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到底写什么?

另类物种


要一窥《红楼梦》的奥义,角度有很多,我则倾向于观其技法。《红楼梦》的叙事手法非常“中国”,可以说是集传统古典小说之大成。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曹雪芹对小说神秘化、象征化的处理。

《红楼梦》因为要避开文字狱,洗脱妄议朝政的罪名,在整体的写作上追求“务虚”,没有具体的年代,不涉及具体的王朝,虽然有曹氏家族的兴衰史作为原型故事,但复能不胶柱鼓瑟。曹雪芹自己管这个叫“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贾”家的故事,假故事嘛。

这一“假”到底了,就诞幻出许多更“虚”的设定。比如太虚幻境,一僧一道,女娲炼石的遗孑到人间历劫……这种“假”的功夫,我们可以在很多古典文学名著中找到影子,譬如《水浒传》中的洪太尉误走妖魔。

整个《水浒传》的第一回,真是处处都有隐喻,字字皆是象征。后世从《水浒传》的武松故事中,派生出了一本“同人小说”,即《金瓶梅词话》,而《金瓶梅词话》,又开《红楼梦》这一类世情小说之先河。这种文学史意义上的递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曹雪芹的思想,即他跳脱出实际的原型故事,去构建一本虚荒诞幻的石头记,是为了达成普遍意义上的大象征——

如,全书涉及太虚幻境的部分,一直笼罩在一种宿命感中。贾宝玉梦游之前,警幻仙姑曾遇到了宁荣二公:

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仙姬笑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经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
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他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便是吾兄弟之幸了。’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他家上中下三等女子的终身册籍令其熟玩,尚未觉悟;故引了再到此处,遍历那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未可知也。”

意思是,贾府倒掉在一开始就已经是“不可挽回”之事,宁荣二公托仙姑点化宝玉,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贾府依旧倒了。将来一悟,宝玉就顿悟“好”“了”歌意,悬崖撒手了。

再如,秦可卿死时,王熙凤曾梦见她的魂魄。也嘱咐了类似的话——

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若不早为后虑,只恐后悔无益了!

王熙凤听到了么?听到了,后面贾府倒了么?倒了。若记得这些话,何至于“机关算经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也是“不可挽回”。

与此相似,所有的判词、谶语、谐音梗,都服务于同一个庞大的主题。

即,大家不过是正常过日子,没有人觉得自己错了,但日子过着过着就完蛋了,这是最大的悲剧,因为无法挽回也无可挽回。

君不见,一个小家庭中,甄士隐丢了孩子,家中是失火,接二连三烧了一整条街,最后跟着一僧一道撒手而去?

君不见,一个大家族中,贾府被抄家,连累了四大家族一起完蛋,宝玉最后也是悬崖撒手而去?

看官此处着眼了。


夜小紫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个关于茶杯的情节。

袭人给黛玉送茶,一看宝钗也在。两个人,一杯茶,尴尬了,谁喝谁别喝?

袭人只好说:二位,谁渴谁先喝。

宝钗笑说:我不渴,只要一口漱漱就够。

然后毫不客气,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的半杯,她递给了黛玉。

袭人连忙说我再去倒。

没想到,黛玉竟笑着说:“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得到。”说完,她将杯中残茶一口饮干。

看这一折,不懂的人会愤愤不平:凭什么我黛玉要喝别人的剩水?而懂的人则会心一笑,胸口暖暖。

这只从宝钗手里接过来的茶杯,不但象征着“孟光接了梁鸿案”尽释前嫌,也象征着黛玉对宝钗的感觉,早已从最初的猜忌敌对化为了毫无芥蒂的全盘接纳,在她心里,宝钗已由情敌反转为亲生的闺蜜。

共饮一杯,素来只有亲密无间的人才可以。例如54回,贾母在酒席上让宝玉给凤姐倒杯酒,凤姐说:“不用他敬,我讨老祖宗的寿吧。”说着将贾母的杯子拿来,吃了半杯剩酒。

这半杯剩酒告诉读者,贾母和凤姐不仅仅是老祖母和孙媳妇的书面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喜欢奉承一个喜欢被奉承那么简单,她俩还是一对铁瓷的忘年交。

