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山东的东部称“胶东”而不是“鲁东”?

冯煜林


“鲁”是山东的简称,山东的西部地区叫鲁西,南部地区叫鲁南,中部地区叫鲁中,那为啥东部地区习惯上不叫“鲁东”,而叫“胶东”呢?

因为“胶东”一词的历史非常悠久。

“胶东”即“胶水以东”,“胶水”是一条河

古代人都是以山川河岳来划分地域的,其次才是地域本身的方位。譬如有一座非常大的山,人们就管山的西边叫“山西”,山的东边叫“山东”。如果有一条非常大的河,人们就管河的北面叫“河北”,河的南面叫“河南”。很多小地方,如有一条比较大的河,在本地域内,也会有“河南”“河北”的叫法,譬如山东境内的汶河,将肥城与宁阳分隔开,肥城在河北,宁阳在河南,宁阳人管肥城叫河北,肥城管宁阳叫河南。同理,山东境内的“胶水”,将山东一分为二,分列东西,故而这条河的东面就叫胶东,这条河的西面就叫胶西。

为什么叫“胶水”这么奇怪的名字?

“胶水”在远古时期,即是一条非常有分量的大河,河流中因为夹带了大量的白色泥灰(是从山东丘陵地带发源携带下来的),故而河水呈现出黏稠的灰白色。这和古代用的胶颜色和质地都很像,故而这条河也就被叫做“胶水”了。

宋代《太平寰宇记》云:

水色如胶,故名胶河。

注意,这里的“水”不是现在意义上“胶水”的“水”,而是“溧水”“淝水”的“水”,是“河”的意思。而“胶”也不是现代办公用的透明胶水,而是木匠、建筑用胶。

有了“胶东”这个传承很久远的名字,“鲁东”就要退居其次了,人们更习惯用“胶东”来说胶河以东的地域,如烟台、威海、青岛。当然了,也不是全然不说“鲁东”,譬如烟台有个鲁东大学,威海有鲁东驾校,都是用鲁东而不用胶东。



豆子人民艺术家


胶东在地理上是指胶莱河以东的地区

山东,简称“鲁”,在习惯上常被分为:鲁东、鲁中、鲁南、鲁西北、鲁西南五个地区。

但其中“鲁东地区”又经常被称呼为“胶东地区”,这两个概念是基本通用的。

“胶东”的这个“胶”是指流经青岛、潍坊的胶莱河,胶莱河以东就是“胶东”了。该地区三面环海,气候宜人,是著名的疗养圣地,山东省的几个大港:青岛港、烟台港、威海港都在胶东地区。

(胶东大体位置)

“胶东”一词首次出现是在秦朝初年。秦帝国在灭掉齐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将全天下分为36个郡(后增至46个郡)。其中在山东东部就设置了“胶东郡”,这是“胶东”首次作为一个行政单位出现在史料中。

汉朝建立后,胶东郡被撤销,改置“胶东国”。第一任胶东王是刘雄渠,不过因为他参与“七国之乱”而被废除。

汉景帝时准备复立胶东国,封皇子刘彻为胶东王。但刘彻尚未就封就被立为太子,成为以后的汉武帝,所以胶东王一位又悬空了下来。

之后,景帝封庶子刘寄为胶东王,王位在刘寄这一脉中传了6代,最后被王莽废除。

胶东国被废除后,历史上再也没有以“胶东”为名的正式行政单位了。

但是“胶东”这词却作为一个地理称谓被保留了下来。

目前,人们习惯上称山东东部为了“胶东半岛”,该地区在地理上之包含了: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但是在文化和民俗习惯上,潍坊市通常也被认为属于胶东地区。

(烟台景色宜人)

并且,这里也是山东最富庶的地区,人均收入排名都排在全省前列,甚至全省前五名中,三个都是胶东地市,可以说是山东经济的火车头。

(2017年山东省17地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胶东几个地市排名都很靠前)


千佛山车神


山东的简称为“鲁”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和齐国的地盘,所以也称山东为“齐鲁大地”。叫鲁东首先就不合适,胶东地区是当时齐国的范围。称为胶东,主要是这些地区在胶莱河以东


广义上这几个城市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通常专指青、威、烟。如果按饮食习惯和民俗民情来说,潍坊属胶东是无疑的,尤其高密、昌邑、昌乐、安丘、老潍县,这些都在胶莱河附近。


