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烤色的“老蜜蜡”是真正的老蜜蜡吗,如何将他们出区别开来?

珍珠小姐GoodLuck


你所说的“真正的老蜜蜡”正式的称呼叫“古董老蜜蜡”,和烤色老蜜蜡的区别其实很大的。很多人之所以被骗不是因为分辨不出两者的区别,而是概念没有搞清楚。

古董老蜜蜡:蜜蜡历经至少百年时间缓慢氧化而成,是真正的古董。

烤色老蜜蜡:新蜜蜡放入烤箱内,烘烤两三个月形成,本质上还是新蜜蜡。只是为了让蜜蜡的颜色变的深一些,看起来蜡制更凝实一些。

两者的区别其实非常大,你只要看过真正的古董老蜜蜡什么样儿就能轻易分辨了。

市场上专门造假仿冒大年份古董老蜜蜡的其实不多,能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也极其少见,这种不是单纯的烤色可以做到的。绝大多数都是把蜜蜡颜色烤深一些,然后配一张证书就可以忽悠很多人了。











普丽文玩


老蜜蜡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表面会缓慢地氧化,形成包浆,经盘玩后色泽油润光亮、幽光沉静、手感莹润,具有国人所喜爱的那种珠光宝气,让人爱不释手。还有许多老蜜蜡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或受过宗教洗礼,因此比起普通的蜜蜡更具有收藏与文玩价值,其文化内涵非一般蜜蜡可比。正由于此,现在喜爱老蜡的人日趋增多。

老蜜蜡概念:什么是老蜜蜡?蜜蜡原石是不是老蜜蜡?答案,不是!当然从年份上来说, 蜜蜡原石无可非议,是老的。它们暴露在空气中有数百年,上千年,甚至上万个年头了,形成了厚厚的氧化层,但它不归于现在人们心目中的老蜡范畴。老蜜蜡是指蜜蜡原石被人们发掘加工为成品,经过上百年的佩戴和使用后的蜜蜡。只有通过人为加工成饰品, 经历岁月洗礼后才称得上为老蜜蜡。

老蜡的产地:大家都知道蜜蜡主要产于波罗的海地区(含乌克兰),老蜜蜡也同理。不管藏腊也好,西亚腊(非洲传世蜜蜡)也好,它们只是狭义划分下的区域性概念,其源头是一模一样的,都是来自波罗的海地区。

老蜡的形制:老蜜蜡有枣珠,桶珠,片珠,饼子,墩子,四通,饰品,烟具葫芦和雕件等等,应有尽有。但正圆珠以及类似的苹果珠老形珠鲜见,这应该是受早期的加工技术条件限制和蜜蜡在珠宝中所处的低下地位所致。在欧洲,即使现在,蜜蜡也并不属高档珠宝,因此那时的能工巧匠们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精雕细琢蜜蜡成品。

老蜡的色泽:由于常年累月的氧化,老蜜蜡一般颜色较深,呈深黄色至褐棕色,也有深红色、甚至是紫色。但老蜜蜡也不全是深色的, 如藏蜡,虽然也有一些橘黄的颜色,但大都偏明黄和淡黄色,而极少见到橘红和枣红的。西亚腊(非洲传世蜡)则不同,它们的颜色是全面性的,从微透的、带珀的、淡黄的到深枣红的应有尽有。至于老蜜蜡的红色(紫皮)成因,个人觉着应该是当初树脂滴入含有铁矿、朱砂或锰等金属元素存在的土壤后,在纵深地层长期受高压高温影响, 使之这些元素沁入,石化后的树脂挖掘出来加工成成品以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一定的氧化层(如氧化铁),色泽也就呈现出红色、棕色或褐色。但如蜜蜡原石来自不同的土壤条件, 这样其成品即使处在完全相同的气候,气温,空气潮湿度以及佩戴使用方式等条件, 它们的氧化后的色泽会有所不同,有的能变红或紫色, 而有的却仅仅是颜色加深而已。我有个朋友有一串老珠串, 除一颗主珠外,其它所有珠子色泽呈深黄色,但那颗主 珠却为紫色。估计那颗主珠来自不同的区域。

老蜡风化纹:风化纹又称橘皮纹,这种叫法比较形象,就是其皮纹看上去和橘子皮差不多。风化纹是长期放置、鲜于把玩,没有油、汗的滋润,阳光空气等对蜜蜡皮壳摧残一种沧桑的表现。如果长期把玩,包浆细腻的老蜜蜡,几乎都没有这种风化纹的存在。如藏蜡,很少见到风化纹。一般来说西亚腊和非洲传世老蜡,由于大多都是长期放置的,加上空气干燥,所以脱水现象比较严重。风化纹就是蜜蜡长期在干燥的环境下一种失水脱水的干裂现象。

老蜡的包浆:包浆是岁月的见证。天然老蜜蜡表面由于长年累月(上百年)的氧化,会慢慢形成所谓的包浆,再长时间被盘玩,色泽会呈现油润光亮。称得上老蜜蜡就都具有深浅不一的氧化层,这是判断老蜜蜡的主要因素。而包浆是把玩者在漫长岁月中经久的摩挲所盘玩后呈现出来的一种难以表述的光泽, 这种表面所形成的类似于膜状的光泽会遍布整个所盘玩过区域。一般说来,风化纹(冰裂纹)和包浆是相对的,长期把玩的蜜蜡包浆好,而包浆好的蜜蜡风化纹(冰裂纹)形成得就慢。这也可从很多光亮油润的老蜜蜡皮壳无冰裂,但孔道却有冰裂纹的这种现象得到印证。但也会有这种现象,在光泽(包浆)底下似乎又会布满了不规则的细裂纹(冰裂纹),而表面摸上去又是光滑的。这种冰裂俗称“开片”,一般裸眼看不太出,要在太阳光下仔细观察或在放大镜下才能比较清楚观察到。

