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

非鱼142124634


但凡对世法有所染著便为有为法。通俗地说,以功利心去做事,即便是诵经、拜忏仍是有为法。以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行事做人便是无为法。有为、无为,不以形式论,而以心论。



有为法都著相而求。相是生灭的东西,会经历成、住、坏、空几个阶段,纵使存活上万年,终有形散幻灭的一天。用佛陀的话比喻就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人心不足蛇吞象,得到好的,就希望美好天长地久、永不改变!孰不知“永远在变”是宇宙法则、自然之规律,一厢情愿的幻想与实际相抗衡,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痛苦纠结。

我们的痛苦不是来自外在的改变,而是来自对改变的看法。抗拒改变的现实和认为它不应该如何如何,是一切痛苦的根源。简言之,痛苦来自头脑的认知而非外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在做颠覆我们头脑认知的工作。试想,如果认识到了“变是常态”,那么面对因“变”而产生的一切问题,是不是就可处之泰然、顺其自然,不再抗拒、为难自己?

一个男人离开了女人,女人如果认定:他不应该薄情寡义、忘恩负义,除了令自己更加悲愤难平外又能改变和挽回什么?反之,如果头脑不再和既成的事实打架、不再有他不应该如何如何的念头,那么心绪是不是更宁静些,受伤害的感觉也更淡一些?!



外在的人与事能否伤害到我们,决定权从来都在自己手里,因为我们才是它的终极诠释者。

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和事情经由我们而发生,二字之差,生命体验天地悬殊、云泥迥异。


菩提月满西楼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其实不用学佛,也是能够理解的,很直白的说话,也没那么玄,都是直接的道理。(本解释属个人见解,不代表真知灼见)

一切有为法:就是我们人在世间一切造作,起心动念,所想所做,这叫有为之法。有为就是看的见的感受的到的这些事事物物。

如梦幻泡影:如梦,就是像做一个梦一样,感觉很真实,但醒来后什么都没有。如幻,就是像幻化的一样,跟幻术一样,我们只是看幻术表演的人。如泡,是时间很短,就像水泡一样,没多久就破灭了,什么都没有。如影,是跟影子一样,尽管伴随着我们,如影随形,但只是影子。

如露亦如电:如露,是如露水一样都在滋润人,是在成就人的修行。如电,也跟天空的闪电一样,是因缘和合才会产生的,看似声音很大,很亮,但过后什么都没有。但雷电也是在成就世间万物,也是在成就我们人,让我们人惊雷炸醒。

应作如是观:我们人,知道这些道理,也应是如此清晰明了的来这样对待一切有为法,方不迷失自己。以此观生活修行。


命理师陈一宏


这四句偈出自大乘般若类经典《金刚经》,这是最著名的佛经之一。般若的意思是智慧,这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能空一切的佛教大智慧,而《金刚经》的主旨就是诸法皆空。这四句偈说的也是诸法皆空的道理。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有为法

有为法就是世间一切由因缘造作的现象,包括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各种现象。

也就是说,有为法就是因缘所生之法,世间一切现象的产生、存在、发展和消亡,都有一定的条件和原因。条件具备,就可以存在,条件不具备,就不会存在。

比如,人就是一种有为法,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由于他父母的结合、养育,由于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这些都是生成人的因缘。


有为法是由因缘生成的,所以都是没有自性的——也就是说,无法独立存在,无法永恒存在,必须依赖一定的因缘条件。有为法有生有灭,因缘聚则生 ,因缘散则灭。佛教因此认为有为法都是不真实的,是空的。

以人的短暂寿命去衡量,可能有些有为法是长久存在的。但是,和真正的永恒相比,所有的有为法都是短暂的。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为法是不真实的,就像做梦和幻化。

有为法是转瞬即逝的,就像水泡、露珠和闪电。

有为法是没有自性的,必须依靠因缘而存在,就像影子。



梦露居士


《金刚经》: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我们这里可明白,所有的圣贤都是因为无为法,才有很大的不同,一切众生以有为法而没有区别。《金刚经》中让我们修的是无为法,我们才可以舍掉有为法。


何为有为法?

