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山东和辽宁的渤海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对周边区域的发展格局有什么影响?

影子伴你


我觉得渤海湾跨海大桥的出入口应该调整,应该调整为倒“Y型”,渤海北岸为旅顺单出口,渤海南岸为龙口和蓬莱双出口。如图1。

渤海北岸没什么说的,在旅顺出来可以链接旅顺车站、G15沈海高速,向上延伸至大连。

渤海南岸则为双出口,出口一是龙口(可以直接连接龙青高速S19,延伸到G15沈海高速),未来S19可以直接改名为真正的G15(19),向南可以连接山东最大城市青岛。出口二则为蓬莱,可直接连接蓬莱国际机场,向东连接到烟台。

此项工程连接了两岸三地(大连、青岛、烟台),把整个渤海渤海经济圈盘活,并且极大的提高效率,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并且将大连、蓬莱、胶东三个机场连接在一起。






撒野的疯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能把山东与辽宁连接起来,建立跨海大桥,那不仅对于辽宁和山东是好事情,而且对于整个中华民族都是千秋大业,所以投资大,耗费多。因而这个工程也不是山东省的工程,也不是辽宁省的工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工程。国家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所以国家在统筹安排国家重大工程的时候,积累工程经验,搞好技术开发,筹集资金,选择有利时机,把这个涉及千秋万代的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及早实现伟大的愿望。

如果搞成了,对周边地区的发展格局意义很多,具体来说:

第一,沟通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交通,节约了交通成本。

连接大连与烟台的跨海大桥,需要160公里,需要海底隧道,需要跨海大桥,需要人工岛屿停歇与连接。

第二,使整个东北与内地交通又开辟了大通道,密切了东北与内地联系。过去直走山海关一条路,大大限制了东北资源产品对内地的销售。

第三,跨海大桥建立在海上,会影响往来于海上的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和海运的有关情况,所以建立大桥一定要不影响海上交通最好。

第四,加快东北亚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更加密切的经济技术协作。


锦绣中华一捧土


跨海大桥不太可能被批准,先不说渤海里无数的商船进出,就是军方也不太可能同意的,航母、舰艇怎么进出?更何况海峡水近百米深,流速急,太难修了!现在最优方案还是全海底隧道。海峡中间有几个岛,可以做跳板。


烟台和大连一连接,就可能带动整个辽宁,进而辐射整个东北,很多商品、蔬菜啥的在不必走遥远的绕海北线,出行也不必再坐飞机了,最受益的是大连和烟台,客流量会剧增,带动地方经济,能极大促进旅游业发展。

就目前来看,东北整个经济形势不景气,人口外流,收入跟不上消费。其中交通是很大问题,看一个流行新款就能看出来,别的地方都流行一段时间了,才刚传到东北,大连在半岛南端,更慢,好多商品也比其他地方贵,造成高消费;经济不行,又导致收入还不高,这就进入恶性循环了。目前情况比较好的就大连和沈阳撑着,大连这些年也碌碌无为,在中国整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没有进步就是退步。



经济的状态跟交通有巨大关系,经济发展都是联动的,一个地方的快速发展能带动整个周边很大片区域,东北由于辽东湾的存在,导致相对闭塞。像大连,去就要坐飞机,否则就要走漫长的陆路,虽然北方是广袤陆域,但去大连感觉跟去长山岛没什么区别。还是闭塞,京津圈和山东的发展都很难辐射到东北。

现在山东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如果能连接起来,对振兴东北可能会起到超乎想象的作用。山东人口多,也是数得着的消费大省,东北的工业、产品、旅游资源等可能就成了优势了,对促进收入增长会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大连,会受益最大,一旦建成后,大连可能成为东北的龙头。



话神之恋


每次观看中国地图的时候,看到深入内陆的渤海湾,总会想如果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或者海底隧道,那真的是一件大好事,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直线距离只有106公里,然而因为渤海海峡的阻隔,却需要绕道1400公里,如果建设一座大桥或者海底隧道的话,让火车和汽车都能通行,那无疑将大大缩短两地的距离,对于大东北地区和我国山东江苏等省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机遇,也进一步加强东北与东部沿海及华南一带的联系,环渤海经济带也将因此而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圈,并且也将因之具有超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体量资源,而从我国南北运输的意义上来讲,它的开通或将代表着我国的沿海大通道彻底打通,我国东北和中原及华南地区的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往来将得到极大的改变,比如黑龙江哈尔滨的货物或人员,将可以乘车以直线穿越的形式直奔山东,然后进江苏通往华南,这样无疑缩短了距离减少了时间,也节约了运输成本。



那么这么重要的一条交通线路,为啥至今还没有提上建设日程呢?是由于耗资太大吗?预估这个工程需要耗资两千多亿,比三峡大坝的花费可能还要多一些,这当然是一个原因,那么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是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其实这条大通道的位置距离我国一条著名的地震带距离太近,这条地震带就是从东北横跨渤海湾经山东半岛直达安徽南部的郯庐地震带,这条地震带非常活跃,上世纪70年代的海城大地震,以及历史上我国东部地区最大的地震——发生在康熙年间的8.2级郯城大地震,都属于这条地震带上的地震,历史记载这条地震带活跃异常,经常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百年间6到7级地震也有好几次,这么大级别的地震,对百余里长的大桥或者隧道来说,潜在危险无疑是巨大的,这才是真正阻碍建设这条跨海大通道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这一概念,提出十多年来迟迟没有重大进展的原因,因为即便再好的建设方案和建造质量,设计者和工程实施者都不能不考虑这一重大潜在危险!


