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将对决是谁与谁之间,为什么?

小小嬴政


麦克阿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那一定是有病。一句简短的话,就看得出来麦克阿瑟对于中国军人的肯定和畏惧,要知道那时候中国军人的将领可是彭大将军,在彭大将军带领下的中国军人可是连麦克阿瑟都称赞,所以毫无疑问含金量最高的对决应该是彭大将军和麦克阿瑟之间的一场巅峰对决。



彭大将军应该不用多介绍吧,十大元帅之一,一位经常打硬仗的元帅,而次此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在与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对弈之后,迫使“联合国军”退至北纬38°线以南。而麦克阿瑟,全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著名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陆军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美国海陆空三军中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参加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被认为是美国战争史上的奇才。



但是也就是这样一位奇才,遇到了我军的彭大将军也败下了阵来。第一回合的交战,彭大将军就展示他的能力,时间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这也是一次突袭,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驱逐到了清川江以南,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稳住了局势,并且歼灭敌军15000多人。



第二回合,时间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这次彭大将军有给麦克阿瑟设个计,那就是用朝鲜人民军去引诱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等他们到达了预定目标之后,我军突然杀出,打的对手错不及防,致使“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彻底的扭转了朝鲜局势。



第三回合,时间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了打破“联合国军”试图休整后卷土从来的阴谋,所以直接突破三八线,对“联合国军”发起了进攻,把他们击退至被我37度线附近的地区,并且占领了韩国发首都,总共歼灭敌军19000多人。第四回合,时间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这次大战历时将近三个月,我军也损失比较惨重,但是仍然歼灭敌军7.8万多人,而麦克阿瑟因为一败涂地,被撤职回国。



第五回合,时间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历时50天,这次属于拉锯战,双方短裤损失惨重,我军减员8.5万,歼灭敌军8.2万。后面就进入了战役的第二阶段,时间是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个阶段进入边打边谈判的状态,直到最后双方签署停战协议。

总得来说,在彭大将军和麦克阿瑟的这场较量中,以彭大将军完胜结束。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如果林彪和刘伯承对决,肯定林彪赢。长征时抢渡大渡河,毛泽东照顾刘伯承让其走江北路途比江南近,林彪走江南。一天一夜两百里,是夜风雨交加,刘伯承按照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教程让队伍休息二十分钟。就是这要命的二十分钟让林彪抢了头功。抗战中林彪在平型关虽然打的是日军䐉重部队,但取得了抗战的首胜,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二九师在伯承指挥下首战失利损失一个营。另有文献说是一个团。都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由此毛泽东心目中林彪地位就更加高于刘伯承。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直接指挥了辽沈,平津两大战疫。淮海战役直接指挥是粟裕,下战略决心的是邓小平。

一个人的战略思想形成后很难改变。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有所变化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塔山阻击战时,林彪对梁兴初说:我只要塔山,不听其他。这就是主帅的决心战疫就已经赢了大半。而伯承是儒将,常常有“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慈悲之心。


宇哥42888


中国历史上有三场含金量极高的名将对决,由近及远说:

第一场抗美援朝,横刀策马彭德怀对阵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二战后美国势力空前强大,而中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真是国破山河在,在朝鲜与美国正面硬扛,而且是老兵不死的麦克阿瑟率领,恐怕没有多少人心里有底。但结果我们知道了,彭大将军骁勇善战,带领着我军顽强抵抗,拿下至关重要的上甘岭之战,最终获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第二场林彪对陈诚的辽沈战役,林彪也是出自黄埔军校,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林彪的军事才能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他和他的四野成了国民党跨不过的一道坎,辽沈战役脆败陈诚,开启了国民党的全面覆灭。



第三场诸葛亮北伐对阵司马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真是一个人扛着蜀国,依旧料事如神,用兵也是超于常人,让蜀国依旧有统一的可能。但天命不可违,孔明六出祁山,命丧五丈原,但后期他与司马懿的对阵,真是精彩纷呈。

你最欣赏的是哪次名将对决?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一看到中国历史上最有含金量的名将对决这个题目,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彭大将军与美国的五星上将在朝鲜的那一场惊世对决!

