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人的腸粉沒有在全國普及?

傾國傾城沈騷年


這問題問的好呀,為什麼沒有普及全國?反過來問一句?為什麼要普及全國呢?

一個東西再好吃要是去到哪裡都有哪裡都是,你就不會那麼想吃它了。

並且每個地方都會有屬於本土的小吃,飲食文化和習慣!我認為沒必要普及全國,反正全國人民都知道腸粉是廣州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哈,你看啊,在廣
西,有老友粉,有螺螄粉,石墨米粉這些是廣西人最喜歡吃的了,腸粉過去的話也沒多大市場,試問有誰回家不是第一時間就去吃本家本土的美食?在廣西基本上都是螺螄粉的天下


再看腸粉在廣東省是不是無人不吃?無人不知?不管是廣東人也好,其他地方的人也好,在廣東的是不是都吃過腸粉?大街小巷都有腸粉店,熱度僅次於茶餐廳了,接著我們再看看別的地方,來分析一下哈

在湖南,早餐“嗦粉”,蔥油粑粑,蔥油麵

在河南那就是,包子,饅頭,胡辣湯

在北京,那就是豆汁兒,油條!煎餅果子來一套。

就不說其他地方了,反正就是,每個地方都有他們本土從小吃到大的味道,每個地方都有它的飲食特色,我覺得也不需要普及全國。

一旦有個什麼東西普及全國那就沒有特色了,,沒了本土特色也就不會有所謂的特產,那個地方也就沒那麼吸引人了!腸粉也好其他的地方美食也好,就在本土發揮最大的作用,就這樣挺好的!吸引中內外遊客過來,保留本土獨有的特色~那就是棒棒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立即刪除!

湯小圓美食日記


我是江蘇的,全國各地都跑過,最愛粵菜。有次去中山出差,當地的一位兄弟廣哥帶我去吃腸粉。老實說腸粉我在廣州、珠海、香港等地都吃過,真心不喜歡。但是廣哥帶我去的路邊攤是要排隊的。我仔細看了下老闆做腸粉的手法,發現這個火候是老闆掌握的,隨緣火候啊,沒有標準啊,而且新鮮熱乎的腸粉真好吃。我吃了滿滿一碟。粵菜現在在蘇州、上海都得到很大的發展,重點是早茶點心的標準化,燒鵝、燒臘製作標準化。但是煲仔飯的醬油、臘味依舊只能用廣東的!同樣道理,去四川找個小館子吃吃冰粉、傷心涼粉、兔頭、鴨頭、烤魚,你就會發現其他城市的川菜純屬扯淡。特麼的都說四川火鍋裡面有花椒,你去四川看看,明明是新鮮碧綠的藤椒!同樣,你在蘇州按照廣東標準做一份煲仔飯來保證暢銷,但是你依舊需要去廣東買臘味和醬油!!!所以地域還是限制了美食的發展和擴展,腸粉也是如此。這九點多回答這問題,你說我到哪裡了去找好吃的腸粉啊!


ALEN唐


做主食的廣東腸粉,其實還有一種設置,叫作"加底",通常就是雙份的量,其中一份是沒有料的齋粉,如此,一碟腸粉的量就大了。同理,點餐時還可以要求加蛋、加炸面(油條),多少隨意,豐儉由人,南方人的話飯量還是比較小的,而到了北方,這腸粉只能算做一道菜。



早飯時見過一個北方的小夥子邊吃邊說好,就是吃不飽,量太少,四份牛肉腸外加皮蛋瘦肉粥。北方人和南方人的食量有差異呀,腸粉好食,問題系而家有邊檔腸粉可以拉得又薄又滑,基本上好多都系外省人做,除左個名系叫腸粉。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和文化,普及就不要了吧,畢竟可以當做一個其他地方的美食嚐嚐,畢竟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美食,而不見的說每一個美食都能夠普及開來,像沙縣小吃,武漢熱乾麵也只能夠說店面多幾家,吃的人多幾個,也不敢說普及。


商丘身邊事兒


歡迎關注「飯醉分子閆濤」,看我分享不一般的美食感悟!

來廣東,第一個感覺被騙的美食就是“腸粉”。原以為這是豬大腸愛好者的福音,然而你會絕望的發現,腸粉的成分只不過是用米漿凝結而成的米制品罷了,與此相匹配的中華美食騙局,還有西安的肉夾饃,這明明就是饃在夾肉嘛!

