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版圖最大時究竟有多大?

可汗說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明史》記載明成祖時期的明朝疆域“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

但是在很多人的心中,明朝西到伏爾加,東到庫頁島,南到馬六甲,北到北冰洋,面積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看來務實一點真的不容易。

我們說明朝疆域最大是多大,首先要明白明朝疆域最大是在什麼時期,很多人已經知道了答案,當然是朱元璋時期。

明成祖雖然五徵漠北,收復安南,設置奴兒干都司、關西七衛以及貴州承宣布政使司,但明朝疆域最大時仍然不是明成祖時期。靜夜史說過了,是朱元璋時期。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給後代做了太多太多,除了制定了一整套繁瑣制度保證子孫後代萬世無虞,還給後代開拓了大量的疆土,將明朝疆域推向了極盛。

朱元璋時期的明朝疆域面積約為900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不到400萬的直接統治區和500多萬的羈縻統治區。其中:

1、直接統治區

包括了明朝的兩京一十三省和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南部地區。

兩京一十三省包括:北直隸(京師、北京、順天府)、南直隸(南京、應天府)、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浙江、江西、湖廣、四川、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

在朱元璋時期,為防範北元的不斷進犯,朱元璋不斷髮動北伐戰爭,並在長城以北相繼設立東勝衛、大寧衛、開平衛等一系列衛所,將明朝疆域推向長城以北數百里。

長城以北的各衛所組成了完整的防禦體系,這一體系從靖難之役開始瓦解,靖難之役爆發時,朱棣綁架寧王,大寧衛被放棄;永樂元年,朱棣內遷東勝衛;1430年,明宣宗內遷開平衛,至此明朝在長城以北的防線全線崩解,不得不以長城作為和蒙古的邊界。

雖然朱棣時期征服了安南,但是安南的開疆相比於長城以北的喪地,顯然是不對等的。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在明朝初期,雖然國力強盛,但是仍然喪失了部分土地,這就是內遷鐵嶺衛,割地李氏朝鮮。李成桂推翻了王氏高麗政權後,建立李氏朝鮮,斷絕和北元關係,和明朝修好,李成桂通過阿諛奉承的方式,促使朱元璋在1388年將鴨綠江以東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給李氏朝鮮,至此明朝國土開始縮水。

2、羈縻統治區

包括了奴兒干都司、關西七衛、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俄力思軍民元帥府等。

之所以說這些地區是羈縻統治區,是因為明朝在這些地區並沒有直接任命流官進行管理。

藍玉降服哈納出之後,將元朝的遼陽行省全盤接收,這是奴兒干都司的前身。永樂二年,朱棣設置奴兒干都司。明朝在黑龍江入海口設置奴兒干都司,管轄東北全境,並派出宦官亦失哈九次北上巡邊。在奴兒干都司的廣大區域,明朝任命蒙古族、女真族等少數民族首領為衛所首領,嚮明朝稱臣納貢。

1391年明軍征服了哈密地區並控制了新疆東部,隨後明朝陸續設置在周邊設置七個衛所,稱“關西七衛”,衛所首領依然是投降的蒙古人,明朝沒有派出流官;

在青藏高原地區,明朝的統治相比於元朝力不從心,明朝在青藏高原地區大舉冊封宗教領袖,企圖通過多封宗教領袖的方式保持在青藏高原的影響力。但是,這種方式很快因為明朝國力的衰退以及青藏地區宗教鬥爭而名存實亡,明朝在青藏高原的影響力保持了100年左右。

因為是羈縻統治區,所以其自主性遠遠高於兩京一十三省。在明朝國力強盛時,這些土地是明朝疆域,而當明朝國力衰退,各少數民族首領紛紛自立,明朝的羈縻統治區就全部丟失。

比如明宣宗時撤銷奴兒干都司、放棄安南;明代宗時丟失關西七衛;明世宗時丟失河套平原、澳門,至此明朝疆域基本穩定在兩京一十三省直到滅亡!

