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八最新改进型是否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

冰雹蓝天


歼-8,虽然是比较老旧的战斗机了,但却具备现代大都数第3代机所无法实现的“双2”指标,即飞行速度超2倍音速,飞行高度超2万米。

现在,战斗机的航速大都在1.5-1.8倍音速,实用升限在15000-18000米区间内,所以从飞行速度和实用升限等指标,来考察战机性能,那么歼-8尽管陈旧,但还是很牛叉的。

作为原型机,歼-8是机头进气的,也即民间俗称的“平头机”,俺一看这小子,就不具备安装大功率雷达的能力,所以超视距作战,对歼-8原型机而言,那肯定是扯淡了。

歼-8改进型,是中国第一种实用的机翼两侧进气战斗机,也即民间俗称“尖头机”,所以具备了安装大功率雷达的条件,所以一看这个大机头,就知道这家伙具有超视距空战能力。

歼-8原型平头机,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只是是一种昼间战斗机;而歼-8改进型战斗机,就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因为安装了新型机载电子设备、改良的新型火控系统、大口径具有拦射能力的雷达,配备了中远程霹雳空空导弹,所以具备了超视距空中作战能力。

当然,歼-8改进型先期配备的雷达存在空中掉高压、截获不稳和不能牢固跟踪目标等三个主要问题,但通过军工的技术攻关,算是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不仅雷达作用距离提高,且能导引超视距发射的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雷达,毫无疑问,是战斗机的大脑,对于一架现代战机来说,雷达火控系统的重要性,已不亚于战机本身的飞行性能,决定了一架战机能否先敌发现、先敌开火,从而完成多种作战任务。

歼-8改进型配备的雷达,具有上视和下视功能,其探测范围为前半球和后半球,可实现同时跟踪10余个目标,并打击其中最具威胁性的2个目标。

空战状态下的歼-8改进型,具备垂直搜索模式,除了能制导多种空空导弹以外,还具备引导空地武器的能力。

综上,别看歼-8改进型年代久远了,但却经过了多次现代化改造提升,配有大功率火控雷达和中远程霹雳空空导弹,所以具备了超视距空战能力。

特别是在预警机的指挥下,凭借其高空高速性能,战时居高临下,俯冲而下对第3代乃至第4代战机,发起空空导弹攻击,在体系作战内,歼-8改进型的战斗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歼-8改进型战斗机,将继续发挥老战机的余热,这是在大量第3代战斗机包括第4代隐身战斗机不断服役的背景下,空军依然保留歼-8改进型战斗机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歼8系列最新的改进型号其实是一款侦察机,这就是JC8F,这是在歼8F战斗机基础上的一款改进型号,这款战斗机与普通的歼8F最大的区别在于增加了一个用于容纳侦察设备等整流罩。

JC8F是一款具备发射中距弹的型号,所谓中距弹就是具备超视距打击能力的空空导弹。这类导弹都是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的模式。我国在空空导弹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歼8F战斗机在使用先进的火控雷达之后就具备了发射超视距导弹的能力了。



歼8F战斗机是一款采用机身两侧进气的战斗机,这其实是一款在歼-7战斗机基础上放大而来的战斗机。刚开始是采用机头进气的模式,后来才改为机身两侧进气。


歼8F战斗机是一款具备一些三代机能力的战斗机,原来高空高速的性能让这款战斗机在21世纪获得了一些优势,特别是进行战术侦察用途的时候。


航空视界


超视距作战能力并不是什么特别先进的技能。1959年投产的麻雀6A(即后来的 AIM-7C),装备到F-4上,就开始进入超视距作战时代。美国空军在越南用麻雀击落了50架米格飞机,海军击落了10架。

歼八II在2001年南海撞机时还悬挂PL-8,以色列的怪蛇导弹。

歼八的雷达从8B的SL-4A开始,到SL-8A。理论上具有超视距能力。直到2006年珠海航展,才出现了1471型雷达。此时PL-12也通过了测试。歼八在开始研制40年后才实现了当初预定的超视距作战的目标。

2006年珠海航展上的歼八F

歼八II已经实际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有十多年了。


天明遥遥山海关


崤山小虎第263条回答。

我们从98年开始仿制苏27的技术,在苏27没有大规模成军以前,八爷(歼8)依然是我们空防的重器。时至今日,八爷依然在我广袤的国土上鞠躬尽瘁

如果八爷的改进型到现在还不具备超视距能力,不得不说是我们真的很失败

那么什么是超视距攻击能力?

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在视线无法看到的范围外进行攻击。那么对于八爷,也就是用空空导弹,在视距外发现敌人,进而锁定目标发射

怎么才算是具备超视距攻击能力呢?

