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习普通话有什么体会吗?

你想點呀


说到学习普通话,我是深有感触啊!大家在电视里都听到过演员说东北话,只要东北演员尤其是喜剧演员一张嘴,观众就会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也热爱东北话。可是不行啊,我得考普通话啊,不达标的话没有资格证啊!




我认识的到普通话的重要性是在上大学以后,作为农村出身的东北人,那东北话是相当的地道,可是却被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城市宿友笑话了没完,相当伤自尊了。在被人笑话了几次后,我按下决心要说好普通话,我所面临的问题有2个,一是口音问题。为纠正东北口音,我每天晚上睡前都听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尤其是新闻广播,跟着主持人一个字一个字的练发音。二是平翘舌问题,我的拼音还好,只是之前缺少说普通话的环境,所以一直都不在意,为了彻底纠正自己,我特意买个一本小字典,随身携带,只要有时间就拿出来翻看学习,这样不仅掌握了字的正确发音,还重新温习了以前忽略的知识,一举两得。

凡事贵在坚持,我的有心之举,成就了自己,大三考普通话,我考得了一级乙等,全班最高。

作为一名教室师,工作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说普通话,也时刻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这是我的职责。


美好的明天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的家长在河南,所以上学以前我们都说的是河南方言,上学之后学习说普通话。



个人的小学语文成绩一直很好,普通话也挺标准。可能是北方人没有那种“n”和“l”的问题的,也没有“f”和“h”发音不清楚的问题,所以感觉普通话很好上手。当然,我的普通话也不是特别标准,不能上央视。哈哈~



普通话就是在学校不知不觉中学会的,一个环境造就了一个人,所以环境很重要。如果你想学好普通话,若你年纪比较小,那么你可以在学校多多与别人沟通交流,这是最好的环境影响法,如果你年纪比较大,那么最好跟着视频或音频进行练习。国家还有普通话考试,你可以去报个名看看你的考试能拿几级,就知道你在全国的普通话水平了。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卿老师


深有体会。

这么说吧。凡属您事业和工作需要,不得不学,或者您看明了前景应该学习的,都要严肃对待,认真学习。终身学习,应该成为每一个不甘落伍而求上进者的理念。菜市场卖菜的大娘都使用微信支付了,我们不学习,能行吗?

说说我学习普通话的经历吧。

我是一名教师,是高中毕业从当“民办教师”开始的;现在是中学高级(副高级、六级)。假如当初不是我刻意刻苦学习普通话,今天的一切,想都不用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当时,老师们在课堂上讲课,几乎全用方言,语文教师读课文也是这样。只有刚刚从师范毕业的一两位小年轻,课堂上偶尔说普通话。

之所以说是“偶尔”,是因为在普遍使用方言的环境中,你标新立异成为“另类”,有遭人讥笑之虞。

刺激我学习普通话的,是有一次县教研室的老师来我校听课。他和我们座谈时,夸赞那位师范毕业的老师普通话说得好。当时,我觉得“用普通话教学”必成趋势,不学习要落伍了。

从此开启了我学习普通话之旅。

我先从小学里借来一套带拼音的儿童读物,凑空就读,读不准就问——向师范毕业的同事请教。有一段时间,看电视、听广播就专留心人家播音员的发音,根本不注意新闻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一个本子,专记容易读错的字音,像“他、雪、绩、花、茎”等,反复练习。

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个尴尬事儿。和我年纪相仿的一位同事,后来他讲公开课时也学着“撇洋腔”。在说道“玫瑰花”这个词语时,可能是紧张,有一瞬间他找不到了“花”的正确读音。先小声试着读了一个二声,感觉不对头,又迅速斩钉截铁地读了一个四声。结果满堂哄笑,有位正喝水的老师都喷了。

这位老师的普通话早就过了“一级乙等”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艺不压身”。不怕嘲笑,处处留心,虚心求教,勤加练习,大胆使用——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捷径呢!


不知道答案是否合乎您的要求。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谢谢您的阅读!


