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20为了兼顾超音速和机动性不采用飞翼结构,你怎么看?

李憨


轰炸机超音速突防和兼顾一定机动性是上个世纪的设计思路。

轰炸机本身追求大航程大载荷的情况下本身重量就很大,满载100余吨战略轰炸机请问要什么机动性?

这种想法就是错的就算是战斗机机动性也比不过导弹,既然比不过还那么重要那么高机动性干嘛?

再说说超音速,美国F22战机在超音速巡航的时候美国专家是这样说的,超音速飞行的F22在天空中就像一团巨大的火球(在红外探测系统下)。

我的看法是我们要走美国的路,搞类似B21的战略轰炸机而不是类似俄罗斯图160战略轰炸机,思想要进步不要退步。


李晓伟


中国的第一款战略轰炸机轰20都极有可能是一款和美军B2类似的全隐身战略轰炸机。作为我国独立研发的第一种飞翼式布局大飞机,国外方面对轰20是否能够达到全隐身性能设计的质疑也很多。

根据这几天来国外方面的分析,国产轰20战略轰炸机很可能会使用带有一对小翼的设计布局。而根据美国方面的相关飞机研究理论,小翼式布局隐身轰炸机虽然确实有助于解决没有传统尾翼和方向舵的飞翼式飞机的偏航控制难题,但是,这样的设计也很难做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隐身飞机的隐身能力”。而从国外方面对中国轰20将会采用小翼式布局的推测来看,对于中国研发飞翼式布局飞机的能力,相关国家还是表示质疑的。

飞翼式布局飞机相比于传统飞机设计取消了尾翼结构,其对于相关控制系统的要求也要高出传统设计飞机不少。而作为当今世界第一个研发成功并应用了飞翼式布局飞机的国家军队,美军的B2轰炸机飞翼式布局设计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借助对二战时期德国的飞翼式布局飞机的研究成果,美国方面实际造出飞翼式飞机也用了几十年时间,而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中国航空产业想要造出飞翼式飞机,很显然也是不容易的。

从美国的相关经验来看,战略轰炸机想要达到全隐身设计,飞翼式布局还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相比于美国,中国航空产业对研发飞翼式布局飞机的经验更加缺乏。现今为止,中国航空产业唯一做过的飞翼式布局飞机,至少已经曝光的型号也就只有某型飞翼式布局无人机一种。虽然其相比于大型飞机的技术难度可能要小一些,但是,这款飞翼式布局无人机的相关技术验证能力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根据相关方面的推测和分析,笔者认为,为了保证项目的整体进度和减少项目的风险,中国轰20战略轰炸机采用多出一对小翼的飞翼式布局设计也是有可能的。而且,作为我国第一种战略型、大型轰炸机,轰20若做此选择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因此,对于轰20可能的一些不足,我们还是应该给予最大的宽容的,毕竟,能够实际做出一款飞翼式布局大型战略轰炸机,中国航空产业的进步就已经非常巨大了。


利刃巨透社


轰20为了兼顾超音速,不采用飞翼结构,你怎么看?

首先,题主的想法是对的。

近日,西飞宣传片结束之后有一个花絮,貌似飞翼,引起热议。


但其实这未必实体飞机,也未必是飞翼。因为没有看到后机身,也许是有尾翼的。例如下图飞机,正面看也是这样。

为什么说题主的说法是对的呢?不用飞翼的原因如下:

1,飞翼只适合中小型飞机,尤其是无人机。如果大了,卫星很容易发现和跟踪。因为如今地球静止轨道的光学卫星识别率越来越高了,进入了米级时代;视频小星座时代也要到来了;米波谐波雷达也进入了成熟期。中空慢飞,被发现就成了靶子。



