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崑崙牌彩電可是緊俏貨,尤其是“21”遙,憑票買還要託關係

說到電視機,想必每個家庭都有,有的家庭有兩臺甚至是多臺。別看是一臺小小的電視機,它折射出了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

当年昆仑牌彩电可是紧俏货,尤其是“21”遥,凭票买还要托关系

1990年的北京東風電視機廠 攝:翟偉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有幸在北京東風電視機廠工作過15年,當時,我們廠生產的是“崑崙牌”小9寸黑白電視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廠尋求改革開放的突破點。1981年,廠裡開始和日本三洋電器公司合作組裝電視機,當時叫做散件加工,組裝的是三洋牌12寸黑白電視機。這在當時國內電視機同行業中,我們廠算是第一家敢吃“螃蟹”的。

記得那時,廠裡有兩輛日本產的日野牌加長卡車,大概有火車半個車皮那麼大,是專門用來拉集裝箱的, 集裝箱裡面裝的全是從日本進口的電視元器件。那時進口車還很少見,所以,這兩輛日野加長卡車一開出去,穿梭在北京街頭,特別扎眼。

後來,電視機實行國產化,我們廠開始生產崑崙牌彩色電視機,特別是“21”遙,在市場上非常緊俏,那時北京人沒有不知道崑崙牌電視的,買電視機要憑票才能買到,甚至還要託關係。

那時候外省市來我廠拉電視機的卡車,都直接停在廠區裡等候,生產出來的電視機都不入庫,直接裝車拉走。打包裝箱的工人調侃說:“電視機還沒涼呢就裝箱了!”可見當時電視機銷售的火熱程度。那時我們廠在北京市裡也算重點單位,是北京知名的大企業,還經常有外賓和國內的領導來參觀、視察。

電視機在當時那個年代,算得上是一件奢侈品了。改革開放40年來,電視機已從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變成了每個家庭極為普通的家用電器了。到了1987年,我國電視機產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並將這一榮譽一直保持至今。

我們回想一下,當年電視機的火熱暢銷,確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如今電視機走進了億萬國人的家。它的普及,拓展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能夠了解國家和國際大事,讓我們知道了五彩繽紛的世界,人們有了豐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歡笑與快樂。

大家還記得吧,1983年春節,中央電視臺正式推出的春節聯歡晚會,億萬群眾就是通過電視機看到的。從那以後,每年的大年三十看春晚守歲,就成為了億萬中國老百姓的新民俗。

還記得當年,一部電視劇《渴望》就能夠使萬人空巷,讓億萬觀眾準時坐在電視機前面守候。遇到接收信號不好,滿屏出現“雪花”,觀眾捶胸頓足,還有人時不時去撥拉撥拉天線。即使是這樣,觀眾們依然如痴如醉。《霍元甲》、《蹉跎歲月》、《夜幕下的哈爾濱》、《尋找回來的世界》、《射鵰英雄傳》、《上海灘》、《西遊記》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夜晚。那時的人們多麼渴望擁有一臺大屏幕、高清晰的電視啊。

現如今,電視機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從黑白到彩色、從手動到遙控,從模擬到數字、從臺式到立體,從顯像管到液晶屏,從球面到平面再到柱面,現在已經有了超大屏、高清晰的電視機,將來就是智能化。上世紀80年代生產的黑白電視機現在已經是老古董了,是一件難得的收藏品了。如今,電視機的“一代新機換舊機”,何嘗不是中國人民生活、社會變革、經濟前行的一個縮影呢!從電視機演變發展這個側面,我們能夠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改革開放帶來了電視機的革命,促進了電視工業的發展和創新。

本文作者先後在東城區器件三廠、北京東風電視機廠、東城區委黨校工作。2011年退休。現在擔任東城區老幹部局老幹部宣講團成員、天壇街道非公經濟黨建指導員、社區特聘教師。(叢日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