所以明朝疆域最大時為約900萬平方公里。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明朝版圖最大時是在明朝永樂年間,總面積為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目前歷史教科書使用的圖是明朝宣德年間的地圖,只能反映大體疆域,不能直接反映行政劃分和版圖演變。其實,明朝的版圖有三個顯著變化的時期:從明太祖建國到明宣宗即位前,這段時間是明朝的版圖擴張期;明宣宗到明世宗(嘉靖)在位時期,是明朝的版圖收縮期;明世宗以後,明朝逐步走向衰敗,最終覆滅。

明朝極盛版圖(永樂年間)

明成祖朱棣繼承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軍事天賦,一生東征西討,安定南北。明成祖時期的明朝地圖達到最大,此時的明朝地圖由兩京十三省、奴兒干都司、關西七衛、安南、烏斯藏都司5部分構成。

第一、兩京13省。“十三省”是指明朝在內地劃分的四川、雲南、廣西、陝西、湖廣、山西、河南、山東、江西、福建、廣東、浙江、遼東;“兩京”指的是南京(應天府)與北京(順天府)。兩京十三省是明朝賦稅的主要來源,也是支持政府運轉的重要土地,因此控制力比較強。

第二、奴兒干都司與長城以北廣袤地區。主要是今天的內蒙部分地區和黑龍江、吉林以及今天俄羅斯的大興安嶺。這裡是明朝從太祖時代到宣宗時代對東北的羈縻統治,奴兒干都司並不是純粹的軍事制度而是軍政合一的制度。宣德年間以後,明朝放棄了這裡,並逐漸收縮到長城以北,但是截止到萬曆年間還有大量零零碎碎的衛所在東北。總體而言,控制力不強。

第三、關西七衛。關西七衛指的是明朝在嘉峪關以西設置的七個大衛所,分別是安定衛、阿端衛、曲先衛、罕東衛、沙州衛、赤斤衛、哈密衛。關西七衛是純粹的羈縻制度,但是確連接著內地與新疆的聯繫。明朝招納蒙古部落在這裡駐守,世襲官位,實際是利用他們戍邊,控制力比較強。嘉靖年間以後,關西七衛全部喪失,明朝西北疆域縮回嘉裕關。

第四、安南地區。安南就是今天的越南,曾經被明成祖朱棣征服而歸降,不久後又獨立出去。越南從西漢時期就歸於中國管轄,這就是越南歷史上的“事北朝”時期。五代時期,越南從南漢獨立。宋朝建國以後,討伐越南也被擊敗,只能徹底放任其獨立。明朝曾經短暫控制過越南,控制力較弱。

第五、烏思藏都司。烏斯藏都司是明朝管理西藏、不丹、錫金等地的羈縻制度,是效仿元代的宣政院而來。元朝首次將西藏納入版圖,明朝也隨之效仿。明朝大將鄧愈在青海地區招降了吐蕃各部,朱元璋順勢將其劃為行政制度。由於道路險阻、物資貧瘠等原因,明朝對於西藏的管理能力很弱,加上沒有明軍登上過青藏高原,所以這裡屬於半自治的狀態。總體而言,明朝對於西藏有影響力存在,但萬曆年間以後徹底廢棄。

教科書用圖(明朝宣德年間)只能反映明朝極盛時的大體疆域,不能反映明朝對各地控制力的強弱

總體上來說,明朝的版圖是元朝版圖的一個收縮版,我們看看元朝的版圖就明白了。

元朝極盛時期的疆域

元朝國內具體的行政劃分詳情

元朝的行政劃分為“中書一院十省”,也就是宣政院(西藏)、直轄的中書省(相當於漢代的司隸)以及甘肅、陝西、四川、雲南、湖廣、江西、江浙、河南江北、遼陽、嶺北10個行省。元朝的行政劃分對明朝影響很大。元朝滅亡後,明朝極盛時的版圖繼承了元朝在中國內地的絕大部分,並且對於各地的行省管理轄區也有變更。不過,明朝的版圖分為極盛時和衰弱時,極盛時期的明朝版圖與教科書用圖基本上沒有區別,但萬曆末年(17世紀初)的明朝版圖已經基本縮水為兩京十三省。



歷史的荒野



明朝版圖最大時可見這句話(見加粗部分是為最大),: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明初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

,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還曾收復安南。這段話的意思也就是下圖:

可見明初的時候明朝的實力還是蠻強悍,逐漸收復了很多地方。但是隨著後來歷代朱氏子孫多處奇葩,國家的領土逐步被蠶食,也就慢慢的有所減少。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保持下圖的時候:

