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严冰:揭秘VMware转型成功的幕后故事

毫无疑问,像人类历史上其他重大技术革命一样,云的影响远远超过技术本身,不仅影响了商业模式和人的思维模式,更引发了一系列商业创新的革命。随着云快速发展和迭代,未来企业是云化的主角,各行各业将在云中成长,各种行业云也将不断兴起。

根据IDC的数据预测,到2021年,80%的应用开发部署都将基于云端,80%以上的500强企业将通过行业云向客户提供数字服务,企业在云服务以及云驱动硬件、软件和服务上的开支将翻倍超过5300亿美元,而其中超过90%来自多云环境,可以说一个全面云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对话李严冰:揭秘VMware转型成功的幕后故事


VMware全球高级副总裁、存储与可用性业务部总经理李严冰博士


在此过程中,VMware始终站在技术与应用的最前沿,坚决推进全面云化的战略转型,并随着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保持着“与时俱进”,如今更“蜕变”成为为全球的“云中管家”,真正成功实现了自身的战略转型。

那么,在这背后VMware究竟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在全面云化时代,VMware对未来又有哪些所思所想?日前,在vFORUM 2018举办期间,我和VMware全球高级副总裁、存储与可用性业务部总经理李严冰博士,面对面交流了VMware在云化转型之路上行与思的幕后故事。

VMware重新定义超融合

众所周知,作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重要基础架构,超融合在近几年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特别是以VMware vSAN为代表的超融合解决方案,通过自身不断的创新和迭代,为用户认知、接受和广泛应用超融合解决方案无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现在李严冰和她所负责的VMware vSAN俨然成为了全球超融合领域的“代言人”。对此,李严冰说:“存储作为VMware相对比较新的一个业务,也是继VMware vSphere之后唯一一个靠完全自主研发,并迅速成长为十亿美元的业务,我们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


对话李严冰:揭秘VMware转型成功的幕后故事



确实如此,在过去几年中,超融合已经在边缘和敏态应用场景中验证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但超融合的应用范围绝非限于此,其正在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逐渐进入企业核心关键应用,对主流数据库、ERP,以及其他企业关键应用等均有良好的支持。

在她看来,如今的超融合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来做观察,具体而言:

首先,从狭义的角度看,超融合无论是以一体机的形式交付、还是以纯软件形式交付,都得到了全球客户全面的认可和主流的应用,VMware vSAN在全球已拥有超过一万五千个客户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

其次,从广义的角度看,VMware目前还在三个方面不断扩展超融合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包括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环境中,VMware正把超融合的能力从计算和存储领域,扩展到网络自动化和管理智能化领域。

此外,在公有云环境中,VMware Cloud on AWS就是完全基于超融合架构搭建而成,同时VMware和AWS在这个过程中也做了大量的深度技术集成,真正把超融合的能力带到了云端;在数据保护、数据管理以及云原生应用的支持方面,VMware也正在展开新的研究,未来在提供全套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会提供对数据持久化的支持。

正如李严冰所言:“ 从深化对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支持,到对云的扩展,再到提供对数据保护、数据管理以及云原生应用的支持,VMware让超融合突破了过去计算和存储融合的单一概念,让它成长为了实现混合云的一个重要基础架构。”

从这个角度看,VMware不仅正在重新定义超融合,让它具备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更重要的是,VMware还用自身实力和行动真正践行了那句老话:在超融合领域,VMware一直在引领,从未被超越。

多云跨云已是大势所趋

不仅如此,VMware还创造了另外一个“奇迹”,那就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VMware实现了把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融三为一”,真正帮助客户实现了多云、跨云环境管理的挑战。

李严冰说:“十年前,VMware提出了一个Cloud Federation的理念,当时很多人觉得非常茫然;但十年后,混合云、多云、跨云这些名词,不仅概念非常清晰,而且从客户或者市场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对话李严冰:揭秘VMware转型成功的幕后故事



当然,VMware在此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的“蜕变”。李严冰说,最早云管理的理念就是对虚拟环境的数据中心管理,所以早期VMware的产品和方案设计也都是基于客户本地化(On-premise)的应用场景。

但是,随着云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有从基于原来本地数据中心的管理到现在的跨云管理;对VMware而言还包括不仅基于vSphere的环境,也要管理基于Azure、基于AWS这种原生云的环境;此外,跨云的管理不仅要通过SaaS交付的方式,而且同样一套管理软件还能管理不同的云环境等等。

所以,李严冰认为,VMware之所以能在全面云化时代转型成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实现了对跨云、多云环境的统一管理和支持。同样,未来VMware最大的商机或者说最大的市场增长点,无疑也将来自于对更多的客户提供跨云、多云的管理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客户在上云的过程中,如何应用云、管理云、优化云,使企业付出更少的代价获得最好的云的服务,往往是其最大的“痛点”,由此“应云而生”还包括目前市场中大量涌现的云MSP服务商。

那么,VMware和云MSP服务商有何本质的区别呢?对此,李严冰认为,VMware的核心和重点来源于其软件的竞争力,无论是和AWS,还是与全球四千多家VCPP合作伙伴的合作基础,都是基于VMware的核心技术能力,剩下的则完全交给合作伙伴去搭建、提供服务和更多增值的价值。所以,VMware可以说真正扮演了一个“赋能者”的角色。

从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面向未来,VMware不仅要把企业的传统架构迁移到云上,或者是帮助企业把公有云架构设计好、管理好。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帮助企业基于全新的云基础架构来实现数字化转型,并成为一家在企业数字化体系架构下能够提供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方案的提供商。


对话李严冰:揭秘VMware转型成功的幕后故事



为此,VMware在“任意云、任意应用和任意设备”战略的引领下,重点强化了三个方面的能力,持续为最终客户带来更多价值,赋予企业拥抱“技术超能力”:

第一,在基础架构层面,VMware将以vSAN为基础,以超融合为平台,帮助企业客户将其本地部署的数据中心快速无缝地拓展至云端,为客户实现私有云向混合云,乃至公有云的平滑过渡提供支撑。此外,在网络领域,VMware会以“虚拟云网络”为战略,通过全新的VMware NSX 网络与安全产品组合,为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各分支机构、边缘网关、云以及电信环境中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提供无处不在的持续连接性和安全性。

第二,在云管理层面,VMware会以软件全栈的方式,以提供更多的集成、简化的能力,为客户提供多云、跨云的的支持。李严冰表示,未来客户对供应商的选择,一定会基于全栈能力为考量标准。在这方面,VMware以Cloud Foundation为技术“底座”,为客户构建面向云管理的全新选择,支持客户管理私有云、混合云和公有云,真正实现了“融三唯一”。

第三,在开发层面,VMware与Pivotal、Google Cloud合作推出了PKS,让虚拟化管理员轻松运行和运维Kubernetes,从而支持开发团队在vSphere或Google Cloud Platform上运行Kubernetes,依托这个可靠的基础架构启动新的项目。

李严冰最后强调:“我们正在不断加大对生态系统的支持,尤其是在开源领域。目前大部分的应用都是基于开源的,所以VMware对开源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比如VMware vSAN就为Docker和Kubernetes提供了API接口。但是需要说明的是,VMware提供的开源组件并不售卖,开源是为了更好的支持客户上云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综上所述,全面云化时代已经来临,这就必须要求技术供应商能够提供更有创造力的产品和方案,同时还必须紧紧围绕解决用户在上云过程中各种“痛点”不断创新,而这正是VMware坚决推进云化战略转型,并不断从技术、平台和使命层面的“求新求变”,带给整个业界的最大作用于价值,更是VMware不断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