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鎮童年,一個老青島的記憶

小學曾經待過兩所學校,如今都已經消失了。

三年級以前在大沽路小學,後來取消了,三年級下半年轉到了臺西五路小學,後來並進了貴州路小學,再後來也消失了。

那時候,西鎮的小學有七八所,臺五小大概是中間最小的,也是最不知名,默默無聞的,但卻是

臺五小,收留我的童年

和後來的孩子們常常要跨越半個城市去江蘇路太平路上學不同,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初,從團島的新家去大沽路上學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儀表局那時候在青島算是比較不錯的單位,下屬的工廠眾多,如今多數都已經成了海信地產的各個小區,如果說海信地產最早建設的樓盤,大概應該就是團島25路總站那三座呈山字形的六層樓了。那三座樓是儀表局的職工宿舍,也是整個臺西一路到五路最早的六層樓房,在那之前,整個老臺西鎮只有臺西二路上有一座四層樓。父親那時候是無線電二廠的工程師,所以也在那三座樓裡分到了一套半住房,終於告別了全家七口人住在16平米老樓的蝸居,從此,我也成了西鎮人。

最初的時候,我和妹妹每天是步行從團島到大沽路上學的。那年,我九歲,妹妹八歲。從團島走到大沽路小學大概有兩公里多的樣子,翻過西嶺也就到了,但對兩個孩子來說步行的距離還是有些長的。雖然也有公交,但是每天兩毛錢的車費在那個年代也是家庭的一種負擔,所以,父母那半年裡不斷的在張羅著幫我們轉學。

西鎮童年,一個老青島的記憶

大黃樓是上學路上的地標

距離最近的是貴州路小學,但是明確的表示,不收!雖然我們劃片應該在這所學校。再遠一點是嘉祥路小學,記得當年的回覆也很有意思,貴州路片區的孩子,我們不敢收。只好退而求其次,考慮一公里以外的濮縣路小學。學校答應了,甚至我和妹妹被同意先去上課,然後再辦手續。想不到的是,當我拉著妹妹來到這所學校,在走廊裡等了兩個小時以後,卻被告知,不可以。

西鎮童年,一個老青島的記憶

臺西鎮

現在想來或許那半年一次次被拒之門外給我的童年多少是留下些陰影的,也讓我第一次知道了“單位”有多麼重要。如果幾年,無線電二廠已經成了青島電視機廠甚至是海信集團,恐怕我們的上學問題絕不會成為問題。

最後收留我們的便是臺五小。

臺五小那時候真的很弱小,但是卻敢於對貴州路小學說不。現在早已記不起那時候的校長是誰,相信一定是個人物。廠裡和學校談了條件,學校只提了一點,一下子接收八個孩子,學校經費上還是有些困難的,給我們打點課桌椅吧。後來,就因為這八套新桌椅,我們這八個海信的子弟,在學校裡還是頗受重視的。

西鎮童年,一個老青島的記憶

大院的孩子們

在西鎮生活了26年,是如今人生的大半,身上西鎮人的痕跡是抹不掉的。或許是因為無理的拒絕,所以童年裡一直對貴州路小學有些敵意,等進了臺五小才知道,有敵意的不僅僅是我們。貴州路小學那會兒在臺西大概算是貴族學校了,市重點,所以被拒絕的並非只有我們,還有大院的孩子們。

這裡的大院,可不是軍隊的大院,而是老青島都知道的“十大公館”,也就是解放前的平民大院。三院和貴州路小學一牆之隔,十院和貴州路小學隔著兩個路口,但是這兩個院的孩子們都只能在臺五小上學,沒有點門路是進不了貴州路的。臺五小的學生們多數也就是一院、三院、十院和二院南段的孩子了,還有一部分來自西康路上的鐵路宿舍。

大院的孩子們是簡單的,也是樸實的。雖然剛剛從那時候青島人都羨慕的街裡來到青島最老的棚戶區,但是很快就融進了這個集體。一切都是陌生的,和街裡的裡院不同,大院狹小卻並不雜亂,大院的人們好勇鬥狠,卻滿身俠氣。

很多年以後再想起小時候的事情,突然發現最好童年的朋友幾乎都來自這幾個大院。那時候每個大院的大門上都換成了向陽院三個字,所以老名字只能從鄰居們的口中得知。三院大概是去的最多的,或許是電影《四個小夥伴》的緣故吧,不久我也有了幾個很好的小夥伴,也組成了四個小夥伴,其中有一個住在三院,因為家裡的樓頂有一個小小的平臺,所以也就成了我們放學以後經常一起做功課的地方。現在想來,應該是三院的西院部分吧。院門口有一棵很大的無花果樹,那年手指上長了一個小瘊子,就是用那棵水上掰下來的葉子流出的乳液治好的,究竟小時候偷摘了多少無花果現在想不起來了,但是無花果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水果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西鎮童年,一個老青島的記憶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