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生三个儿子没人养老,原因都在这里,看了让人心疼

在农村一直流传着一句千年的经典语录,就是“养儿防老”,导致以前的农民努力的生孩子,大家都觉得有儿子就有依靠,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是在哪个时候形成的,但是不是儿子生的越多越好呢?又有一句俗话告诉我们——“养儿别养三”,最后一句话在90后的小年轻人们,估计很少有人听说过,但是在上了年纪的大部分老人心中,这句话却是熟悉不过了。

在封建社会,传媒业只是靠几本《三字经》、《春秋》等诗书传授知识,没有谁来研究养老等社会问题,大家传授经验,靠的就是在生活中长年累月积累的经验,并转化成朗朗上口的谚语或者成语流传下来,再加上当时农村的教育并不发达,很多农民没有上过私塾,并不识字,导致大部分的时候,经典的俗语就成了指导人们生活和教育的工具。

在农村生三个儿子没人养老,原因都在这里,看了让人心疼

农村老人

当然,大部分的谚语,俗话,都蕴含了老百姓的人生哲理,比如说“养儿别养三”这一句的话,就非常的有道理,你知道为什么“养儿别养三”吗?他的下一句就告诉你原因了——“养三没有家”。

从字面的意思是容易理解的,在农村流传的俗语,一般也不会很深奥,它意思就是说养儿子多了,日子会很不好过,那么在当年不都是喜欢儿子,不喜欢女儿的吗?况且家里男丁才是劳动力,为啥还会日子不好过呢?其实还有比较深层的含义,我们就来问一下农村的老人家,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首先,在农村,儿子养多了是一笔非常大的负担。很多人认为现在娶老婆的彩礼贵,农村小伙结婚难,其实以前的农村小伙子家庭结婚也是比较难的,因为是男方家庭一般都要准备房子,虽然当时大部分是自己建的土房子,但土房子也不容易建啊,当时所有的砖、瓦,可是靠人工一块块的手工做出来的,既费时也费力,再加上以前科技不发达,农村生活也不富裕,老百姓没什么收入,只靠种地维持温饱,根本没什么钱用在其他上门,所以建个房子非常的不容易。

不仅如此,当时的彩礼钱相对于现在虽说不多,但在当时可也是非常大的开支了,所以,若是养三个儿子的话,家庭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很多时候父母非常为难,给儿子娶老婆吧,一个儿子还可以养几头牛做彩礼,两个儿子还可以借点钱,三个儿子就要卖血了,可问题,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想卖血都没地方啊,父母那一辈子基本上都在为孩子的婚事忙活了,很多的时候到最后孩子都娶媳妇了,父母也老了,病痛也多了,辛苦劳累的一生,因为没钱医治,而听天由命。

在农村生三个儿子没人养老,原因都在这里,看了让人心疼

农村老人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儿子生多了,等自己老了并一定会享福。由于农村老人一般都是和儿子住在一起,在过去甚至出现四世同堂的局面,父母在的情况下很少分家,导致很多的婆媳之间的关系容易出现问题,妯娌之间出现矛盾,特别是在儿子们又有了自己的小孩后,儿子们都会为自己的小家庭着想,而父母一般都是比较疼爱过的比较差的一方,这样导致过的好的儿子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的局面,伊娃水端不平,往往是儿子们闹矛盾的根源,儿媳妇们也会抱怨老人没有公平对待自己,认为父母偏心,在老人需要儿子养老的时候,三个儿子三个想法,三个儿媳三条心,大家不是共同分摊自己应尽的义务,而是相互埋怨、相互比较,俗话说,三个儿子没水喝就是这个道理,同样,三个儿子没饭吃也有可能。

另外,农村的的家庭一般都有自己的宅基地和田地,如果土地分配不均,或者说房子建的过少,刚好老人把房子给了儿子们,自己没地方住,那么老人是住在谁家里呢?孝顺的可能个个都抢着把父母接到自己家里住,但这样的情况较少,如果三个儿子都不孝顺的话,老人们可能就没有家了,要不像个皮球一样,给儿子们扔来扔去,这里住一个月,那家睡一段时间,备受嫌弃,老人就像流浪汉没有半点家的感觉,有些老人自尊心强,宁愿在山上搭个破草棚,也不愿和儿子们住在一起,晚景非常凄凉 ,所以说,“养三儿没有家”,很可能就是这样来的!

在农村生三个儿子没人养老,原因都在这里,看了让人心疼

农村养老

都说农村养儿能防老,但是生儿育女也要看自身的能力,量力而行,很多家庭思想比较封建,为了生儿子,不断的超生,却因为孩子多了,负担过重,没有好好的教育好自己的儿子,等自己老了,儿子们因为缺乏教育和良知,在父母养老的时候又互相推卸责任。更有些孩子有一种攀比心理,不但不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还觉得父母给予的不过多,而对父母生存怨恨。

优生不如优育,儿子多了不一定能养老,孩子生下来,父母就有好好培育的责任,不要不管质量,只管数量,恐怕到时候等自己老了,不但不能养老,还会落个无家可归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