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羊肉泡饃很難走出陝西嗎?為什麼?

苦行的攝影師


我西安人,好不誇張的說,地地道道本地人,我剛上大學,我宿舍一個湖南,一個廣東的,讓我帶他們去吃當地特色小吃,我帶他們去吃泡饃,要了兩個饃,這倆哥們,一看那碗真心嚇住了,不知道怎麼吃,拿住筷子把上面幾片肉吃完了,我則興高采烈大快朵頤吃完了。



看了他倆表情,由於剛開始不熟悉,不好多問,他們也不好多說,就不了了之了,隨後帶他們吃了酸菜炒米。總算讓他們滿意了,後面的涼皮,鏡糕,桂花糕,各種小吃都特別滿意。時間推移,我們研究生畢業了,臨走一個去了上海一個去了雲南,聚會時候我問了他倆。


當時泡饃的感受,他們說:沒見過那樣吃飯的,受不了那股味。這麼多年過去了,想起來也頗有意思。我還待在這裡,還深深愛著這口,每次吃泡饃都會想起我這兩個哥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要要求每個人都喜歡你家鄉的飲食文化。畢竟他們沒有在這裡生長,也只是這個城市的一個過客。


商丘身邊事兒


西安羊肉泡饃產生於北宋初期,最早是人們燉煮過羊肉後,把饃掰碎,然後澆上煮過羊肉的湯汁,覺得吃起來鹹香可口,又比較耐飢,就慢慢發展成羊肉泡饃。

如今,這個小吃在陝西差不多已有上千年曆史了,不容易走出陝西的原因,其實顯而易見,總結起來,主要有這麼幾個。



其一,羊肉泡饃地域特色太強,並且口味重,偏鹹香,只適合本地人吃。

一個地方的小吃都是在漫長曆史中形成的,也都是為本地人的生活服務的。經過本地人不斷改進和完善,在口味上已經跟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形成默契,讓外地吃起來,一下子不容易那麼接受。就如同桂林米粉在西安開店,當地人去吃的不多,難以在西安形成氣候,並發展起來。

並且,羊肉泡饃裡邊各種調料放得多,口味較重,北方人或許能接受,但對以清淡為主的南方人來說,很難接受。



其二,裝羊肉泡饃的碗大,一大碗泡饃太實在,並且裡邊沒有菜,人吃完後消化慢,胃長時間處在飽脹狀態。

過去,陝西人是為了省出時間多幹些活,吃飯時才拿大老碗來吃,吃一碗能長時間不餓,所以,這種吃法就一直流傳下來。

羊肉泡饃的肉是滷肉,用的饃是死麵饃,是用沸騰的羊肉湯煮熟而食用的,裡邊也基本沒什麼蔬菜,吃了這些東西不太容易消化。並且,羊肉泡饃的顏色看著也不是太好,對外地人來說,看到這個小吃容易影響食慾。



其三,羊肉泡饃做法複雜,並且每個步驟都必須做好,否則,會影響整體口味。另外,做出好味道,還跟本地方的水質,氣候有關。

這個大家都能想通,把北方的特色小吃拿到南方去做,即使做得再好,還是跟原地的在口味上有差別。這是不同地方的自然環境所造成的,不可改變。除非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但會喪失它本來的味道。


鴻鵠迎罡


董先生個人觀點:

一,外地人會覺得羊肉泡饃貴,性價比不高。幾塊切碎的燒餅,幾片肉快30塊錢不如吃菜。

二,羊肉泡饃要想好吃油得厚,可是這樣會油膩,外地人不容易接受。

三,很納悶,為什麼非得讓地方小吃走向全國呢?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四,全國各地都有賣羊肉泡饃的,只是你沒有注意罷了。

五,美食還是去原產地吃吧。




大聲叫我董先生


羊肉泡饃很難走出陝西,其實正是陝西小吃成熟的標誌。

一般來說,一種小吃的地域性越強,越是難以離開當地,走向全國。相反,如果一種小吃沒什麼特色的話,反而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典型的就是沙縣小吃:清湯餛飩、各種能保證人們吃飽的蓋飯,還有湯。所以自從有了沙縣小吃,就很容易在很短的時間裡複製到全國。

另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烤香腸、臭豆腐,這類食物由於保質期長,成本較低,而且經過高溫烹調以後也吃不出問題,所以才能在很短的時間裡走向全國。所以真的是我們選擇了我們能吃什麼嗎?其實不是的,真正能夠風靡全國,到處都在賣的小吃,其實是商販們共同的選擇。