肯不肯用对方用过的杯子,和肯不肯让对方用自己用过的杯子,真是对双方亲密关系最严格的考验。

《水浒传》里,潘金莲动情试探武松时,便是将自己喝了一口的酒杯递过去:“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武松夺过来泼在地下,原本一场绯色的情事从这个杯子开始,走向血色的凶杀案。

类似的还有《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斟一杯酒喝半杯,剩下半杯搂着贾琏脖子开始灌:“咱们来亲香亲香。”唬得贾琏酒都醒了,顷刻明白自己不是这老辣女子的对手。

一只杯子,再家常不过的日用品,不知不觉间成了传情或绝情之物,承载了人类多少微妙复杂、幽怨强烈的情感。

台湾女作家张曼娟写过一篇散文,内容也和杯子有关。

她喜欢过一个男人,但始终保持距离,连指尖都没碰过。

有一个炎热的夏天,她去办公室找他,男人急着给她找清凉饮料。她写:“我斜倚在他的桌边,看见他喝水的那只极其普通的马克杯,银灰色的,杯缘有一个唇痕,握起那只杯,忽然有些冲动地嚷着:‘好渴啊,先喝咯。’没等他反应,我对准唇痕,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

突然沉寂的五秒里,他看到男人的脸由怔忡变化出细腻温柔的表情。

后来呢?“既然用这种方式接吻了,接下来当然是免不了谈一场恋爱的。”

当你的唇,包覆上我的唇呷过的杯。这种似有还无的接触,既暧昧又亲密,既隐晦又直接,最适用于恋爱将明未明之时的造作,本质上却是令人心旌动摇的调情,试探,推进。而杯子,便成为关系突破之前最后一道形同虚设的屏障。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多么绝妙的比喻。

当思念成灾,这浩荡的长江,也变成了两人共用的口杯,抵得过多少句“你可知我爱你想你念你怨你深情永不变”。

人类要用嘴唇来表情达意,杯子便是最趁手的道具。

妙玉曾经当着黛玉的面,把自己的茶杯给宝玉用。这是对正牌女友黛玉赤裸裸的挑衅啊,代入一下,如果是当下,一个女生敢当着另一个女生面这么嚣张地撩对方男友,换个爆脾气,是要分分钟下场开撕的。

妙姑娘不是一直号称自己有洁癖么?刘姥姥用你的杯子喝口茶,你觉得膈应,要把那杯子扔了;

别人在你栊翠庵的街头走一走,你都要用水洗洗地,还不让送水的小厮进你的山门。

可是到宝玉这里,连男女有别都不讲了,偏把自己的茶杯给他用,也不怕他的嘴唇沾过,口水脏了你的杯?

即便她嘴上说得那么硬:“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们(宝钗和黛玉)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可惜呀,一个茶杯就出卖了一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多情女儿心。

明明是欲盖弥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还自以为遮得巧。

否则宝玉后来上栊翠庵讨红梅,黛玉不会拦着要跟着的人:如果有别人在,反而讨不到了。

分明是知之甚深,又不足为虑。

闪回到栊翠庵喝茶那日,宝玉最后用的茶具,是大竹海。他到底是没有用妙玉的杯子喝茶。

谁的杯子该谁用不该谁用,这是个原则性问题,曹公在这上面从不含糊。

尽管那双素手殷勤捧出的的绿玉斗,价值连城世间罕有,与梅花上收的雪水才最配。

宝玉与黛玉,也有一个关于杯子的桥段。

元宵夜,宝玉在席上从长辈们开始挨个斟酒,当斟到黛玉面前,当着众人面,黛玉没喝,却端起自己的酒杯放到宝玉唇边,宝玉毫不犹豫一气喝干。

这旁若无人的腻歪,让众人多少有点愕然。

忙得凤姐连忙凑趣儿化解:“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 宝玉则实诚作答:“不是冷酒。”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杯酒释兵权,而黛玉却敢当着满堂长辈亲戚的面,用一只酒杯宣告了她在感情上的主权:都瞅清楚了,他归我。而宝玉,用一口喝干这个动作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满分回应:没错,我归你。