我们对于万事万物,取相着相,贪着,这个就是有为法。

何为无为法?

无为法就是不取相,不染着,不贪着,一切用过即舍。

我们明白了《金刚经》的主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金刚经》:“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如果我们取法相与非法相,都着我、人、众生、寿者相。如果我们想离一切相,我们不就取法,不就取非法。如来把佛法比较为渡河的筏,到达彼岸之后,我们就应该舍筏上岸,而不是着相与筏,不舍得挂掉筏上岸。

无论法相与非法相,都是通达智慧的筏,修达智慧彼岸时,我们就应该舍,不应该贪着。


同样,对于无为法,也有三个层次:阿罗汉、菩萨,佛陀。

净空法师说,没有了执著就是阿罗汉,没有了分别就是菩萨,没有了妄想就是佛。

我们知道断妄想是何其的难,因为凡事皆因妄想而生,所以断这个非常的困难。

断掉妄想,我们就达到了清静无为的佛陀的境界,此时就是最高层次的无为法状态。

因为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有我心所生,也就是我们的妄想所生。

如果我心不动,一切皆不会生,那就不会有有为法。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梦境我们醒来即无,影子没有光明即无,露水有了阳光即无或者闪电瞬间即无。我们的妄想心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达到无为清静的状态,我们的妄想心即无。所以有为法是因我们妄想所生。妄想不生,一切幻像皆无。


止一,静笃以此为记。


喜欢原创文化历史内容,请关注:驯服黑夜



用户58958619245


尘世是由盘根错节因缘构成的幻影,佛法也是幻影的一部分,实修,吸收般若能量,化空幻影,入极乐净土。


修行极深处,固不可破的业障,吹口气就能摧毁,业障破除,幻影消失,极乐呈现,极乐无法用语言表达,用尘世事物做比喻,浅浅浅描述一下,似长江叠浪,滔滔不绝,一道强似一道,层层叠叠,一触岸堤,场面突变,波澜壮阔,绚丽多彩。

同样情景,般若能量场,随着修炼加深,层层增强,一旦突破关口,刹时之间,尘世无影无踪,极乐之乐奏起,接引佛众菩萨云集,华丽庭楼,飞天环绕。
此时此刻,我获得这一切,我主宰这一切,"无明"萌动,能量强度锐减,坠回尘世,再想入,难之又难。只有彻底掌握金刚经,"无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作如是观",等功法,才能极乐永驻,"驻"不是"住","极乐"不是"成佛",只是摆脱六道轮回,不再受生老病死纠缠,在净土中修行。


能量加持


我看了几位大德的解释,不管对于不对,讲的太繁琐。有为法就是世间法,就是三界内的法,是生灭法,是虚妄法!是不实法!如人世间的水,人看到就是水,可是天人看到是琉璃。我们世间一天是24小时,天上一天是人间100年。天人看我们生死,今天看你有,明天就没了。天人知道生死无常!佛陀看我们生死,是刹那间无量生死,只有自性不生不灭,我们的色身生死就像换衣服,一会人,一会牛,一会地狱,一会阿修罗。刹那刹那间不停的在生死!所以才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个刹那间变的不是你,不变的才是你!基于如此道理,佛陀才给我们说金刚经,让你明白那个变化的是虚妄的,要透过变化看到不变的,哪个才是如来!这才是应作如是观的真正含义!!!


念无所念行无所行


这一句偈出自于佛经之中般若部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的《金刚经》,乃是这部经文中最重要的四句偈之一。

对此经文之中是有明确描述的,佛祖曾经多次提到过,比如说在第八品依法出生分中就说过“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那什么是偈言呢?

