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一生的母親

‘’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不管是一寸鋼,還是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錢咱們都要用得巧,好鋼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不能一日燒‘’,這首我從小就滾瓜爛熟、記憶猶新,母親經常唱的老歌不知為什麼今天又盪漾在耳邊,雖然至今我還不知道這首歌的作者,但我深知母親卻是這首歌的忠實傳唱者,而且是那麼的刻骨銘心,也影響了我一生。

我的母親至今已是83歲高齡的老人了,是一名地地道道生長在河北農村而後隨我父親進入城市的‘’城鄉結合型‘’老人,母親經歷過日本侵略中國背井離鄉、四處逃荒的年代,受過三年自然災害捱餓的罪,付出過省吃儉用撫養五個孩子、還要接濟老人的艱辛……

節儉一生的母親

從我記事起看到母親身上穿的基本就是一身藍布衣,家裡鋪的蓋的到今天仍留有河北親戚自己織的老粗布,我們五個孩子16歲以前穿的鞋都是母親親手做的。我清楚的記得89年我26歲結婚時,母親才捨得給我買了毛線織了毛衣,做了身‘’毛料‘’中山裝,生平也第一次穿上了皮鞋。

在七八十年代國家物資相當匱乏的時期,糧油、布料等都要定量供應,因為我家子女多,而且還有四個男孩子,吃飯時母親怕我們糟蹋糧食不夠吃,經常示範著教我們用手接著吃東西,擔心掉地一粒米,還經常用‘’窩窩頭‘’擦掉菜鍋裡的油從不浪費。其實現在用餐提倡的‘’光盤行動‘’早已在30多年前我們家就已經創舉和嚴格執行了。

節儉一生的母親

母親為了讓我們能吃上肉和雞蛋、鴨蛋就在自家院裡養起了雞鴨和兔子,雖然這些保證不了我們平常都能吃到,但起碼等‘’生了病‘’或者到了過節,我們還是能飽飽的吃上一頓解解饞。

沒有多餘的布票買布給五個孩子都做衣服,母親就先緊著老大做,然後老二、老三、老四依次就撿舊衣服穿,但是到了春節攢夠了布票母親還是會給每個孩子做一身新衣服,雖然故意做大些當時穿著不合身,但我們心裡也很高興,因為起碼穿的是自己的衣服,而且能穿好幾年,母親還多年沒給自己添過新衣服呢。夜晚經常看到母親在燈光下為我們縫縫補補、洗洗涮涮,因為我們沒有多餘換洗的衣服,所以只能等我們睡下後才能縫補、洗涮。節儉一生的母親

冬天取暖用煤,除了父親單位會分配一車‘’煤泥‘’外,母親就讓我們到鍋爐廠去撿煤核來補充,不然煤泥不夠用就會挨凍。為了防止屋內熱氣來回開門浪費掉,母親就創新地用棉線頭做成棉簾子遮擋住門口、用‘’油氈紙‘’做成窗戶擋板來保暖。

母親從來都是循環利用水資源的,過去洗臉、洗腳用過的水用來刷尿盆、刷鍋洗碗的水餵雞鴨、淘米水澆花,現在洗臉、洗腳的水用來擦地然後再衝廁所,水池子裡的水攢著必須反覆使用幾遍才行。

家裡的舊衣舊褲用來做鞋底、鞋幫、鞋墊、糊手套;舊被褥改造成坐墊、椅子靠背;廢紙廢報、破瓶爛罐用來賣錢;居然還能把紙盒箱當成儲物櫃使用,總會想盡辦法物盡其用的。

家裡點燈要用小燈泡、看電視不開燈,起夜用手電筒,晚間不黑到像鍋底絕不開燈,也不知道哪學來的節源開流妙招。

母親家裡的任何物品都不能扔,啥都有用。什麼剩飯剩菜不能扔、淘米的水不能扔、廢舊衣物不能扔、廢紙廢報、破瓶爛罐不能扔,搞的家裡凌亂不堪、髒亂差,甚至還在樓房養雞來消化剩菜剩飯,最終付出了因家裡衛生不好、細菌超標住院治療的代價依然如此……我真是無語,這個‘’扔‘’字在母親眼裡算是白創造了。

誠然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我以母親這種勤儉持家的行為為榮,因為沒有母親的勤儉節約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家庭興旺和五個子女都能成家立業的成果,所以母親的節儉是應該傳承和發揚光大的,應該為母親點贊!但在改革開放已40年的今天,國家的物資應有盡有、充足豐富,在大力提倡健康長壽、養老敬老、辭舊迎新、講衛生、講環境、講生活質量的時代,在我的父母有足夠退休金和存款的條件下,還需要母親如此的節儉嗎?我曾多次嘗試讓母親有所改變,但收效甚微。以至於讓我對母親的節儉行為重新作了評價,我認為在新的時代母親有些節儉行為是一種陋習,是應該摒棄的,這是時代與節儉的博弈。

國家提倡節儉,民族提倡節儉,每個國民更應該自覺節儉,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更提倡科學、文明、健康衛生、有效有益的節儉,這是國富民強永恆的主題。

我的母親辛苦了一輩子,節儉了一生,在我心中母親永遠是偉大可敬的,做子女的只希望母親在有生之年去享受一下生活,多為自己好好活活,把您一生靠節儉積攢的、屬於自己的財富好好地享用,健康長壽、快樂地生活,這是我們子女們最大的共同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