做甲狀腺功能,測孕婦的孕酮,hcg等。

2.需要用血漿或是血清,細胞部分不用。

現在檢驗一般都是用血清或是血漿,除了血常規類的用全血別的都需要離心,把細胞沉澱下去。抽四毫升的血一般只用兩毫升,另外的細胞部分就捨棄了。現在基本都是機器做,血漿少就可能會吸到細胞部分,就會影響結果。

3.特殊項目需要定量的血液。

比如凝血功能,用藍管,需要標準的兩毫升,多了少了都不可以。因為血液與抗凝劑有著嚴格的比例,抽血不標準就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如果做乙肝DNA定量,就需要多抽血。因為血液中乙肝DNA本身就不多,只有多抽一些才能更準。還有核型分析,白細胞培養,都需要比較多的血量。

4,防止結果不準確,留出複查的量。

如果在檢驗過程中發現結果相對於質控品或是別的標本有著很大的差異,就需要對標本進行二次複查,確定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如果血液不夠就需要再次抽血,成年人的話還可以,小孩子就比較難了。


國557


這樣的問題在臨床上,實在是太常見了,在檢驗科抽血窗口,估計每天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聲音。

為什麼每一管血都要抽那麼多,這主要還是因為需要,真的是必須要抽那麼多才行!

首先,大家在抽血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醫生的一個動作,醫生在抽完血以後會拿著管子來回顛倒幾下。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管子裡會有一定的添加劑,為了檢驗的需要這些添加劑有的是促凝劑、有的是肝素、有的是枸櫞酸鈉、有的是草酸鉀和氟化鈉混合劑等等;這些添加劑在出廠之前,就已經添加好了,它是固定的,血抽進管內後與其混合,只有這兩者的混合的比例與要求一致時,才能做出準確的檢驗結果。所以必須要抽那麼多的血,為的是能夠有更準確的結果。

其次,現在的檢驗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半自動了,現在的檢驗的儀器都是全自動,醫生只需要把血液樣本放進儀器就行,機器會自動檢測;機器的工作方式是:用探針自動從試管中抽吸樣本,然後放入反應盤;注意,如果試管抽的血太少,探針可能就會吸不到血液樣本,這個檢驗根本就無法進行。所以也是不得不抽那麼多的血。

第三、檢驗結果出來後,如果檢驗師發現,檢測結果可能存在異常,比如結果異常的高或低,此時檢驗師會對該樣本重新檢驗,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另外有時候因病情的需要,醫生可能會再次增加檢驗項目,此時檢驗科會拿出剩下的樣本,繼續檢測;

如果試管中的量太小,不能在做的時候,估計只能讓護士再抽一遍。所以這也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抽血痛苦,才抽那麼多的血。

最後,問題中問到的黑色產業鏈,多餘的血液樣本會拿來賣錢。

這是鐵定的謠言,首先每個人的血液有是不一樣的,血液是不能互相混合的,另外這些抽在試管裡的血是加了各種各樣的添加劑的,是沒法用於其他的用途。

而且這些經過檢驗後,還剩餘的血液樣本,會持續在檢驗科保留一段時間,過了時效以後,這個血液樣本會作為特殊的醫療垃圾,統一處理。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如果有疑問可以留言哦~


骨傷的楊張張揚


其他回答已經非常詳細了,我只是來補充一點,我們反過來想想這個問題,我們怎麼能讓醫院少抽我們一點點血?



由於醫聯體沒有實現,各家醫院之間的技術,經驗,設備差異太大,因此各家醫院之間的化驗檢查通常不能互相承認。特別是對於類似於血型、感染篩查(乙肝,艾滋等)等會引起嚴重醫療後果的化驗,即使三甲醫院之間有時候也不能互認。


另外,一般血常規、生化全項、凝血檢查我們認為1-2周內的檢查在手術前不用複查,1個月以上的話,有時候就不能反映當時的狀態了。而感染篩查一般3個月內的結果是可以不用重複的,因此從檢查到手術時間太長,化驗也可能會重新做。


因此如果確定要進行手術的話,最好在手術的單位進行前期的抽血化驗等檢查,以免重複。


2. 醫生儘量優化開抽血的模板


很多時候,是因為不同的抽血要用不同顏色的管,每個顏色的管裡面含有的抗凝劑不同,所以導致一個結果就是,雖然每一管血都只需要不到一滴,但是需要抽很多管血,查幾個不同的項目,這是沒有辦法的。