虽然说麦克阿瑟不是中国人,但是这场对决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分量的一场对决!

我们先来看一下对决的双方:

彭德怀

新中国的十大元帅排行第二,以善于打硬战恶战而出名,就连主席都夸奖“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彭老总八路军副总司令,策划和指挥了百团大战;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是我军的核心领导之一人,是我军的顶梁柱。


麦克阿瑟

美国的五星上将之一,先后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麦克阿瑟开创“蛙跳战术”,迅速逼近日本本土。



新中国有十大元帅,美国有十个五星上将,这一场中国元帅与美国五星上将的对决,是两个大国最高军衔拥有者之间的一场较量,这样的含金量难道还不够高吗?

面对着美国人的挑衅,彭德怀元帅带着全国人民的意志,率领着志愿军于1951年10月跨过鸭绿江,毫不畏惧的迎了上去,于10月25和美军展开了第一次战役。

麦克阿瑟率领着17国联军气势汹汹的直扑过来,仗着飞机坦克军舰炮火的优势,麦克阿瑟志满意得,扬言两个月解决战斗家过圣诞节。

17国联军: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新西兰、韩国。

是的,论装备论火力,我军是远远落后于美军,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美军一个团的火力比我军的一个军还要强。麦克阿瑟以为这是一场一边到的战役,所以才敢如此嚣张。

可惜,麦克阿瑟不太清楚他面对的对手是谁,那可是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和有着钢铁意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在彭德怀元帅的指挥下,志愿军在火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硬生生的把美军打回到了三八线附近,直接把麦克阿瑟打回了美国!

在这一场元帅级别的较量中,向来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吃到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场败战!


胡史乱翔


在国民党黄埔系当中,最令人望尘莫及的莫过于王耀武了,堪称一代抗日名将,凭借着卓越的战绩年仅40岁就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山东省主席等职,不仅善于带兵而且极赋军事才能,也是公认最会打仗的将领之一。而王耀武曾与粟裕大将有过三次对决,由于立场的不同,两大名将曾在战场上刀光剑影。

在国民党阵营中,和粟裕对决过的名将可不少,例如杜聿明、胡琏、邱清泉、张灵甫等都是一代抗日名将,但能让粟裕佩服的很少,而王耀武就是其中之一,被粟裕称为国民党将领中比较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一个,而粟裕的老搭档陈毅也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不要小看王耀武,他可是国军总少有的明白之人”。

王耀武,毕业于黄埔三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悍将,在抗战中所率领的“抗日铁军”74军,几乎打满了整个正面战场,可以说逢战必立功,74军也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曾试图多次给予歼灭但都未遂。其中王耀武在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和雪峰山会战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也是蒋介石屡屡委以重任的原因,所以时人称“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


谭家桥战役,粟裕与王耀武首次对决

在粟裕大将的军旅生涯中,有两处是最刻骨铭心的地方,因为这两处长眠了不少曾经陪伴着他的战友,一个是孟良崮战役,另一个就是谭家桥战役了,而谭家桥的兵败正是根源于王耀武的补充一旅,补充第一旅也是后来的第51师、王耀武起家的资本。

1934年以红七军团和方志敏的红十军合编成红十军团后,方志敏任军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粟裕担任参谋长,从赣东出发继续北上抗日。在准备向谭家桥进发时,当得知王耀武的补充一旅脱离了大部队孤军深入,军团长刘畴西决定利用有利地形在谭家桥两侧公路设伏给予围歼,从而达到在皖南立足发展的战略意图。