據現代估算呢,明朝常年應該保持在99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後來東北被清朝建國後,就少了很多。總體來說,有明一代,囊括的土地還是比較大的,基本上跟中華民族歷代統一皇朝差不多,甚至可能還要多些,但是當然也會少了某些,總之有些邊邊角角的變動。



雪峰居士



孤獨的人209381559



明朝鼎盛時期,疆土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庫頁島,北達陰山,西至新疆哈密及現在的印巴克什米爾地區,西南囊括今緬甸、老撾大部及泰國西北部,臨近孟加拉灣,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烏思藏都司、朵甘都司等軍政機構。



此外,西南地區還囊括了現在的不丹國、錫金等地,並曾一度收復了丟失500年的安南,南邊在東南亞蘇門答臘島曾設置過舊港宣慰司,大明帝國版圖最大時達到1200多萬平方公里。



1407年,大明在蘇門答臘島設置舊港宣慰司、(現在印尼的巨港),是當時駐南洋最高行政機構,也是當時明朝領土最南端,首任舊港宣慰使為施進卿。



明朝大部分時間維持的版圖(萬曆十五年),大約880萬平方公里,少了整個新疆和內蒙古,多了外東北、庫頁島,以及不丹王國、克什米爾、錫金王國、緬甸一部分。



明末,明朝東北後縮為遼河流域;北撤至明長城;西退守嘉峪關;西南折回緬甸北部,也丟失了安南等地,面積大約350萬平方公里。



其實,很多朝代前後期疆域變化很大,比如說唐朝和清朝。先說唐朝,大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巔峰時期,唐朝版圖最大時期為唐高宗龍朔年間(前後維持了兩三年),當時中亞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羅伏州(今越南)、北括玄闕州(今俄羅斯)、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斯坦)、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國土面積達1237萬平方公里(唐高宗時期),又一說1076萬平方公里(唐玄宗時期)。



唐朝安史之亂以後,版圖急劇縮水,內部藩鎮林立,唐朝中央政府實際控制面積也就首都及江淮部分地區,面積不到100萬平方公里了。



唐末就更別提了,也就長安及洛陽附近了,其他地方几乎都成了事實上的獨立王國。



再來說說清朝,清朝鼎盛時期,東與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還領有臺灣、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極盛時期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



辛亥革命時期,清朝版圖急劇縮水,實際控制面積200餘萬平方公里。 這說明一旦中央政權實力不行了,羈縻管理地區就容易失去控制,甚至丟失。當然,歷朝歷代都這樣,不是清朝才這樣。本朝尚處於強盛時期,新僵和西臧地區尚且如此,何況古代,所以我們不能苛求古人。





清末1912年,清朝政令不出紫禁城,版圖只有現在故宮大小了,0.72平方公里,被稱為遜清小朝廷。




其實,古代中國並沒有多少國家領土概念,現在大家看到的歷朝地圖,很多都是把羈縻地區和稱臣地區都算進來的,比如唐朝時期的回鶻等,如果按實打實的郡縣制地區統計,歷朝歷代版圖最大時期也不會超過350萬平方公里。



清朝也是這樣,除了八大總督和巡撫地區,其他都是將軍領地(東北)、吐司轄區(雲貴川)、藩屬部落(新僵、西臧、外1蒙1古、內1蒙1古)等,控制相對都沒那麼嚴密,這也是外1蒙1古為何那麼容易獨立的一個重要原因。


太平天國時期的清朝版圖





清朝對西臧和東北特別是黑龍江流域,以及庫頁島的控制力其實還不如明朝,明初永樂帝等在東北設置奴爾幹都司,控制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等廣大地區,用來管理女真部落,在永樂年間設置了130多個衛所,到萬曆年間增加到為384個衛和24個所。


明朝還派兵入駐過庫頁島,1412年,明朝向庫頁島當地住民頒發印綬,在島庫頁島設立了囊哈兒衛等4個衛,以及十多個附屬的所,管轄當地的軍事及民政事物,島上諸族嚮明政府派出了正式的納貢代表團。




