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的矢量喷管是否拥有世界一流的水平呢?

PlightFlower


歼10BTV c失量喷管验证机的亮相向世界昭示,中国人的矢量发动机技术己经能够大大方方的展示出来了。

所以说乐观估计世界第二,但是最悲观的估计也就是世界第二。

首先我们能看到歼10BTVC,喷管的偏转角度还是比较大的。


我知道这个水印有点大,我也很绝望呀。但是也就是那几个航空摄影师大佬,才能拍到这么优美的图片了
可以说世界一流的自然是世界一流的,毕竟不是世界一流的航空工业国家,都没有资格研究出这玩意。

但是也必须承认,这个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的差距稍微有点大。


毕竟美国f22的f119w喷气式发动机。那可都是80年代的事儿了。美国最新型航空发动机会有多先进?没人知道。

不是f135,因为最先进的,永远不是被摆到台面上的。

看看f135发动机的偏转角度可怕不可怕。

咱们的矢量发动机技术和美国依旧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你别悲观嘛,想想17年现在咱们国家在干吗?那空军海军陆军,那真的是一个比一个惨淡。

17年后呢?

2025年呢?

当然,f22使用的是,二元矢量发动机

j10btvc使用的是轴对称矢量


(这个发动机不是咱们的,就是增强一下说服力)

二元矢量发动机的优点是。红外反应强度较低,有利于整体布置,隐身性强

缺点是浪费动力,死重较多

轴对称矢量发动机的优点,设计过渡非常自然,适合旧有改装。并且能够实现全向矢量。嗯单发限定,双发喷到另一个发动机上就不好了

但是隐身性差

美国轴对称矢量发动机没有投入现役,而俄罗斯的产品30。也是同理....

硬要划分成,轴对称矢量发动机第一名也是可以的。😂😂😂😂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歼10TVC应该说是一个开始,但不代表我们的推力矢量就变成世界一流了,这点骄傲不可取。涡扇10上推力矢量仅仅是个开始,也是我航空工业对大推力发动机安装推力矢量的一次测试。

航展上歼10的推力矢量确实有我们不同的地方,与俄罗斯117S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有区别,与美制F-22战斗机的推力矢量也有区别。

适合大量改造,提升歼10机群的机动性。是否是世界一流水平,这个不好界定,只能说这个方向走是绝对没有错的,我们可以通过小幅度改动,提升数百架歼10的机动性。这对我空军而言是个利好消息,机动性蹭蹭蹭上来了,而且花钱也不多,战斗力能够提升就行。

真正的推力矢量目标喷口应该是二元的,具有良好红外抑制能力的,推力损失不大的,歼20一旦拥有这样的发动机,F-22基本上可以被迫退役了。


军情瞭望台


目前,能够自主独立研制、并批量装备矢量发动机的只有两个国家:美国、俄罗斯。我们装备矢量喷管的涡扇-10B型发动机还处于空中平台试验阶段,还未进入量产。10月29日,编号1034的歼-10BTVC战斗机(搭载矢量发动机的歼-10B)抵达珠海金湾机场,并参加本届珠海航展。



歼-10BTVC战斗机公开亮相,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大家更感兴趣的就是矢量发动机的问题。歼-10BTVC战斗机参加航展,这不仅意味着我国是第三个掌握矢量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同时也显示出了装备矢量喷管的涡扇-10B型发动机的成熟可靠。通常情况下,出于安全考虑,各国都会选择双发、多发飞机作为航空发动机的飞行试验平台。然而,此次应用矢量技术的涡扇-10B型发动机的飞行试验却却先择了单发的歼-10B,说明该发动机已经是非常可靠了。


这也说明了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差距仍然很大。从军用航空发动机上来说,我们现在差得还很多,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推力不足。矢量发动机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但是对整个航发领域来说,我们只是前进了那么一小步。从客观上来说,只要拥有矢量推进技术,在世界上就是一流水平。单说矢量推进技术(推力矢量技术),根据现在透露出的这点消息来看,我国的是采用三元矢量技术的发动机,在喷管使用寿命上、推力损耗上要强于俄罗斯。


F22装备的F119发动机,应用的是二元矢量推进技术,从技术角度来说,三元矢量技术要强于二元矢量技术。很多人说“美国没有采用三元矢量技术,说明二元矢量技术更先进”,对于这种说法,也只能是“呵呵”了。说美国在某方面不如其它国家,对很多人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事情,这些人恐怕根本不知道美国年年都要从俄罗斯进口RD-180、RD-181火箭发动机——美国人显然很清楚自己不是样样世界第一。