而王耀武率部孤军深入时非常的谨慎,在遭到伏击时并没有慌乱,凭借着强大的火力迅速抢占高地组织反击。由于红十军团参与伏击的两个师没能很好的配合协同作战,指挥失误伏击战变成了惨烈的攻坚战,红十军团损失惨重而被迫撤退,当红十军团撤回到怀玉山时遭到了敌人重兵包围而几乎全军覆没,只有粟裕率领了少数部队突围了,虽然粟裕还不是军事主官只是个参谋长,首次交手算王耀武赢了一局。

莱芜战役,粟裕与王耀武第二次对决

1947年初,正式成立华东野战军后,由陈毅担任司令员,粟裕担任副司令员,而此时的王耀武担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司令官,李仙洲担任副司令。国民党在中原地区经历一系列惨败后,蒋介石制定了鲁南作战计划,企图在陇海、胶东、津浦线集中重兵,分南北两个集团军,由北向南进攻莱芜等地后,在沂、蒙之间与华野寻求决战。

但身经百战的王耀武鉴于国军的一败再败,认为不可再轻敌冒进,每战必须慎之又慎,但蒋介石根本不听王耀武的劝告,强行要求第二绥靖区出兵,王耀武没办法只好派副司令李仙洲率领三个军六万余人,组成北线辅助突击军团,以配合南线的进攻,采取“集中兵力、稳站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对粟裕华野进行南北突击。

事实证明王耀武的劝告是正确的。面对国民党两路大军压境,粟裕决定以少量部队牵制南下的敌人,集中兵力挥师北上先吃掉深入莱芜的李仙洲兵团,“指南打北”制造假象以迷惑敌人。而王耀武担心李仙洲会掉进粟裕的包围圈,电告其利用新泰、莱芜等地地形进行机动作战,但在陈诚的施压下,李仙洲不得已继续南下以策应鲁南作战。结果不出王耀武所料,莱芜战役打响后李仙洲才知道掉进了粟裕所布的口袋,六万大军瞬间几乎全军覆没,副司令李仙洲也被俘。莱芜战役战后,王耀武发出了“就是放五万头猪,叫人抓,三天也抓不完”的愤慨。

济南战役,粟裕与王耀武第三次对决

继莱芜战役之后,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王耀武眼睁睁地看着一手带出来的王牌部队整编74师被粟裕全歼,爱能莫助,而整编74师辖下的51旅的前身正是由谭家桥战役的补充一旅,粟裕终报谭家桥战役一箭之仇。一年之后的济南战役前,王耀武已经看清当前的情势,认为济南已经是一座空城不可再守,建议蒋介石放弃济南退守兖州,但被否决了。当粟裕率领的华野兵临城下济南城时,打出了“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一代抗日名将也最终陨落,王耀武和粟裕两大名将之间的对决也至此告落。


赛门军略


淮海战役汇聚了当时国共双方无数名将,我党名将粟裕、刘伯承领衔,下属叶飞、宋时轮、王必成、陶勇等悍将。国军则有杜聿明、黄百韬、胡琏、黄维、邱清泉等百战名将。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将对决了。

战役刚一开始,我军利用国军总指挥——猪头将军刘峙的低级失误,迅速将骁勇善战的黄百韬兵团包围在碾庄。此时黄百韬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我军复出重大伤亡方才歼灭黄百韬兵团。 此后我军经过惨烈战斗,在双堆集全歼以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为核心的黄维兵团。此时形势已经不可逆转了,最终我军于陈官庄大破国军,将受制于老蒋瞎指挥的杜聿明生擒活捉。



淮海战役期间杜聿明其实屡屡有神来之笔一样的调度,但先是刘峙送人头,后有老蒋瞎指挥,关键时候邱清泉还乱搅和,最终令一代名将杜聿明遭遇滑铁卢。



林屋公子


这个我看有几个认识的!!