說回羊肉泡饃吧。

羊肉泡饃在上個世紀30年代這個全國小吃開始氾濫的大時代就已經開始成型並且已經有了相當的知名度。所以在建國後,由於北京的小吃實在太難吃,boss通過批示一次性在北京成立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飯店,其中就有老西安飯莊這個以羊肉泡饃為主的小吃。而在當時成立的餐廳基本上都入選了國宴,所以基本好多友人,比如那個年代人們熟悉的西哈努克親王,也一定是吃過的。

當大家也不要認為國外的boss們會像我這種老陝一樣,抱著一個海碗吸吸溜溜的吃,其實羊肉泡饃通常是作為一道主食,在國宴這種高級別的場合,最後上一小碗而已,但其實能守住最後一道關口,具有中國特色小吃,還真不多,讓川普去啃熱乾麵,怎麼都會覺得怪怪的。

然而,羊肉泡饃這種小吃由於只是一份純主食,對於今天飲食要求多元化的人們來說,看起來是比較單一,但像我和揚揚爹這樣的,一般倆人吃一頓泡饃,通常還需要搭配半斤臘牛肉、兩個涼菜再來點啤酒什麼的,根本不單調,認真吃一頓飯本身就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但是,就我所能夠目測的範圍來講,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由於大家壓力大,工作頻率快,大家吃飯都以外賣為主。傳統的外賣又顯得特別油膩,羊肉泡饃這種清秀脫俗,至少沒那麼油膩,還有羊肉湯(順便提一句,羊肉泡饃的湯底和羊湯的不同,羊肉泡饃的湯底一定是清亮的),其實是很多人的選擇。至少我在北京住過的幾個地區,都會有羊肉泡饃的外賣,而且即便是不做打折活動,生意也相當不錯——這對於競爭激烈的餐飲業來說,這就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至於有些人說什麼羊肉泡饃價格高啊,一碗裡都是饃沒幾片肉啊什麼的,我的建議是如果兜裡沒錢就不要瞎BB了,一個東西貴不貴是特別主觀的事,想便宜的人,吃煎餅都覺得貴。武漢熱乾麵便宜,也沒走出武漢啊,走出去的熱乾麵你看武漢人本地人吃不吃。

所以話其實就“撂這了”,羊肉泡饃走出陝西成為全國人民人人都愛吃的小吃,這個基本不可能。但是羊肉泡饃在一線城市裡能夠站穩腳跟,肯定不成問題。至於有些吃不起的人說它沒性價比,沒人逼他們吃的,愛吃不吃。


酒騎風


我不知道羊肉泡饃,但是我一個朋友是賣葫蘆頭的。葫蘆頭不知道是什麼自己百度吧。葫蘆頭主要就是煮腸子,而且一年四季是有四個方子的,具體我就不知道了,這個屬於行業秘密,而且每家的方子好像還有點出入,所以口味上是不太一樣的。一般情況下,食客吃到的大腸都是頭一天晚上煮好的,而不是現煮的,現煮剛出鍋的白腸,即便是不加任何佐料都是很好吃的。放一夜後味道還是有變化的。我朋友曾經準備在東北開一家葫蘆頭,但是怎麼調整,煮出的白腸都沒有關中的味道,於是只能作罷。我朋友總結經驗的時候,也想了很多方面,最後還是覺得是水的問題。就像茅臺只有在貴州才有茅臺的醬香,其他地方就不會有,就是水的問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在深圳也吃過羊肉泡,還真不是個味道。所以,想要吃正宗陝西小吃,就要到陝西來才行啊!


輪迴的刻度


中國的飲食,從西到中部到東部。對吃飯的口味由重是逐步遞減的,熱的地方習慣清淡,潮溼的地方喜歡辛辣。乾冷的地方偏愛熱量高,味口重!

南方和北方飲食習慣又截然不同,北方普遍缺水以小麥為主,南方水網豐富以大米為主食。

由於飲食習慣的差異,所以,牛羊肉泡饃在西安能落地生根,成為西安地方特色飲食的的一張名片。


在西部,中部北方的城市還是能喜聞樂見的。只是數量少而已。

牛羊肉泡饃,牛羊肉小炒。牛羊肉水盆。


這三種都是和牛羊肉掛鉤的。傳統的是牛羊肉泡饃。現在比較流行的是牛羊肉小炒。酸辣口味的。外地朋友可以推薦一下,儘可能吃牛肉的,這樣或許能好一點,或許一句味輕,辣子少,油少,讓你能接受這一小吃?總之,只有吃過才知道對不對自己胃口?歡迎外地的朋友到西安來。


九州神行


吃過西安的肉夾饃後,覺得味道不錯,可能是運氣好遇到了正宗的。肉肥而不膩,調的味道也不錯,饃的表皮烤的很香脆,熱乎乎的吃下去真是享受。

後來知道了西安還有羊肉泡饃,滿懷欣喜的吃過一次羊肉泡饃之後,避而遠之。

羊湯很清淡很清淡,裡面的肉只有零星的幾片。單純的饃泡湯味道並不怎樣,吃幾口就吃不下去了。

那麼正面來回答這個問題,西安的羊肉泡饃很難走出陝西?