科普大世界


从烟台到大连,环渤海湾走高速公路为1400公里,需要两天。而乘坐快艇或滚装船的跨海距离只有160公里,只需要3小时或8小时。

最近十年,无论货运和客流,大连与山东,都是跨海往来。即使百年之前的闯关东,也是从山东沿海难民宁愿冒死坐小船去东北,也不会走陆路。因为在大饥荒年代,走海路还有机会活,走陆路必死无疑。

中国通过学习日本和北欧,早已经掌握了现代化大型滚装船技术,几十艘万吨滚装船平常往来大连烟台,一片繁忙。一旦南海、台海有大规模登陆作战,民用滚装船马上就是很棒的登陆舰。

要进一步舒展山东的经济潜力以及振兴东北,相对隧道和跨海大桥,滚装船还是运力不足,速度太慢。于是,隧道和跨海大桥方案一直在紧锣密鼓规划中。

我完全不赞同跨海大桥方案。世界上有一座美丽而伟大的跨海大桥,那就是1978年通车的日本濑户跨海大桥。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竣工之前,濑户跨海大桥是世界第一。但是,论美观实用、经济效益,濑户跨海大桥是超前绝后无法撼动的,若论做事严谨、认真、科学,你无法不佩服日本人。

中国有不少令人垂头丧气的跨海大桥。远点的就是青岛的胶州湾跨海大桥。近点的就是港珠澳跨海大桥。为了不增加败笔,渤海湾跨海大桥这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现在万万使不得。等真正的中国梦实现了再开工也不迟。

隧道方案可行性好一些。毕竟我们有着世界最优秀的隧道施工技术和队伍。只要设计科学、招标公正,选好队伍,别偷工减料。未来十年可以动工。隧道现在也不能操之过急。

中国的超级工程太多。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耗资万亿人民币,未见成功。秦朝修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元朝修复黄河故道,三大工程导致三朝灭亡。一个好的政府,要量力而行,要无为而治,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不要穷兵黩武,不要穷奢极欲,要为民造福,要藏富于民。

如果真有钱,如果真想做点人事。就给中西部农村修点乡村公路吧,就给贫困山区建造几座小学吧,就给退休老工人多发几元退休金吧。


凤凰岛老狼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地区的发展靠的是什么?

答主认为主要分来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上的交通顺畅,二则是实际中的道路交通顺畅。跨海大桥一旦建立,直接就在空间的道路交通上产生了影响。当年的闯关东如今就可以向回家串门一样简单,交通上的影响可想而知。

人口的流动进一步加大

答主的家乡是河南省濮阳,与山东交接,在我们的家乡,很多都有亲戚在东北那边从事农业建设,但困于交通上的遥远,虽然如今的高铁与航空已经十分发达,但是没有直达的困扰还是一定程度上阻隔了访亲探友,带跨海大桥建成之后,中原地带会有更多的农民伯伯前去东北种地,同时又不会担心离家太远,无法过年时候回家,对东北和中原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有没有可能东北和中原形成一个大的经济圈?

中国的经济都是以点-片-圈的形式来发展的,但圈和圈之间的打通还是有发展上的阻隔,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中原地带以郑州为核心能逐渐成为一带一路的枢纽,跨海大桥的建立也可以让东北成后一带一路的大后仓。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链条。


艺术世界观


修一个大坝,中间可以留两三个口修桥,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渤海的盐度下降,有变成淡水湖,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二,加快渤海平原的成型,渤海深度浅,黄河泥沙会几十年把他淤积平,增加耕地。三提高北京的安全,北京离海边太近,容易被海上强国突袭,渤海扎住,北京的防务压力会小很多,北海舰队也不用老守在渤海口。三,将东北融入全国经济圈里,东北有些游离在中国经济外的意思,社会活力不足,连接山东的铁路网。四,即使渤海平原不开放,做为国家湿地,在北方也意义重大。而且大坝造价便宜,施工简单,工期短。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不过要注意环境保护,不要让渤海成臭海。


酸萝卜炖排骨


建大桥绝不如建大堤!用一条连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大堤(在大堤上留基础巨轮通行的通道),使两半岛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到一个半小时之内甚至是半小时左右都是可能的。更重要的是,它将加大首都的战略纵深近三百公里、可以使渤海成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从而解决京津冀地区的淡水匮乏之困;还可以在大堤内外建深水码头和军港,大大提高华北地区的航运能力;修建临海核电站,提高华北东北地区的供电能力。其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极其可观,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伟业。


老茂109088124


地理位置看是好事情,可以拉近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南方一个快捷的通道,这样也可以吸引更多东北三省的驾车出行,如果从沈阳去山东……陆路要小1000公里,从海上不到500……时间,路程,方便太多,更方便的是可以把山东,江苏,等地的生群更快捷运往东北三省……加大了物质流动,同样可以拉动地方,经济,就业,反正整体来说是好事情,期待吧!


杰森斯坦熊


山东和辽宁的渤海湾建大桥不是明智之举。渤海湾畔有天津港、锦州港,是华北、东北地区的出海港。运输很繁忙,船只吨位也会越来越大。渤海湾建了大桥虽可以留出过船道,船过时打开,过完再合闭,这样会影响大桥的通行。要是把大桥设计的很高,不影响大吨位的船通行也不影响大桥的通行,那桥要有多高呢?载重车过桥要爬多高的路程?危险系数显然是很大的! 在渤海湾连接山东与辽宁的交通最好就是海底通道,不会影响海运也不会影响汽运,各走各的道。我国还没有长距离的海底隧道建设经验,但是有长距离的山洞隧道经验。主要建设手段也不缺乏,拿下渤海湾隧道不是大问题。建好渤海湾隧道,还会有海南岛和广东雷州半岛隧道,以后还有台湾海峡隧道。祖国的交通大便利会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期待着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