根据网上曝出的编号1034歼-10BTVC战斗机照片来看,我国的三元矢量技术不同与美国,也不同于俄罗斯。很多人说是仿117S的设计,劳驾这些大神去查查苏35的交付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仿制出来,而且还能“有所区别”?喷管收敛片的结构、外观与俄罗斯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在制造工艺、加工精度上也要强于俄罗斯。我们的矢量喷管角度的调节范围可达20度,这比俄罗斯的117S更大。


俄制
117S
发动机

很多人认为歼-20战斗机装备矢量发动机之后,战斗力会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达到“最强状态”。说句很扫兴的话,摆在歼20前面最大的问题是推力不足,而不是三元矢量技术。儒道之主认为,三元矢量技术的成熟,对歼-20最大的意义是在涡扇-15发动机身上——可缩短涡扇-15的服役时间,而不是装备矢量喷管的涡扇-10B。涡扇-10B的推力根本就无法全部发挥出歼-20的战斗力,即便是装上矢量喷管,对其性能的提升也不会太大——对于四代隐身战机,最重要的就是先敌发现,出现空中格斗的机率极低。



儒道之主


从目前不多的信息大概可以这么说,中国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属于世界领先。一般来说,矢量喷口会大大增加发动机体积和重量,另外,可偏转喷口寿命也往往很短。但是,带推力矢量的J10B发动机喷口体积似乎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更紧凑,说明其重量没有增加,加上有专家透露,我们的推力矢量喷口寿命很长,超越了西方国家最先进水平,从这两点来看,我们的推力矢量技术的确达到世界一流的,不过,喷口采用的技术还要考虑对整个发动机效率的影响。

J10B喷口体积几乎没有增加,内部扩张喷口由链接在喷口末端的活动片和收敛片共同提供偏转自由度,这时,15个收敛片不再对称动作,而是由电传飞控系统控制进行独立运动,满足喷口的偏转需求。当喷口需要向下时,上面收敛片向下收缩,而下面的收敛片向下扩张,两侧由末端活动片提供向下的补偿,从而实现喷口向下偏转,其它方向原理类似。由于扩张喷口形状弯曲不规则,因此其喷气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偏转角度越大,损失越大,不过损失总体上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这种组合偏转角度可以比较大,另外,几乎没有改变扩张喷口与外机匣的链接方式,不会增加过多的结构重量,且偏转机构工作在低温区,寿命很长,这是一个精巧的设计,付出的综合成本最小



飞机以在空气中利用机翼升力进行飞行效率最高,更能节省燃料。但是,战斗机为了获得更大的机动性能,直接利用矢量喷口改变发动机推力方向以获得瞬时超机动能力,飞机在进行这种超机动的时候,往往会损失速度换取转动动能,发动机往往会开加力,因此,超机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损失速度、航程和发动机效率及寿命。

俄罗斯推力矢量技术更为全面,其喷口是从扩散段初始段进行整体偏转的,因此发动机效率不会受到偏转角度的影响,但是偏转所需空间大,给尾部布局设计带来困难,整体偏转角度反而受限,另外,活动结构工作在高温区,寿命较短



推力矢量的性能好坏大体有这么几个指标:偏转角度和方向、发动机喷口效率、喷口寿命和喷口附加重量等,只有这些指标都很优秀,这样的喷口才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飞机的超机动能力,并迅速恢复常态飞行以应对下一次战术机动。

F22二元尾喷口非常复杂,工作状态同样复杂,是在扩散段中段改变气流方向达到改变推力方向的,其效率较低,红外抑制效果好,但是依赖其发动机强劲的推力,一点损失影响不大。



『关注鶇飞天,感谢图片作者』


鶇飞天


歼-10B战斗机,尽管外观非常漂亮,但毕竟是过气网红,不曾想今年的珠海航展还未开张,歼-10B竟然菊花一闪,瞬间亮瞎了众多狗眼,装有矢量喷管的矢量发动机,给了国内军迷一个大大的惊喜。

传说中的推力矢量喷管,非常意外地在歼-10B上首发,震惊了航空界。10月29日,编号1034的歼-10B战斗机抵达珠海金湾机场,遂成了一款三代半的明星机型,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先前,能独立自主研发制造矢量发动机的国家寥寥无几,只有老美和老毛子。现在,东方大国似旋风小子版快速追赶上来了,非常值得骄傲和可喜可贺。

编号1034的歼-10B战斗机,露脸珠海航展,意味着中国亦能研发并制造矢量发动机了,歼-10是单发动机,倘若矢量发动机不成熟,是断然不会安装的,说明歼-10B上的矢量发动机已趋于成熟。