牟山花下客


说到学习普通话,我深有体会。我从小在东北农村长大,过去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也没有重视普通话的推广,所以从小也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以至于自己在上大学以后由于一口正宗的东北话被别人笑话了很久。

由于自己上的是师范专业,必须要考普通话证书才行,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普通话。怎么学呢?

第一,学校有推普员,开设普通话推广课。跟着推普员学习。但是课时有限,最要还是自己努力学习。

第二,听广播,新闻广播的主持人的普通话是很标准的,每天听广播向他们学习发音,纠正口音。

第三,我主要是平翘舌不分,于是自己又重新学了拼音,这样才区分了平翘舌。

我觉得学习只要自己有心,坚持到底,一定会有收获。

我的普通话级别是一级乙等。


三月暖阳


我是一个南方人,而且是西南人,从小学接触的大部分老师要么前后鼻韵不分、平翘舌不分,要么上课直接就是方言,导致我身边很多同学,也包括我普通话都不标准。

上了初中,遇到了我一生中最感谢的老师(目前为止最感谢),他就是我的班主任,他的普通话也并不是很标准,但是我普通话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真的得感谢他。那时候我想进学校广播组,班主任知道后,纠正了我的一些发音,不过有些发音现在看来也不是很标准,但是他给我引导了一条路,就是学普通话得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纠正,平翘舌,前后鼻韵也要弄清楚。其实在学校里,除开上课的,其他时间都不说普通话的,所以没有那种氛围。(后来初中毕业,我都没能进播音室)



教我们音乐课的老师普通话特别标准,但是很高冷,我请教她一些发音问题,她都不太肯说。后来我还是买了些相关磁带和复读机,跟着练习。初中的时候有个小插曲,深圳某中学到我们中学来做交换,说是来体验生活,我们班有两个,尤其是那个女生,普通话比较好,我和她用普通话交流,同学都笑我翘舌,因为之前的老师没有一个翘舌的,甚至有人刻意模仿我,弄得大家哈哈笑。有时候也看那些央视播音员,学习他们说话。


上了高中,高中语文老师的普通话很标准,于是经常问她一些发音,这时候虽然发音对了,但是说起来不连贯,显得生硬和过于正式。高三,我到省城集训美术,有些同学是比较远的地方来的,所以大家都用普通话交流,这时候突然感觉氛围好了很多,半年之后,自己的普通话流利了很多。


上了大学,班上大部分是北方人,室友有俩北方的,处过一个对象是石家庄的,和他们说普通话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我是北方的,虽然现在没有像播音员那样标准,但是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差。


找不着北先生看书画


首先我们知道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而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及以北方官话方言为基础。这句话说明人家北方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决定了以后他说的普通话普遍会比南方的孩子标准。

再来具体说一下我的学习体会。由于我是江西赣州人,并且我从小就在那里长大,赣州方言主要为客家话,客家话是我国八大方言之一,她于普通话的互通率不超过%40,所以从国际语言界的角度来看,客家话和普通话压根就是两种语言的。在我上小学时,由于是在本村上学,老师也是本地的,平时都是说土话,只有认字读课文时才会用普通话,再加上本地老师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我的小学老师小学还没毕业呢!那时,村里也没有什么幼儿园,小孩子到了七八岁直接上一年级,说土话已经习惯了,不好纠正,况且老师的普通话也不好,甚至教我们一些错误的发音,因为他们的拼音也没学好。

说到普通话的拼音,这实在是我的硬伤,直到初中到了县城读书时,我才发现例如老鹰的“鹰”(ying)这一类有后鼻音的字我发的全部是yin,零读成lin。像“老”这一类字的话,本来是第三声的,我读的却是第二声,更让我奇怪的是到底哪些字是翘舌音,老师的“师”我一直以来都是读si,原来我平翘舌一律不分啊,全部读平舌音了,比如今天我好le啊,别人以为我很开心😊,其实我很热,还有就是比如红色,我读成fong色,老虎🐯是老fu。主要就是这些了。