1913年(民国二年),北京政府废除清朝府、州,但沿用道制,为省、道、县三级。胶东地区改为胶东道,隶属山东省政府。胶东道辖二十六县:福山、蓬莱、黄县、栖霞、招远、莱阳、牟平、文登、荣成、海阳、掖县、平度、潍县、昌邑、胶县、高密、即墨、益都、临淄、广饶、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日照。胶东道的辖区基本是清朝时的登州、莱州、青州三府所辖的州、县,治所在福山县烟台。

不管如何定义,上述地方的语言,和生活习俗是大致一样的,拿潍坊的诸城来说,看气象预报都以青岛为准,主要是气候接近,路程也近,在历史上与胶州、高密、即墨基本都是在一个辖区内,上至胶东郡、北海国、琅琊郡这三地都在里面,而齐长城就是从诸城东部经胶南修到出海口的琅琊台的。


老梦杂谈


一个地区的简称,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历史人文或者地理环境。山东境内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重要的诸侯国,就是齐国和鲁国,所以山东被称作齐鲁大地,其简称更是“鲁”。而山东这个名字,则是典型的地理来源,位于太行山以东。

胶东则二者兼而有之。

胶东三面环海,西接山东内陆地区,东隔黄海与韩国及日本部分岛屿相望,北临渤海海峡。广义上指青岛、烟台、威海和潍坊东部和东营东部地区。经常泛指青岛、烟台、威海三市,简称青烟威。

胶东之名,来源于秦朝所设的胶东郡,究其原因,是因为此地处于胶莱谷地或胶潍平原以东。

秦以后,西汉有胶东国,东汉及三国时有胶东城。此后数千年,胶东之名不见于行政区划,只见于地区名称。

到民国时期,民国初期曾设立过胶东道,后废除。七七事变后,流亡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成立了鲁西、鲁北、胶东三个行署,划分了十七个行政督察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成立胶东军政委员会,后成为胶东行政公署。

胶东地区数千年仍为一个地区,除了地理上的关系,文化认同也是一个原因。


平沙趣说历史


我是胶州胶东办事处人。

我说两句

胶东半岛,胶州湾以东比较接近本意。

胶字来源于那?胶州古志一般都说起源于一条胶河,我可以肯定这条河肯定不是胶莱河(理由很简单,胶莱河在北,古胶州偏南,尤其文化)。胶州人都找不到胶河在哪?现在的胶河反倒在诸城。

有一个奇怪的的地方,先有胶州湾,后有的胶州。1987年前一直都是胶县。虽然是知名古衙门,但是出门没有叫过胶州府这个名字。也不知道胶州湾这个名字是谁叫开的。不过总体来说,胶州湾周围只有胶州这个名字还拿得出手,黄岛只是胶南的一个乡镇,胶南的名字就是胶县以南的意思。

第一,山东叫鲁也不过百年,当年电报需要缩减地名,齐发音近冀,又不如冀,所以退而求次称鲁。

第二,胶东,广义是胶州湾以东,注意,胶州在胶州湾西边。狭义是胶州市以东的胶州属地,(李哥庄表示与自己关系不大)。现在是新机场。

第三,胶东半岛本来是指青岛烟台(威海是烟台分出去的)。现在有些泛xx主义,潍坊日照也是,临沂表示也可以。


QQ羽毛


因为历史上的“鲁东”,指的是整个山东而并非如今的胶东半岛部分,这是非常特殊的。山东的东部历史上也从来不叫做“鲁东”。“胶东”与鲁文化也压根儿没什么关系。

第一,山东东部最开始的称谓叫“齐东”

西周时代,姜子牙被分封与如今的山东境内,而当时齐国的东部,也就是如今的胶东半岛地区,存在大量的莱夷等东夷民族,这些地区被称作“齐东”。


然而因为齐东地处偏远之地,远离中原文明的核心地区,当地荒蛮而民风剽悍,被称作野蛮之地。在当时,“齐东”也成为了蛮夷之地、不受教化的代称。

第二,“胶东”之名流传至今

胶河是山东东部半岛地区的母亲河,因为泥沙中含有很多特殊物质而呈现“水质如胶”的样子。

由于“齐东”含有贬义,后来逐渐弃之不用。而秦国横扫天下之后,在这里设立“胶东郡”,西汉时代设立胶东国。


第三,胶东无法被鲁东代替的原因

如今山东省的简称是“鲁”,然而胶东之名为什么没有被鲁东所代替呢?主要还是因为胶东与“鲁”压根儿没什么关系。

当年周朝最重要的宗室分封国鲁国、异姓最强分封国齐国都位于山东境内,然而相对于齐国鲁国的文化更加繁荣昌盛,影响力非凡。

胶东半岛地区与鲁国、鲁文化的核心地区都没什么关系所以不能叫“鲁东”,而“齐东”这个名字又因为不好听被弃之不用,所以胶东之名自然无法取代。


澹奕


山东境内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重要的诸侯国,就是齐国和鲁国,所以山东被称作齐鲁大地。参见附图。鲁国只是齐鲁大地上以曲阜为中心的一小块土地,而且位于齐鲁大地的西南部,虽然山东简称鲁,但不可称山东东部为鲁东。