第一:有雷达。

(注意看机头,这样式的歼8没雷达↑↑↑)



(注意看机头,这样式的歼8有雷达↑↑↑)

(注意看机头,这样式的飞机都有雷达↑↑↑)

除了改的连他妈都认不得的歼7之外,基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判断该战斗机有没有雷达




(注意看机头,这俩歼7改都有雷达,均为外贸出口型↑↑↑)

第二、有导弹。

不能说有导弹就具有超视距作战能力,因为有的近距导弹是需要目视后,再用导引头去截获目标,这样的不能算有超视距能力

而超视距的导弹,则是由载机雷达截获后,把目标信息指令传达给导弹导引头,继而发射导弹,由雷达指令引导导弹寻找目标,以致导弹导引头完全截获目标,完成末制导。这才叫超视距导弹攻击。

而我们的八爷从改到

歼8Ⅱ后,就早以具备了超视距攻击能力,后边总不能外改回去吧。


(SD-10A导弹↑↑↑)

改到歼8F后,更是增加了新型的火控雷达(JL-10或1492型)和空空导弹

PL-12 (SD-10)主动雷达制导中程导弹。

(歼8F↓↓↓)

题外话:谢谢你的阅读。欢迎关注小虎,小虎作为一个老兵自媒体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谢了。


哨兵小虎


歼8战斗机从设计之初就是按照高空高速截击机的要求来设计的。由于早期我们的雷达和导弹技术都比较差,所以歼8白和歼8I都不具有超视距攻击能力,甚至是早期的歼8II战斗机超视距作战能力也非常有限。

后来,我们一方面引进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导弹,发展出了霹雳-11中距空空导弹装备歼-8II战斗机,使其拥有了基本的超视距空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歼-8IIM战斗机,搭配俄罗斯的AA-10“白杨”中距空空导弹,也获得了基本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但是由于当时歼-8II战斗机的雷达实在太差,虽然装备了霹雳-11导弹,但是根本不能在远距离上开过,等火控雷达发现目标,再完成一系列复杂操作,最后再打导弹出去,这时候目标距离战机已经只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了,虽然还是算是超视距攻击,但是与外国动辄几十上百公里的超视距攻击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霹雳-11导弹仿制的也很艰辛,一直没有能够量产,所以后来的歼-8B和歼-8D都没有真正装备这种导弹,还是挂着霹雳-8近距离格斗导弹充当超视距攻击导弹。可见形势多么窘迫。

后来到了歼-8H战斗机的时候,我们的雷达技术终于突破了超视距作战的瓶颈,霹雳-11半主动雷达导引空空导弹也终于成熟,这时候歼-8战斗机才真正拥有了超视距作战能力。虽然是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但起码是有了超视距攻击能力。

后来早期的歼-8D按照歼-8H的标准进行了改装,成为了歼-8DH,也拥有了超视距攻击能力。

随着我国导弹技术和雷达技术的发展,先进的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装备了歼-8战斗机,新型战斗机叫做歼-8F,这才终于完成了当年设计时候定下来的目标。一般歼-8F战斗机携带2枚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和4枚霹雳-8近程空空导弹,与早期的歼-10战斗机相当。


虹摄库尔斯克


歼-8II02批次开始拥有中距离攻击能力,最后批歼侦-8F已经在2012年交付完

八爷II型最初规划就是拥有中距离作战能力,但是配套的霹雳-4导弹前后研制了将近20年时间,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最后进行地面调试试验后就下马取消。208型雷达还没有采用脉冲多普勒机制,没有下视下射能力,所以歼-8II 01批次并没有实现超视距作战能力,该机型在80年代生产少量,未装备部队,之后我们去和美国搞了“和平珍珠”计划,国内称“八二工程”。

但是由于众所知道的原因,和平珍珠计划夭折,不过好在美方归还样机上的先进电子设备,对国内落后至少20年的航电技术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借鉴。之后我们进行歼-8III计划因为涡喷-14发动机栽了大跟头。退回到歼-8II,使用改进后的208A雷达(这种雷达锁定距离也就35公里),加意大利进口的阿斯派德导弹(国内仿制型号为霹雳-11),所以一直折腾到1995年,才在歼-8II 02批次上首次实现超视距攻击,不过由于雷达性能实在太差,等到完成导弹发射时,距离目标仅15公里,距离视距内攻击的12公里标准只多了3公里。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导弹,是意大利仿制美国AIM-7E半主动雷达导引头中距导弹

这种型号的歼-8II量产后编号为歼-8B型,后增加空中受油管,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编号为歼-8D型,这两种型号理论上具有超视距作战能力。但是由于雷达性能的低劣,再加上进口的阿斯派德导弹(称为A弹)数量仅85枚,霹雳-11国产化还刚开始,所以这批歼-8B和歼-8D型的超视距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歼-8B和D型最大特征是雷达罩为绿色

真正解决问题的是1471雷达的使用,在歼-8H上真正实现超视距攻击能力,再加上半主动雷达的霹雳-11导弹的量产,歼-8终于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超视距攻击能力。后大部分歼-8D型按照歼-8H型进行改装,升级为歼-8DH。

携带霹雳-11的歼-8DH,在霹雳-12成功之前,歼-10早期生产型也是使用霹雳-11型。

而之后随着歼-10上的雷达和导弹技术回馈,更加强大的1492雷达,以及霹雳-12主动导引头空空导弹的投入使用,形成最后的重要型号歼-8F型。同样有部分状态较好的歼-8D型按照F型标准进行升级,为歼-8DF型。带霹雳-12的歼-8F,超视距攻击能力已经强于早期三代机了