这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说:“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男朋友。” 另一个说:“唉呀麻,咔咔的。”

甚至还要任性,这里可是古代。

不管是茶杯还是酒杯,曹公都让它们承载了太多只可意会的关系、欲说还休的心事,甚至悲欢离合关于命运的隐喻。

这本书里,还有一种最顶级炫酷的杯子忘了说——它叫“万艳同杯”。

严格说来它是一种酒,出产地是太虚幻境,由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有着异乎寻常的清香甘冽。奇怪的是,这神仙酒不叫某某液、某某酿或某某春,偏偏取了个 “杯” 字命名。正是这个“杯”,定出了整部书的基调——同杯,乃同悲也。

杯与嘴相连,而嘴与心相通。

所以,红楼梦里的杯子,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生活用品,它们有使命,有诉求,有灵魂。如同被曹公施了魔法一般,细细读去,书中每一只杯子,都在诚实地替自己的主人说着心里话,静等一代一代的读书人,用心地去读懂,去聆听。


*本文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百合创作


十点读书



曹家经过雍正、乾隆两次的残酷迫害后,年轻的曹雪芹看到了当时代表最反动、最腐败势力的雍正、乾隆这两代皇帝,实行的是怎样的专制黑暗统治。

曹雪芹,这个破落官宦子弟,站在老百姓身边,就能看出在所谓"乾隆盛世″,封建末世的种种症状。

曹雪芹看到,封建社会的天就要"塌了″。

于是,他拿起了手中的笔,撰写了一部题材为"补天″、但是这个千疮百孔的残天根本就无法补救。

他把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封建末世的反动专制统治。

《红楼梦》主要写了两条主线。

一、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

从贾母说起。《护官符》上说:"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贾母就是金陵世族史侯的一小姐,她娘家非常有钱,嫁人当然要嫁门当户对的人家。

于是,她嫁给了荣国公贾源的大儿子贾代善。她初嫁到贾府时,贾府正逢盛世,钱财可以说是如同天上下的雪一样多。

由于她家权势高、钱财多,皇帝几次的光临她家作客,她也曾躬逢了几次的金陵接驾的盛典。

贾母在她晚年时看到了贾府大故迭起,飞鸟各投林,人死财散,在忧戚中寿终正寝。

一个非常富有的大家庭就这样经过近百年的兴盛而变得什么也没有了。
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薛宝钗】《红楼梦》中与林黛玉相对立的形象。

她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是"金陵一霸″薛蟠的妹妹、薛姨妈的女儿。

她因待选入宫而进京,住在贾府的梨香院里。

她对宝玉有爱悦之意,但她不象黛玉那样表露自己的感情,而是在家长贾母、王夫人身上下功夫,最后达到了和宝玉结婚的目的。

但是宝玉不满意与她的结合,婚后不久便离家出走,她并没有得到幸福。结局也是悲惨的,成为了一个殉情的婚姻卫道者。

【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姑苏

林黛玉六岁上,母亲贾敏因病去世,九岁父亲林如海得病身亡。一个贵族小姐,不到十岁,便成了孤儿,被寄养在贾府,直到为爱情而殉身。

经过长期的接触,贾宝玉和林黛玉相爱了,她两的爱是建立在反判封建传统的爱情,是被当时的社会所不容。

在贾宝玉、林黛玉二人都生病时,被王熙凤使用了掉包计,骗贾宝玉与薛宝钗结了婚。

林黛玉从傻大姐口中得知宝玉要和宝钗结婚后,气得把往日的爱情诗篇全部焚毁,以断痴情,而带着对宝玉的深深误解,撤手人间。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反抗封建礼教的爱情悲剧,也是封建制度迫害反判者的社会悲剧。

