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水浒招安后,为什么有的人能存活下来?

梁山好汉在征剿方腊之后,又经过四大奸臣的陷害,最终幸存的只有33人,他们分别是公孙胜、关胜、呼延灼、柴进、李应、朱仝、武松、戴宗、李俊、阮小七、燕青、朱武、黄信、孙立、萧让、裴宣、杨林、凌振、蒋敬、安道全、皇甫端、樊瑞、金大坚、童威、童猛、宋清、乐和、穆春、杜兴、邹润、蔡庆、孙新、顾大嫂。

看着这33位幸存的梁山好汉名单,大家想过没有,作者为什么要让这些好汉幸存下来?难道是作者无心的吗?也许有极个别可能,但绝大部分幸存的梁山好汉应该有作者的用意,或者说是作者刻意让他们存活下来的。

为什么作者要让这些梁山好汉幸存下来?我们先分析这些幸存下来的梁山好汉有什么特点

另类解读:水浒招安后,为什么有的人能存活下来?

武松是唯一一个明确不要官职和荣誉的梁山好汉。

一是信奉道教。幸存下来的好汉中有以公孙胜为首的三位好汉信奉道教,如朱武、樊瑞。公孙胜是在征方腊之前就辞职出家,是梁山好汉中第一个离开宋江的人。后来,禅机军师朱武和混世魔王攀瑞在幸存之后没有做官,而是投奔公孙胜出家。

另类解读:水浒招安后,为什么有的人能存活下来?

李俊中梁山好汉中唯一最终当皇帝的人。

二是拥有精湛的专业。在幸存下来的33位好汉中,其中至少有七位是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他们分别是圣手书生萧让、玉臂匠金大坚、紫髯伯皇甫端、铁叫子乐和、神医安道全、轰天雷凌振、铁面孔目裴宣。

其中前五位在征方腊前就被朝廷征用,而凌振在战后被朝廷征用,前五位在战前征用朝廷还算是师出有名。

毕竟,他们五位属于非战斗人员,其实他们五位对于梁山好汉来说那无异于顶千军万马,所以其实是朝廷釜底抽薪,而凌振是火炮手,会制造火炮,但属于军事人员,所以,只能在战后征召,而裴宣是法律工作者,对于梁山和朝廷来说其实都无所谓,所以,战后幸存的裴宣最终求闲。

另类解读:水浒招安后,为什么有的人能存活下来?

孙立幸存是因为没有被重用而求自保之人。

三是意识到跟着宋江走无前途。这类人员主要包括武松、燕青、李俊、童威、童猛等。

其实最早意识到跟着宋江无前途的是公孙胜。武松在九死一生之后,出家当和尚,照顾林冲,并且吩咐宋江不要将他的名字报上去,不要任何荣誉,他是梁山好汉中唯一一个明确不要官职和荣誉的好汉,最终活到80岁。

燕青在征方腊之后,奉劝主人卢俊义归隐,但卢俊义不听,燕青只得独自归隐江湖,燕青是主人当富豪时不离不弃、落难时是不离不弃、转战南北时不离不弃,但功成名就时却离开主人,可以说也算大彻大悟。

而李俊、童威、童猛在功成名就之际诈病归隐,最终逃往海外,成就一番伟业,算是看明白了宋江。

另类解读:水浒招安后,为什么有的人能存活下来?

关胜幸存是因为他是名门之后

四是宋江的心腹。在征方腊之后,宋江几个心腹其实都幸存,他们是吴用、李逵、戴宗、花荣,宋清。

但宋江在毒死之际带走了先后带走了李逵、吴用和花荣,独留下戴宗,而戴宗也许是感受到罪孽深重,去岳庙出家,当了和尚,最终大笑而死。

另类解读:水浒招安后,为什么有的人能存活下来?

宋清幸存完全是宋江的保护。

五是名门之后。幸存的梁山好汉中有三个人很特别,他们是关胜、呼延灼、柴进、他们分别是关羽、呼延赞、后周皇族的后代,他们是梁山好汉中身份最高贵之人,所以,他们能够幸存,作者应该是对他们的祖先十分欣赏。

另类解读:水浒招安后,为什么有的人能存活下来?

戴宗幸存是因为既没上战场,同样也是宋江的心腹。

六是未受重用而只求自保。梁山好汉其实是派系林立,其中最大派系当然属于宋江派,而宋江为了个人的利益,自然对有些派系是排挤的,尤其是三山派系,他们本来就是山头首领,对宋江地位的影响相当大,所以,三山派系的牺牲是最惨烈的,最终只有武松和朱武幸存,其中武松也只有半条命,而元老派系仅阮小七幸存。

而幸存的梁山好汉中,有一批人在梁山其实是受排挤的,如登州派系,其中孙立竟然排在地煞之列,而解珍、解宝竟然名列天罡,所以登州派系除了解珍、解宝之外,表现平凡,应该属于出工不出力,登州派系8人最终幸存5人,而战死的邹渊应该算是本领太差没有自保。

而镇三山黄信也属于不爱宋江信任的人,同样排名地煞之列,所以,他同样是自保,最终幸存,官复原职。同样,穆春、蔡庆两人都属于兵油条子,所以最终也得以幸存。当然,这类幸存的人也是属于看穿宋江之人,但为什么没有中途离开宋江,根本原因是中途离开只是死路一条,所以要等待机会。

另类解读:水浒招安后,为什么有的人能存活下来?

安道全幸存是因为在战前被朝廷征用

七是几乎就没有上过战场。在幸存的33位梁山好汉,有许多人几乎就没有上过战场,除了朝廷征召的几个之外,另外还有三个人,如李应、穆春、宋清,其中宋清作为宋江的弟弟,就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所以,他们这几个人除非全军覆没,是不可能死到他们头上的。

所以,从幸存的33位梁山好汉中,我们分析出了他们能够幸存的七个方面理由,由此我们应该能够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那就是作者的内心其实并不喜欢宋江,所以,看穿宋江的人,与宋江分道扬镳、大彻大悟的好汉往往才能有幸运的结局,而这些幸存的好汉,最终能够终老,绝大部分都是最终归隐,这其实与作者是殊途同归。

因为作者本是张士庆往下的重要人物,因看穿张士诚而归隐民间最终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