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何不惜一战也不放弃香港?你怎么看?

港粤澳视角


首先,香港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大英帝国最后的荣耀,自然不能轻易放弃。

我们讲世界金融中心,纽伦港,分别指的是纽约、伦敦和香港,现在世界上前百强高校最多的城市,也是香港,有5所,要超过伦敦。由此可见香港的特殊地位,香港作为一个枢纽,联系着大陆、台湾、英国,乃至欧美和东南亚世界,地位非常特殊,又是优良港口,英国人自然是不敢轻易放弃。

因为英国已经丢掉了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殖民地,所以说什么都要力保香港,提出“主权换治权”的方案。谁知背后谈判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有“钢铁公司”之称的邓小平,中国和阿根廷相比是大国,而且英国租借香港99年再赖着不走也说不过去。铁娘子权衡再三,同意了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案,香港问题圆满解决。所以说不惜一战的说法是错的。


青年史学家


英国不惜一战也不愿意放弃香港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英国并未因香港与中国发生战事(他也没那个勇气与实力),但当时的撒切尔却借着马岛战争胜利的余威到中国商谈香港问题确实不争的事实。


1982年,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来到北京,与邓小平会谈香港问题。香港问题的实质为两个,一是15年(1982~1997)香港过渡问题,二是97后香港管理问题(不存在主权谈判问题)。当时的撒切尔借着马岛战争胜利的余威对香港回归百般刁难,甚至提出一旦香港归还中国,香港将会发生灾难性后果这样危言耸听的说法,对此中国政府当然予以驳斥。后来又抛出了什么“主权换治权”的荒缪提议,目的只有一个,即英国仍不愿放弃香港。


当时中英谈判异常激烈,甚至一度陷入僵局。除了桌面谈判,英国还小动作不断,操纵香港金融股市,制造混乱。目的除了为香港谈判增加筹码,再有便体现了英国方面歹毒的心理,即便香港回归,也是一个混乱不堪的烂摊子。面对种种困局,邓小平甚至提出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潜台词当然包括战争选项。由此可见,英国方面未必有通过战争解决香港问题的决心,但中国政府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却意志坚定,不惜一战!



哥哥


撒切尔夫人计划挟马岛之胜的威风谈香港问题,最终失败。

在香港问题上,撒切尔夫人曾带有威胁性的话说,“如果你们宣布要收回香港,那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其背后的意图不言自明。

对英国来说,香港自然是不愿意放弃的。

首先,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殖民地所剩无几。香港作为英国的王冠殖民地,更显得弥足且珍贵。

其次,香港是英国在远东重要的经济区,英国对香港资本输出很多,香港的很多经济利益关系到英国。比如在1989年底,香港165家银行中,有134家是外资,香港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银行中心。另外,外汇市场居世界第六,与伦敦、纽约、苏黎世并列为世界四大金市。香港是重要的金融中心。

最后,撒切尔夫人认为香港是英国的领土,因此她在马岛战争之后,曾问过国防部能否用武力,但遭到国防部拒绝。

不过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再强硬,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五味社


你有你的态度,我有我的原则!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收回香港、维护主权完整是全体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便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不平等条约纷至沓来。而远在大西洋的岛国英国却盯上了中国的南海明珠——香港!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先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九龙、随后在1898年,英国再次割占深圳河以南的所有土地,包括新界和周边的所有小岛还有附近海域,至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香港全境依次被英国殖民者占领!从此,在中国的南国之边,美丽的香港上空飘扬起了英吉利的旗帜,给中国人带来了百年的伤痛!犹如一颗钉子不断地刺痛着中国人的心脏!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清政府尽管腐败,但是在与西方签订一系列合约时,一直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割让租借土地的年限只允许99年,因为100年在国际公约中是一种领土既成事实的年限。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在一块地区实际统治100年以上,便会被默认为该国的国土。腐朽的清政府在这件事上坚守了自己的底线!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将大陆范围内的所有租界全部收回,中国多次表达我们对香港问题的立场和原则!但是香港问题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对当时时局的判断,也有处于国际环境的考虑。



但是,当时间渐渐地靠近1997年,香港新界99年的租期临近,中国和英国再次将香港的回归问题提上议程。最开始英国的态度十分强硬,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香港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地位,当时的香港是亚洲的金融中心,拥有着优良的天然良港——维多利亚深水港。因此香港对于英国维持自己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而当时的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宁愿放弃印度,也不愿放弃香港!