MrShenK


真正的国共双方“头号战将”对决,当属粟裕与薛岳之间近一年时间的交手。粟裕是人民解放军战神级的人物,而薛岳是抗日战争国民党军队大兵团作战指挥的佼佼者,号称“老虎仔”,仅就攻击主动性而言,其实后来“三大战役”的国军主将卫立煌、傅作义和刘峙都不如薛伯陵,也包括只善打顺风仗的杜聿明。因此,这才是巅峰对决。


抗战胜利后,国军各大战区纷纷改称为“绥靖公署”,比较重要的有第一战区胡宗南改“西安绥署”、第二战区阎锡山改“太原绥署”、第五战区刘峙改“郑州绥署”,第三战区顾祝同改“徐州绥署”,因顾祝同升“陆军总司令”且第九战区被撤销,薛岳1946年5月转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受领任务是“南北会师,占领山东,打通津浦线”。


“徐州绥署”指挥的是解放战争初期国军兵力最庞大的一个集团,仅薛岳手下的“副主任”就有五名:李品仙,吴奇伟,冯治安,汤恩伯,李延年,汇聚了黄埔系、桂系和西北军余部等大批兵力,包括邱清泉整编第5师、钟纪整编第7师、胡琏整编第11师、张灵甫整编第74师等绝对主力,“徐州绥署”主要对付的正是活跃在江苏、山东两省的解放军部队,自1946年10月薛岳指挥整编第74师进攻淮阴开始,两位名将正式交手。

上半场,由于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各自独立作战,解放军尚不能拧成一个拳头打击敌人,战场态势薛岳略占上风,先后攻占了淮阴、涟水等苏中解放区重要城市,粟裕率华中野战军逐步向山东靠拢。1947年1月两大野战军合并正式成立“华东野战军”,全军共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粟裕实际负责军事指挥,薛岳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粟裕出手猛烈,宿北战役干掉戴之奇,随后1947年1月20日,鲁南战役胜利结束,华东野战军在峄县地区歼灭马励武整编第26师及第一快速纵队,缴获坦克17辆和美式榴弹炮一个团,另在枣庄全歼周毓英整编第51师,俘师长以下3700余人,“徐州绥署”的三个整编师就这样灰飞烟灭。薛岳的失败甚至惊动了后台陈诚,这位“参谋总长”飞赴徐州亲自督战,准备帮助薛岳报仇雪恨。

(南线兵团指挥官欧震)

经过陈诚和薛岳的精心策划,徐州绥署动用74个整编旅的“鲁南会战”正式出炉,其中负责南北夹击华野的两大兵团就有40个整编旅,南线兵团(十一个整编师)由薛岳亲信、粤系将领欧震指挥,北线兵团由黄埔一期李仙洲率领(三个整编师)。在进攻主力南线兵团的配置上,薛岳吸取之前失利的教训,采用了“烂葡萄里夹硬核桃”的编组方式,三路人马各安插一支精锐骨干,整编第74师夹在中路,整编第11师夹在左路,整编第25师(黄百韬)夹在右路,目标直指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

薛岳同时命令三路人马“齐头并进、稳扎稳打”,陈诚对此部署甚为满意,并且得意的宣称:“即便全是豆腐渣,也能胀死老母猪”,华野司令员陈毅接报后哈哈大笑,讥其为“豆腐渣胀死老母猪战术”。

与此同时,北线李仙洲兵团也自胶济线南下,1947年2月4日进占莱芜,威胁到了华野后方,于是下半场开打。


(北线兵团指挥官李仙洲)

粟裕面对欧震三路人马的“乌龟齐爬战法”,倒也真的一时不好下口,数次割裂敌人不成,于是且战且退寻找战机。2月10日粟裕决定放弃临沂先打李仙洲,命令华东野战军主力七个纵队秘密北上,而此时薛岳稳扎稳打战法的弊端便暴露出来:

