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說:“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一定走下坡路”,你認為呢?

胖腳丫88


當我們強調什麼時候,我們一定在缺失這樣的東西,當我們在追求一種形式化的現象的時候,說明我們已經忽略了我們的初心。

無論是企事業單位還是政府機關,如果關注的是工作的效率和對事業的追求,那麼這個單位是一種人心凝聚,領導是處於一種無為而治的狀態,企業的願景文化和管理都是偏重於把工作不僅幹好,而且一直處於創新創優良好的工作狀態。

這樣的工作環境是大家比較寬鬆的人際關係,所以大家可以腦筋激盪,可以集思廣益,可以把單位當成家,可以為單位奉獻一切,因為在這裡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當這一切開始改變,人們更熱衷於高談闊論,更熱衷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領導關心的是人在不在崗,職工想方設法逃離崗位去做自己的事情,那麼單位只有加強考勤,這樣的單位真的就已經出現嚴重的問題了。


煮茶聞書香


白巖松說:“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一定走下坡路”

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

我就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以前我最開始在某個單位上班時,這個單位是採取的彈性工作時間,沒人強迫員工必須考勤。

當時單位的工作氣氛是很有正能量的。只要員工付出了,就會有回報。這些回報有時是物質上的獎勵,有時是精神上的獎勵。那個時候,大家都覺得幹活有勁,都願意主動幹活。

後來,單位的一把手換成了老王,整個單位的工作氛圍就變了。

老王作為一把手,統抓單位的大小事。但是,他很沒有管理水平,而且特別喜歡會拍馬屁的人。

單位裡真正幹實事的人,成天累死累活也得不到回報,還要捱罵受罰。

會拍馬屁、會討好領導的人,動動嘴皮子就能升職加薪。

明面上單位有一套升職加薪的制度,但是,實際上升職加薪根本不看你做了多少工作,而是看你會不會討好領導,會不會拍馬屁。

時間長了,大家都不願意好好工作了,每天都是得過且過、能逃滑就逃滑的狀態。

老王看到大家幹活喊一下才幹一下,心裡很著急,他認為該加強管理,他的加強管理就是強調考勤、打卡。一天早中晚三次打卡,不定期抽查。

這樣一來,大家從偷溜逃滑的狀態變成了按時簽到、簽退,坐在單位掐著點磨洋工了。

一個單位能不能發展好、員工願不願意幹活,不是靠強調打卡就可以實現的。

要想大家上班積極,最重要的是單位有一整套獎懲機制。這套機制要公平公正。一定要從制度上保證讓多幹活的老實人不吃虧。也要從公司文化上激勵員工追求卓越、追求成就感。

聰明的公司都懂得去激勵員工主動付出、主動幹活,只有不懂管理、不懂經營的公司才會死抓著考勤、打卡不放。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

。每次點贊和轉發,您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很忙


據說微信之父張小龍愛睡懶覺是出了名的,連馬化騰也沒辦法。

張小龍總是以“起不來”為藉口不去參加騰訊例會,馬化騰說,“以後讓我的秘書叫你起來。”後來張小龍又說“路上太堵,怕趕不上”。於是馬化騰每星期都派車來接張小龍,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藉口。張小龍就這樣有些不情願地,半推半就地走出了他的世界。

你讓他打卡試試,呵呵。

這些典型的知識型工作者,肯定不應該強調打卡。

因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員工的績效和成果呀。而且,那些具備創新精神和挑戰意識的創新性員工,恰恰是自我驅動的,他們崇尚自由,你提供好的環境與氛圍還有激勵機制,不強調打卡人家都有自覺性,相反,你一強調打卡,人家還不樂意幹了。即便被迫的,那也是形式上的,表面上遵從,實際上才不會對你有認同感呢。

最典型的企業就是谷歌了,辦公環境不說了,看看:

別具一格吧:

還有餐廳:

如果你要強調打卡的話,呵呵,員工的反應可能是這樣的:

如果是一些製造型企業,那麼,考勤打卡這些是最起碼的,應當是融入員工內心的,強調服從和紀律嘛,但是,如果要開始強調了,那麼,就說明一個企業連這些最起碼的東西都沒有,肯定是在走下坡路了。

所以,對於白巖松的這個觀點,基本上還是贊同的,但箇中緣由還是不簡單。

我們必須認識到,管理的終極目標應當是結果和績效!考勤和打卡並不一定帶來績效!

當然,有些時候有些工作可能還是有需要,但這種應當成為慣例,而不需要強調,否則,就說明真的是在走下坡路了。


你覺得呢?