航空发动机,一直是国内的短板,涡扇、涡喷等反正一路都是磕磕碰碰过来的,都在说国内航空发动机不争气,竟然在单发的歼-10上装上了矢量发动机,确实出乎大都数军迷的意料。

虽然国产矢量发动机,很可能尚处于试验阶段,但能大胆地安装在单发飞机上,就是不怕飞机掉了,说明发动机性能很稳定,特意借助珠海航展曝光,不排除空军已装备有矢量发动机歼-10B战斗机。

中国的矢量发动机获得突破,一旦装备歼-20,将获得更大的机动能力;三代半机装备矢量发动机,将具备某些四代机的特征。


目前,老美的F-22是二元方形矢量喷管、F-35是三轴承旋转圆形矢量喷管;老毛子是全向矢量喷管,随着歼-10B装上矢量发动机,就知道购入技术水平不如歼-20甚至歼-11B的苏-35战斗机,说穿了就是看中了老毛子117S全向推力矢量技术,拿来为我参考为我所用。

歼-10B上的新款矢量喷管用的是最先进的全向喷管,这一点没有异议,所以出现在珠海航展上的编号1034的歼-10B战斗机所搭载的矢量发动机性能绝不亚于老毛子的货。

老美的F-16仅装上了矢量偏流板,就获得了令人惊叹的超机动性能,本来就以机动见长的歼-10,一旦全都装上矢量发动机,必将如虎添翼,傲视亚太地区。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歼-10BTVC在10月29日现身珠海金湾机场,代表着我国矢量推力发动机的正式亮相,而这央视新闻也进行了相关的报道。那么我们的矢量喷管技术在世界算是一流吗?
歼-10BTVC矢量战机


我们先看一下世界上有几种矢量喷管技术。第一个就是美国的F-22战机上F-119发动机的二元矢量喷管技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矢量喷管技术。也代表着一种矢量喷管发展方向,但是这似乎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并不是世界发展方向。
F-119发动机的二元矢量喷口

第二种是以俄罗斯的苏-35S战机上-117S发动机装配的三元矢量喷管技术。这是俄罗斯在AL-31FN2基础上研制的实用化的矢量喷口技术,并且成熟应用在苏-35S战机之上,获得了世界极大的赞同。三元矢量喷管技术可以做360°旋转,具有全向推进能力。


117S发动机上的三元矢量喷口技术

第三种就是我们的歼-10战机上装配的WS-10BTVC技术的矢量喷管技术。 拥有15片矢量控制片,这与俄罗斯的矢量喷管技术也是同样具有360°全向旋转能力,并且还具有很多与美俄完全不同的矢量控制技术。我们的矢量喷管控制有很多的优点,我们列举一下。


一,我们的矢量喷管技术,结构设计与美俄完全不同,美国是二元矢量,F-22只能上下转,而且只有15°矢量结构复杂、沉重。苏-35战机偏转结构在收敛片的前部,结构重量相对要比我们设计的偏重,而且控制技术也要复杂一些。

而我们的矢量喷管是在15个控制片的尾喷口处,整体设计结构相对简单,重量上相对轻巧。我们采用了碳化硅新型材料,大大的减轻了整个矢量控制设计的重量。至少在单台发动机上减重8公斤以上。而且耐高温提高了150°。而这些技术得力于我们苏州的一家叫赛力菲陶纤有限公司。这是来源于去年7月1日军网上的消息。



二,虽然我们与俄罗斯的喷管都是360°旋转,但我们的偏转角比俄罗斯的大5°,结构也更精致轻巧。我们采用的是新型的碳化硅材料,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好。在10月11日在061基地十院院士张兆勇与基地主任水佑裕在举行关于碳化硅新型材料座谈会上。同样证明了碳化硅新材料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上的重要作用。



三,我们加工工艺比较先进,我们的矢量喷口零部件是采用激光3D打印技术,而我们的已经达到了216小时未见明显磨损;俄罗斯苏-30MKI的使用寿命仅50小时,苏-35应该能够有所提高,但是真正能提高多少,我们还得核实验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矢量喷管控制技术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美俄的体系,是一种全新矢量喷管控制技术。这也代表着我们国家没有走借鉴仿制的道路,我们也是自成体系。未来我们的歼-20战机,必然使用我们自己的矢量控制技术,让我们的技术,推动我们的航空事业前进。而那些科技人员是我们最值得敬佩的人,仅以个人向他们致敬!