而当时负责谈判香港问题的中方代表便是邓小平主席。而邓小平主席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问题的辩论也成为了世界外交史上十分著名的历史大事件。

1982年9月24日,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对中国进行访问并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新厅与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女士交谈后,在众人的陪同下前往福建厅会见邓小平主席,还没进门邓小平便迎面走来,邓小平笑着走向前来与她握手问好。撒切尔夫人说:“我作为现任英国首相访华,很高兴看到你。”邓小平却说:“是啊,我认识好几个英国的首相,但他们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呀!”邓小平的一个下马威便说明了这场谈判多么的艰难!



后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多次谈判,最终撒切尔夫人放弃了自己的立场,中国人的合法要求在邓小平的努力下得以实现。中国会在1997年7月1日,将正式收回香港以及包括九龙、新界在内香港全境的全部主权!撒切尔夫人在离开人民大会堂下台阶时不小心跌倒了,这一历史事件也意味着西方列强欺负中国的历史彻底告终,中国人民真正的站了起来!

你有你的态度,我有我的原则,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珞珈山的猫


言过其实。

中国收回香港”,是中英两个负责任大国之间的谈判,当时的局势远远没有达到“不惜一战”那样紧张。

讨论这个问题,有必要回顾一下英国与新中国打交道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英国军舰“石紫英号”傲慢挡道开炮,被人民解放军愤怒的炮火打瘫在江面上。

从那一刻起,英国已明白,它应该改变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对中国的脾气,学会该怎样与新的中国打交道。

1950年1月6日,顽固反共的英国竟然急急忙忙承认新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建交。

1954年6月17日,在朝鲜战场损失3000军队的英国,不计耻辱,与中国建立外交(代办)关系。

你要想知道为什么?告诉你!英国发怵,担心香港的英国殖民地位不保,英国不能把与新中国的关系搞糟。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拉开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序幕。

中国通知英国,中国不仅要如期收回英国租借的九龙半岛及新界,还要收回被割让的香港岛。

当时,有个别英国议员咆哮,中国不遵守国际条约,派一艘航母去南海警告。很快,他自己就闭上了嘴。因为他明白大道理,“中国不再跪着,早已站起来”。还明白了小道理;没有大陆的东江水供应,香港繁荣倾刻不保。

收回香港的“战场”没有枪炮的硝烟,只有中英两国国家意志用谈判方式展开较量。


英国;三个(有关香港)条约有效。

答;中国不承认帝国殖民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英国;用主权换治权。

答;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英国;香港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相容。

答;一国两制

英国;中国(大陆)没有管理香港(资本主义)经验。

答;让有经验的香港人管理,港人治港

……

英国没辙了!

1984年9月18日,中英以谈判方式解决了香港历史遗留问题。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良好的典范。

1997年7月1日,中国用和平方式收回了香港。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任内解决了香港交还中国问题;她纠正了英国的历史错误,还给了中国应有的尊重,为英中关系友好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90年,英国皇室为她颁赠了《功绩勋章》;1991年,册封她的丈夫为从男爵(让她的儿子有头衔可以继承);1992年,她被册封为终身贵族。


谌人


1982年发生了两件大事。1982年4月到6月,英国和阿根廷爆发了马岛战争。1982年9月22日,香港首位女首相人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访华,讨论香港问题。然而在1945年战时,首相丘吉尔强硬而粗暴地向老蒋表示——英国哪怕不惜一战也不放弃香港。在英国人的眼中香港比印度还重要,香港像一颗明珠,发出璀璨的光芒。她不仅跻身于亚洲四小龙,而且雄踞亚洲四小龙之首!(下图)