後來為了更有效地管理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等地區 ,明朝曾先後10次派太監亦失哈出巡奴爾幹及庫頁島,查看管理之事,而元朝和清朝終其一朝未曾派一兵一卒入駐1過1庫頁島,也沒設置過任何行政機構,前期島上酋長有給清朝朝貢過幾次獸皮,後面投1靠俄羅斯了,獸皮都不給了,羈縻程度非常低。


清末除了北京,全國各地幾乎都是列1強勢力範圍





清朝在其發家之地,在遼寧有駐軍,吉林比較少,而且越北越少,黑龍江流域基本沒有任何駐軍,也沒設置任何行政機構,只是幾年派兵巡邏一次,後來乾脆基本不來了,俄羅斯人後來發現這裡千里無人煙,大肆佔1領1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 後來日本和俄國都想吞1並1我國1東北地區,互相牽制,最後妥協維1持中1國明面上的統治權,暫時誰都不動。





1905年,日本和俄國在我國東北地區1還是爆發了徵1奪1戰1爭,要不是有日本牽制俄國,東北能不能保1住,還真難說,以至於本朝建立後,讓本朝外交很被動,不得不和俄羅斯重新勘1測邊1界,解決歷史遺留的問題。



再來說說西臧,明朝在西臧設置了宣慰使司等行政機構,並設置了大量衛所,進行軍事管理,且由朝廷委派武官進行控制。 並對西臧高層僧俗採取眾建分封,政教分離的管理模式,使其互相牽制,且採取類似今天的民族地區進行自治管理。



元明清三朝,以明朝對西臧控制最強,清朝採取金瓶掣籤冊封西臧僧俗高層,實行地方羈縻管理,並委派駐臧大臣進行監督。對西臧也有駐軍,只不過人數很少,只限於駐臧大臣住所的一個不足100人的護衛隊,而且駐臧大臣辦公所在地在青海西寧,都靠近甘肅了,離西臧遠著呢,所以無論怎麼看,清朝對西臧的控制力都非常弱。



所以,西臧後面還對尼泊爾和印度稱臣過,也接受他們冊封,清政府也是無能為力,也懶得過問。 後來英國人入侵西臧,清政府派了四川總督帶兵入臧,不過離邊界很遠,不久又撤回來了。



清朝對新僵和蒙1古地區的統治也基本如此,控制非常薄弱,容易被分離,外蒙古就是如此,新疆也是差點。 清朝中後期開始,對西臧、新僵、外1蒙1古等地,基本失去控制,基本沒有任何駐兵。 以新僵為例,阿古柏100名騎兵竟能佔領新僵,大家自行百度1865年阿古柏事件,和諧,大家懂的。



後來,要不是左宗棠到南方自籌糧餉,堅持收復新僵,新僵可能就沒了,偉哉左公! 隨後,清朝駐1蒙1大臣也被驅逐出境,連象徵意義的統治也沒了。



所以說,明朝對西臧和東北黑龍江流域等邊僵地區的控制,其實比清朝還有力。那些說明朝地圖開僵的人,以及說清朝入關,東北是嫁妝的人,要麼是睜眼說瞎話,要麼就是對歷史無知之人,其心可誅。



以至於今天本朝和俄羅斯勘1測1東北邊界時,主要法理依據就是明朝在東北設置了奴爾幹都司,有大量衛所駐軍,有奴爾幹都司界碑(現存放於俄羅斯1遠1東1博物館)等實物依據,以及明朝最早在庫頁島駐兵,還有相關歷史文獻記載,而這些大部分都是明朝留下的!



另外,有人會問清朝在漢唐元明的基礎上開拓哪裡的版圖了?歷史事實是蒙古之地是唐朝已有的,西北是漢唐有的,西臧是元朝第一個拿下的,雲南和貴州是明朝朱元璋武1力鎮1壓並大規模移民,將其永遠納入中華民族版圖的!而海上清朝未能有唐、明之遠航,未能有舊港之復,陸上西北未及漢唐之遠。




注:引用地圖部分為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感謝譚老。



借我三千虎賁,復我浩蕩中華;

劍指天山西,馬踏黑海北;

貝加爾湖面張弓,庫頁島上賞雪;

飲馬恆河畔,碎葉城攬月;

中南半島訪古,東京廢墟祭祖;

漢旗指處,敵望塵逃遁!

敢犯中華者,雖遠必誅!