简单来说,偈子就可以理解为佛诗,它一般都是由两句,四句,或者六句组成,多为四句,往往都是由高僧们开悟之时或者寂灭之前的重要时刻吟诵出来的,一方面是表示自己的感悟,另一方面也是给门下弟子们以启示,尤其以禅宗最为盛行。

偈子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要比较简洁精悍,切忌过长,如果长篇大论那就是文章或者佛经了;第二,要有强烈的警示意义,微言大义,让人一听有当头棒喝之感;第三,文字要优美,押韵,毕竟绝大部分的众生都还沉迷于“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之中,美好的东西肯定更容易吸引人。

这里面最经典的偈子莫过于禅宗六祖惠能的那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是用来反驳大师兄神秀的那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常常勤擦拭,勿使惹尘埃。”的,也因此得到了五祖的衣钵。

说完这些背景之后我们再回到这句偈本身,看看它到底想要描述什么意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就是《金刚经》经文中的最后一句,也是第四句偈中的最后一句,文字翻译的非常优美,如诗如画,相信许多人都能背诵。

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其实也是虚无的,包括一切法都是这样,但要记住这个“无”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两边都不能着相。

是不是很难理解呢?对此佛祖就举了个例子,这就像是在做梦一样,你说它是假的但其实已经在你意识里留下了印象,并非真的没有;可你若说它是真的,但又只是一场梦而已,无论吃美食喝美酒上美女的美梦,还是遇到夜叉恶鬼把你撕碎了吃了的噩梦,醒来后都不复存在。


而且这一切又像是肥皂泡里面的幻影,你在里面可以看到许多情景,但是“啪”的一声肥皂泡破了,这一切也都没了,而且又如朝露和闪电般转瞬即逝,你说它存在过也可以,说它不存在也没问题,说到底不过只是“色界”的无常变化罢了,其背后的本质仍然是如如不动。

所以这也可以用《心经》中的一句话来解释,“是诸法空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或者你直接记住六祖的那句偈也可以——本来无一物,又何处染尘埃呢?

PS:字都是一个个码的,喜欢的朋友们加个关注吧,非常的感谢,愿大家都清净,吉祥,自在。

^_^


菩萨足下一瓣莲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金刚经》的最后部分。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应该结合全文来看,才能鍥入佛经原意,要是攀缘发挥起来,那就有无量的东西,不能真正解如来真实意的。

这四句话,可以再减落成“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这样就可以看的更明白了,为何要做如是观呢?这我们就要看开头须菩提的发问和世尊的回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世尊答“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如是降服其心,就是要“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如是观,就是善护念。

故这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做到善护念,文章前后呼应,搭配合理。(仅供参考,可以相互交流。)


蓝天61355


這是佛在《金刚经》上说的四句偈,直道宇宙人生一个"真理实相″。

"一切有为法″,即所有世间万法,五蕴,十八界。色(物质有形的),受丶想丶行丶思(精神理念之无形的)。眼所见丶耳所闻丶鼻所嗅丶舌所尝丶身所触丶意识(心)所想。一一一我们应如何去正确认识,科学的世界观丶方法论应该是怎样的呢?所有這一切现象时时处处摆在我们面前,它们的真实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一一一佛告诉我们,"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一一"应作如是观″!

说穿了,说白了,世间万法,一切现象,就是一场幻而不实的梦境,夜梦再长,天明即醒。如大海浮沤水泡,如镜里空花虚影,如晨露如闪电,短暂无常,瞬间即失。千年万年亿万年,终久是生死变灭,概无恒常。以佛眼智慧看,无事无物不如此。信也如此,不信也如此。

万法皆空,无中生有,一切皆不可得。确确实实,這个宇宙人生,就是"本来无,毕竟空,不可得″。告诉你這一真实,並不是引你进入消极的幻灭。而是要破除你的"我执丶法执","四相(我相丶人相丶众生相丶寿者相)"的分别迷障意识,进入"真如实相″的大觉境界。看破丶放下。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我在此还要延深说一说,免得产生断章取义的误解,谤佛毁法,误导众生。