欧兵团推进速度太慢,给了华野充分的机动时间。2月15日晚,欧震所部未经大的战斗攻克临沂,随即大肆报捷,却吓坏了济南城里的王耀武。

王耀武久经战阵不是白给的,当他得知欧震“顺利”占领临沂后,便判断华野主力不在南线,很可能已经北上寻歼李仙洲兵团,立即命令黄埔学长兼老乡撤退,然而在薛岳和陈诚的直接干预下,李仙洲退而又进,终于在2月19日被华野全线包围。2月20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至2月23日下午共歼灭李仙洲所部50000余人,生俘李仙洲以下将官17名,“莱芜战役”胜利结束。

(接替薛岳的顾祝同)

蒋介石终于忍无可忍了,他首先飞到济南将王耀武大骂一顿,王耀武恨无可泄,骂出了五万头猪的名句;“徐州绥署”当然要被追究责任,并且办的非常彻底,薛岳撤职,机构摘牌,换之以“陆军总司令徐州指挥所”的名头,顾祝同走马上任。

薛岳的靠山陈诚也闹个灰头土脸,所以才有了主动请缨前往东北“找面”之举,而薛岳丢官后始终赋闲,直到解放战争末期人民解放军逼近两广时,才被重新起用,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含金量高达99.99%的名将对决,薛岳下台,粟裕完胜。


度度狼gg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对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含金量的对决。

麦克阿瑟是美军在太平洋陆军的最高长官,利用“跳岛”战术,将日军打的鬼哭狼嚎,特别是菲律宾之战,消灭了三十万日军,战损美日达到1:10以上,成了五星上将。

彭德怀一生以打硬战,险战,恶战出名,被称为“彭大将军”,是八路军第二号指挥人物,指挥着晋鲁豫所有八路军,“百团大战”就是他抗战的成名作,消灭了大批鬼子。

新中国刚成立,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未亡,麦克阿瑟作为反华急先锋,带领美军在仁川登陆,分割包围了金日成的朝鲜人民军,向中朝边境进军。

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最危险时刻,要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和他身后的仆从国,组成的十六国联军。

毛主席不是慈禧,不会实行“宁与友帮,不予家奴”政策,而是选择“人民万岁”的政策,不顾国内恐“美”情绪,斯大林恐“美”不敢出兵,毅然决然地下令必须进行“保家卫国”的战争。

当时中国很多名将都不敢挺身而出,打这场没有七成把握,只有三成把握的“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战争。

但是彭德怀站岀来了,愿带领志愿军打这场只有三成把握的对十六国联军的战争。

中美两大名将在朝鲜碰面了,第一次战役,双方互相试探,在云山第一次交手,彭德怀挫败麦克阿瑟的“圣诞攻势”,因38军惧怕“黑人团”,才没取得太大战果,双方打成平手。

麦克阿瑟不相信中国敢出兵,认为中国军队只不过是“土八路”,由一群文盲的农民组成,拿着落后的武器,没有飞机,坦克,大炮的帮助,敢挑战世界第一的美军。

彭德怀从第一次与麦克阿瑟交战后,也认为麦克阿瑟不过如此,美军也不过如此,十六国联军也不过如此,命令志愿军示弱,将十六国联军引入口袋陆,准备包“饺子”。

麦克阿瑟太狂了,认为中国志愿军不过是农民军队,没有日军有战斗力,只要在头顶上扔几颗炸弹,就能将中国军队吓出朝鲜。

不曾想,彭大将军不仅要与美军硬碰硬,还要大迂回穿插包围东西两线美军主力,波澜壮阔的第二次战役打响了。

志愿军四野部队在北面包了“美第八集团军的饺子”,38军居功至伟,从惧怕美军到轻视美军,抄了美第八集团军的后路,与友军一起围歼了包围的美军,如果不是美军汽车跑得快,早被“全包了饺子”。

最可惜的是十九兵团,包了美海军陆战队的饺子,却因仓促上阵,没有厚棉衣,没有防冻措施,让一部分美军跳出“包围圈”,从海上逃走了。

此战过后,麦克阿瑟灰溜溜地下台了,彭德怀打出了中国军威,从此中国人民不在怕美帝国主义和他的走狗们了,认同毛主席对美帝国主义的评价,不过是只“纸老虎”。

中国军队从朝鲜战争中打出了军威,从此不再惧怕任何人,从中印,中苏局部战争就可以看出。

越战时期,毛主席命令美军不得越过红线,否则中国参战,美军就不敢越红线,说明用毛泽东思想组成的人民军队伟大!


