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用戶798427668712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越是想刻意培養的越是難以達成。但是,不經意間或是無意中的一些行為卻反而促成了孩子的一些好的習慣。我認真的回想了下孩子的閱讀習慣,好像從沒有刻意的要求她去讀書,但是從無字書開始,她都是主動的充滿興趣的去讀。所以,我想,無論做什麼,興趣都是最好的動力。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先問問自己,對閱讀是什麼態度?作為家長你認為閱讀重不重要?就我個人來講,我非常主張、鼓勵孩子閱讀,我讓她讀書的根本目的,就是不希望她做個糊塗人,什麼是“糊塗人”?我的理解就是:對世界沒有正確的看法;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我認為,閱讀等於給孩子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戶,視野開闊了,心靈自然就會像從沉睡中醒來,清晰明朗。廣泛的閱讀使孩子們逐漸形成對世界的看法,看好書能使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作為,希望孩子幸福,我認為只要有了正確的人生態度,不需要我們家長去強加,孩子們自己就會從內心深處去想,自己想做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而努力。作為家長,也許我們對自己有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沒把握,又怎麼能輕易的去灌輸給孩子什麼呢?所以,最安全的是,讓他們看書吧,讓他們自己在書裡尋找答案。 至於方法,我認為,讓孩子喜歡讀書,最好的辦法是創造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大部分家庭成員都在看電視,或者玩電腦,那麼孩子一定也是在看電視,玩電腦。如果大部分家庭成員都在讀書,我想孩子也一定在讀書。孩子的爸爸喜歡帶著她去逛大大小小的書店,甚至是街邊擺的舊書攤,買書也成為家中每個月的固定支出了。我們都喜歡讀書,家裡經常會出現家庭成員各居一角,認真讀書的場景。在孩子不到一年級的時候,我家就斷了有線電視,現在5,6年過去了,我們也都失去了看電視的興趣和習慣。看電視的時間,自然就變成了看書的時間。資訊和新聞我們可以通過上網獲得,孩子也可以上網查資料,玩遊戲,但是嚴格規定了上網時間,只有週末可以上網。現在,電視、網絡,智能手機充滿了我們的生活,禁止孩子使用已經是不大可能的了,但我發現我的孩子無論怎樣迷戀電腦和IPHONE,每天讀書的時間卻是必不可少的,也許是因為,她已經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是網絡遊戲不能帶給她的。習慣一旦養成,讀書就成了每天的一項生活內容,就像一天不刷牙不洗臉會很難受,一天不讀書也會很難受,喜歡讀書的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感受。



一旦,孩子喜歡上了讀書,讀什麼書就很重要了。不是所有的書都是適合孩子的,在我女兒認字以前,我們就把一些不適合孩子的書收起來,我家幾乎是每個角落都放著書,我要確保她隨手拿起的每本書,都沒有過於不適合她的內容。我為她選書的標準是,有趣、健康、經典。過於艱深的書,孩子不容易理解,自然就沒有讀下去的興趣了,所以,孩子讀書還是從淺顯開始,家長看到不熟悉的書,一定要翻翻,大致感覺下,這本書的格調是否健康,為他們做個初步篩選。孩子曾經有段時間喜歡看漫畫,比如《桂寶》、《阿衰》等,一開始我沒在意,後來我無意中翻翻,發現這類書格調不高,邏輯混亂,容易讓孩子形成不好的思維習慣,所以,雖然是很高價的買來的書,還是毫不留情的扔掉了。現在,我家已經找不到一本漫畫了。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眼光沒有把握時,最安全的辦法是,看名家名著,比如,老師為我們推薦的季羨林的書,還有前一段時間看的林海音的書。名著可以大量的看,如果擔心名著裡有些不適合孩子的內容,可以看青少年版的縮寫本。我女兒就是這樣看了許多名著,比如高爾基的三部曲,《老人與海》,《地心歷險記》,《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等有趣的好書,甚至讀了連我都覺得艱澀的《最後的莫西幹人》、《蘇菲的世界》這類的名著。我個人認為對於現在的暢銷書,比如楊紅櫻或者鄭淵潔的書,看1,2本代表作就可以了,沒必要看的太多,我大致翻了翻,感覺營養度不高,過於淺顯,容易使孩子入迷,因此浪費時間。 如此大量的看書,就沒必要每本書都用同樣的精力,可以分成精讀和泛讀。孩子特別感興趣的,或者家長認為對孩子有幫助的書精讀,其餘的書泛讀,泛讀的書,我們可以不去管,隨便他們怎麼讀,精讀的書,最好和他們一起讀,這樣孩子和家長間也有了聊天的內容,互相交流下讀這本書的感想。順便不動聲色的就把自己的想法、觀念灌輸給孩子了。 孩子讀書越多,越愛向我提問題,什麼百慕大三角啊,尼斯湖海怪啊,我無力招架了,就對她說,我又不是百科全書,誰知,她馬上要求我為她買百科全書,於是,一套四大本的中國青少年百科全書,上了她的書架,也成了她經常翻看的一部書了。也在學校為她訂閱了少年國家地理雜誌,這些天文地理方面的書,既有趣又增加了孩子的知識儲備。 閱讀帶給孩子的好處,也許不能很快的看出什麼效果,我想長期堅持下去,才會真正給孩子的未來帶來關鍵性的幫助。至於現階段,讀書多一定可以幫助孩子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我認為想提高孩子的作文成績,大量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開闊視野,詞彙的積累也是顯著的,另一方面豐富的知識面自然也會給作文增色不少。同時,還要提醒孩子注意觀察生活,這樣寫作文就不會讓孩子產生下筆如千金的感覺了。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淺顯的想法,能和各位家長交流,實在是難得的好機會。家長之間的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借鑑一定對於孩子的進步成長大有裨益。