佛所说空性义理,並非一无所有的顽虚空丶断灭空,而是宇宙人生的根本理性之"真纯″,或叫"真如"实性。"本来无一物″,是透过万法纷呈的现象看到其本源实质,实性真理。万法的生起,皆由"因丶缘″,无因缘条件,即无现象产生,事物自身无本体实性,因缘生灭,本来无,毕竟空,不可得。即如梦幻泡影,如朝露如闪电,這种万法的虚无(空性)现象即是宇宙人生的一种真实丶真理。还有另一方面的真实丶真理,即生生不息,无始无终的永恒"本体自性",這是"本无生灭丶本自清净丶本不动摇丶本自具足丶能生万法″的"有"。只有這两者的圆通无碍,"真空含妙有"才是圆满真理,佛法看宇宙人生的"真谛″。为说法的方便,说"空"丶说"有″。空有本不能分,互含互融,空有不二(佛法妙谛,绝对真理,宇宙实相)。执空,执有都是偏。凡夫执着为有的,实是虚丶假丶空,本来丶本质丶本有的根因实性,都是隐于现象,通过万法方显性能,方起作用。不为人知觉理解,反被认为空幻不实。


真空妙有无量寿


这句偈子的关键词有两个“法”,“有为”。



法是什么呢?很多人对佛教的认识都来自于西游记或者民间故事。大多把佛法理解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这是不对的。

金刚经这句偈的“法”,指的是一切物质和物质所引起的现象。比如水,就是法,而水动起来,引起的波浪,也叫法。我们人的身体,就是法。而我们有了身体,也就有了意识,这个意识不停的思考,不停的跑来跑去,这也是法。太阳,是法,太阳散发的热量也是法。空气是法,空气流动引起的风,也是法。

有为呢?就是有个依托,有个立足点。我们的心灵,每天都在停不住的动。但他是依托了我们这个身体,身体没了,心也就没了,意识也就散了。而我们的身体呢,又得依托这个细胞,细胞没了,我们的身体也就没了。细胞又是依托电子,质子,原子,没有这些,细胞也就没有了。

往外看,我们的物质世界,山石草木,到宇宙星空,也都是由这些个子组合出来的。也就是说从我们个人到宇宙都是“有为”的,都是有依托的,都是有个立足点的。

只要是有为的,他就不会长久。宇宙可以存在N亿年,人可以活80岁,蚊子能活三个季节,火花只有一刹那,但在永恒面前,他们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无限的接近于零。所以,宇宙看似长久,回首也只是匆匆。 只要是有为的,他终究都会破灭,人会死去,花会枯萎,地球会毁灭,宇宙会崩塌,都像闪电一样短暂。

这就是:一切有为法,入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我对你好,你就必须对我好,这就是在心里立了一个点,也是有为法。你对我不好,我就不开心。 我需要得到关爱,这也是在心里立了一个点,有为法,我没得到我所期望的关爱,我就痛苦。 我应该有面子,我应该有豪宅有豪车,在心里立了一个点,有为法,最后我没成为富豪,过得不如朋友,不如同学,不如邻居,我就抬不起头来。 所以说有为法不仅短暂,而且也是我们痛苦烦恼的根源。

这句偈子的后面说的那句:应做如是观,很重要,大家得仔细品。

一切有为法,入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整体的翻译过来就是:大家应该这样看待,但凡是有依托,有立足点的事物和现象,这一切,都是短暂的,不永久的。

世尊在最后说的是应做如是观,发现问题没有?世尊没说:怎么办?怎么办?自己看着办。如果告诉你怎么办,你得信佛呀,你信佛就对了,这叫什么?有为法。金刚经的逻辑是非常严密的,滴水不漏!怎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