然而英国佬对武装收复穷鸟不拉屎的马岛(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呼福克兰群岛)的阿根廷发动战争,把阿根廷打的满地找牙,欲哭无泪。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刚刚赢得了夺(马)岛的胜利,他们的女首相却主动访华谈论香港的归属问题。为什么?因为邓公,邓小平!(下图)

正是在邓公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掌舵下,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了!中国甫一改革开放,经济就迅猛发展,实力强劲,傲然矗立于世界的东方。曾经的列强,刚刚揍过阿根廷的英国,在中国面前不得不屈服,不敢不屈服。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的谈判,更让她感受到一位伟人的睿智和刚毅。以至于在1982年9月24日,铁娘子都不敢铁了。与邓公会面后,撒切尔夫人走出人民大会堂,都紧张地失足摔倒在地。(下图)

经过了22轮马拉松式的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达成共识,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声明规定中国1997年7月1日(建党节)正式对香港岛、九龙、包括离岛在内的新界恢复权利(收复香港表述不够准确),成立特别行政区。其实,如果邓公不谈判香港问题的话,那么1997年7月1日回归我国的将只有新界(包括离岛等),因为只有新界(包括离岛等)是清朝时被迫借给英国的,租期就是99年。而香港岛、九龙则被割让了。福垊带您简单回顾下香港的屈辱史。(下图)

1841年1月26日,英国强行占领香港岛,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想方设法也没能收回。并且还在1842年8月29日,签署《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1860年6月9日,英国又逼迫清廷签署耻辱的《北京条约》,迫使清廷将九龙半岛以南地区割让给了英国。1898年6月9日,清朝被迫签署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行租借了九龙半岛以北,深圳河以南包括附近200多个岛屿,租期99年。

在邓公的努力下,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彻底废除了。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见上图)。福垊的感悟就是国家真正的强大就是收复领土,祖国统一,国民幸福。而国民幸福是重中之重,只有国民幸福了,国家才会强大,也有国家强大了,才能真正的雪耻,才能创造奇迹。这正是英国对待老蒋,对待阿根廷和对待今天的我国不同之处的根本原因。谢谢大家。


福垊


即使放弃全世界的殖民地,也要保住直布罗陀。


对于英国来说,大英帝国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英国再也无力维持“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从原来的世界霸主,沦为美国的小弟,英国似乎也能很快接受自己地位的转换。

英国失去的殖民地不是一块两块,而是几乎全部,在马岛,英国与阿根廷大打出手,最终保住了马岛。

马岛远离英国本土,孤悬海外,即使丢掉了马岛,英国也不会受到致命影响。相比之下,如果哪个国家想要夺走直布罗陀,英国绝对跟它拼命。



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是地中海地区经大西洋通往南欧、北非和西亚的重要航路。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尤其是波斯湾的油田得到开发之后,它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成为西欧能源运输的“生命线”,是大西洋与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间海上交通重要航线。


现在每天有千百艘船只通过海峡,每年可达十万艘,是国际航运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如果英国失去直布罗陀,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的海上交通线随时有可能被掐断,这可是事关生死的问题,虽然西班牙一再要求英国归还直布罗陀,但是英国为了能够永久占据直布罗陀,甚至不断向直布罗陀移民,以至于英国人的数量超过西班牙人。


西班牙费了好大劲搞了一个全民公投,结果英国人比西班牙人还多,结果不言而喻。

对于英国来说,唯一决定不能放弃的只有直布罗陀。


视野新观


英国这个有些故意逞能的意思,目的是想看看中国的态度。接下来羽评郡主就注重讲下两国当时对香港的态度。

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英国先后将中国的香港以及九龙半岛占领,1898年,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租借深圳河以南的土地以及周围的几百个离岛,将这些地方称为新界,大家都直到,清政府无论和谁签订的条约,大多都是租期99年,这主要是因为国际上认为超过一百年这块土地就默认是占领国的土地。