可是慢慢在廣東生活久了,才發覺腸粉對於廣東人是有何意義。它是最為普及的街頭主食,因為事實上沒有多少人有時間在家裡做早餐,或是去茶樓裡慢慢品味,多數辛苦奔波的人們,早餐就是衝在街邊一碗瀨粉、一份拉腸,或是一碗雲吞麵就能解決。我以為,這健康早餐的三件寶,其江湖地位並不比北方的煎餅果子和豆漿油條差。

可是為什麼,廣東人的腸粉,並沒有火遍全中國呢?我和幾個朋友曾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其中更是某些小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按他們的看法,大體上可以分成兩類原因:第一是原材料的不同,做腸粉用的米,粘性也不能太強,否則會太過堅硬,北方的大小麥以及珍珠米都未必適合做腸粉;第二就是操作技術的基本普及,腸粉這東西看著簡單,但是也涉及到開漿等等技術環節,比如說,現在廣州街頭流行的石磨拉腸,那並非是玩弄玄妙,因為在磨米漿的時候,如果用金屬的電木,那瞬間的高溫,實際上已經把米粉給燙熟了。用石磨的最大原因,不僅是為了復古的視覺審美,更重要是石磨它本身不會發熱,可以保證磨出來的冷水米漿,是製作腸粉的上好原材料,這些操作的技術,都是需要推廣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相對而言,任何一個地方最早紮根生長的,就是那種和老百姓最接近的街頭早餐,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早餐,這是人和地理環境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相互選擇成果。突然間,要讓他們接受一種全新的早餐,這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成本的,而我個人認為這也沒什麼必要。因為在去旅行的時候,永遠能不同城市裡,發現各自不同的早餐,這最能開啟我全新體驗的旅途感受。


飯醉分子閆濤


代小編提問:為什麼廣東早茶沒有在全國普及?



看看早上九點多的廣東茶市吧!(現場直播)






釀鯪魚白斬雞2017


我從小在廣西百色地區長大,這邊有一種早餐叫卷粉,和腸粉差不多的工藝,都是米漿蒸熟了放料子捲起來,但是對比起來卷粉用料足,誠意滿滿,這才是成年人吃的,而腸粉偷工減料,完全是吃調味料一樣,更像是小孩子過家家的吃食。長大後出來工作很少回百色了,基本上在外地吃不到正宗的百色卷粉,在廣東吃過腸粉,也偶爾外地吃過幾次所謂的腸粉,那種被忽悠的感覺都想掀桌子,對我而言,對於吃這種事情一定要認真、誠實,你出來賣東西吃,首先你自己做出來的東西你自己能認可才行,但現在很多人做事情沒有底限,隨便糊弄兩下就拿出來賣,心黑了,味道就淡了




曉晨1987


不單單是腸粉,廣東的很多美食在其他地方都比較少見,相比湘菜和川菜就推廣得比較好。個人看法有幾個原因,第一:廣東人比起其他省份的人出外地打工的人數要少的多,去外地開店做美食推廣難度大,因為沒有基礎的消費者去慢慢維持和帶動外地人消費。第二:廣東的飲食總體比較清淡,外地人不一定吃得慣,如果沒有加入麻辣等口味推廣市場是比較有難度的。第三:廣東對飲食文化比較保守,不太願意向外輸出,像燒臘這些本土很著名的美食都有很多外地人不知道,論口味不差北京烤鴨,但背景烤鴨卻能做得很好。知道廣東燒臘的大多數外地人都曾在廣東生活過。


敬行者


我是湖北人,1992年到江門出差四個月,那個時候,改革開放還沒有現在這麼完善,在江門的早餐大多是腸粉、河粉之類,根本見不到油條。對於我們吃豆漿、油條、熱乾麵長大的人來說實在是痛苦,總覺得吃的不對勁,感覺人渾身軟綿綿的,打不起精神。當時就和同來的同事調侃:難怪廣東人。。。吃的東西都又稀又軟。現在在廣東工作很多年了,經常吃腸粉,也覺得廣東菜最好吃!所有飲食是一種習慣,同時也與氣候環境等有關,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應該互相詆譭和攻擊。。。北方天氣相對寒冷,吃腸粉能量明顯不夠。


遠方的撒哈拉


廣東人都是騙子!!!!

腸粉,沒有腸!

老婆餅,沒有老婆!

雖然讓我愛上吃粵菜以及各式廣式早茶

但是到現在為止,依舊沒有吃到有腸的腸粉,有老婆的老婆餅!!!


saturday格鬥營


主要還是品質不統一眾口難調,如果吃過西安的米皮,你會覺得所有的廣東河粉都不好吃,梅州潮汕的裸條比河粉好一個檔次。但是還是沒有西安米皮的質量好,水土的差異也是一個原因,用的大米也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的,想一想北方的寒帶的氣候使用的大米都是一年一造,那個大米的品質比起南方的要好多少倍?因為廣東的河粉基本上很多用很差的陳年大米,再加一些添加劑以及低檔的食物油製造而成,工廠化生產的。想一想,市場上幾毛一塊錢一斤的河粉能有什麼質量可言,而且十幾年前河粉也是六毛一斤,現在過去了,這麼多年和過去的價格也差不多品質會有什麼提高嗎?同樣的道理廣東的腸粉,如果說要走出廣東,不是沒有可能,也許就不能叫廣東腸粉了,因為到了外地所使用的材料和廣東差別比較大了。如同廣東口味的饅頭與北方老面饅頭的區別一樣,然而在漢族人的發源地陝西漢中一帶,叫做漢中熱米皮,做法與布拉腸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喜歡吃的還是喜歡去。腸粉,如果不是因為廣東的早餐現作現賣的就那麼幾樣。沒得選,也許給大家造成好吃的感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