本朝是有史以來我國實打實控1制區最大的時期,雖然還有小部分領1土被1佔,苔灣也待迴歸1期待中華民族不久將再次偉大復興,奪回全部被沾領1土!




最後感謝永樂大帝開疆拓土之豐功偉績,感謝中華民族歷代先民的開疆拓土,感謝各位史學前輩提供的翔實史料,以資參考。










可汗說事


首先,明朝的版圖在幾個時期的變化較大,總的來說,在明太祖時期約為八百萬到九百萬平方公里,在朝代初期都不會是版圖的巔峰期。










到了明成祖時期,明朝的版圖繼續擴張,成祖五徵漠北,將版圖擴張至約一千萬到一千一百萬平方公里。

之後的仁宣宗時期,因為長時間休養生息,繼續對外用兵,版圖得以繼續擴張,當然還有自請羈縻之地,此時的版圖應該是最大的,約有一千二百萬平方公里。

此後就不用說了,只減不增。


夜月下鳴蟬


明代作為最後一個漢人創建的封建王朝,是很多人心中的完美王朝。筆者也曾做過多年的明粉,也許現在也算半個吧!明代一直到滅國,一直沒有與世界拉開距離。舉一個小例子,大家知道佛郎機是一種葡萄牙人發明的早期火槍,在明中期傳入中國。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到了明晚期,中國改進的佛郎機一度出口到葡萄牙的殖民地。當時東南沿海的海盜手裡都有這種火槍。山寨貨壓倒了品牌貨。從中也可以看出當時的世界比中國強不了多少。

囉囉嗦嗦這麼多,只不過是證明俺不是黑明朝的。接下來說問題,明朝的疆域,東至大海,西至哈密,南至越南,北到外興安嶺。夠大吧!但如果說到像清代那樣實際管轄的區域,則要小的多了。首先,明代在雲貴地區的改土歸流工作一直到滅國也沒完成。所以,明是管不了雲貴地區的基層工作的。第二,東北地區明代確實是控制住了的,但這片地也太大了,一直到明朝滅亡,漢人也僅僅把居住地推進到了遼東地區。您一直把彊域界限劃到外興安嶺。怎麼不劃到北極啊!反正也沒人跟你搶。估計如果不是因為朝鮮,明朝人連遼東都不稀的佔,太冷了!


用戶59157161798


答:關於明朝的疆土,主要的爭議就在山海關外和烏斯藏等地,很多人都喜歡把軍事系統管理的地區排除在外。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要想弄明白明朝的疆域,首先我們必須得搞清楚明朝的疆土管理體制。


明朝的土地由行政系統和軍事系統分別管轄的


行政系統即六部—布政使司—府—縣,軍事系統即五軍都督府—都指揮使司(行都指揮使司)—衛—千戶所。此外都察院和它派出的巡按御史—提刑按察司則是監督行政軍事兩大系統的。行政系統和軍事系統有聯繫但是互不干涉。


行政系統的州縣是一種地理單位,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都司衛所這些都不是地理單位,而是駐軍,其實不是的這些都司衛所也是一種地理單位,負責管理不屬於行政系統的大片領土。


天津和威海現在我們經常會想起天津衛威海衛,因為明代建衛以來持續時間很長。威海衛屬於山東都司,關於他的疆域威海衛志中這樣描述他的範圍

東至海一里,至劉公島水面十里,南至文登縣九十里,西至寧海州一百二十里,北至海十里。

並且衛的人口和土地並不隸屬於府州的管轄。


此外,廈門市在明朝永寧衛下的中左千戶所,在有關史料中,我們會看到“國姓爺駐於中左所”時,就應該理解為鄭成功在廈門,而不是他到了一個兵營裡。


明朝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立了大量的都司衛所等,比如西藏的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這兩者早期歸陝西行都司管轄,後逐漸歸朝廷直接管理。在東北有遼東都司和奴兒干都司,雖然後來奴兒干都司撤銷,但是仍有大量衛所留存,有當地少數民族擔任指揮使。