冒士模


首先,非常感谢悟空问答小秘书的邀请,作为中国古代史的爱好者,对于春秋战国的历史,非常地感兴趣,在过去的时光,也投入的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山东作为齐鲁之地,历来都是文化之邦,豪侠之地,而胶东地区则是璀璨的明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便是地道的胶东人,其笔下的檀香刑所描绘的义和团起义时期中国人抵抗外来侵略的那段往事,则令读者如临其境,激情澎湃。


胶东半岛,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另外两个是辽东半岛和雷州半岛,文化意义上的胶东,也就是广义上的,主要指青岛、烟台、威海以及潍坊东部、东营东部;地理上的胶东,也就是狭义上的,则是胶莱河以东,也就是青岛、烟台和威海三市。



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现如今的山东省版图内,曾经四个最主要的诸侯国,分别是鲁国、齐国、莒国和莱国。关于鲁国、齐国以及莒国,不在此次回答的范畴,加上篇幅受限,就不做十分详细的分析,下面就重点分析下莱国。


商朝时期,胶东地区是商王朝统治的一个方国,称莱国。史书记载,夏、商时期,胶东称莱夷。《后汉书·东夷列传》载:“王制云:东方曰夷,……昔尧命羲仲宅嵎夷,曰阳谷,盖日之所出也。”


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封邦建国”制度,建立了为数众多的诸侯国。姜太公封在齐国,国都在营丘(今临淄地区)。齐国东部是莱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因“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周成王时,还使人“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齐国正是有了这样的尚方宝剑,加之自身势力的强大,很快就争霸中原,并于公元前567年灭了莱国,从此胶东地区划于齐国版图,直到秦灭齐。

胶东这个词初次出现在史料中则是在秦朝时期,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就有胶东郡,当时的胶东郡还包括胶莱河西岸的部分地区,西至现潍坊城区、安丘、高密、昌邑等地。胶东郡下设腄县(今烟台福山区)、黄县(现龙口市东)、高密等县,还设置了夜邑(现莱州市)、密(今昌邑东)淳于(今安丘东北)等。

值得一提的是,

在明朝时期,整个胶东地区分属莱州府和登州府,而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就从登州开始发迹。


通过以上这些史料,我们很容易看出,所谓的鲁东应该在曲阜以东地区,而应该是齐国之地。而胶东应该在齐国以东。


谈古论今甲木生


山东人以"山东大汉″,"山东好汉″贯称!

纵阅史书简记,民间传说!此称谓应从隋唐两朝始起。历史上被尊颂,崇拜的人物,确实没有一位是以青,烟,威区域为代表的胶东人!!

山东人的好客,重礼仪,讲信诚的性格习俗,与胶东人的自垒好吹,呈能排外自足的彪子性格天地之別,泾渭分明!!!


山东打狗棒


胶东,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解释胶东必须追根溯源,以两千多年的历史沿革与时代变迁才能把它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 胶东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平公元年,伐齐,围临淄,东至胶。”《战国策》卷九:“苏代曰以胶东委燕”。《太平寰宇记》:“胶水县,汉胶东国地。”从这里可以看出,“胶”是一个地理名词,指的就是胶水,胶东即胶水之东之意。 何为胶水?胶水亦为胶河。东汉桑钦《水经》说:“水色如胶,故曰”。宋朝的《太平寰宇记》云:“水色如胶,故名胶河”。北魏时郦道元在《水经注》具体记载了胶水自源地到入海的地理名称:“胶水出黔陬县胶山,北过其县西,又北过夷安县东,又过当利县西,北入海。”对应今天的地理名称就是胶水源出胶南铁橛山,北经胶州、高密、平度、昌邑,至莱州境内,北入渤海。而现在的胶河北流经胶州市里岔乡、张家屯乡、铺集镇流入王吴水库,然后由王吴水库再流经胶莱镇的刁家丘村流入南胶莱河。 胶水作为县名,历隋、唐、宋、金、元五代,至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始改为平度。胶州之名始于元代。元之前,秦置黔陬县,隋以胶水之名立胶西县,元太祖二十二年置胶州(州治胶西县城),胶州之名也源于胶水之称。因此可见,胶东一名最早的出现并不是指胶州之东,也不是指的胶莱河之东,而是指胶水之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