但是有的時候,如果兩個化驗都能共享一個顏色的管,而這兩個化驗也不是分屬兩個不同的部門,那麼醫生最好把化驗開在一起,這樣讓患者一管血就搞定。


3. 很多抽血化驗檢查並不是必須的


例如以前,大家比較迷信腫瘤標記物,高了低了都是一肚子疑問,生怕自己得了癌。但是現階段來看,並不是所有腫瘤標記物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因此如果醫生告訴你有些腫瘤標記物不用反覆的複查,患者和家屬也千萬不要過於執念。


有一位老先生是清華工學院的退休教授,曾經把自己老闆的某一項腫瘤標記物做成了圖表拿到了門診,做得真是十分精細,但是實際上價值很有限,反而增加了老太太的思想負擔。


腫瘤學狼醫生


我覺得我是最有發言權的人,我的職務就是檢驗科醫生。你沒有聽錯,檢驗科醫生。那這個檢驗科是幹嘛的呢?給大家一一到來。


檢驗科,顧名思義就是檢驗的地方,包括人體上的絕大部分物質。三大常規,血液,尿液,大便。

對於題主問題,以下便是答案:為什麼要抽那麼多血?

因為血液的檢驗有很多,血液檢驗最怕的就是血液凝集,所以抽血的管子裡裝有不同的抗凝劑,用於檢驗不同的物質。之所以用不同的抗凝劑,是因為很多物質會受到抗凝劑的影響從而導致結果不準確,給臨床醫生造成困擾。

抽血的多少都是有規定的,因為會受到抗凝劑的比例影響。下面是不同顏色的管子所加抗凝劑的不同:

紫色:抗凝劑是乙二胺四乙酸(通常叫EDTA) 通常檢驗最常見的血常規 所有關於血常規裡面的都可以做,還包括血型。

綠色:抗凝劑肝素 通常用作生化(包括肝腎糖脂電解水)和免疫(甲乙丙丁戊肝,艾滋,梅毒)等。

藍色: 抗凝劑是1:4的枸櫞酸鹽 通常用作凝血方面的檢查。

紅色:有沒有抗凝劑和有促進抗凝的兩種 但作用都一樣 通常用作常規生化檢驗 但是這種管大的醫院都沒有用來做常規生化。

還有灰色,金黃色,黑色等等。總之不是醫院抽那麼多血不是要你的血,而是檢驗這些項目必須要用專用抗凝劑。

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純手打的,所以有點慢


用戶4035201031


醫院檢查抽血是必須的,雖然看上去很多,其實也就十多毫升,這個到底對人有沒有影響呢?


人體血液即使你沒有抽掉,也會定期更新的,比如受傷和女性月經受損,所以,身體經常會合成更多紅血球。生命週期80-120天,我們每天有300百萬個紅細胞凋亡,同時也有相同數量的紅細胞生長。

白血球的更新週期:13-20天。 它也是由骨髓幹細胞分裂生長。當身體內遭到病毒或細菌的攻擊產生炎症時,白細胞的分裂就會速度分裂增加。

至於為什麼抽血要抽那麼多,與你的病情有關的, 因為醫院的檢驗科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部門,有常規檢驗,生化檢驗,細菌檢驗,免疫檢驗,高端一點的還會有分子生物學檢驗。



此外,每管血的成分和用途不同,檢驗所需的部分也是大相徑庭。血常規(紫管)、血沉(黑管)用的都是全血,而凝血功能(藍管)、急診、血粘類(綠管)則需離心後取血漿,血漿量大概只有一半,當然,貧血等疾病由於血細胞少而導致血漿比例增加。生化、免疫類(黃管)則是離心後取血清,因為裡面含有促凝劑,可是血液加速凝固,並且不再含有凝血因子。血清含量和血漿基本一致,也為二分之一。還有很多的項目,這些項目也不會全做,根據病情的需要,一般就檢查幾個項目,十多毫升而已,對人身體是沒有影響,沒有關係的!


神經介入戴醫生


回覆了三次,寫到一多半,退出了一下,回來答案居然沒有了,啊 啊 火大 火大。 所以我不會寫那麼多字了,大家將就著看吧。 醫院之所以抽那麼多血,是因為 存起來了呀……哈哈哈 開個玩笑 ,言歸正傳,醫院之所以抽那麼那多血,是因為檢驗的項目多,而且還有備份,一般都是雙份的,再說抽血多點其實也沒有壞處的,身體會自動補充,會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現在醫院的政策,國家提倡的是以藥養醫,所以造成了現在的亂象,奔來三天的藥就可以,卻都會開最少一個禮拜的藥,本來來一般的藥都可以,卻都會開貴的,不當然其實有些藥並不貴,但經過層層的刮分,就貴了,不然 人家拿什麼去開工資呢,還有那麼好的年終獎,什麼去往腰包裡放呢…… 雖然我說的這些話有些露骨,但是話糙理不糙……你們覺得呢?



附上一張扎針照片,其實我也挺怕抽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