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李嚴冰:揭祕VMware轉型成功的幕後故事

毫無疑問,像人類歷史上其他重大技術革命一樣,雲的影響遠遠超過技術本身,不僅影響了商業模式和人的思維模式,更引發了一系列商業創新的革命。隨著雲快速發展和迭代,未來企業是雲化的主角,各行各業將在雲中成長,各種行業雲也將不斷興起。

根據IDC的數據預測,到2021年,80%的應用開發部署都將基於雲端,80%以上的500強企業將通過行業雲向客戶提供數字服務,企業在雲服務以及雲驅動硬件、軟件和服務上的開支將翻倍超過5300億美元,而其中超過90%來自多雲環境,可以說一個全面雲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對話李嚴冰:揭秘VMware轉型成功的幕後故事


VMware全球高級副總裁、存儲與可用性業務部總經理李嚴冰博士


在此過程中,VMware始終站在技術與應用的最前沿,堅決推進全面雲化的戰略轉型,並隨著環境和客戶需求的變化保持著“與時俱進”,如今更“蛻變”成為為全球的“雲中管家”,真正成功實現了自身的戰略轉型。

那麼,在這背後VMware究竟有哪些成功的秘訣?在全面雲化時代,VMware對未來又有哪些所思所想?日前,在vFORUM 2018舉辦期間,我和VMware全球高級副總裁、存儲與可用性業務部總經理李嚴冰博士,面對面交流了VMware在雲化轉型之路上行與思的幕後故事。

VMware重新定義超融合

眾所周知,作為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重要基礎架構,超融合在近幾年迅速贏得了市場的認可。特別是以VMware vSAN為代表的超融合解決方案,通過自身不斷的創新和迭代,為用戶認知、接受和廣泛應用超融合解決方案無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現在李嚴冰和她所負責的VMware vSAN儼然成為了全球超融合領域的“代言人”。對此,李嚴冰說:“存儲作為VMware相對比較新的一個業務,也是繼VMware vSphere之後唯一一個靠完全自主研發,並迅速成長為十億美元的業務,我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驕傲。”


對話李嚴冰:揭秘VMware轉型成功的幕後故事



確實如此,在過去幾年中,超融合已經在邊緣和敏態應用場景中驗證了其穩定性和可靠性,但超融合的應用範圍絕非限於此,其正在進一步擴大應用範圍,逐漸進入企業核心關鍵應用,對主流數據庫、ERP,以及其他企業關鍵應用等均有良好的支持。

在她看來,如今的超融合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維度來做觀察,具體而言:

首先,從狹義的角度看,超融合無論是以一體機的形式交付、還是以純軟件形式交付,都得到了全球客戶全面的認可和主流的應用,VMware vSAN在全球已擁有超過一萬五千個客戶就是對此最好的說明。

其次,從廣義的角度看,VMware目前還在三個方面不斷擴展超融合的應用場景和範圍,包括在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環境中,VMware正把超融合的能力從計算和存儲領域,擴展到網絡自動化和管理智能化領域。

此外,在公有云環境中,VMware Cloud on AWS就是完全基於超融合架構搭建而成,同時VMware和AWS在這個過程中也做了大量的深度技術集成,真正把超融合的能力帶到了雲端;在數據保護、數據管理以及雲原生應用的支持方面,VMware也正在展開新的研究,未來在提供全套數據管理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會提供對數據持久化的支持。

正如李嚴冰所言:“ 從深化對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支持,到對雲的擴展,再到提供對數據保護、數據管理以及雲原生應用的支持,VMware讓超融合突破了過去計算和存儲融合的單一概念,讓它成長為了實現混合雲的一個重要基礎架構。”

從這個角度看,VMware不僅正在重新定義超融合,讓它具備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更重要的是,VMware還用自身實力和行動真正踐行了那句老話:在超融合領域,VMware一直在引領,從未被超越。

多雲跨雲已是大勢所趨

不僅如此,VMware還創造了另外一個“奇蹟”,那就是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VMware實現了把私有云、混合雲、公有云“融三為一”,真正幫助客戶實現了多雲、跨雲環境管理的挑戰。

李嚴冰說:“十年前,VMware提出了一個Cloud Federation的理念,當時很多人覺得非常茫然;但十年後,混合雲、多雲、跨雲這些名詞,不僅概念非常清晰,而且從客戶或者市場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對話李嚴冰:揭秘VMware轉型成功的幕後故事



