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是怎样一种存在?

小姐自然醒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是清政府用于堵截太平军进兵苏常膏腴之地,确保江南财赋不落入贼手的重要防卫力量。

江南大营

1853年3月27日,太平军占领南京后的第八天,时任湖北提督的钦差大臣向荣便在孝陵卫建营筑垒,称为“江南大营”。它以孝陵卫主营为中心,自北由长江南岸的石埠桥开始,顺栖霞、尧化门、黄马群、孝陵卫、高桥门、秣陵关、溧水等地,一直南到东坝,自北而南,形成了一道沿南京东山以及城南秦淮河、石臼湖、固城湖的有力防线,总兵力有五万余人。1855年6月20日,石达开、秦日纲两部人马合攻从外猛攻清军营垒,杨秀清则发兵从洪武门、朝阳门杀出城外,把门外清军营垒尽数摧毁。得胜之后,太平军合军直扑孝陵卫向荣主营,清军悍将张国梁被击伤,清军溃散。向荣见势不妙,拍马窜向淳化镇方向,以句容为前哨阵地,沿运河退守丹阳、溧阳。江南大营建立三年后,首次被太平军攻破,此为一破江南大营。

1857年6月,清将张国梁趁天京事变之机相继攻克溧水、句容、镇江、沿秣陵关、大胜关再次建立江南大营,以和春为统帅。清军在城西、城南、城东挖掘一条深宽大濠,从水西门向东沿伸,经通济门、太平门,向北一直延至七里洲,有一百多里长,时人称为“万里长濠”。

1860年5月5日,李秀成采用“调虎离山”之计,率部攻取杭州,然后迅速回援,合陈玉成、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五路大军直扑清军大营,天京城内十余万人也趁机杀出,里应外合,攻破清军营垒数十座,此为二破江南大营。

江北大营

1853年4月16日,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外围建立“江北大营”。它以扬州为中心,联接仪征,六合等地依托长江天险,构筑起一道长江以北的重要防线。

1855年4月2日,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吴如孝等人,乘夜从金山渡河,直杀江北大营。在太平军突然袭击下,清军纷纷败退,两天之内,虹桥、朴树湾、三汊河一带一百二十多座大小营垒全部失守,“江北大营”被摧毁,此为一破江北大营。

1857年,清军德兴阿部趁天京内讧之机,再度攻占扬州、六合,重新建立江北大营,归钦差大臣和春统属。

1858年9月17日,陈玉成与李秀成分率所部在滁州乌衣会师,合击德兴阿所部清军,杀清军数千人,乘胜进兵江浦县,在小店迎面击败清军自江南大营派出的援军,总兵冯子材所率领的五千精骑,一举攻下浦口。九洑州方向的太平军借势渡水参战,三方合力,在浦口杀掉清军一万多人,此为二破江北大营。太平军二破江南、江北大营后,清廷对绿营彻底失望,撤销了围困天京的计划。李秀成乘机开辟江浙战场,攻占了苏州、常州、无锡等多个府县,建立苏福省,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粮饷基地。清廷只得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重用湘军,采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策略,占据上游,逐步进逼。1861年9月,湘军攻克安庆之后,太平天国自此大势已去,只好苟延残喘,等待着最后的灭亡。


