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为什么日本军官基本上都佩戴战刀,而西方军官佩战刀的不多?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西方国家军官都有佩剑,但为礼仪式用途,日军使用日本刀部分原因是受西北军大刀队刺激

西方国家军官向来都有专门的军官佩剑,但是在19世纪开始,大部分都放弃冷兵器功能,转为礼仪性质,因而在战场上很少出现,这一传统直到现在西方国家军队依旧保留
美军海军军官佩剑,剑身镭射印上花纹。

美军军人结婚的特殊仪式—“佩剑拱门”

在二战时期,德军的荣誉佩刀种类最为丰富,除了授予国防军、党卫军外,还大量授予民间有突出贡献者。党卫军荣誉佩剑,二战德军佩剑有短佩剑和长佩剑,短佩剑要求低,低级军士等均有广泛配发。


在1934年以前,日军的军官佩剑并不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样子,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口号是“脱亚入欧”,很不得把皮都扒掉。军官佩剑也是仿西方式的军官佩剑。但是西方式的单手佩剑适合“直刺”,而日本传统武士刀是以“劈砍”为主。造成日军军官和士兵都非常难以适应,因而造型上也进行一定改进,最后变成保留有日本特色的“土洋结合”的样式。

1934年前的日本军官刀,以西方式的弯刀造型为主。

一直到1933年2月6日,日本下议院通过了《复兴日本刀剑的建议案》,以提倡日本精神及固有文化,但这一法案仅为建议,并没有要求军方推广。但是一个月后,长城抗战爆发。日军关东军8万余人向我长城冷口、古北口等处发动猛烈进攻。3月11日西北军第29军第37师大刀队(手枪队)在赵登禹旅长的率领下,乘雪夜迂回至喜峰口日军侧后方发动夜袭,摧毁敌炮兵阵地,歼灭敌服部炮兵大佐(上校)以下步、骑、炮兵3000余人,此役大刀队威风凛凛,大规模白刃战给对方以极大的震撼。日本报纸哀叹“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受此影响下,日军皇道派人物荒木陆军大臣、柳川陆军次官、山冈军务局长等要求下,于1934年废弃废弃华而不实的西洋式指挥刀,军官一律改佩日本式的军刀。

之后日军先后推出以面向军官使用的九四式军官刀,以及供士官用的九五式士官刀。图中德军军官佩戴长佩剑,日军军官佩戴武士刀


五岳掩赤城


我们看剧的时候,经常看见日本军官佩戴着军刀,然后挥舞着军刀发起冲锋。那么日本为什么要佩带军刀呢?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向西方学习,可以说日本的一切都在向西方靠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军队了。军官作为军队的直接指挥者,也是要学习西方的。在当时,欧洲的军官普遍佩带军刀,日本也就直接照抄过来了。然而他们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他们配备这把刀是干嘛的。日本人佩戴军刀,是为了杀人,而欧洲军官佩戴军刀是为了装饰。

日俄战争时期,日军配发的都是欧式军刀,而欧式军刀呢,并不好用,作为一个装饰品,仅仅是看着好看,杀人的话,砍两下就断了。到最后,日本军官自己也不用军刀了,反而拿着士兵的刺刀杀敌。当日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日本军官便取消了军刀的配备。

而在1934年,日本已经完全走向了法西斯道路崇尚武士道的日军效仿古代日本武士,日军再次配备军刀,而这种刀不是以前的欧式军刀,是由日本武士刀改进所得。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官,都必须佩带军刀。而此时的欧洲军队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刀毫无意义,便取消了军刀。但日本不一样,日本是个很固执的国家,依旧迷信军刀。




日本海军陆军都是佩带军刀的,甚至日本的飞行员也佩带军刀上飞机,本身就狭窄的座舱,立着一个一米长的战刀,是不是很蠢?对于日军来说,军刀可以算是一种精神寄托,时刻提醒自己的信仰。


日本的军刀还有两个作用,只不过经常没人发现他的作用

1.充当投降道具,1945年,日军投降时,无数日军军官都对着盟军献上自己的指挥刀,交出指挥刀,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投降。

2.极大满足了盟军对战利品收藏的需求,二战时期,美军是非常喜欢收藏战利品的,美军在欧洲喜欢收藏鲁格手枪,在太平洋上喜欢收藏日军王八盒子手枪和日军指挥刀。

日军的军刀呢,除了装X,作战中几乎没什么用处,尤其是对阵那些军事实力强悍一点的国家,这些国家不给日本人白刃战的机会,他们的军刀也只能没有一点实际意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