2,大飞翼除了隐身,没有其他自保能力,隐身一失效,就彻底失败。它不适合于高空高速,也不适合于掠地掠海,机动性也不行,远距离打击也不行。

飞翼布局不是高速气动,因此不能高空高速。由于襟翼力臂相对较短,俯仰控制能力差,掠海容易钻入水中。弹仓较短,装巡航导弹的长度受限,装小动力滑翔炸弹又容易被拦截。

3,作为核弹投送者,任务被洲际导弹取代。

4,作为常规炸弹打扫战场,成本又太贵。选择图160那样更好。

综上,大飞翼已经过时,被时代所淘汰。创新双三(3万米3马赫)气动更为合理,隐身也可以兼顾,机动性要求就可以省掉了。

如果把大飞翼做成廉价的打扫战场“铁扫帚”,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能不能做到那么廉价,也是很有难度啊。


银杏智库


首先必须承认,作为局外人,我们的所有答案都是猜。不釆用飞翼部局,这一切皆有可能,毕竟我国的风洞设施建设世界第一,完全以支撑任何升力部局的实际验证,但做为当今的战略轰炸机,首先面对的并非是超音速突防和其机动性能,其性能定位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大航程和最佳隐身性能!当然在此基础上鱼与熊掌兼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未来的轰20所承担担的任务和其所面临的战场环境,决定了它必须首先考虑大航程。轰20未来的任务在我国现有装备基础上,将是远离基地的战略打击及战略巡航。在我国空军已经装备大量轰6系列轰炸机及东风26导弹的成建制列装条件下,未来的轰20在距岸六千公里范围之内没有它的主要战场,它的威慑和打击目标在潜在敌人的本土及其附近地区,所以它的首要设计指标必然是大航程。具体到不空中受油的作战半径,应在轰6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外,也就是在6一7千公里之间,总航程应至少1.4万公里,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越远越好了。


轰20未来的战场环境决定了最佳隐身性能是其必须具备的选择,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对空态势感知能力越来越强大,除其天基系统外,地基海基大型雷达的探测距离已经超过六千公里。有人可能认为它的这个探测距离的目标在高空,我们的轰20就可以低空突防。但这只在近距离低空突防可以,远程奔袭就必须保证耗油的经济性,只有在8千米以上高空才能做到这一点。低空飞行空气阻力大增,耗油率则也相应大幅增加,轰20将无法进入战场,所以隐身性能是轰20的必然选择。


至于题主所说的兼顾超音速性能,就只能在我们的技术条件足可以支撑情况下,确实是个不错的选项,这对执行任务的及时有效和撤出战场都是个很大的助力。但这必须是在技术条件足可支撑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而其机动性能,作为轰20战略轰炸的大型飞机,将永远都不会考虑。因为这种大型飞机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跟战斗机及其空空导弹拚机动性,倒不如考虑一下轰炸机的自卫能力,例如在其机翼等可能部位装备内置式自卫装备来应急。


铁岭锋


轰20使用什么具体构型在没有真机面世之前是很难猜测的,不过有一点不能陷入别人的思维模式。美国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是飞翼结构,并不代表着以后所有的隐形战略轰炸机都要模仿它的结构。



首先美国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的缺点也有一大堆,譬如它的机动力就非常差,起飞降落是的控制力也不好。当然它的隐形性能遮盖了它的众多不足,不过它真的不是一款经济实用的好产品。美国对它的使用也是有着许多无奈的,每次任务的隐形涂层就够维护人员忙活半天的了。



对比美国的B2中国未来可能的轰20肯定要避免它的这些缺点,尽量保留一些它的优点。当年歼20的鸭翼布局不就被吐槽的无以复加么,可是当歼20正式服役以后充分证明了鸭翼也是可以有着良好的隐身性能的。这也充分证明了走自己的路,结合参考各方的研究成果发展有自己特色的装备,不能老是跟到别人屁股后面跑,而是要集成创新搞出自己的成果。



超越创新就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走到世界的最前沿。中国的高铁系统不就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超越的么。相信中国的航空工业必定会拿出一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并且独树一帜的轰20。