光芒万丈34957


中国历史上的顶级名将对决,简直太多了,听我给你介绍一下粟裕击败了那些国军名将。

1,粟裕vs李默庵——苏中战役。

黄埔三杰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另一个版本是“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李默庵长期担任卫立煌的副手,位高权重,先后担任10师师长,14军军长,第33军团长;1941年后,历任第32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方面军司令官等职务。

李默庵和粟裕的对决,主要是苏中战役,也可以叫做“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先后经历宣泰战斗、皋南战斗、海安战斗、李堡战斗、丁林战斗、邵伯战斗、如黄路战斗七次战斗。这一战,李默庵带领的国民党军被消灭了6个旅及5个交警大队共5.3万人,占进犯苏中国民党军总兵力的44%。而此时,粟裕的总兵力才有19个团3万余人。

2,粟裕vs张灵甫——孟良崮战役。

严格来说,粟裕的对手其实不是张灵甫,而是汤恩伯和范汉杰带领的第一兵团,因为张灵甫名气太大,姑且就这么说吧

这一战中,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27万人,国军则有24个师、60个旅约45万人。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陈毅粟裕带领解放军在运动中寻找战机,终于围住了张灵甫带领的王牌整编74师。总共发动三天,张灵甫所部被全歼,张灵甫本人也战死沙场。

自此,国民党五大主力级别的军队第一次被粟裕全歼,注定了最终败亡的结局。

3,粟裕vs王耀武——济南战役。

粟裕和王耀武,不是冤家不聚头,1934年,王耀武在谭家桥与我军红十军团作战,师长寻潍洲被杀,胡天陶被俘,方志敏、周建屏、邵式平等军都被歼灭,粟裕作为军团参谋长带领400人逃出生天。

14年后,形势逆转,王耀武作为山东省主席,所驻扎的济南已经被山东野战军战略包围。蒋介石患得患失,不愿意让王耀武撤到徐州,于是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命令,只用了八天时间就解放了济南,全歼王耀武兵团,活捉王耀武本人。

4,粟裕vs刘峙、杜聿明、黄百韬——淮海战役。

王耀武被解决后,粟裕的对手变成了杜聿明、黄百韬、黄维、李弥、邱清泉等黄埔名将,但是当时在徐州周围,粟裕兵力完全没有优势可言,但蒋介石再次帮忙,排除刘峙这个草包在徐州坐镇。黄维兵团、黄百韬兵团先后被全歼,刘峙按兵不动,李弥邱清泉被全歼,刘峙还是按兵不动,最后优势兵力的国民党军队,一个挨一个把脖子洗干净送过来。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5,粟裕vs汤恩伯、白崇禧——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后,蒋介石迫于压力下野,李宗仁和白崇禧虽然组织了桂系军阀的政府,但是蒋介石遥控汤恩伯、孙科、何应钦给李宗仁上眼药水,国民党万分危急之下,内讧更加加剧了。

但是对于长江防线,汤恩伯和白崇禧是齐心协力的,但在粟裕的指挥下,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国民党军队70万人难以抵抗100万的渡江部队,不到两个月时间,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对代价取得胜利,国民党军伤亡及投降共43万余人。

粟裕是我国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在他的长长的功劳簿下,是一串串国民党名将,粟裕和国民党诸多名将的对决,是解放战争最优秀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