淡然小司


当然是世界一流水平!目前世界上装备自主研制矢量发动机战斗机的国家只有两个,一个是俄罗斯还有就是美国。在此之前,能够研制矢量发动机的国家也只有它俩,但是从我国歼-10BTVC技术验证机亮相珠海之后,我国成功跻身世界第三个能够自主研制矢量发动机的国家!


10月29日,一架编号为1034的歼-10B战斗机来到金湾机场,军迷们惊喜的发现,这架歼-10B战斗机有点不一样!它有矢量尾喷口!原来,这是中航工业的歼-10BTVC矢量推力技术验证机。这一下直接引爆了整个军迷圈,一直在猜测,一直在讨论的矢量发动机终于出现了!根据我国的惯例,一项新的技术,一般要等到完全成熟掌握之后才会拿出来抛头露面。歼-10BTVC的参展,意味着我国已经被成为了世界第三个掌握矢量推力技术的国家!而这项技术本身就是世界一流的技术!而且我国矢量推力技术和美俄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否认我国矢量推力技术不是世界一流!


据悉,此次参展的歼-10BTVC技术验证机搭载的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涡扇-10B矢量推力发动机。从上面这张歼-10BTVC静态图可以看出,在发动机处于关机状态时,尾喷口朝下倾斜,这正是矢量尾喷管最大的的特点之一。今天是珠海航展的开幕式,装备涡扇-10B的歼-10BTVC技术验证机连续飞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J-turn机动和落叶飘机动,证明了涡扇-10B矢量发动机的强大的可靠性和澎湃的动力。

涡扇-10B的矢量推力技术妥妥的世界一流。涡扇-10B采用的是轴对称扩散段360°三元全向偏转尾喷管,而美国F-22战斗机的F-119发动机尾喷管仅仅是二元,只能上下偏转。俄罗斯的苏-35S战斗机使用的117S发动虽然也是三元全向偏转,但是角度较小,不过苏-35S战斗机机动性胜在使用双发动机!
除此之外,我国矢量尾喷管的加工技术独到,采用增材制造技术,也就是我们熟知的3D打印技术,制造尾喷管大部分零件。而且试验数据表明我国的矢量尾喷管使用216小时都没有明显磨损,相比之下粗糙的毛子尾喷管使用50小时基本就报废,只能更换。


涡扇-10B的研发成功,江苏苏州的一家民企居功至伟!都知道搞航发材料最重要,而江苏苏州这家叫做赛力菲陶纤公司正是为涡扇-10B研发了最新的碳化硅材料制成的尾喷口调节片。这个消息在去年某军网就曾经报道过,当时很隐晦的说这家公司为某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尾喷口调节片,现在这个某型就是装有矢量尾喷口的涡扇-10B发动机!今天歼-10B可是狠狠地抢了一把歼-20的风头,凭借三元矢量推力和鸭翼的配合,歼-B做出来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高度几乎不变,相当完美!这还不是最秀的,最秀的是它拉高之后做出的无半径下降转弯超机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落叶飘机动。美俄曾经断言,单发战斗机无法做出这个动作,现在,歼-10B狠狠打了这两位大佬的脸!歼-10B今天表现出的优秀机动性,正是涡扇-10B矢量推力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最有力的证明,不接受任何反驳!


军事哒哒哒


可以肯定地说,目前做的这台实验型发动机,是一流的,无人能及。目前做矢量喷管的只有中美俄三家,F-35B,我们知道是供垂直升力用的,大到90度没问题,小的偏转实现不了。F-22用的二元矢量喷管,可实现上下偏转20度,牺牲13%的推力以追求隐身。俄罗斯苏-35使用的二元矢量喷管,可上下偏转15度,用于苏-30MKI的AL-31FP和苏-35的117S发动机,苏-57所用产品30发动机尾喷管具有锯齿隐身设计,但对不利减弱X波段信号特征,推力损耗上也要大于我们的“太行”矢推。所以我们成为最好的三元矢量喷管,没有之一。不少人纳闷,为何不用歼-11来做实验,与F-22相比如何,歼-20何时能装配WS-15的矢推,等等,下面就这三个问题来详细说说。

★歼-11更好。双发做实验,更安全,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为了验证双发矢推技术,歼-11不无进行装机实验的可能。问题是我们的开始,在歼-10B单发机上展开,不得不说一个因由。首先,“太行”的成熟,使我们非常放心,推力虽比AL-31提高有限,但矢推损少本来极小,歼-10的验证,可为歼-20的验证积累经验。正像记者问杨伟的话,总师幽而一默,轻轻一笑,你怎么知道没有,呵呵,这就等于说,歼-20也没什么不可以,如果有了歼-10在前的验证,就直接装在歼-20就OK了。其次,歼-10要不要推出一款矢推的机型?以为不无这样的可能,有珠海的精彩为证。最后,大秀歼-10,有无外销的考虑,出世得晚,这些年光忙着自己装备了,未来自可考虑走出国门,面对四代机竞争,不得不打一点广告,歼-10矢推即给国际朋友一定的信心。