另外,也歡迎評論區發表不同留言。


馮起升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完全贊同。

教授讓學員評估3家公司前景:

A. 8點上班,遲到罰款;統一佩戴胸卡;每年1-4次旅遊和比賽。

B. 9點上班,不考勤;辦公室自我佈置;上班時間可以理髮和游泳。

C. 想來就來,上班可帶狗和孩子,上班時間度假不扣工資。90%的學員選了。

結果: A是倒閉的金正公司, B是微軟, C是谷歌。




可能這些高大上的公司很多人會覺得有一定的偶然性,或者感受不到,下面我說說我們學校曾經的兩個完全不同風格的校長導致的完全不同的結果吧!

A校長,整天坐在辦公室,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每個星期開會就是宣佈自己的制度。遲到扣多少錢、早退扣多少錢、曠課扣多少錢、甚至學生出現問題扣多少錢,下面的教師罵聲一片,很多人僅僅是沒有正面反對,心裡都想,我能做的想做的就做,其它的我就不管,你願扣多少就扣吧!



結果是,教師一片唉聲嘆氣,大家都沒有積極性,屬於那種出工不出力的人,學生成績也不怎麼樣。

B校長,基本上不考慮制度問題,每天就是和我們一起打籃球,一起吃飯。然後就給大家說:“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我也不會用多少制度來控制大家,只是希望大家幫個忙,一起把學校的教學成績提高,這樣大家都好,既有成績又有名氣。”

結果是B校長那一年是學校歷史以來成績最好的,老師們都不看制度,都有一種想法,我不好好幹工作對不起校長。



其實我覺得,一個公司也好,一個單位也好,想要獲得很好的發展,專靠考勤制度一定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領導,讓下屬有一種感覺,不好好做對不起領導,對不起公司。


教師之聲


白巖松的原話是:

我發明過一個“白氏理論”: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等紀律的時候,一定是它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因為一個走上坡路的單位,人人不待揚鞭自奮蹄。

或許員工10點才來上班,並沒有趕在8點打卡,卻自覺幹到第二天凌晨3點,不需要監督和催促。


單位走上坡路,大家就會不待揚鞭自奮蹄,他這段話裡實在是經不起推敲啊!

問題是,大家如果不好好工作,公司哪裡來的走上坡路?……這不就是陷入了“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無休止爭論中了嗎?


2000年的時候,我在廣州呆的第一家廣告公司(也是4A公司),來了一個新的副總經理,他來的第二天就在公司的前臺面板上,貼了一個有獎趣味調查問卷,問題很多,但是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其中一道問題:如果團隊完成了一個重要的項目後,你是贊同獎勵平均呢,還是多勞多得?


因為是實名答題(在自己選中的答案後簽名),所以問卷快結束時,我專門去看了一下,發現贊同多勞多得的人,都是那些有能力有衝勁的人。而贊成平均的,就呵呵了。


當然,這個副總做這個調查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更快的掌握每個人實際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態度而已。


考勤?……我曾多次對公司的同事說,哪怕你就是十點鐘上班,照樣會有人遲到;而事實也正是如此,不遲到的人幾乎從不遲到,哪怕是堵車或突然天降暴雨。而喜歡遲到的人,可以有無數的理由經常遲到,而他們最喜歡的人就是:白巖松!


越夜越激情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很有發言權。以前我們的公司員工和老闆都是非常和睦的。銷售額也非常好。總是超額完成任務。公司也風風火火了。後來老闆接觸的人多了,就有人跟他說員工要打卡上班。要立規矩,犯了就罰,但沒有什麼獎勵機制,銷售額每年都要加。大家剛開始都反感,老闆卻一直堅持。到後來就是老員工慢慢走了,同時也帶走了很多客戶資源。慢慢的公司銷售額就走下坡路了。對於這個事,我們不能說沒有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嘛!只是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一下子改變了太多,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從前大家工作熱情高因為即能拿高工資工作又舒服。一改革變成了,不舒服還拿不了高工資。說實話打工就是為了賺錢的。從高往低誰心裡都不舒服的。


109416PENG


我在過的一個廠。

打卡打六次:早上八點之前一次。中午十一點半下班吃午飯,半小時時間,你不能十一點十幾分打,必須間隔二十分鐘左右。十二點打上班卡,不休息,下午四點半下班吃飯打卡,半小時吃完五點回來上班,然後下班打卡。