异域边缘


从5月8日中航官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名为《大国起飞60载征程 今朝圆梦:庆祝中国航空工业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创建60周年》的宣传片中可以看到,轰-20采用的正是飞翼布局。

但轰-20的飞翼布局和B-2/B-21的经典飞翼布局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从视频截图中被蒙布覆盖的那架飞机的折线前缘可以看到,轰-20采用了双后掠前缘飞翼布局。

这种布局被飞翼大家诺格公司称为“折边风筝”(cranked kite)。诺格公司在研究下一代飞翼无人机和有人驾驶轰炸机的布局时研究了菱形飞翼(被诺格叫做风筝-kite)和传统飞翼的优缺点,发现菱形飞翼的机身较长,利于布置武器弹舱,且后缘升降副翼具有较高的俯仰操纵力矩,但由于翼展较小,升阻比不高,影响了航程表现。诺格的X-47A无人机就采用了“风筝”飞翼布局。

传统飞翼的优缺点正好和“风筝”相反,具有极佳的气动效率,但由于机身较短导致俯仰操纵不利,不适合被用作舰载无人机。所以诺格就综合两种飞翼的特点设计出了“折边风筝”飞翼,然后使用在了X-47B舰载无人机上。该布局在我国被称作双后掠前缘飞翼布局。

双后掠前缘飞翼布局通过较长的机身和展弦比较大的外翼段实现了较好的俯仰操纵特性和较高的巡航效率,使轰-20在具有良好载荷/航程能力的同时有更好的低空高速地形跟踪飞行品质。基本上可以说明轰-20比B-2更加重视低空突防能力,为此不惜稍微牺牲隐身性能。此外,从轰-20的飞翼布局看,该机基本不具备超音速能力。

总之,不管是传统飞翼还是“折边风筝”,都属于飞翼。


飞豹科普秀


很明显,传说中的轰20就是飞翼造型,答案就在今天航空工业今天发布的宣传片里。

19年前的今天,美国用一种四发、飞翼布局的隐形轰炸机悍然轰炸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我3名同胞牺牲。19后的今天,航空工业在一则宣传片的末尾用这样一个画面揭示了我国下一代轰炸机的样子:虽然蒙着面纱,仍能分辨出这也是一种没有尾翼的飞翼布局隐形轰炸机…与轰炸我使馆的美国轰炸机如出一辙。在强敌的压力下,我们倔强的活成了我们曾经羡慕的样子。

飞翼布局仍然是兼顾航程载荷性能气动性能和隐身性能的最好布局,也是大型轰炸机最适合的方案。近期某官方杂志和沈飞的内部刊物上流露出一种中型超音速隐身轰炸机的方案,使很多军迷和网友以为这就是中国未来轰炸机的样子。

该杂志是我国官方举办的杂志,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这个封面给很多军迷“钦定”的感觉。
而近期网上流传甚光的沈飞内部刊物(鶻鹰神话)

中的这张照片中那个隐身特征明显的机头模型与上图《航空知识》封面遥相呼应,我国下一代隐身轰炸机“呼之欲出”。

笔者觉得这个所谓的中型超音速隐身轰炸机不太靠谱,应该是我国军工企业众多验证方案的一种,原因如下:

1、按照我国严格的保密制度,如此重要的机型资料不可能如此大肆传播,列位想想歼20,还有其他重要型号,这样曝光过吗?

2、网上曝光的这个超音速隐形轰炸机方案,显然是一种起飞重量40-50吨的战术轰炸机,为了追求超音速性能,机身扁平,造成内置弹仓尺寸有限、机内燃油有限而且造价肯定不菲。一个作战半径不足2000公里、不能内置大型巡航导弹的隐形轰炸机跟歼20相比有什么优势呢?空军有什么理由采购呢?