而歼-8系列最后一个生产型号,则是歼侦-8F,拆除了航炮,加装保型侦察舱,配合歼-8的高空高速能力可以更好的执行战场侦察能力,同时保留空战能力。携带霹雳-12中距弹的歼侦-8F,腹部的鼓包是侦察舱。


五岳掩赤城


实际上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约1995年前后,中国歼8式飞机从1969年开始研制到199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研制,才完成了当初设计的初衷。实行高空高速有中距截击能力的战斗机,可以说历尽艰辛,跟航空工业底子浅,缺乏经验,又指导思想混乱不无关系。但这是创新之路开始时不可避免的。

1995年装备中国空军是歼8B型战机,是歼8式2型飞机的自用型。由于当时中国先进脉冲多普勒雷达尚在研制,歼8B机头装了部单脉冲的208型雷达,无下视下射能力,最远搜索距离仅40公里,由于研制PL4,PL10中距空空导弹均以失败告终,因此装备了引进仿制意大利阿斯派德中距空空导弹,国内型号PL11型。

由于单脉冲雷达搜索距离太近仅40公里,从发现目标到锁定目标,由于当时火控计算机解算慢,往往发射中距弹已来不及,后来用人工快速瞄准锁定的方法发射PL11中距弹,可以最远在15公里击中目标,只具有限的超视距攻击能力。

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21世纪初,曾想研制一款全新歼8式飞机,这就是歼8C式飞机,对外称歼8式3型飞机,给飞机机头配上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综合火控系统,最新研制WP14昆仑航空发动机,由于中国电子工业进步很快,先进雷达,综合火控都研制成功,唯独航空发动机拖了后腿,由于新研制WP14昆仑涡喷发动机,过于着急,未进行充分地面试验改进,试飞时间也短,造成发动机飞行时故障不断,振动、漏油严重、停车等,还发生了坠机事故。不得不下马。换装了两台成熟的WP13A型航发的改进型WP13B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超7千公斤,最大寿命9百小时。这就是后来到今最新型号歼8F。

歼8F目前主要是海航装备的多,空军仅少量装备。歼8F装了台1471脉冲多普勒雷达,最远搜索距离在80公里左右,下视最大距离约40公里左右,在先进综合火控系统帮助下可以实现超视距空战。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世界装备脉冲多普勒雷的战机要完成中远距空战,也是很不容易。包括装备此种雷达的F15、F16等。由于脉冲多普勒仍用机械扫描体制,翻新慢,形成目标连续航迹不易,往往锁定目标到发射中距导弹击中目标,即使在预警机帮助下,最远也没超过40公里。

一般歼8F超视距空战是这样的,当搜索雷达用其他波段远距发现目标后,由综合火控系统控制雷达X波段锁定目标后,开始给PL11半主动或PL12主动中距空空导弹上的陀螺仪开始加温,当导弹锁定目标音响起时,飞行员按下发射按钮,导弹弹射发出,这时导弹上的电子锁开始解锁,一般所说导弹最近发射距离就是导弹解锁所用的时间飞行的距离。若是发射的是P11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歼8F上的雷达必须一直锁着敌机,不断给PL11发送数据直到击中目标。而PL12主动雷达中距弹就先进多了,当歼8F的雷达锁定敌机,在导弹飞近到敌机20公里,PL12中距弹弹头上的雷达也锁定了目标。这时歼8F战机就可摆脱返航,而导弹自己飞向目标击中它。一般歼8F在发射中距弹时会打开发动机加力加速,加大中距弹冲力尽快击中目标。

目前全世界所有中距空战战例。超视距空战击中目标的最远距离不超过40公里,大部份为20公一30公里,最近的仅十几公里,由于双方都是高速飞行的目标,若一击不中,就进入了互相盘旋的近距狗斗了。

歼8F目前主要装备在海航,负责拦截监视美P3C,P8、以及EC135等大型侦察机的任务。若让歼8F超视距战斗大增,唯有给歼8F机头换装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歼8F机头较大,可以装有搜索在2、3百公里远的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打空战。但由于设计已落后、机体也老旧,再升级意义不大!打超视距任务交给歼20,歼16、歼10C等先进就可以了。

歼8飞机虽已落后,但却是中国第一款自行设计制造,并完成了研制全过程的中型战机实属不易,创造了很多中国第一,没有它不会有中国航空工业的今天。大家要尊重要珍惜!


东方的兔子


歼8的最新型号歼8F如果再进一步改造升级,如换上新研发成功的风冷相控阵雷达,挂载上PL15中远程空空导弹和新型电子战干扰吊舱,再刷上吸波隐身涂层,采取快速接敌远程开火的作战模式,没准当年军迷YY的枪挑娘娘的情景还真能上演呢。.


万俟羽翀


当然具备了,超视距作战,主要是对空雷达,和空空导弹的能力,战斗机现在只是一个作战平台。


只因有亻尔


能不能改成无人机!侦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