蘇西的天空


我家兩個孩子都很喜歡讀書,一般一個禮拜就帶他們去圖書館借書,20來本書一週基本都讀完了。

當孩子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我太太就每晚給孩子唸書半小時以上,中文英文的識字,小故事書,也念唐詩宋詞啥的,但沒有要求他們背誦,不過慢慢地他們能跟著讀,重複多了,也能背幾首。我個人反對直接要求背誦唐詩啥的,這樣做容易讓孩子失去興趣。孩子慢慢地會讓你解釋故事的意思,這個時候你也可以試著讓他們用自己的話重複故事。剛開始當然講不全,你可以慢慢提示引導,讓孩子漸漸地關注故事的細節,自然而然地他們就會複述整個故事。



等稍微大一點了,睡覺前媽媽還是陪著看書唸書,但逐漸地過渡到讓孩子自己念,不會的字或詞就教給他們,然後告訴他們,對於不會的字詞可以查字典,也可以猜猜它的意思,基本原則是保持他們閱讀的通暢,鼓勵他們自己念或者看。不要強求他們記住書中的細節或者要他們回答各種問題以檢查他們的閱讀質量,因為這樣也會讓他們失去興趣。

我家的孩子在5歲的時候基本已經可以獨立閱讀短的故事書了,入小學測試時能達到了2-3年級的閱讀水平。但關鍵是孩子已經愛上了讀書,幾乎一有空就拿著書,兩個孩子在7,8歲的時候已經讀完了哈利波特全套,當然不是中文的。



要養成孩子閱讀的好習慣,父母的陪伴和循序漸進是關鍵,父母一定要耐心,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性格,理解能力,專注力和自我控制力都各不相同,不能用同一種方法對待。所以,分享的只是我家的經驗,僅供參考。父母還是要針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找到合適的方法。

我在加拿大溫哥華定居20年,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瞭解加拿大,瞭解加拿大的教育和文化。 如果大家覺得有幫助,請轉發給你的朋友並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我們一起探討。


溫哥華大叔聊教育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心能回答您的問題。

家長引導孩子閱讀的方法很關鍵,如果方法不當,不僅沒能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還白白浪費了提升孩子的好機會。可以參考下面幾點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

一、製造氛圍,耳濡目染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都很強,所以家庭氛圍很重要,家裡有條件的話可以買很多的書籍弄一面書架,如果家中條件不允許,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書店,一來培養閱讀興趣,二來孩子也能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到安靜和耐心。

二、把選書權交給孩子

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為孩子挑選不同類型的書籍。要讓孩子廣泛涉獵各種書籍,包括文學、科普、思維訓練、勵志圖書等各類書籍。但家長也要在一開始陪孩子買書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學會自己判斷,什麼樣的書夠好,什麼樣的書不夠好。