作者:一片红与红楼梦,欢迎关注我,专业为你解读、写作《红楼梦》中的人与事。


一片红与红楼梦


红楼梦主要讲了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程,它是一部包裹着许多诸如儿女情长,人生哲理等内容的中华古典小说。

书中以贾黛二人的爱情为线索,展开了这样一部极富文学色彩和社会理喻的小说。这本书不仅提升了封建女性的地位,而且还正面传播了先进的平等思想。同时反映出封建各层人民间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梦想。也展示社会和个人命运也是不可抗的因素。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很杂,关于富贵、关于人生、关于女性等等。

因此,它用寓言的方式来描绘一个豪门世家的崩塌,而主人公最终从个人命运的束缚中产生深刻的自省,从而看透整个社会。

很多人说看红楼要读三遍以上

你要真想看红楼,那就要先耐着性子读一遍,也许这一遍你根本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但还是要看,看完前八十回。

然后你再要去读有关红楼的评论,还要去读有关红楼诗词的解释,因为红楼里的暗语太多,还有很多是藏在诗词里的,你不看评论是不会搞懂的。

然后你再去看一遍红楼,这时你就会懂一点了,然后再看评论,再看原著。没有三个以上的来回你是不会知道原著的妙处在那里。


废柴柒叔


首先要纠正一下, 《红楼梦》根本就不是“曹雪芹”写的!这是一个流传了百年的弥天大谎。书中那个“曹雪芹”是虚构的,是为了逃避文字狱而虚构的一个符号而已。真正的是康熙的孙子爱新觉罗·弘暟!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叙述了,详见本人发表的其他文章。

那么《红楼梦》到底写的是什么?

在这里,本人再次说一下。《红楼梦》最早的本名叫《石头记》,而把《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是无知之人的愚蠢见解。因为他们就不知道《石头记》里的“石头”两字,其实指的是皇帝书桌上的那块玉玺!

真相是这样的。
众所周知,贾宝玉的前世是住在赤瑕宫里的“神瑛侍者”。而赤瑕宫原本是灵虚真人的府邸,也就是说《红楼梦》笔下的那个“神瑛侍者”其实就是灵虚真人!

而灵虚真人乃是混沌初开之时,昆仑山上的一块红色玉石。当年玉皇大帝曾在其上面打坐修道,最终修成不坏金身。这玉石也借了玉皇大帝灵气,修得正果,成为“石仙之祖”。于是玉帝敕封它为灵虚真人,掌管“万石之事”。那就再也明白不过了,“神瑛侍者就是那个掌管“万石之事”的“石仙之祖”,也就是石王!

也就是说贾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是一块沾了仙气的、与众不同的石头!那么他在《红楼梦》里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呢?答案就在贾宝玉胸口的那块通灵宝玉!那是贾宝玉的化身在体外的投影!

众所周知,通灵宝玉原本是一块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遗弃在青埂峰下的石头变的。所以请你别忘了,它是一块沾了仙气的、与众不同的石头!它上面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其实暗射的是传国玉玺上面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而通灵宝玉上的“五色花纹缠护”,其实暗射的是传国玉玺上面五条盘绕的龙!

也就是说,被遗弃在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补天不成,转而变成了凡间一枚号令天下的石王------宝玺!它成了一块搁在皇帝书桌上的、代表皇权的石疙瘩,也就是传国玉玺。

这也是《石头记》书名“石头”两字的真正本意,《石头记》等于《宝玺记》,但不等于《红楼梦》!把《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是无知之人的愚蠢见解!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底细!这也是红学砖家在以前说过“众多的所谓红学专家实际上连《红楼梦》的门框都没摸到过,就敢满嘴跑火车,胡言乱语”这样的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贾宝玉,他的名字虽然叫“贾宝玉”,但实际上他的化体是一枚真的宝玉。这就是甄(真)宝玉和贾(假)宝玉的由来。《红楼梦》的作者之所以要写甄宝玉,是为了向大家暗示贾宝玉他其实是一枚“真”的宝玉,是玉玺的化身!

