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历过什么彻底改变你的事吗?

李新仁


亲们还记得那年的非典吗?


全国人民如临大敌,整天盯着手机电视报纸看新闻,无非是关注我们自己的城市又有几例疑似病人,我们都学会了开窗户,学会了戴口罩,学会了不凑热闹,认识了84消毒液,认识了板蓝根,学会了在家里煮醋水!


非典爆发前期,我到北京旅游了几天,途中,听到人们都在讨论疫情,看到很多人戴口罩,说抽烟的不容易传染,如果传染上了持续低烧之类。

而我大概是持续游玩有些累了,真的觉得自己一直在持续低烧。这可把自己吓得不轻!

于是,赶紧坐火车回了老家,刚下火车,听说从北京过去的列车上的人都需要排查,需要到医院发热门诊测量。我当时很自觉地说自我感觉近几天一直在低烧。那阵子,已经当天上午11:40多了,如果不能及时肺部拍片,得等到下午医生上班了。



于是,一位护士带着我奔跑到门诊楼交费处缴费,再奔跑到放射科大楼拍片子。医生加班取出片子,再奔跑到发热门诊请坐诊大夫看片子,大夫一看片子说,你这情况非常不良好呀,肺部这么多气泡!隔离!


于是,我就被隔离了。。。

经过一周的吃药观察,再拍片,发现肺部完好如初,后来,医生分析,我第一次拍片时一直奔跑造成肺部气泡而已,本就没事。

但是,那被隔离的一周,我自己却想了很多很多。


电影修行者



第一个故事。


爷爷奶奶的一次“死别”,永久地改变了我对爱情的感受。


我是一位自由设计师,也是位剧评人。对爱情有着极浪漫的向往,却也经常对爱情悲观。父母的离异让我从小对婚姻有强烈的幻灭感。


我来自离异家庭,和我爸并不熟悉,但据说他们开始时爱得轰轰烈烈。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爱情和婚姻若是挂钩,很难善终。”


让我开始变化来自那一年的一次死别。


有次回家,奶奶说:“你爷爷给我留了一封遗书”。我接过来看,上面列举了重病在床没有完成的几个遗憾:


1.柜子里第三个抽屉里是写好的剧本,寄给XX(当时中国戏曲学院的故友)看有机会的话可以排出来。


2.早期珍贵的几盘录音都是磁带的,看能不能找人刻成CD,有机会送学生传下去。

……


几条列下来都是专业的事。正是应了我奶奶那句,你爷爷一辈子心心念念的就是京剧。而我奶奶最爱我爷爷的,也是这种有明确追求的男人的“使命感”。


爷爷叫了奶奶一辈子冯老师,奶奶也叫了爷爷一辈子田老师。


爷爷是位京剧导演,他顽固,对奶奶小气得很。奶奶也是位京剧演员。他俩的相处模式也是有趣的,爷爷晚年耳背,奶奶总是当着大家伙的面说爷爷怎么抠门,大家笑成一团唯有爷爷纳闷地看着我们。奶奶笑完了就大声说点别的把爷爷逗乐。


他们在家里语言上的交流不多,但是但凡聊起京剧,爷爷一定煞有其事的拿出助听器,奶奶一定泡好两杯茶,一下午也就这样过去了。


爱情和婚姻若是挂钩,很难善终?这个结论改变了。我开始充实自己从而逐渐有自己的爱好和“使命感”,其他的,就顺其自然。不在纠结与所谓纯粹的、轰轰烈烈的爱情。


如今我常看演出,留恋剧场,深爱戏剧,而我爱的男人也会说些他与戏剧的故事,这样平静的时光让我觉得如获至宝。

主人公:泰米甜


第二个故事。


后来我知道,“孤独地长大是不可耻的。”


我父母都从事医疗行业,我从不会认字时就开始看《妇产科学》上的解剖图了。我妈对我最大的关照主要是每天喂我吃一盘虾,我爸第一次给我讲睡前故事(3岁左右)讲的是吸血鬼德古拉。他们用一种过分平等、不怎么体贴的方式关爱了我的童年。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后来,我被送去我哥家读书,我已经把自己看做一个成年人了,我在那儿一直长到18岁。我说是成年人,不仅因为我得一个人付账、做饭、睡觉甚至在稍后的时间里去超市买卫生巾。也因为我的童年生活中,父母出镜的机会太少了,最频繁与我接触,同我谈话聊天的依次是:我住在乡下的奶奶,保姆,幼儿园偷偷给我涂指甲的小李阿姨。