當然,VMware在此過程中也經歷了很多的“蛻變”。李嚴冰說,最早雲管理的理念就是對虛擬環境的數據中心管理,所以早期VMware的產品和方案設計也都是基於客戶本地化(On-premise)的應用場景。

但是,隨著雲不斷的發展和演變,對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有從基於原來本地數據中心的管理到現在的跨雲管理;對VMware而言還包括不僅基於vSphere的環境,也要管理基於Azure、基於AWS這種原生雲的環境;此外,跨雲的管理不僅要通過SaaS交付的方式,而且同樣一套管理軟件還能管理不同的雲環境等等。

所以,李嚴冰認為,VMware之所以能在全面雲化時代轉型成功,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實現了對跨雲、多雲環境的統一管理和支持。同樣,未來VMware最大的商機或者說最大的市場增長點,無疑也將來自於對更多的客戶提供跨雲、多雲的管理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客戶在上雲的過程中,如何應用雲、管理雲、優化雲,使企業付出更少的代價獲得最好的雲的服務,往往是其最大的“痛點”,由此“應雲而生”還包括目前市場中大量湧現的雲MSP服務商。

那麼,VMware和雲MSP服務商有何本質的區別呢?對此,李嚴冰認為,VMware的核心和重點來源於其軟件的競爭力,無論是和AWS,還是與全球四千多家VCPP合作伙伴的合作基礎,都是基於VMware的核心技術能力,剩下的則完全交給合作伙伴去搭建、提供服務和更多增值的價值。所以,VMware可以說真正扮演了一個“賦能者”的角色。

從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面向未來,VMware不僅要把企業的傳統架構遷移到雲上,或者是幫助企業把公有云架構設計好、管理好。更為重要的是,還要幫助企業基於全新的雲基礎架構來實現數字化轉型,併成為一家在企業數字化體系架構下能夠提供完整的、全生命週期的產品、服務、方案的提供商。


對話李嚴冰:揭秘VMware轉型成功的幕後故事



為此,VMware在“任意雲、任意應用和任意設備”戰略的引領下,重點強化了三個方面的能力,持續為最終客戶帶來更多價值,賦予企業擁抱“技術超能力”:

第一,在基礎架構層面,VMware將以vSAN為基礎,以超融合為平臺,幫助企業客戶將其本地部署的數據中心快速無縫地拓展至雲端,為客戶實現私有云向混合雲,乃至公有云的平滑過渡提供支撐。此外,在網絡領域,VMware會以“虛擬雲網絡”為戰略,通過全新的VMware NSX 網絡與安全產品組合,為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各分支機構、邊緣網關、雲以及電信環境中的應用程序和數據提供無處不在的持續連接性和安全性。

第二,在雲管理層面,VMware會以軟件全棧的方式,以提供更多的集成、簡化的能力,為客戶提供多雲、跨雲的的支持。李嚴冰表示,未來客戶對供應商的選擇,一定會基於全棧能力為考量標準。在這方面,VMware以Cloud Foundation為技術“底座”,為客戶構建面向雲管理的全新選擇,支持客戶管理私有云、混合雲和公有云,真正實現了“融三唯一”。

第三,在開發層面,VMware與Pivotal、Google Cloud合作推出了PKS,讓虛擬化管理員輕鬆運行和運維Kubernetes,從而支持開發團隊在vSphere或Google Cloud Platform上運行Kubernetes,依託這個可靠的基礎架構啟動新的項目。

李嚴冰最後強調:“我們正在不斷加大對生態系統的支持,尤其是在開源領域。目前大部分的應用都是基於開源的,所以VMware對開源的投入也越來越多,比如VMware vSAN就為Docker和Kubernetes提供了API接口。但是需要說明的是,VMware提供的開源組件並不售賣,開源是為了更好的支持客戶上雲過程中,能得到更多的選擇和支持。”

綜上所述,全面雲化時代已經來臨,這就必須要求技術供應商能夠提供更有創造力的產品和方案,同時還必須緊緊圍繞解決用戶在上雲過程中各種“痛點”不斷創新,而這正是VMware堅決推進雲化戰略轉型,並不斷從技術、平臺和使命層面的“求新求變”,帶給整個業界的最大作用於價值,更是VMware不斷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