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画家丁绍光与崔如琢的作品,为何能在国内创造“天价神话”?

解强强


艺术品市场,本就是一个很开放的市场。丁绍光的话从05年的20多万元一尺到现在1万块一尺,这就说明炒画跟炒股一样,都具有风险性。


丁绍光的画属于“版权画”,在中国市场透明度还没这么高的时候,他的画作价格自然很容易会被包装炒作上去。首先借助媒体和资本的力量把画家包装,引人入市,然后在迅速扔盘脱手,这样入行这就被割了韭菜。



当市场规章制度和透明度得到改善,丁绍光这类画家势必会被市场遗忘。剩下的则是如崔如琢一样的画家,虽然实力有限,但是炒作水平一流。比如先去美国镀金,帖上“美籍华人”的标签,然后在名片上印出火车头一样长的介绍,什么著名书画家,李苦禅弟子,著名鉴赏家等等。



虽然崔如琢是炒作,但是笔墨功夫还是有一些的,临摹一些傅抱石的画作,李苦禅的画作,然后通过一切关系把自己的话放到人民大会堂展出,其实人民大会堂的部分展厅是私人承包的,所以只要有投资,自然能借此炒作。


不过必须要佩服的是,这两类人都是善于自我营销的人,在开放性市场,并非质量等于价值,所以二人的水平在国内创造出天价神话真不稀奇。如果哪天能在世界市场上也做的如此漂亮,才是真的稀奇。


名师巨典


每一个能在拍卖市场上创造拍卖天价的画家,背后都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机构与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在后面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包装与策划,其中的勾兑成分,就是以艺术的幌子,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而这些被包装的艺术家,自然也就成为各方发财获利的工具,如一颗颗棋子,仰人鼻息生活,除非他名声够大,可以摆脱一些中小的机构或财团的劫持,可以居高临下的对待他们发号施令。但大的艺术掮客及有势力的机构财团,他们是不敢稍有得罪并摆脱的。



为此,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永远是名家的市场与炒作的市场,即使最普通的、没有名头、没有地位的所谓艺术家,他们的周围,也会有一些人围观并进行一些宣传。毕竟,在中国,真正懂得艺术的人能有几何?大部分都是以耳朵听画而已。


因之,普通的人,自是无法摸清其中的门道。即使一些有钱人,很想投机书画收藏获利,但他们也大多是拿耳朵听画,谁的名声响、地位高、受拍卖市场欢迎,且能创造拍卖记录的艺术家,都是他们追捧的对象。至于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与货币价值到底会否匹配,则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这就像现在的各种理财或者p2p产品,即使明知道是坑,但投机的心态,会驱使他们不顾一切的钻进去。


丁绍光先生是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因之反馈回来,便显得名声很大。但是他的作品的独特个性,对云南民族风情的描绘,充满了异域的格调,且在画面上,以线条性、装饰性、符号性,版画味,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形式,让有心炒作、收藏、投机、投资他的人,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唯美的艺术魅力,迎合普通人的审美需求。


而崔如琢的作品,说实话,有传统的意味,但个性并不突出,笔墨粗糙,构图也不讲究,艺术性并不鲜明。但是,他善于炒作,有背后各种背景及力量的支撑,所以才会出现拍卖价很高的局面。为此,他就是一个笑话,但这个笑话,却被艺术界吹捧为神话!


这是我的一孔之见,如有得罪拥趸他们的各位粉丝,还望海涵!



昊愚堂夜画


1.丁绍光的画有幸看过,有自己的风格。第一眼的感觉是,有钱的(描金的感觉),带着七彩云南风情的,户县农名画。

2.崔如琢的画也见过几幅,却给我非常不一样的感觉。就是,每幅画都不是一个味,我无法把它们的归为一个人画的。有貌似仿黄宾虹的,有的好像摩傅抱石的,还有像学潘天寿的……。崔仿佛是个百变画家,犹如一个好演员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

所以,坦率说,我以为,二者的画卖很高很高的高价,说明大家太爱艺术了,太爱惜我们的画家了。你以为呢?


tigerinncai


其实不管国内知名画家还是旅居国外的知名华人画家,只要有包装炒作的卖点就可以进入到天价艺术品市场进行炒作,作品本身只不过是个载体而已,资本的逐利属性、投机性以及一些人所皆知洗~白……都决定了其天价的可能性。一幅画再好,能超过一家中型企业的年利润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就是笑笑而已



卓哥视界


崔老师我不太清楚,但是丁紹光先生的国画人物真的是一绝,在七八十年代风靡中国的大江南北。


吹雪無痕1224


这两人都与资金进入炒作有关,丁的就是云南风情装饰画,崔后几家大资金,艺术水准与价格不一定相关:能忽悠到人来接盘才是关键:


老黄Kevin杂家


物以稀为贵。


盛开远画室


艺术无价,喜欢最重要


圆峰诗画


几年前这个名字好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