《洛丽塔》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书了,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大概小学三年级,整个童年直到成人我都寄住在我哥家。可以说它是我独立成人的精神支柱。


《洛丽塔》让我觉得一个小孩儿也是可以在内心独立、长大然后假装很坚强的,不一定会被所有人看穿,我也可以这样先试试。比如在老师找我家长时要求她把我看做一个平等的人直接和我沟通,或者到高中时因为有人小心眼找茬狠狠揍她一顿。


我用课余时间把《洛丽塔》至少看了三十次,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小丫头是如何忍受孤独的?在大人的世界里,这样一个俏皮、懒散的女性形象在我看来闪闪发光。


我觉得这个女孩肯定孤独极了: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但她竟然表现出某种奇异的乐观、贪婪,甚至对一个成年男子做出了鄙夷的姿态讲着笑话,伤了这个老男人的心。


我还记得在后来买到的一个版本的《洛丽塔》上,印着明黄色的汽水瓶和雏菊,我想起来很多个寄人篱下的夏天,我会用替同学写作业的钱给自己买一瓶北冰洋,毫不在意踩碎大院儿里的野花。


如果有某个院里的孩子看我是新来的欺负我,我就用我学会的那些书里的俏皮话怼她。

那是我学过的很重要的一课:孤独地长大是不可耻的。


主人公:洛丽塔


第三个故事。


“现在的我,不爱发脾气,不对别人抱太多希望,不轻易许诺,不陷入回忆,珍惜真情。”

父亲在我11岁的时候去世,一车5人,他坐在后座,其余的人全部毫发无损,只有他不省人事。这就是命吧,我信了,但我不认。


他走了,没有可以撒娇的对象了,也不知道如何做一个温柔体贴可爱的女孩子。他在的时候,我总是会穿着花裙子跳舞给他看,在他手上画手表,趁他睡着把蝴蝶结发卡放他头上,害他出门被人嘲笑。他走了之后,把这些技能也都带走。父亲一职,永远缺席。


所以上了初中之后,我迷恋上了年长十岁的物理老师。情窦初开,周围男生投来的爱慕眼光我全然忽略。我给他写情书,投其好,学其爱,好像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物理老师从未言辞清晰的拒绝过我的追求,也从不同意,行事暧昧。那年情人节,他突然送了巧克力,带我去看电影,还喝了酒。我晕晕沉沉,接下来就是开房,他睡了我。


但是,他一边与人相亲,一边与我缠绵不断。谎言被揭穿,他离开了这座小城,回到了自己的县城,现在已与另一人结婚生子。


我恨过他,也恨过自己。


现在的我,只能带着痛苦走下去。我一直在想这些事里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也想不明白。


但是生活总有继续。这两件事情以后,我不爱发脾气,不对别人抱太多希望,不把自己当作中心,不轻易许诺,不陷入回忆无法自拔,越来越珍惜真情。


主人公:小绿毛


新世相


要说彻底改变我的世界观的应该要算听了李欣频老师的梦想蓝图课。

我是熬夜听了梦想蓝图课,从那以后,我的整个人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每天不知道干什么事,迷惘,焦虑的人变成现在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高效完成了很多事情,做了很多以前都不敢尝试的事情,如早起,每天阅读,写作,手账,线上线下分享等等。

我在之前从来没有被这么振奋过,被震撼过,被烧脑过。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影片,纪录片来说明人是可以决定未来的,人生是可以重来的,从量子物理学的角度,你怎样去调频聚焦,人类各种不同的意识层次都有其相对应的能量指数,让我看的脑洞大开。

生命有不同的版本,你以为人生只有几个选择,但其实有更多选择,可以慢慢扩大你的选择,包括多看书,多去经历,多去观察,多去做。如果你的视野足够高,你会发现人生此时此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没有看到后面的安排,因此有挫折,只能往上走,往高处看,不要站在原地,怨天尤人。

我们一般总是说心想事成,但其实还有更高境界,如事成心想,心诚事享。很多人都处于恶性循环中,我们要走出去,自己掌控自己的生命主旋律,需要走出“舒适区”。

人生最宝贵的是时间,你把时间花在哪,就代表你选择了什么振动频率,也决定了你现在和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