老蜡的孔道:由于上百年前制作工艺较为落后,一般为手工制,钻具本身比较粗大,所以钻出来的孔道也就比较大。这样判断老蜡首先要排除小孔道这种类形的,当然孔道大也不一定就是老蜡。就像盐水测试方法一样,能漂浮在饱和盐水中的也不一定就是天然蜜蜡。另外有些老蜜蜡由于经过多少年的盘玩、线绳的不断勒压,往往容易形成被线绳磨损的喇叭孔或线绳向一侧勒压的钥匙孔,如常年盘玩的珠子普遍有钥匙孔或呈现喇叭口。而有很多饰品如头饰,因为不盘玩,基本没有外力压迫,所以孔道往往保持原样,孔道普遍比较圆。当然这些只是判断老蜜蜡的一个辅助条件。不过如蜜蜡表面油润光亮而孔道内壁具有浓厚氧化层的,或者内壁具有玻璃光泽现象的,这些都是老蜡的最好的天然特征。

老蜡的皮壳: 有种说法,玩老蜜蜡其实就是玩其皮壳, 个人觉着这有一定道理。因为皮壳就是色泽,皮纹(风化,冰裂),包浆甚至是包括孔道的综合体,皮壳包含着老蜜蜡的光荣历史和美丽外表。试想如除掉皮壳,老蜜蜡和新蜜蜡又有何区别呢?所以玩老蜜蜡就是品味其文化内涵,抚摸其油润光滑的皮肤,观察其舒服的孔道,欣赏其细腻的包浆所形成的珠光宝气,包括其不同的风化纹和冰裂纹。

由于人们对老蜜蜡的日趋喜爱,老蜡仿造现象也越来越猖獗。现在最令人头疼的事,如何辨别区分烤色蜜蜡和天然老蜜蜡?,特别是具有中小年份的微烤蜜蜡?

1. 从冰裂纹上看: 自然形成的冰裂纹,是蜜蜡在长时期内一种失水脱润的干裂的表现,这种冰裂形成过程相当缓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缓慢而循序渐进的渗透过程。所以这样形成的冰裂是非常细腻,均匀的。这种冰裂纹在不利用放大镜或不在强光下是不易观察得到的。

而烤色老蜡的冰裂纹是利用高温恒温的烤色的技术短时间速成的,利用恒温高温制造加速脱水的一种爆裂表现。这种短时间速成的冰裂,难免不太均匀,有大开片的,也有某些部位还未开裂,所以此种短期速成的冰裂纹,可称为爆裂纹。这种爆裂纹大多数浮于表面,用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得到。

1. 从光泽上看:烤色后的蜜蜡虽然颜色与天然的老蜜蜡很接近,但是在光泽上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天然老蜜蜡表面长时间氧化,会有一层厚重的包浆,如果长时间被盘玩,色泽呈现油润光亮但不失柔和, 这个光亮和现代抛光机处理之后的贼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烤色“老蜜蜡”与天然老蜜蜡相比,由于氧化层短期促成,看上去要不呆板无灵气、光泽死板,要不泛着“贼光”、不柔和。两者一对比,可以很明显的分辨出来。

前三图为天然老蜜蜡

后三图为烤色新蜡








极意云君


首先说一下老蜡的水很深是真的,现在很多的新手玩家虽然知道老蜡,但是对于老蜡又不是特别的了解,对于没有接触过老蜡实物的,往往会根据网上的经验贴去分辨,但是仅靠书本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市面上也有很多烤色的蜜蜡来冒充老蜡,这种烤色的“老蜜蜡”价格非常便宜,这种蜜蜡个人感觉没什么意思,除非你就是图便宜,弄着玩的话,那就随你喜欢了。贵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毕竟也有的商家拿烤色的来当老蜡卖,这个就需要你自己的眼力了,如果对于老蜡这方面不懂的话,建议还是不要入手。买块新蜡自己盘完,时间久了也就成为了老蜡,在玩的过程中你也可以体会到他的变化的乐趣。记住四个字:不懂不入。











秘蜜说琥珀


烤色老蜜和老蜡是不一样的,烤色老蜜是人为优化的手段加速蜜蜡的氧化,让蜜蜡颜色看起来更漂亮,但是佩戴以后颜色会越来越浅。而古董老蜡是从它被做成各式各样的珠宝或贸易珠之后自然氧化一百到五百年,经过层层包浆自然变色。从外观上看起来很明显,烤色的没有自然包浆的油润度,烤色颜色很均匀。真正的古董老蜡能看到油润度,看得到原来的蜜蜡花纹。另外,老蜜和老蜡也不是一个概念,颜色浅的是新密,佩戴个一到三年即可带成老蜜,但是老蜡氧化年份久,蜡质浓厚,所以百年以上的被称为古董老蜡,而不是叫老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