★二元还是三元?F-22推力足够大,不怕损失推力,我们则不然,动力不如人充沛,还不能这样折腾,再说F-22也不是唯一的路。歼-10矢推验证机的推出,可以说明,未来就是它了。技术虽是最复杂,但推力也是损失最小的,每片扩张调节片末端都有一可独立旋转的小型调节片,更有利于战机性能的改善。有人讲矢推没有用,理由是五代机不再狗斗,这也是可以讨论的,在空中可能遇到各种情况,每一项技术的改变要能站住脚,改变方能开始。矢推也不只是利于近距格斗,对于飞行性能的提高,也是大为帮助的,尤其在超音速机动中,易于配平,可减少雷达反射回波。现在有人诟议使用俄制发动机的歼-20,即尾部隐身效果还不是很好,配装两台大推力矢推后,自然更利隐身。因此,我们不会采取F-22的二元矢推。

★何时得以装配?这要看涡扇-15的研制进度,如果魂舞大漠讲已经展开装机实验,大批量装备只在旦夕之间,可能就会受到质疑。也许我们没有这么快吧?要问有什么理由,不是内情人士,根本难以回答,但“太行”的成熟,理应给我们一信心。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当的基础,正迎来发动机明朗的春天,在人才、研制机制、资金、各种实验装备配套、各种工艺、材料等方面,不再担忧。当然,差距是有,还相当之大,知道四代矢推已不成问题就行了呗,再向前发展,就不是考虑缩小差距多少年的问题,而是会在一个什么时间节点赶平了,以尽快实现超越的问题。航空发动机作为工业王冠上的明珠,集各种科学技术于一身,绝不可低估其研发难度,如我们在大飞机发动机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如果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也绝非就是过不去的火焰山。


魂舞大漠


显然,当时的一飞冲天展示了至少世界一流的水平,所谓当时,即表演时。

这样说既不是高调,也不是低调。如果接下来直至列装仍然如此,或叫保持住如此,就可谓货真价实、板上钉钉的世界一流,意味着真正成为了战机有效超巡的现实必要条件之一,更表明我国在发动机和结合矢量推力的飞行控制等领域走出了自己的路,意义非凡。

何以强调"当时″2字?就因为是装在技术验证机上的本身还处于验证阶段的技术,后续会出现什么问题?多少问题?包括可能的故障,大的和小的,出现不可预测,又往往是必然,更何况,表演时在单机、单台上表现上佳,回头在多机、多台上能否表现上好?不可预料,谁也拍不了胸脯保证,尤其在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

航空发动机是设计出来的,也是试验出来的,走的是1条设计→试验→修改设计→再试验……的循环之路,与不少行业不同,与不少高科技行业也不同,处于验证阶段时,谁都不该把话说满,刚说满就马上被打脸,何以研制周期特长?主要是"技术″因素在作怪,设计和试验又是主要中的主要。


肇俊武


能整合到飞控里的矢量控制软件才是整套技术的核心,外行才只盯着一个喷口装专家。这次出场的只是一个技术验证机,离完成还差的很远。整体进度类似俄国在1997年推出的su37矢量控制验证机,很可能还在用手动模式收集数据,还没到集中测试控制软件的阶段,等于和日本的心神查不多的进度,区别就是日本感觉用处不大就不继续推进了。如果从俄国在2003年才推出有控制软件整合的米格29ovt推测时间,中国还要5年才能完成。而且俄国直接用双发飞机顺便测试了差动滚转,中国用单发飞机测试会少一门功课。是不是能用到j20很难说。还有矢量是为了低速状态补充控制力的一个手段,但在速度够快时反而要关闭功能,避免控制力过大造成空中解体,航展的飞行都是低速飞行,看着是好看,到到了超音速用处就小多了。j20是为了全程超音速攻防设计的,所以也是用不上。当初够买su35时主要就是因为这套控制软件磨了很多谈判时间,和全动喷口没关系,最后还是没谈成,全要靠自己开发。按说十年前就有技术可以做这样的喷口,但就是没软件支持,这次能有个验证机算是好事,至少可以验证这技术能有多大用,不用盲目的把这技术吹上天。符合中国自己的需要和成本才能长久的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