历史茶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是用于封锁太平天国的战略部署。

江南大营就在距离南京城不过数理的孝陵卫。

开始是向荣率领5万大军追赶太平军到南京,随后在南京城南驻扎。

江南大营对于太平军的威胁极大,不但可以时刻威胁到南京城,还封锁了太平军南下苏南、江西的路线。

正常来说,太平军应该集中兵力将其打破。而当时太平军在南京已经有10万大军。

奇怪的是,太平军错误判断形势,只留下几万人和江南大营周旋,另外分兵两支主力北上和西进,扩充地盘。

而江南大营明明就在眼皮下,火烧眉毛,是在是杨秀清等人的战略幼稚。

直到3年后,杨秀清才集中主力,击破江南大营,彻底消除了心腹之患。

然后,2年后趁着太平军在南京内讧,清军又建立江南大营,这次兵力更多,高达10万之众。

2年后,李秀成攻击浙江重镇杭州,引诱江南大营分兵救援,再次趁虚而入,击溃清军主力,再次摧毁江南大营。

至此,江南大营没有恢复,直到湘军团团包围南京城。


至于江北大营,相比江南大营就差了很多。

它设置在扬州,主要目的是封锁太平军北上的路线。

但因为扬州和南京相隔长江天险,所以江北大营对南京本身的威胁有限,远没有江南大营这么致命。

1856年,在击破江南大营之前,太平军燕王秦日纲首先猛攻江北大营,将其击毁,攻陷了扬州。

后来也是趁着南京内讧,清军又建立江北大营,收复扬州。但是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击破江北大营,10月破扬州,江北大营最终被毁。

客观来说,江南和江北大营的存在,是有较大意义的。它从战略上和具体战术上,对南京造成较大威胁,牵制了太平军很多兵力。

只是,这种固定死守的所谓大营,其实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被摧毁只是时间问题。


萨沙


江北和江南大营都先后有两个。

第一个江南大营是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在天京城东建立的,大本营最初在马群(一说岗子村),然后移孝陵卫,主帅是从广西一路追击太平军到江南的钦差大臣向荣,主力则是抽调各地的绿营兵,也有募勇和少量八旗(主要是江宁驻防八旗残部),成立时太平军占领天京仅10天不到。这个江南大营众号十万,实际兵力稳定在五六万左右,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被杨秀清调动秦日纲集合陈玉成、李秀成、陈仕章、涂振兴、周胜坤五丞相部为主攻、石达开部为助攻击破,退至丹阳后向荣自杀,余部由和春、张国梁率领退到溧阳,七月天京事变发生,杨秀清被杀,秦日纲则是杀杨者之一,太平军无心恋战,大营残部得以保存。

第二个江南大营则是天京事变后清军相继攻占句容、溧水、瓜洲、镇江,再次逼近天京后,于咸丰八年二月建立的,骨干是第一个大营残部,主帅是钦差大臣和春,左右翼长是张国梁和湖北提督王浚,众号十多万,实际上则在6-8万间浮动,这个大营咸丰十年初一度几乎困死天京,但被李秀成主导的“围魏救赵”牵扯兵力,张玉良部被调动去援杭州,而太平军各部十多万人突然出现在大营附近围攻,大营在当年五月溃散,和春逃镇江、苏州,先行逃跑的杨文定等人闭门不纳,遂自杀于浒墅关,张国梁、王浚两翼长都在丹阳战死,大营此后再未恢复、

江南大营的主攻方向是天京,是咸丰十年前清方“破城擒渠”的希望所在,咸丰九年初起还节制江北原属江北大营的各军。但两任主帅都没有地方督抚头衔,只是绿营将领,麾下军队中属于地方的部队,如前期隶属于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的各部,后期属于浙江提督张玉良的部队,一旦自己汛地出问题往往会先顾根本,让主帅无所适从。

第一个江北大营是咸丰三年三四月间在扬州仙女庙成立的,主帅是钦差大臣琦善,咸丰四年六月琦善去世,改托明阿,兵力约两三万人,咸丰六年四五月间被秦日纲部击溃,托明阿革职,以德兴阿继任,后者在天京事变后重建江北大营,但咸丰八年七八月间被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部在扬州击溃,不久后德兴阿被革职,江北大营各部转归江南大营和春节制,此后江北大营再未恢复。

江北大营的主攻方向,咸丰七年前为扬州-瓜洲,瓜洲攻破后则是太平天国的天浦省(浦口、江浦)。由于要确保漕运,屏障京师,清朝对江北大营的重视程度一度超过江南大营,三任主帅都是旗人大员,军队主力也是八旗兵。但也正因如此,江北大营的战斗力一直远逊于江南大营,后期的主攻目标两浦,直到江北大营解散都未被他们攻破过(后来一度攻破,已是江南大营节制后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