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山東的東部稱“膠東”而不是“魯東”?

馮煜林


“魯”是山東的簡稱,山東的西部地區叫魯西,南部地區叫魯南,中部地區叫魯中,那為啥東部地區習慣上不叫“魯東”,而叫“膠東”呢?

因為“膠東”一詞的歷史非常悠久。

“膠東”即“膠水以東”,“膠水”是一條河

古代人都是以山川河嶽來劃分地域的,其次才是地域本身的方位。譬如有一座非常大的山,人們就管山的西邊叫“山西”,山的東邊叫“山東”。如果有一條非常大的河,人們就管河的北面叫“河北”,河的南面叫“河南”。很多小地方,如有一條比較大的河,在本地域內,也會有“河南”“河北”的叫法,譬如山東境內的汶河,將肥城與寧陽分隔開,肥城在河北,寧陽在河南,寧陽人管肥城叫河北,肥城管寧陽叫河南。同理,山東境內的“膠水”,將山東一分為二,分列東西,故而這條河的東面就叫膠東,這條河的西面就叫膠西。

為什麼叫“膠水”這麼奇怪的名字?

“膠水”在遠古時期,即是一條非常有分量的大河,河流中因為夾帶了大量的白色泥灰(是從山東丘陵地帶發源攜帶下來的),故而河水呈現出黏稠的灰白色。這和古代用的膠顏色和質地都很像,故而這條河也就被叫做“膠水”了。

宋代《太平寰宇記》雲:

水色如膠,故名膠河。

注意,這裡的“水”不是現在意義上“膠水”的“水”,而是“溧水”“淝水”的“水”,是“河”的意思。而“膠”也不是現代辦公用的透明膠水,而是木匠、建築用膠。

有了“膠東”這個傳承很久遠的名字,“魯東”就要退居其次了,人們更習慣用“膠東”來說膠河以東的地域,如煙臺、威海、青島。當然了,也不是全然不說“魯東”,譬如煙臺有個魯東大學,威海有魯東駕校,都是用魯東而不用膠東。



豆子人民藝術家


膠東在地理上是指膠萊河以東的地區

山東,簡稱“魯”,在習慣上常被分為:魯東、魯中、魯南、魯西北、魯西南五個地區。

但其中“魯東地區”又經常被稱呼為“膠東地區”,這兩個概念是基本通用的。

“膠東”的這個“膠”是指流經青島、濰坊的膠萊河,膠萊河以東就是“膠東”了。該地區三面環海,氣候宜人,是著名的療養聖地,山東省的幾個大港:青島港、煙臺港、威海港都在膠東地區。

(膠東大體位置)

“膠東”一詞首次出現是在秦朝初年。秦帝國在滅掉齊國後,廢除了分封制,將全天下分為36個郡(後增至46個郡)。其中在山東東部就設置了“膠東郡”,這是“膠東”首次作為一個行政單位出現在史料中。

漢朝建立後,膠東郡被撤銷,改置“膠東國”。第一任膠東王是劉雄渠,不過因為他參與“七國之亂”而被廢除。

漢景帝時準備復立膠東國,封皇子劉徹為膠東王。但劉徹尚未就封就被立為太子,成為以後的漢武帝,所以膠東王一位又懸空了下來。

之後,景帝封庶子劉寄為膠東王,王位在劉寄這一脈中傳了6代,最後被王莽廢除。

膠東國被廢除後,歷史上再也沒有以“膠東”為名的正式行政單位了。

但是“膠東”這詞卻作為一個地理稱謂被保留了下來。

目前,人們習慣上稱山東東部為了“膠東半島”,該地區在地理上之包含了:青島市、煙臺市、威海市。但是在文化和民俗習慣上,濰坊市通常也被認為屬於膠東地區。

(煙臺景色宜人)

並且,這裡也是山東最富庶的地區,人均收入排名都排在全省前列,甚至全省前五名中,三個都是膠東地市,可以說是山東經濟的火車頭。

(2017年山東省17地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膠東幾個地市排名都很靠前)


千佛山車神


山東的簡稱為“魯”是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和齊國的地盤,所以也稱山東為“齊魯大地”。叫魯東首先就不合適,膠東地區是當時齊國的範圍。稱為膠東,主要是這些地區在膠萊河以東


廣義上這幾個城市主要包括青島、煙臺、威海、濰坊;通常專指青、威、煙。如果按飲食習慣和民俗民情來說,濰坊屬膠東是無疑的,尤其高密、昌邑、昌樂、安丘、老濰縣,這些都在膠萊河附近。


