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郭德纲英国商演的成功?

闲白社


这次去英国商演,不同于上一波,上一波商演虽然反响热烈,但出于某种考虑,国内官方新闻机构极少对此做出报道。毕竟,主流媒体是有着很强的“主流”意识的。而郭德纲的相声,属于低俗的“非主流”。但这次去英国伦敦的商演,国内主流权威媒体却罕见地发声了——而且是预告!瞬间感觉“非主流”相声终于有一天也能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其实这也是整个相声界的整体的努力,没有这些人不断的写出好的剧本,不断地奔赴各地去演出,在逆境的时候不放弃,才能换得今天的成就!

犹记得当初看到郭德纲团队在海外取得傲人成绩之后,国内高雅相声代表,国家一级相声大师姜昆老师,直接趁热打铁赶赴澳洲的情况,然而姜昆老师赶赴澳洲之际,郭德纲却开辟了加拿大、美国、德国、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商演渠道,这次又以迅雷V8的速度去英国开启了破冰之旅,而且还是在伦敦著名的脱口秀剧场汉默史密斯阿波罗剧场。足以证明我们的传统节目在郭老师的带领下走出了国门,发扬到世界,这不仅仅是钢丝们的骄傲,同样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骁阳娱乐


怎么看?

千人千面,万人万心,既然没有一个人或者一门艺术让所有人都满意,那么喜欢不喜欢,关心不关心都很正常,关注德云社消息的吃瓜群众们,有的用心看,有的用眼看。



用心看的话,就要看这颗心是欢喜心还是是嫉妒心了。很多喜欢郭德纲和德云社的人,纵然不能天南海北地追商演,看到这样的消息,看到郭老师和德云社在国外演出也受到如此欢迎,自然也跟着开心高兴,身虽不至心向往焉。如果是嫉妒心,那么无论商演怎样成功,无论是粉丝、自媒体还是权威媒介报道,他们都会出现暂时性视力障碍,听不到看不见,自嗨地怀疑讽刺甚至污蔑造谣。



用眼看的话,有预告有宣传,有微博上的照片,也有现场观众上传的小视频,可是这双眼睛,本是心之窗牖,如果透彻清亮,看到的自然是满坑满谷的观众和畅快淋漓的笑容;如果泥垢蒙尘,看什么都模糊一片,就算万里晴空在他们眼里也是漆漆暗夜;更要命的是那种眼睛红得和兔子一样,看什么都像骨头,疯了心似得去扑去撕咬。别问我为什么明明像兔子却跟骨头那么亲近,实在这些人的言行举止匪夷所思不可理喻,什么想不到的奇葩说法从他们嘴里溜达出来,都不算稀奇。



古人云: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蛐蛐儿会飞成不了鹰,杂碎能吃上不了席,如果不了解这次郭德纲和德云社在英国首次商演的意思,可以百度一下他们商演的剧场,首演地点是伦敦著名的脱口秀剧场汉默史密斯阿波罗剧场,这座剧场有多少年历史,有多少著名人物在这儿演出过,度娘知道的比我多。


黯夜寻欢1


用郭德纲微博原话就是“中国相声史上百余年来第一次英伦商演,破冰之旅值得纪念”,英伦脱口秀剧场的此次商演,象征意义及广告效果大于卖票赚钱,郭德纲为这场演出也提前半年就做了筹划,官媒甚至罕见报道和赞扬了德云社。

从现场照片看,这次商演和德云社在其它国家商演一样成功,郭德纲再次用“卖票率”这个硬指标给说他相声“三俗”的人打了一次脸,让“纲黑”们集体失声。头条微文的阅读量更是惊人的288万次,近3万个赞。

说相声的能到国外商演还满坑满谷,能把相声演出愣是办成演唱会,也就只有德云社了,不断创造奇迹和刷新相声史记录。一门传统曲艺,能声势浩大地踏上英国土地,彰显中国文化艺术独特魅力和蓬勃生机,难怪网友惊叹:郭德纲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郭德纲无疑是厉害的,对相声传统艺术的秉承和坚持也正确的,不但救活了相声,重现了许多传统曲艺,更振兴了相声。相比之下,那些侃侃而谈、一场商演也办不起来的所谓名家大佬,不知道看到这个新闻,心里啥滋味?如果是我当曲协主席,立马让贤。


岑詮


作为一个资深的吃瓜群众,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郭德纲在英国商演,可以说是大获成功,不仅赚的盆满钵满,也得到了新华社等等多家大报社的肯定和关注。郭德纲最近几年,经常在全世界巡演,澳大利亚悉尼,日本东京,加拿大渥太华,美国纽约等等,其实都是有很好的口碑。我们知道,郭德纲老师和于谦老师并不会说英文相声,更没有那么多的外国人听的懂汉语相声,