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入侵香港,香港沦陷。

直到1943年,国民政府蒋介石在开罗会议期间想要收回香港,当时老美是支持的,毕竟老美还是想拉拢老蒋,然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单手一拍桌子:“即使战争结束,英国也不会放弃任何领土,当然,英国也不会增加领土。”

开罗会议三巨头

后来在1945年都还强硬表示,要想收回香港,除非踩在他的尸体上,否则免谈!其实丘吉尔的在当时宁愿放弃印度,也不愿放弃香港,因为当时香港对于战后保持与中国及远东地区的贸易是相当重要的,说实在的还是利益最主要。

以上一直是英国对香港的态度,当时这些事情也就这样不了了之,接下来可以看看我们国家之后是怎么处理的。

说到香港自然是离不开邓爷爷,邓爷爷后来是这么说的:“香港的主权问题是不容讨论的,1997年租期已到,已经过了99年,现如今出师有名,如果英方不同意,中方不惜一切代价愿意与之一战!”

当时香港在英国近100年的经营下,早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港,说实在的如果真要开战不仅摧毁了一手建立的香港,最主要还会和中方闹得不可开交。

后来在谈判的过程中,邓爷爷表示:“如果两年之内,中英双方还不能达成一致,那中方就会单方面直接宣布收回香港,时间和方式都有中方决定。”其实当时京九铁路修建就是最好的证明,英国最后只能喝下邓爷爷的这杯“敬酒”。

说实在的,英国声称的不惜一切代价,宁愿一战,这是看时间的,也是看中方实力的,1997年的时候,英国毫无疑问这种做法只是想试探中方的态度,如果扭扭捏捏的话,英国就会强势,所以在领土方面一定要强势,当然这也是在有实力的前提下破罐子破摔。


羽评郡主


这个话题言过其实了,实际上针对于香港的问题,英国人从根本上没有任何实力敢于对抗新中国。也因此香港的回归与否一直是由新中国决定的。



题主所说的不惜一战是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由丘吉尔说的,当时的丘吉尔就香港问题强硬的说;“不经过战争,休想从英国拿走一寸土地。”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现实中的英国真有这么强硬吗?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实际上是有能力收回香港的。但当时美国为了在欧洲地区遏制苏联的发展,所以为了争取英国的支持,抛弃了国民政府。而当时的蒋介石也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所以就听从了美国人的安排,将原本打算收回的香港给了英国人。



1949年解放战争后,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同年解放军解放了广东地区。当时解放军已经兵临深圳河,可以说解放香港易如反掌。

身在香港的英国人看到了解放军严阵以待,想起了在4月份在长江的紫石英号事件,这件事之后英国人知道了中国已经不是以前清政府,是有能力捍卫每一寸领土的强国。所以当解放军解放广州的时候,英国人已经准备从香港撤退。

但当时的国际形式非常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封锁和物资禁运。而当时的香港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自由港口,对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时毛主席为了打破封锁,争取对外开放的港口亲自做了批示说;“既然租期是99年,还有34年,那我们就先不动他,这样也对世界贸易和我们的贸易是有利的。”

英国人也因为当时毛主席的决定而主动向中国示好,于1950年1月便率先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8年改革开放后,香港作为大陆唯一对外港口的作用也就消失了,所以香港的回归也就提到了日程上。1982年,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携马岛之胜的余威访华,期待可以延续租约。

当时的会谈开始后,撒切尔夫人以强硬的姿态声称如果想要维持香港地区的繁华,就必须要在英国人的管理之下,之后又说将主权交给中国,但英国必须要留下治权。

邓小平同志面对撒切尔夫人的言论说:“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而且我们现在不仅要收回租出去的九龙和新界,就连割让的香港岛也要一并收回。”




此时的英国根本没有没有任何能力抵挡中国收回香港,也因此铁娘子也没有完成续租的可能。当撒切尔夫人郁郁寡欢的走出人民大会堂时,因为心情郁闷而分神,在台阶上摔了一跤。但起身后随即调整了姿态,稳定了仪容,展现了其女强人的姿态。