三、樹立榜樣

通過自己的行為,為您的孩子樹立閱讀榜樣。當和你孩子同處一室時,你可以和她一起重點閱讀一本書或者報紙。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尋找和孩子共同感興趣的領域並一起閱讀。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福林媽咪


昨天開家長會,老師也重點講了閱讀的重要性

像低年級的孩子,建議親子共讀,小孩子多讀一些繪本,二三年級就可以多讀一些帶拼音的書了,還有孩子想讀哪種類型就讓他讀,讀的越雜,認知面越廣泛,但是要健康,積極向上的內容就可以

家長應該做一個好的榜樣,有些家長在很小的時候喜歡給孩子閱讀,慢慢的孩子大了就覺得沒必要了,其實不是的

老師說每天拿出20-30分鐘親子共讀,時間太長也沒有很好的效果了,針對一年級的孩子。大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

當孩子養成了閱讀習慣,以後他的認知能力及寫作水平都會提升很多

我是鄉村佩佩,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留言交流哦

鄉村佩佩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自身發展至關重要,甚至影響整個人的一生。

首先,在職場中體現尤為明顯,閱讀理解強的人會有非常圓滑的處世之道,在工作中能把周圍的人考慮周到,照顧周全,讓同事覺得很舒服,非常願意與之交往,升職速度相對較快。

其次,閱讀大量書籍,大量吸收他人的精華,會豐富精神生活,學到更多知識,豐富多彩的過一生。

要想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父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父母首先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對孩子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茶餘飯後不要捧著手機上網或者玩遊戲;

二、選擇年齡段適合的書籍,或孩子喜歡的內容,讓孩子能從閱讀中感到快樂;

三、經常與孩子交流讀書感受,找到表達的樂趣,越來越喜歡讀書,然後講與他人聽;

越讀,越喜歡,從此愛上閱讀~



Linda134509206


育兒:為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閱讀的本領!

在閱讀這件事上,家長們不僅要積極引導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孩子閱讀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那麼閱讀能力自然會更優秀。

什麼時候是孩子閱讀的關鍵期呢?

其實,孩子從5歲左右就進入了閱讀啟蒙敏感期,到7歲時進入了大量識字階段,8~10歲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黃金閱讀期,也就是閱讀關鍵期。

研究顯示:每天都能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更大。

而我們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候,需要注意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爸爸媽媽們要關掉電視,讓孩子能把注意力都放在書上,最好將孩子摟在懷裡或者放在腿上,用手指指住畫面,閱讀時配上表情動作,孩子會樂此不彼。

所以想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就做好三件事兒:

1、會選書,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而且能吸引孩子的書,比如說0-1歲就適合紙板書、洞洞書這樣又有趣,又好玩,又耐撕的書,既是書,也是玩具,可以看,可以摸,也可以玩;

2、從孩子出生開始,每天讀書給他聽。讓他躺在你的臂膀裡,讓他靠在你的肩膀上,讓他坐在你的懷裡,大聲的朗讀給他聽。和媽媽在一起的愉快感覺,聽媽媽讀故事的快樂體驗,這些都把書和樂趣聯結在了一起。

因為喜歡這種快樂的體驗,而喜歡上書。我們就在孩子的心裡播下了閱讀的種子,也就激發了孩子對閱讀的渴望和熱情,有一天他就會拿起書;

3、營造一個閱讀的環境,讓孩子在家裡總是能看到讀書的人,總是能看到書,能拿到書,而不是總是看見有人看電視,有人玩電腦,而沒有書。


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育兒也是一門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課程;

這裡有更豐富的育兒寶典,更全面的科普知識,更走心的育兒睡前故事;

我是百萬媽媽的選擇,目前從事育兒行業5年,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西溪鬧鬧


閱讀習慣對提高理解能力、溝通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但要養成閱讀習慣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長和孩子長期共同努力才可能完成的。

一、閱讀的目的。

人為什麼需要閱讀呢?或增長知識,或吸取教訓,或提高理解能力,或解決生活問題。通過閱讀,學習知識,運用知識武裝自己,解決一切難題。

二、閱讀的環境。

減少電子產品的干擾,儘量不玩手機、不看電視。家裡最好準備一個書架,但孩子對某本圖書感興趣時,可以買回來放到書架上,隨時拿來和孩子一起共讀。客廳、臥室也可以放一些書,方便孩子隨時翻看,這樣更容易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成閱讀的習慣。