毕竟汉语的语言博大精深,字正腔圆,方言频现,老外听起来也很吃力。相声走出了国门,其实是在为出国的华人服务的,出国的人一般都不会家境贫寒,出手相对阔绰。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这件事。1.郭德纲的相声走出了国门,为真正的相声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以说把德云社郭德纲相声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实是在证明,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的软实力正在加强,中国的文明让世界更多的人聆听。2.但是另一个角度上来说,现在是多媒体信息的时代,郭德纲的相声,推陈出新其实并不是很频繁,但是确实比姜昆多,现在很多段子和包袱都被网上记录,我觉得郭德纲的包袱如果每天都重复的说,其实就会对他的人气有一部分的影响,说明在国内的钱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好挣了,这是非常实在的话。现在是在拓展海外的市场,毕竟华人还是比较富裕的,也有一些传统的相声需要普及,所以干脆,郭德纲就在国外多多巡演,以求保证德云社400人的正常运营和开支。

好啦,就和大家分享这么多啦,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相声大拿


演出现场有没有视频?何来成功?


用户4941567354328


对于郭德纲的德云社去英国商演,并大获成功一事,我是这样认为的:

首先,必须说我们的祖国确实强大了!只有祖国的强大,才会让中国人走出国门,踏遍世界各地。不管是经商、求学、联姻、移民……如今的中国人已经经遍布全球。否则的话,郭德纲的德云社,在非华语国家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因为他们的相声是汉语表演,而非外语表演!换句话说:除了极少数懂汉语的洋人,只有中国人听得懂相声!也只有中国人才愿意去听相声!

其次,说明郭德纲的德云社还是非常有实力、非常具有知名度的。否则的话,就算是去新加坡――一个中文作为官方语言之一的国家,也不见得会商演成功。比如,我和我的搭档去商演就一定吃瘪――谁认识你是谁啊?!干嘛浪费时间去听你叨叨啊!也只有郭德纲!也只有德云社!不光在国内名冠九州,在世界各国的华人中,也是赫赫有名!

当然了,说这么多,商演成功最关键的还是华人的数量。如果他们去巴巴多斯表演,肯定不能成功――因为那里仅有50名华人!即使全员到场,也不能说成功吧?当然了,他们肯定也不会去。



老朱先生3


记得下放农场时,厂部每月放一场露天电影,影片无非是老掉牙的《地雷战》,《地道战》。在文化饥渴的年代,知青们还是从很远的连队赶去观看。

去听郭德纲的相声,应该都是华人。在英国,华人远离祖国,遇见乡音都特别亲切,何况是演出团队,而且又是喜闻乐见的相声,场场爆滿很正常。

要说郭德纲赚外国人的钱,其实赚的是华人的钱。票价也是不菲的,最高有189美元,折合人民币1200多元,对于高收入.高消费的英国,是能接受的。儿子去年在美国看NBA,只是一般的职业联赛,票价就是180美元,位置还靠后。再加上30美元停车费,价位不比郭德纲逊色,你能否定不火爆吗!

郭德纲在英国商演成功,很大部分是飘落异乡的华人,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毕竟是祖国的亲人。好比当年知青看电影一样,越缺少什么,越渴望得到什么。

这些天,郭德纲英国商演登上各大平台,谀美之词不绝于耳。只能说明郭德纲有商业眼光,至今还没看到国外新闻.主流纸媒对郭德纲相声的评论,看来,外国人并不懂得中国的相声。


秋平171152879


郭德纲就是全宇宙商演也达不到姜大师的境界。


用户61564316624


有些人哭死在厕所!有些人酸溜溜的发文挤兑郭德纲! 这都没用!过嘴瘾罢了!有能耐让主流的那一群一起来场上万人商演!先别去国外!国内能卖一万张票吗??敢吗? 恐怕某人说的200场也凑不够万人


手机用户7789906358


商演成功就是相声成功,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节目和接受梨视频专访也表达了自己对相声成功的评判标准,那就是商演,他认为只有能卖出票才算成功。这是争议最大的一个话题,有些人认为这仅仅是郭德纲和德云社“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相声的成功”,相声老艺术家们商演卖不过德云社不能说明老先生在相声上不如郭德纲成功。那究竟什么能代表相声的成功呢?谁能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呢?不管相声演员怎么理解,从普通老百姓心里来说,能够带给大家欢乐的相声演员和相声团结就是成功的相声演员和成功的相声团体,但要说相声演员和相声团体的成功能否代表相声的成功呢?只能说有能耐的相声演员和团体就会成功,只有这些人成功了相声才会成功。对于一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大家理解一下就可以了。有人说德云社的相声段子有些低下,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票去听相声呢?难道说这么多人都是“俗”的?相声不是高高在上的让人仰望的存在,而是通俗易懂的,里面的包袱、笑点很少有晦涩的。人民喜闻乐见。在我看来,郭德纲英国商演成功证明了德云社对相声的商业化模式的运作成功,这对于复兴相声艺术是大有裨益的,虽然相声复兴之路仍任重道远,但郭德纲的商演最起码给了没落相声世家和为数不多的相声从业者靠相声挣钱的希望,相声能糊口了相声演员才愿意去创造新相声,观众也就更喜欢相声,观众喜爱了,相声业才能复兴,才能更成功。

欢迎共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