那么《红楼梦》到底写的是什么?

写的其实是大清“九子夺嫡”事件,皇家的子孙为了争夺玉玺,也就是皇位,而互相残杀,全然不念手足之情。而《红楼梦》的作者就是“九子夺嫡”事件的受害者!所以才会哭成此书。

《红楼梦》书中的“贾宝玉”、“北静王”、“贾雨村”、“蒋玉菡”等等,其实都是康熙的儿子,他们都是“九子夺嫡”事件参与者!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细说了,三天三夜也未必能讲完,详见本人发表的100多篇其他专著。

如果你想了解《红楼梦》更多的秘密,或想翻阅本人之前发表的更多文章,以及想继续关注后续发展。那么,请你点击本人的头像或加“关注”。


红学砖家


我特别喜欢《红楼梦》,因为我喜欢曹雪芹的写作手法。这本书,并不是一遍就能看懂的,我现已经读了四遍,但还是觉得远远不够,还要继续读下去,只因为它值得。

看第一、二遍时,我也是懵懵懂懂的,不能明白讲的是什么。

第三遍就好一些了,能看懂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关系等等。

看到第四遍时,书中的每个人物都鲜活地展现在我面前,我更加能体会作者写这本书时的辛酸滋味儿。

所以,想要读一本经典著作,并不是一口就想吃成一个大胖子,需要我们细嚼慢咽。

我叫欧丹丹,来自湖南,喜欢写作,喜欢《红楼梦》。

希望,遇上同一个喜欢写作,喜欢《红楼梦》的你,我们一起研究,一起探讨。


爱上写作的欧丹丹


满嘴荒唐言,一把心酸泪。这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于红楼梦最完美的注释。

红楼梦表面上写的是贾家宁荣二府的日常生活琐事,通过描写当时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家全盛时的极尽奢华,到没落时荒凉悲切,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过程。文学的创作来源于,贾府的荣辱兴衰正是曹雪芹家族的写照。曹雪芹年幼时,曹家担任江南织造,有史料表明当年乾隆六下江南,正是由曹家一手操办接待事宜。在当时这是何等荣誉之事,也从侧面反映当年曹家财力是何等雄厚,地位是何等尊贵。少年的曹雪芹正是在这样的家族中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正如当年无忧无虑生活在大观园的贾宝玉。风云变幻之后,曹家失宠,被皇帝秋后算账,曹家迅速没落。少年的曹雪芹从荣华富贵掉落到衣食难济,个中滋味,想必只有曹雪芹自己清楚。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十二金叉间爱恨恩怨为线索,通过详尽的描绘日常荣宁二府的日常,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全方面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其内涵之广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还有红学会这样专门机构去研究。不同的人眼中的红楼梦内容各异 ,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心境,所看到的红楼都是不一样。所以说红楼梦讲述的什么故事,只有自己看过,体会过,才能明白红楼梦究竟是什么。


胡史乱翔


红楼梦写了什么?

1、人生的变化无常

它告诉你人生无常,所谓的富贵荣华到了最后都是空相。红楼梦中甄士隐一家幸福美满,却在元宵节失去女儿香菱,最后一场大火更是烧掉甄家,甄士隐也从富裕的乡绅变成寄人篱下的乞丐。命运的落场,不就是生活的无常。甄家的遭遇,就是贾家最后的写照,甄士隐的命运,就是宝玉最后的命运。曹雪芹从一个普通家族兴衰为起点,映射出贾家最后一败涂地的家族命运。它告诉你,这个世间没有永世长存之基业,国如此,家亦如此。



2、人间的因果报应

刘姥姥为何福报,因为她的朴实善良与知恩图报。王熙凤为何断送性命,因为她太过机关算计太聪明,弄权弄势害死多条人命。晴雯为何造人遭人告状,因为太过招摇,不过风流。袭人为何能够平安,因为她懂得安分守己。平儿为何能够活命,因为她对人的善良与恩惠。曹雪芹说过: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这世间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因果的,你的性格决定你的为人处事,你的人为处事影响你的命运走向。像王熙凤一样太过要强的,势必要折断,像迎春一样太过软弱的,终究会被欺凌。像黛玉一样痴情的,只能妄送性命,像宝玉一样看破的,最后只能遁入空门。这世间的人情因果皆是前定。不用问苍生不用问鬼神,一切皆在自身。