从香港的历史上来看,仅有狂妄的丘吉尔说了一句不惜一战,但实际上英国根本没有任何实力和勇气因为香港和中国开战。所以当中国提出收回香港的时候,仅用几次谈判就能解决香港问题。


我是越关


英国之所以对香港抱着不惜一战的讹诈态度,就是想以此逼迫我国政府让步,同意英国继续统治香港,玩弄以“主权换取治权"的鬼把戏,不想放英国在香港的既得利益。



这片照片,注定将会铭记史册,因为照片是撒切尔二人在1982年的中英第一阶段完成后,她从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走出来时,由于她的心情过于沉重,忽然一脚踩空,跪倒在地上,这就是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前著名的"一跪”!

也许她在此时,她耳边依然还在回荡着邓小平对她所说的那席话!


当时她在谈判必中曾不怀好意的问邓小平,如果香港回归谈判不成功怎么办?

当时的邓小平掷地有声的告诉她",中国政府在作出要收复香港的决策时,就已经估计到了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他意味深长地跟撒切尔夫人说,"如果在15年的过度渡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将被迫考虑收回时间和方式,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么中国政府要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可以说,邓小平声音洪亮,充满无比威严的一席话,像千军万马或者是钢刀利刃,彻底碾压和戳破了英国想在过渡期内制造动乱或者是混乱的阴谋诡计企图,受到强烈震撼的撒切尔夫人在深深感受着“日不落“大英帝国的余辉寒冬同时,也感受到了东方雄狮彻底苏醒后的庄严宣誓。

这对于当时的撒切尔夫人来说,无论从情感,还是从心里上来说,她都是无法接受这种失败的!

因为当时的撒切尔夫人,不仅在内政上以强悍闻名,在捍卫国家利益的外交上,更是以强硬而出名,因此被当时的苏联真理报称为“铁娘子"。

而当时英国和阿根廷暴发的马岛战争,就是她力主发动的,而战争结果,就是阿根廷这个南美最强大的海军强国,从此沦落同时,也彻底的打消了阿根廷武力解决马岛念头!

在1982年9月23日的中英香港问题第一阶段谈判,头顶马岛战争胜利光环的撒切夫人想重新再打场香港式的"马岛战争”,让“日不落"大英帝国的余辉更加璀璨夺目!

她当时先同国务院会晤时,首先讲述了英国的立场,“强调"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在国际法上有效,只可通过协商加以修订,不可单方面予以废除。"并且说,假如现在实行或宣布对香港治权做出重大改变,则港人信心大失,香港繁荣不保。撒切尔夫人的无理条件自然被国务院拒绝。

在撒切尔夫人再次同邓小平会晤时,依然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希望通过“以主权换治权的把戏,逼迫我们让步后,继续做着统治香港的美梦!

在同撒切尔夫人的谈判中,邓小平明确表明了中国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一是主权问题,双方要就香港归还中国达成协议。

二:是1997年中国恢复行驶主权后对香港采取的政策,也就是如何管理香港。

三:从现在起到1997年15年中安排,也就是双方如何合作为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创造条件。

紧接着邓小平便说出了“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并且说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33年,到1997年就是48年。我们不是满清政府,不是李鸿章,到1997年就是48年,如果到时间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待。

在我们伟人明确表明我们的立场和底线后,仍然不甘心的撒切尔夫人在继续交谈一断时间后,便不怀好意的说出了上述的一段话"!

在我国毫不动摇的立场和谈判停顿的现实面前,焦灼不安的撒切尔夫人终于在1982年的3月9日的首相府会议后,表现出了妥协的态度,致电我国国务院总理说,英国不反对中国以其对香港主权的立场进行谈判。4月份,中英第一阶段谈判宣告结束,因此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我们今天在感受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同时,应该铭记百年国耻,铭记我们的伟人,也要更加好好的热爱我们的祖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