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的简介

野鸭的简介

野鸭是水鸟的典型代表,野鸭是 绿头鸭在北半球的俗名。野 鸭属鸟纲、 雁形目、 鸭科;其数量非常多,是多种野生鸭类的通俗名称,有十余个种类。野鸭能进行长途的迁徙飞行,最高的飞行速度能达到时速110公里。

狭义的野鸭系指绿头鸭,别名为大绿头、大红腿鸭、大麻鸭等。最常见的大型野鸭、也是除番鸭以外的所有 家鸭的祖先。广义的野鸭还包括很多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野鸭的简介

水鸭是体形最小的河鸭属鸟类之一,体长不及40厘米,仅为常见的绿头鸭的2/3。本物种雄雌异形异色, 雄鸟头颈部基色为栗褐色,从两侧眼周开始直到颈侧分布者一条绿色的色带,呈逗号的形状,与栗褐色的底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脸上的这个“绿色大逗号”也是辨识绿翅鸭雄鸟的重要特征,除了大逗号,从嘴基开始有一条淡淡的白色细线延伸到眼前;上背、肩部、两胁远看灰色,进看则为白色底色上密布黑色幼细横纹;下背和腰部褐色,尾上覆羽黑色;翼镜为与头部“大逗号”相同的翠绿色,初级飞羽最外侧一枚白色,当双翅收拢时在上体和下体之间形成一条醒目的白色横带,这也是鉴别本物种的重要特征;胸部和上腹部淡褐色,具深褐色的圆斑,尾下覆羽为奶黄色,在臀部形成一块具有黑色绒边的奶黄色块,这是鉴别本物种的第三大特征。雌鸟为雄鸟的暗色版本,通体以褐色为基调,并不具有雄鸟所具有的“面部大逗号”、“体侧白线”和“奶油屁股”这三大特征,但雌鸟保持了翠绿色的翼镜,并有着非常小巧的身材,这都是本物种 雌鸟的鉴别特征。虹膜褐色;喙和足均为灰色。

雌野鸭体型较小,体长50~56厘米,体重约1千克;全身羽毛呈棕褐色,并缀有暗黑色斑点;胸腹部有黑色条纹;尾毛与家鸭相似,但羽毛亮而紧凑,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白麻花纹;颈下无白环,尾羽不上卷。

绿头野鸭的腿脚橙黄色,爪黑。故又称之为大红腿鸭。

野鸭的简介

雏野鸭全身为黑灰色绒羽,脸、肩、背和腹有淡黄色绒羽相间,喙和脚灰色,趾爪黄色。 羽毛生长变化有一定规律。15日龄毛色全部变为灰白色,腹羽开始生长;25日龄翅羽生长,侧羽毛齐、展羽;30日龄翅尖已见硬毛管,腹羽长齐;40日龄羽毛长齐,翼尖长约4厘米;45日龄尾羽 羽片展开;50日龄背羽长齐,翼尖羽毛长约8厘米;60日龄翼羽伸长到12厘米,副翼的锦羽开始生长;70日龄主翼羽长达16厘米,锦羽长齐,开始飞翔;80日龄羽毛长齐,翼长达19厘米,具有成年鸭的形态特征。

野鸭虽带有野性,但胆小,警惕性高,若有陌生人或畜、野兽接近即发生惊叫。成群逃避,如突然受惊,则拼命逃窜高飞。因此,野鸭饲养环境应安静,尽量免受人、畜干扰。

绿头野鸭脚趾间有 蹼,善于在水中游泳和戏水,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通过戏水有利于羽毛的清洁卫生和生长发育。在绿头野鸭的商品养殖中,不宜采用家鸭使用的旱养法,以免羽毛光泽度差,甚至折损严重,失去绿头野鸭羽毛的外观形象,降低出售市价。

野生绿头鸭翅膀强健,飞翔能力强。在70日龄后,翅膀长大,飞羽长齐,不仅能从陆地飞,还能从水面直接飞起,飞翔较远。在人工集约化养殖时,要注意防止飞逸外逃,对于大日龄的绿头野鸭所使用的房舍、陆地场和水上运动场都要设置网蓬。

野鸭的简介

野鸭具有适应粗放的饲养环境,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的优点,养在竹木简易棚舍中,一个月存活率高

野鸭

达98%,种野鸭也较早熟,最早164日龄可见蛋。年产蛋100个左右,以全年来计产量上半年占65%左右,种野鸭以公母配比1:6时,种蛋受精率可高达90%以上,炎热的七、八月份可达85%,可以全年孵化 育雏生产商品野鸭,冬季亦产蛋。不像某些珍禽有明显 繁殖季节。如以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各85%,育雏率95%计算,一只母野鸭一年又可繁殖小鸭70只左右,加强饲养,产蛋量仍可提高,商品野鸭4周龄体重平均达到445克,耗料1081克,9周龄平均达到1167克,耗料3120克,一般60~70日龄可上市,全期料肉比3.7:1。此时期宰杀加工,肉质鲜嫩,肉味较好,全净膛屠宰率可高达87.5%,脂肪很少。如再饲养下去体重增加并不多,耗料较多,只是羽毛更丰满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