周邊藩屬國家和邊疆少數名族地區區別


很多人都會說西藏和那些朝貢國家一樣,都來朝貢因此他兩並無區別,我想說,當然不一樣了。明朝境內少數民族地區的官員有朝廷授予武職,納入明朝的官員序列,比如指揮使,不僅西藏,關外等地有,兩京十三省照樣有,他們都屬於明朝的官員。而周邊的那些的國家,只是冊封他們的國王,他們的官員仍然有國王任命。



(國外繪明朝地圖)

總結

明朝的領土毫無疑問就是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所標出的地圖,也就是教科書中的明朝地圖。


明史小生




羈糜(Ji Mi )實際上是古代王朝對周邊少數民族的統治的一種稱呼。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置的郡州縣也被稱為羈糜州。

明朝實際上不同時期的統治範圍是不同的。明太祖,永樂皇帝時期是明朝版圖的輝煌時代。其次明後期隆慶開關後,明朝商人活動範圍遠達東南亞,明水師也在東南亞一些島嶼設立補給點,這也可以算是其領土範圍。因為古代並沒有主權概念,所以明朝軍事勢力可以影響到的地方,都應該算是明朝版圖。



明朝初年,朱元璋多次討伐北元蒙古人,明軍控制了漠北地區。並將遼東以北的東北地區收入囊中。還派遣使者出使吐蕃,當時的吐蕃貴族接受元朝冊封。後來明軍擊敗北元,收復了雲南,吐蕃貴族同明朝接觸,改而接受明朝冊封。明英宗時期,土木堡之變,明軍大敗,瓦剌進軍北京。北平圍城戰後,明軍收縮戰線到長城,失去了對漠北草原的控制。

實際上明朝中後期版圖已經確定。那就是北到長城。南達南洋。對東北地區和西藏地區實行羈糜政策進行統治。名義上他們是明朝的屬地,實際其內部政策的制定等還掌控在少數民族貴族手裡,只不過名義上是屬於明朝的州縣,實際上類似附屬國。羈糜政策同附屬國最大的區別就是,名義上用明朝的行政規劃,屬於明朝領土。實際上卻又和附屬國一樣,明朝基本干涉不了西藏地區的內部。明後期,明朝加大了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力度,結果導致與女真人矛盾激化,後期失去對東北的控制,甚至丟失了遼東。,這證明了明朝羈糜政策的失敗。


隆慶皇帝時期,明朝開放了海關。明朝商人出海遠販東西二洋。根據當時的國際準則,誰最先發現,主權就歸屬哪國的。,明朝商人包括明水師在東南亞各島嶼設立了不少補給點。並且這些島上大部分是東南亞土著未到達的區域,所以理論上也算明朝領土。

明後期,鄭成功父親鄭志龍甚至控制南洋數國,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搶地盤,後來鄭之龍投降明朝,成了明朝南洋水師的實權人物,繼續對南洋各番邦和島嶼的控制,其水師的部分大營就設立在今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便於控制來往商船收取賦稅。我國的南海主權的其中一個歷史依據就是明朝中後期,明朝水師活動範圍遠達今天印尼菲律賓的一些島嶼,甚至名字都是我國取得。

所以說明朝的領土是在不斷變化的。基本特點是前期由於對北元的戰爭,偏向北發展。,後期則由於開放海關,偏向南的發展趨勢。這也和明朝的一些政策有關。


忘川星玉


明朝版圖最大時有一千二百多萬平方公里,比我們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部面積還大很多!明朝最強盛時期國土往東到日本海,在明朝強盛時東北的庫頁島和外興安嶺也歸明朝管轄和控制!往北到陰山,甚至最遠到漠河以北!西北邊到新疆伊犁,西部到現在的印巴克什米爾地區,西南到現在的緬甸、老撾大部及泰國的西北部!臨近孟加拉灣!西南還囊括現在的不丹國、錫金等地!……曾經收復了安南,大大打擊了越南對我國西南地區的侵擾!在青藏地區設立烏思藏都司、朵甘都司等軍政管理機構部門!總管青海西藏地區軍政務!……南邊到現在的蘇門答臘島,在蘇門答臘島設立了舊港宣慰司!後來鄭芝龍(他的大兒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從荷蘭殖民地手中收復臺灣的鄭成功,)還在現今的印尼、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設立海軍水師的一些大營,對過往船隻收取管理稅費!……那時的西班牙、荷蘭…………殖民地海軍對鄭芝龍都挺敬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