3、活着皆是不易

大观园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黛玉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粥一饭皆是贾家出的,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外祖母。湘云从小父母双亡,依靠叔父生活,可惜家道中落,一个贵族千金还得做工补贴家用。宝钗聪慧过人,却没有父亲依靠,兄长又是惹事生非的色鬼。迎春是任人摆布的棋子,父亲不疼继母不爱,就连奶妈丫鬟都敢欺负她。探春志存高远,却偏偏拥有一个挑拨是非不顾体面母亲。更不要说在虎狼之间斡旋的平儿,被哥嫂强逼逼婚的鸳鸯,被父母几两银子卖了补贴家用的袭人,被名声所累的尤三姐,等等,每一个人都活的那么艰难却又不得解脱。它让你看到了,人生的不易,现实的残酷,在每一场热闹的背后,伴随着是死亡和离散。悲和喜都是人生的常态。



红楼梦还告诉什么,它告诉你,真和假是相伴的,悲和喜是相生的,兴与败是相对轮回的,名与利是浮华虚幻的,情与爱皆是无常的,人生到了最后,皆是放下皆是空。


周慧彤


要说《红楼梦》到底写什么?可以有很多角度来回答。从人性角度来回答,也可以家族的衰亡史来回答,也可以从书中涉及的儒家、道家思想来回答。



一,人性

《红楼梦》是在写人性,这是本人最喜欢的回答。《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非常到位,是小说中最为完美的。

一部好的小说,人物必定是丰满的。小说与故事不同,故事读完之后,记住的是故事情节。而小说读完之后,记住的是人物。

《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真实的人一样。刻画的非常细致入微又符合人性。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最为真实。



例如,薛宝钗的处事周到八面奉迎。林黛玉的真性情带点小性子。王熙凤的粉面含春威不露。等等这些,都能在现实中找到活生生的类似的人物。所以说,读《红楼梦》就像在品读人性。

它讲人性,比任何书讲的都要透彻。



二,家族由盛到衰的衰亡史

《红楼梦》写的是,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衰亡史。从这一点看去,对企业的管理是有很大的意义的。贾母的管家智慧,王熙凤的管家才能。探春,李纨,宝钗的改革。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单就探春的改革来说,这就是在大观园实行,承包制责任制的改革,给大家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除此以外,书中很多内容都能给管理者借鉴意义。



三,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读《红楼梦》就像读一部佛书。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的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

例如,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有到妙玉屋里喝茶的情节。妙玉很讲究的。觉得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不能要了。踩过的地要刷的。修佛之人却是有悖佛家的。

恰恰贾宝玉,凡夫俗子却是有佛性的。将杯子,赠予刘姥姥。又对妙玉包容。这是真佛性。

读《红楼梦》就像在读一部佛书,读人性的善恶因果。越读越能品到更多的价值。


夏禺zenniy



《红楼梦》尽管读过无数遍了,但个人的理解还是比较简单。

《红楼梦》写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衰败,写人生沉浮中的世态人心。回忆诗意美好纯真的青春岁月,怀念生命旅程中出现和陪伴过作者清丽女儿们和俊逸的男儿们。作者忏悔自己曾经的年少轻狂、懵懂无知造成的种种不幸事件。

怀念哪些年追过的女孩们。

怀念哪些年同窗的兄弟们。

对哪些年我们一起闯过的祸追悔追悔莫及!

在如梦似幻的追忆中感慨岁月蹉跎、人生无常。

伤怀日寂寥时,悲叹懊悔不已。苦苦思索穿越过去,幻想在人生中最关键一步的那个一瞬之间如有神助逆袭改命。

然而作者最终顺服天意,走向宿命。

演出这怀金悼金的“红楼一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