所以,笔者愚见,这个玩意应该没什么下文了。

如不出意外的话,上图才是轰20的样子。一种四发、飞翼布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航程超过一万二千公里、载弹量超过25吨的战略大杀器。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轰20“误炸”了美国驻日本大使馆,美国的青年们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门前抗议,而我们的外交官耸耸肩、摆摆手对“误炸”表示遗憾。然后我们的远程巡逻机在夏威夷空域撞掉美国的伴飞战斗机,而我们的外交官还是耸耸肩、摆摆手表示遗憾…我觉得最好的报复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中航工业最新披露画面,“下一个回事谁?”很明显是一个飞翼布局)

首先,根据中航工业西飞最近披露的宣传片画面,“轰-20”(军迷爱称 目前没有确切型号)的下一代轰炸机有很大几率会选择飞翼布局。这可能跟题主获得的消息来源有所不同。先说说战略轰炸机为什么不考虑超音速性能和机动性。对于大型战略轰炸机来说,几大要素关键:载弹量、航程、隐身,这都是现在所需要兼顾的。

而超音速巡航,这个曾经热门的突防技术,在动辄末端5、6马赫防空导弹面前,并没有突出性能。同时,由于现代战略轰炸机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直接飞临敌方上空执行投弹任务,而是在中远距离和敌方防区外对敌实施精确打击,所以主要选择的武器是巡航导弹。自己不需要以身犯险。自然就不需要超音速巡航能力。

(图-160固然拉风 但是其隐身能力并不佳 所以还是主要执行防区外打击任务)

至于“机动性”就更没有办法兼顾,空空导弹末端机动能力甚至达到60G,现代战斗机能够承受的载荷也就9-10G,依靠机动性来躲避敌方防空导弹,并不现实。所以,从反方向推论,也不可能主要去兼顾“超音速”和“机动性”这两个参数来建造大型战略轰炸机。

飞翼的气动布局,主要还是在隐身性能上突出,气动效率倒不是很高,尤其是在起飞和着陆阶段,飞控需要对升力进行比较复杂的控制,这也导致了飞翼气动布局的研制难度。美军的B-2就曾经因为传感器事故而导致在起飞阶段坠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种大型飞翼气动布局的设计难度之大。

对于现代战略轰炸机来说,核心任务其实就是2个,执行“对敌防区外远程打击”(尽可能装大弹药)还有就是“核威慑巡航能力”(续航能力尽可能长,尽可能降低被敌方探测到)。所以,正因为这两个任务,飞翼气动布局才是相对下最为合适的。当然,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好的气动布局出现,但如今对比来看,暂时并没有特别好的替代方案。

以上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的认识和资讯整合,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深入讨论。

军事天地


除红外雷达以外的军用雷达探测原理就是反射面积,当反射面积达到临界值的时候,雷达就会自动判定为战机,而轰炸机庞大的体型就是最好的反射体,所以普通的轰炸机在雷达面前是无所遁形的,想要减小反射面积,一个是改变外形,一个就是采用可以吸收雷达波的材料,B2在这两方面做的确实是很到位的,飞翼布局有效减小了雷达反射面积,吸波材料又进一步减少了反射回去的雷达探测波,但是飞翼布局的弊端也很明显,第一就是飞行速度,飞翼布局不利于飞行,所以B2属于亚音速轰炸机,第二就是机动性,飞翼布局基本没有什么机动性可言,转弯都很费劲,飞翼布局确实有利于隐身,但是不是飞翼布局不一定就不能隐身,所以我们的轰20也许在隐身和机动性上做了调整了兼顾,或者我们在常规布局上做了重大的突破,使常规布局也可以达到隐身效果


从心开始139629221


我说一句外行的观点,咱们中国的飞机比如轰20,要想赶超美国直接就该玩一个美国不敢想的东西,比如变形(并非像变形金刚那样只要局部变形就可以)在常规状态下轰20是隐身飞翼布局,当作战情况出现变化,需要高机动性的时候飞翼布局可变形成为带尾翼布局,这样应该是最牛币的,能直接吓死美国。比如图中这两种形态互相转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