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被當做教育典型,為何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殺了孔融全家?

用戶65989238


孔融被殺的罪名有很多,主要是“招合徒眾,欲規不軌。”其實還是曹操想弄死他。

孔融是個比較驕傲的人,又是孔聖人的後代。曹操只是一個宦官黃門的“後人”。所以孔融可能以一個讀書人的驕傲看不起曹操,就各種作死地懟曹操。比較有名的一次孔融頂撞曹操是曹操打敗袁紹之後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給曹操寫了封信,內容是“當年武王伐紂把蘇妲己搶過來賞給了周公。”曹操一時沒反應過來,還一副愛學習的樣子請教孔融。孔融說“以今之事度之(諷刺曹丕娶甄氏)。”

三國時期因為戰亂,糧食減產,為了不浪費糧食,各個國家都有禁酒的政策。孔融喜歡喝酒,在曹操剛頒佈禁酒令之後,他又開始和曹操懟上了,大談喝酒的好處……而且孔融名重一時,算是讀書人的楷模,這麼個人和曹操公開唱反調那還了得,早殺了早清淨唄。

至於不孝,應該是孔融的一個言論:“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莫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意思是父親和兒子有什麼親的,當時僅是洩慾而已。母親和兒子也沒什麼親的,只不過是寄居的容器,出生就離開了。

這個說法放到現在如此開放的社會尚且駭人,何況是那時候。


文沐


其實當初曹操要殺孔融列舉的並不是只有不孝這麼一條罪,而是列舉了五大罪狀

一、欲行不軌,取漢代之
二、私會孫權,誹謗朝廷
三、不遵朝儀,藐視皇權
四、言行放蕩,不忠不孝
五、相互追捧,辱沒聖人

《後漢書.卷七十》:“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靜,而招合徒眾,欲規不軌,雲“我大聖之後,而見滅於宋,有天下者,何必卿金刀”。及與孫權使語,謗訕朝廷。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放言,雲“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既而與衡更相讚揚。衡謂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顏回復生。”大逆不道,宜極重誅。

其實這五大罪狀無非就是曹操為了殺孔融,而強加給孔融的,是為了一個“出師有名”,如果不編寫罪狀就殺掉一個大儒,我想天下的是人不會服的。那麼曹操為什麼一一定要殺掉孔融呢?

其實孔融被殺的原因就是孔融處處與曹操作對,絲毫不把曹操放在眼裡,最終惹怒曹操被殺,簡單的說就是“自己作死”。

孔融這人其實是有大才的,當時的文人和百姓都信服於他,可謂是一代大儒,但似乎歷代的大儒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很沒有政治頭腦,或者說是情商很低,不懂的察顏觀色,不懂的審時度勢,而孔融就是這樣典型的大儒,明明是寄人籬下,明明知道現在的朝堂不是皇帝做主,而是曹操做主,可是他偏偏就要和曹操作對,很多本來不該他管的時候,他就是要管。比如當時曹操打敗袁紹進入鄴城之時,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這些曹家的私事本就不是孔融該管的,可是他卻管了,他寫信給曹操譏諷這件事是“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甚至當曹操問他這是什麼意思的時候,他很不屑的說道“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

《後漢書.卷七十》:“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融乃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不悟,後問出何經典。對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再比如曹操北討烏桓之時,他又譏諷曹操“大將軍(曹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併討伐啊”,這就等於就是說曹操你自不量力,盲目舉兵,勞民傷財,等待你的就只有失敗,你說人家還沒有出征,你孔融就說他自不量力,肯定會失敗,曹操能忍嗎?

《後漢書.卷七十》:“後操討烏桓,又嘲之曰:“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昔肅慎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可併案也。””

只能說孔融的死並非是什麼不孝,而是情商太低,亦或者是盲目自大,總是喜歡把自己放在道德的最高點去指責曹操,你說一次到還說的過去,但是你三番兩次的這樣去指責曹操,曹操這位梟雄忍的了嗎?即然你孔融這位大儒老是喜歡站在道德的最高點指責我,那我曹操就給你定一條不孝之罪,然後把你殺了,讓你遺臭萬年。


澳古說歷史


歷史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一般都是勝利者譜寫的。最簡單直白的原因,孔融擋了曹操的道路。在那個時代不缺賢者、聖人,現在我們看這孔融是個賢者,放到東漢末年也就是一方軍閥吧,在這點上和曹操都是同一類人,都有稱霸天下的政治訴求。他失敗了也就被殺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