1913年(民國二年),北京政府廢除清朝府、州,但沿用道制,為省、道、縣三級。膠東地區改為膠東道,隸屬山東省政府。膠東道轄二十六縣:福山、蓬萊、黃縣、棲霞、招遠、萊陽、牟平、文登、榮成、海陽、掖縣、平度、濰縣、昌邑、膠縣、高密、即墨、益都、臨淄、廣饒、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日照。膠東道的轄區基本是清朝時的登州、萊州、青州三府所轄的州、縣,治所在福山縣煙臺。

不管如何定義,上述地方的語言,和生活習俗是大致一樣的,拿濰坊的諸城來說,看氣象預報都以青島為準,主要是氣候接近,路程也近,在歷史上與膠州、高密、即墨基本都是在一個轄區內,上至膠東郡、北海國、琅琊郡這三地都在裡面,而齊長城就是從諸城東部經膠南修到出海口的琅琊臺的。


老夢雜談


一個地區的簡稱,主要來源於當地的歷史人文或者地理環境。山東境內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重要的諸侯國,就是齊國和魯國,所以山東被稱作齊魯大地,其簡稱更是“魯”。而山東這個名字,則是典型的地理來源,位於太行山以東。

膠東則二者兼而有之。

膠東三面環海,西接山東內陸地區,東隔黃海與韓國及日本部分島嶼相望,北臨渤海海峽。廣義上指青島、煙臺、威海和濰坊東部和東營東部地區。經常泛指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簡稱青煙威。

膠東之名,來源於秦朝所設的膠東郡,究其原因,是因為此地處於膠萊谷地或膠濰平原以東。

秦以後,西漢有膠東國,東漢及三國時有膠東城。此後數千年,膠東之名不見於行政區劃,只見於地區名稱。

到民國時期,民國初期曾設立過膠東道,後廢除。七七事變後,流亡的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成立了魯西、魯北、膠東三個行署,劃分了十七個行政督察區。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也成立膠東軍政委員會,後成為膠東行政公署。

膠東地區數千年仍為一個地區,除了地理上的關係,文化認同也是一個原因。


平沙趣說歷史


我是膠州膠東辦事處人。

我說兩句

膠東半島,膠州灣以東比較接近本意。

膠字來源於那?膠州古志一般都說起源於一條膠河,我可以肯定這條河肯定不是膠萊河(理由很簡單,膠萊河在北,古膠州偏南,尤其文化)。膠州人都找不到膠河在哪?現在的膠河反倒在諸城。

有一個奇怪的的地方,先有膠州灣,後有的膠州。1987年前一直都是膠縣。雖然是知名古衙門,但是出門沒有叫過膠州府這個名字。也不知道膠州灣這個名字是誰叫開的。不過總體來說,膠州灣周圍只有膠州這個名字還拿得出手,黃島只是膠南的一個鄉鎮,膠南的名字就是膠縣以南的意思。

第一,山東叫魯也不過百年,當年電報需要縮減地名,齊發音近冀,又不如冀,所以退而求次稱魯。

第二,膠東,廣義是膠州灣以東,注意,膠州在膠州灣西邊。狹義是膠州市以東的膠州屬地,(李哥莊表示與自己關係不大)。現在是新機場。

第三,膠東半島本來是指青島煙臺(威海是煙臺分出去的)。現在有些泛xx主義,濰坊日照也是,臨沂表示也可以。


QQ羽毛


因為歷史上的“魯東”,指的是整個山東而並非如今的膠東半島部分,這是非常特殊的。山東的東部歷史上也從來不叫做“魯東”。“膠東”與魯文化也壓根兒沒什麼關係。

第一,山東東部最開始的稱謂叫“齊東”

西周時代,姜子牙被分封與如今的山東境內,而當時齊國的東部,也就是如今的膠東半島地區,存在大量的萊夷等東夷民族,這些地區被稱作“齊東”。


然而因為齊東地處偏遠之地,遠離中原文明的核心地區,當地荒蠻而民風剽悍,被稱作野蠻之地。在當時,“齊東”也成為了蠻夷之地、不受教化的代稱。

第二,“膠東”之名流傳至今

膠河是山東東部半島地區的母親河,因為泥沙中含有很多特殊物質而呈現“水質如膠”的樣子。

由於“齊東”含有貶義,後來逐漸棄之不用。而秦國橫掃天下之後,在這裡設立“膠東郡”,西漢時代設立膠東國。


第三,膠東無法被魯東代替的原因

如今山東省的簡稱是“魯”,然而膠東之名為什麼沒有被魯東所代替呢?主要還是因為膠東與“魯”壓根兒沒什麼關係。

當年周朝最重要的宗室分封國魯國、異姓最強分封國齊國都位於山東境內,然而相對於齊國魯國的文化更加繁榮昌盛,影響力非凡。

膠東半島地區與魯國、魯文化的核心地區都沒什麼關係所以不能叫“魯東”,而“齊東”這個名字又因為不好聽被棄之不用,所以膠東之名自然無法取代。


澹奕


山東境內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重要的諸侯國,就是齊國和魯國,所以山東被稱作齊魯大地。參見附圖。魯國只是齊魯大地上以曲阜為中心的一小塊土地,而且位於齊魯大地的西南部,雖然山東簡稱魯,但不可稱山東東部為魯東。