就是這樣一個打卡六次的廠卻不怎麼樣,一開始進去的時候問過為什麼打卡那麼多次,人事部說怕工人偷懶。



本以為這樣的方式裡面秩序方面都應該很好。然而事實上是裡面的人十一點半打了卡之後吃飯回來,都差不多是找地方睡覺,玩手機,到處串崗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偷懶的人很多,紀律也不怎麼樣。

一個小廠,兩百來號人,工資脫個五天左右正常,裡面的機器是租的,老員工之前快倒閉了,政府救助的。所以我想這句話是有理的。

但是個別很好的廠也是打六次卡,但是辭職的人很少。中午還有兩小時午休,福利待遇也很好。這和上面的是不同的概念。



孟梔槐


“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一定是在走下坡路”,有書君感覺這句話很對。

其有以下幾種原因:

1.如果這家公司開始“強調”考勤、打卡說明這家的員工積極性出現了問題,遲到早退現象增加,工作熱情低落。

而能激發員工積極性的就是獎勵制度,沒有了獎勵的兌現就說明這家公司在走下坡路。

2.這家公司已經沒有了什麼規劃和技能來激勵員工,只能用硬性規定來約束員工。

如果沒有了規劃就會轉移精力,把一些沒有提高效益的政策提上日程,沒有用公司的美好遠景文化去引導員工,而是用硬性規定來強調員工的一致性,說明這家公司在走下坡路。

3.當一家公司的行為需要不斷強調、需要明文規定、需要細節規範的時候,說明這家公司的行為已經不受控制。

原有的公司文化力量已經開始失效,這一點,說明公司的文化出現問題。

4.當一家公司出現必須要強硬的制度去管理的時候,就說明,這家公司的成員結構裡面已經出現打破原有和諧共生方式的人物出現。

如果這個人物還繼續留在公司,將造成公司的行為失衡,從這一點兒,說明這家公司的管理出現問題。

一家很有遠景的公司是不需要靠打卡、考勤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的,一來一家發展很好的公司主要是看個人的業績,二來看個人的工作效率,三來看個人的能力。

所以一家公司開始“強調”考勤、打卡時,公司一定是有了問題,開始走下坡路了。


有書共讀


十年前,單位效益好,幾乎每個月老闆都會編造各種理由給員工發錢。而每次發錢都跟出勤掛鉤,那個時候,儘管不打卡,卻從沒有人請假。

年輕人結婚慶典選在晚上,白天上班一天也不會耽誤,明明有婚假也堅決不休;婚後更不敢生小孩,怕休產假;做手術的員工,下了手術檯,逼著家屬抬到車間,車間工位上到處都是掛著吊瓶的員工。

別提什麼愛崗敬業、愛廠如家,不管你休什麼假,工資不扣,但格外發的錢愛影響,休上三天,幾萬就沒了,誰會跟錢過不去?

這幾年,效益每況愈下,每天要打四遍卡、刷四遍臉。可還是看不住,有的車間居然變成了六遍!上午下午的中間又加一遍!

集團對打卡特別重視,感覺有的企業刷臉還是有漏洞,決定從四月一日起,全集團各企業打卡聯網,服務器放在集團,由集團統一管理各企業考勤,早晚各刷一遍臉。

昨天單位召開中層幹部會專門通報這個事,很多中層感到困惑,刷兩遍臉可咋辦啊?我們一直刷四遍啊!我們還刷六遍呢!

我說這樣吧,你們實在無法適應,我就給你們弄個假打卡機,中午那兩遍臉你們就到假打卡機那刷兩遍過過癮吧!

真有賤皮子!



任何一個單位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走下坡路。



這個我深有感觸,記得12-16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公司搞研發的,沒有考勤,也沒有打卡,那個時候我們幹活的積極性特別高,很多想法,很多突破,今天這個組搞出這個,明天那個組就要搞出另一個,大家爭先恐後的你爭我奪,就是領導一個月不來,工作都進行的有條不紊,記得那個時候別的部門抱怨,領導一句話,搞研發的人,沒必要考勤,因為今天活你幹不出來,你晚上睡不著覺,早上遲到沒關係,因為大家經常晚上加班到半夜,很正常。



之後,領導換了,開始考勤,打卡了,新領導說:考勤,打卡的不是目的,只是更好的瞭解一下大家的工作動態,過一段時間,今天這個遲到了,明天那個早退了,今天這個加班了,明天那個沒加班,慢慢的部門裡的氣氛變了,沒有了活力,沒有了激情,有的是按部就班,開始有人辭職,現在一個個的走,感覺死氣沉沉。



太有感觸了。考勤,打卡,沒有了激情和活力,有了應付和消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