到了高中时,我有很多错误音依然难以纠正,可能是习惯了吧,就算邯郸学步一样,如果非要勉强自己,可能到头来连土话又不会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地知道了我口中的土话原来是叫客家话,进一步了解后,我发现自己的母语原来还是很有特色的哦!她与普通话与众不同,特别是
声母多了一个普通话没有的音即ng,韵母也比普通话多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还保留了古代才有的入声,声调也比普通话多几个。

总之,我觉得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还是方言都是挺有趣的,我认为除了一些特殊职业如电视广播员外,还是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学会多么的标准的普通话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口乡音是你是哪里人的最好的验证方式,同时她也可以成为你个人的一个独特的特色,试想,如果满大街大家说的都是一种话,一个腔调,那这会是多么的单调啊!

欢迎大家各抒己见,我们共同讨论,共同进步也欢迎大家积极点赞关注我, 我是 自由小帆。


自由小帆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重庆人说普通话。普通话对于大西南而言简直就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太远。从小到大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大家都说四川话。要说普通话是到了大学,同学们都来自全国各地,用方言交流确实不方便,加上是师范专业,要求普通话最低过二乙,普通话就必须学习。

学习普通话对于南方的同学来说是痛苦的。特别是我们大西南的同学。首先我们平翘舌不分(s、sh),鼻音边音不分(l、n),h和f不分。上普通话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读绕口令,至今我还记得,当时可把我们绕晕了。

如:刘奶奶喝牛奶。

牛郎榴莲恋牛娘。

四是十,十是四,十四是四十,四十是十四。

黑化肥挥发会发黑。

红鸡公尾巴灰、灰鸡公尾巴红……

最后普通话考试的时候考了84分,二级乙等,对于我来说已经不错了。当然了我这个是教不了语文的,语文最低得二级甲等才行。


历史军魂


作为一个在北方考普通话拿到91分的四川人,我来谈谈体会吧。

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讲普通话。好像四川人讲普通话是个大难题。

于我而言,也并没有那么难。

小时候从幼儿园就开始讲普通话,其实老师的普通话也并不是那么标准,但是电视机是个很好的老师,不管是“七巧板”等少儿节目,还是动画片,标准的普通话,都让我有很好的模仿对象。

小学时候每天不间断的早读,也是不断加强普通话发音的一个条件。拼音是纠正发音的基础。

准确每个声母,韵母的发音,大部分就能进行正确的拼读。

对于四川人来说,平翘舌的区分,前后鼻韵的区分,还有边音鼻音的区分都是难点。

平翘舌区分,就要记住每个字的标准发音,多听播音员的发音,将ZCS,zh.ch.sh 分清。

前后鼻韵,边音鼻音,在于鼻子发音与否的区别。n和l还有发音是舌位不同的区别,在平时要多积累。

学了一口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在学习和工作中是有帮助的。对普通话授课的课程来说,接收更快。在工作中,因为普通话标准,有些解说任务,更全面的锻炼了自己。

就算是在平时娱乐,KTV唱歌的时候,也因为普通话标准,唱歌时发音也更好听。

还有一句,学好普通话,走遍全国都不怕。


雯子说成长


扯远了,我们喜欢把我们那儿的方言戏谑的称为太普儿。我们生物老师很有才,总结太普和纯正普通话,就只有音调当年的问题,声调改一下就可以了。

我小时候小学是在江浙地区上的,上课对普通话要求较高,那时候老师叫我们看新闻联播来练发音。慢慢的和同学交流也不成问题了。


Carmen7879


你好,普通话是我学的第二种语言,第一种是我湖南娄底老家方言。对于普通话的F,H音以及S,SH音,总是分不清,导致在大学普通话二级甲等考试中,只能以87.5的低分通过,而来自北方的同学,一般都是95分以上。也许正是因为普通话不够正,总觉得不够利索,导致拥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我没有去当老师。现在工作,在长沙奋斗漂泊六年了,虽然每天说着塑料普通话,虽也在湖南,但我还是喜欢听到老家方言,总觉得特别亲切。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