第一、畢竟地方小吃,很大程度上它的口味以及食用方式是當地人的習慣,走到別的地方有可能並不適用。

第二、味道,不能讓味蕾和胃接受的食物,怎能讓消費者買單。有噱頭但是味道不好的食物,只是一次性消費,而且會降低消費者對這種食物整體的影響和期待值。

第三、性價比,羊肉泡饃在外面都賣的挺貴,而且肉的分量並不多。消費者喜歡性價比高的消費,羊肉泡饃的分量和價格如果讓人覺得不值,銷量很難上去。

有種說法是:嫌貴的人買個饃都嫌貴。但也不排除,確實有性價比的原因讓人覺得不值。

如果羊肉泡饃走中高端路線,保持現有價格,努力在食材、口味和營養度上面下功夫,注重品質和味道,同時打造舒適的環境。肯定會很受喜歡健康生活和養生人士歡迎,並且通過這種方式打開新的市場、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賣天津特產的廣告醬


任何當地特色小吃的形成,離不開當地居民的支持,從小到大,耳喧目染,味道感覺早心紮根心中。


說到難以走出陝西,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一口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換了地方,難以適應當地群眾口味,沒有足夠的客流,店面難以生存。二技術發展,雖說西安有羊肉泡店上千家,但由於各家對於煮肉熬湯的辦法各有理解,視若珍藏,總怕別人學去,缺乏足夠交流,致使在技術上發展更新不大。三思想,西安歷來為富庶之地,天災人禍較少,不缺吃穿,古往今來,缺乏創勁,雖不乏個別弄潮兒,但大部分人缺乏外出艱苦創業的意識,這一點,距浙商,沙縣小吃都有一定差距。四後備人才少,過去做個廚師不缺吃喝,都爭著去,現在當齡年青人,家裡大都一個孩子,對於常年煙熏火燎的職業,選之少少。

專注陝西小吃葫蘆頭,愛豬蹄,感恩關注,歡迎交流。


發現葫蘆頭


在西安十幾年,大大小小的泡饃館也吃過不少,關於西安的泡饃,其實我也可以簡單的說一下!

泡饃為什麼很難走出陝西!

這個很好回答,首先是我國各地人的口味不一樣,比如山東偏鹹,川菜偏辣一樣,走出陝西,不見得能被當地人接受,而且泡饃本地人也不見得都喜歡,比如我身邊的朋友,同等價格,吃串串火鍋去了,而且現在泡饃價格飛漲,不划算,其次羊肉泡也不適合每天吃,吃多了膩,一個月吃一次就可以,但是類似蘭州牛肉拉麵,南方的米粉一類的,每天或者隔天都要吃一次,而且定位就是快餐,便宜,實惠,這種食物接受的人群更多!但是也有走出陝西的,比如肉夾饃,涼皮,但是為了符合本地口味,都經過改良,比如我在北京,吃過的肉夾饃裡面加了香菜和青辣椒,味道還不錯!所以我認為走不出去的原因就是,口味(外地人不見得能接受),價格(價格偏貴),特色(保留的話,能不能被當地人接受,改進的話不倫不類),必需品(泡饃不能作為每天必吃的必需品,吃多了膩)!所以,我覺得泡饃走出去,有點困難,面和肉夾饃倒是很容易!


喂丶三百斤的蜀黍


我在西安和洛陽都吃過西安羊肉泡饃,我感覺泡饃有:鹹、油膩、稠糊、饃硬、燙嘴、量大、價格偏高等特點,能夠習慣這些特點的人可能只有關中的一部分人吧,所以難以走出去,但外地也有。

十來年前,洛陽王城廣場旁邊的小街,有兩家賣西安羊肉泡饃的店,而且對門。我在這兩家都吃過幾次,因為我就是陝西出生長大的。當時羊肉泡饃八元一碗,價格雖不算高,但比起洛陽隨處可見的五元一碗的牛、羊、驢肉湯還是貴一點。

現在洛陽牛羊肉湯起步價還是五元,另外要一元錢饃也就是六元起步。但目前感覺在洛陽已經找不到西安羊肉泡饃店了。前兩年去西安吃了碗,十五元。說實在的,我現在很喜歡洛陽的湯而不習慣吃泡饃了。

當然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令當地人喜歡和自豪的飲食,就像陝西羊肉泡饃難以走出去一樣,洛陽的湯也不容易走出去,據說洛陽去外地開湯館的大多賠錢,因為外地喝湯人少,在洛陽可以薄利多銷,但在外地定價低了不賺錢,定價高了喝湯的更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