冒士模


首先,非常感謝悟空問答小秘書的邀請,作為中國古代史的愛好者,對於春秋戰國的歷史,非常地感興趣,在過去的時光,也投入的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山東作為齊魯之地,歷來都是文化之邦,豪俠之地,而膠東地區則是璀璨的明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便是地道的膠東人,其筆下的檀香刑所描繪的義和團起義時期中國人抵抗外來侵略的那段往事,則令讀者如臨其境,激情澎湃。


膠東半島,是中國三大半島之一,另外兩個是遼東半島和雷州半島,文化意義上的膠東,也就是廣義上的,主要指青島、煙臺、威海以及濰坊東部、東營東部;地理上的膠東,也就是狹義上的,則是膠萊河以東,也就是青島、煙臺和威海三市。



在春秋戰國時期,在現如今的山東省版圖內,曾經四個最主要的諸侯國,分別是魯國、齊國、莒國和萊國。關於魯國、齊國以及莒國,不在此次回答的範疇,加上篇幅受限,就不做十分詳細的分析,下面就重點分析下萊國。


商朝時期,膠東地區是商王朝統治的一個方國,稱萊國。史書記載,夏、商時期,膠東稱萊夷。《後漢書·東夷列傳》載:“王制雲:東方曰夷,……昔堯命羲仲宅嵎夷,曰陽穀,蓋日之所出也。”


西周時期,實行的是“封邦建國”制度,建立了為數眾多的諸侯國。姜太公封在齊國,國都在營丘(今臨淄地區)。齊國東部是萊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因“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


周成王時,還使人“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齊國正是有了這樣的尚方寶劍,加之自身勢力的強大,很快就爭霸中原,並於公元前567年滅了萊國,從此膠東地區劃於齊國版圖,直到秦滅齊。

膠東這個詞初次出現在史料中則是在秦朝時期,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其中就有膠東郡,當時的膠東郡還包括膠萊河西岸的部分地區,西至現濰坊城區、安丘、高密、昌邑等地。膠東郡下設腄縣(今煙臺福山區)、黃縣(現龍口市東)、高密等縣,還設置了夜邑(現萊州市)、密(今昌邑東)淳于(今安丘東北)等。

值得一提的是,

在明朝時期,整個膠東地區分屬萊州府和登州府,而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就從登州開始發跡。


通過以上這些史料,我們很容易看出,所謂的魯東應該在曲阜以東地區,而應該是齊國之地。而膠東應該在齊國以東。


談古論今甲木生


山東人以"山東大漢″,"山東好漢″貫稱!

縱閱史書簡記,民間傳說!此稱謂應從隋唐兩朝始起。歷史上被尊頌,崇拜的人物,確實沒有一位是以青,煙,威區域為代表的膠東人!!

山東人的好客,重禮儀,講信誠的性格習俗,與膠東人的自壘好吹,呈能排外自足的彪子性格天地之別,涇渭分明!!!


山東打狗棒


膠東,有著悠久的歷史。要解釋膠東必須追根溯源,以兩千多年的歷史沿革與時代變遷才能把它的來龍去脈梳理清楚。 膠東這一地名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平公元年,伐齊,圍臨淄,東至膠。”《戰國策》卷九:“蘇代曰以膠東委燕”。《太平寰宇記》:“膠水縣,漢膠東國地。”從這裡可以看出,“膠”是一個地理名詞,指的就是膠水,膠東即膠水之東之意。 何為膠水?膠水亦為膠河。東漢桑欽《水經》說:“水色如膠,故曰”。宋朝的《太平寰宇記》雲:“水色如膠,故名膠河”。北魏時酈道元在《水經注》具體記載了膠水自源地到入海的地理名稱:“膠水出黔陬縣膠山,北過其縣西,又北過夷安縣東,又過當利縣西,北入海。”對應今天的地理名稱就是膠水源出膠南鐵橛山,北經膠州、高密、平度、昌邑,至萊州境內,北入渤海。而現在的膠河北流經膠州市裡岔鄉、張家屯鄉、鋪集鎮流入王吳水庫,然後由王吳水庫再流經膠萊鎮的刁家丘村流入南膠萊河。 膠水作為縣名,歷隋、唐、宋、金、元五代,至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始改為平度。膠州之名始於元代。元之前,秦置黔陬縣,隋以膠水之名立膠西縣,元太祖二十二年置膠州(州治膠西縣城),膠州之名也源於膠水之稱。因此可見,膠東一名最早的出現並不是指膠州之東,也不是指的膠萊河之東,而是指膠水之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