三、閱讀的陪伴。

多陪孩子看書,對於幼小不識字的孩子,父母可以朗讀給他聽,這時的幼兒肯定更容易被圖畫吸引,家長可以先講講圖畫的內容,然後再讀文字。這樣做,孩子更容易吸收。等到孩子對文字好奇時,父母可以抓著孩子的小手指著文字讀給他聽。在閱讀時,家長如果能夠做到根據文字內容,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那就更好了。

我是女兒的玩具,歡迎大家評論。


我是女兒的玩具


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這6招教你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都知道,

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很重要,

可是,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今天樂讀君為大家推薦一篇實用指南,

幫助小朋友們成為閱讀達人!

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有些孩子不愛看書,是因為從小沒養成閱讀習慣。

只有從小培養,它才會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久而久之,書會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多早都不算早,但只要你開始了,多晚都不算晚。

如何讓孩子從繁重的學業中放鬆,從電視機、手機旁邊走向快樂閱讀呢?家長們可以參考下面這些方法。

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閱讀環境真的很重要。

個人的經驗,常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他的閱讀量會達到平時的3倍以上。沉浸在書的海洋,周圍的孩子都在認真看書,這些積極外部因素會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所以,家長在週末時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和參加閱讀活動,讓孩子多多感受這樣的氛圍。

當然,家裡還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地方。爸媽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單獨的書櫃,準備不同類型和風格的書籍,告訴他這是你的書,讓他建立對書的歸屬感。

當然,書當然不限於書架,最好能讓孩子在家裡隨時隨處都能找到合適的書去讀。

以前見過一個極好的做法:有個爸爸為了鼓勵女兒讀書,為她搭建了一個“專屬的閱讀空間”,佈置的如同童話森林,孩子非常喜歡一個人坐在童話森林裡,安靜地讀書。

還有位媽媽舉過一個這樣的例子:

“女兒剛出生時,家裡居住面積小,書又多,她的兒童床上都鋪了厚厚的一層書,就這樣女兒一天天在書堆上長大。

她似乎對書有一種眷戀,長大了她從不挑吃挑穿,她的漂亮衣服比別人少,但她的各色藏書比別人多,她可以從書櫃裡為你精選出不同題材的‘美味佳餚’。”

閱讀不是強迫,需要適當引導。

雖然總說,家長儘量少帶孩子看電視,但是有選擇性看一些還是需要的,特別是一些經典原著改編的電視電影。

當然,如果可能的話,孩子直接讀原著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孩子不樂意的話,可以先用接受度較高的電視電影來“做媒”,吸引孩子去讀原著。

見過這樣的例子:一位家長很想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小時候看《西遊記》連環畫的樂趣,但是孩子不喜歡看。後來他就先給看了幾集《西遊記》的電視劇,孩子的興趣馬上上來了。但是他有技巧性地告訴孩子,再看後面的需要等,孩子等不及,就抓起連環畫先看起來。

樂讀君還聽過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個9歲的孩子非常喜歡玩三國殺,然後他自己就在家裡的書裡找到一個三國演義,沒事就翻,然後記憶的特別牢固。

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講故事

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裡播下的。《朗讀手冊》引用了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童年的秘密我們遠遠沒有發現,童書的價值我們遠遠沒有認識。童書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悄悄地藏在一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裡,藉此構建起孩子的價值觀。最初的閱讀是親子共讀,是父母讀給孩子聽,因為孩子不認字,閱讀更多的是從圖畫入手。

兒童最初是通過圖畫認識這個世界的。童書不僅有價值薰陶的作用,還有治癒的作用,孩子要解決什麼問題,都有相應的圖書,看了之後比說一萬句教訓的話都有用。

最重要的是,兒童時期一旦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今後會主動找書讀。

閱讀是有胃口的,一開始讓孩子吃肯德基、麥當勞,慢慢的,其他東西就不愛吃了,他只對肯德基、麥當勞感興趣,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好東西。讀書也是這樣。

讀書可以任性一點

不少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小書架,但是如果問一問孩子書架上的書都讀過嗎,那麼答案十有八九會讓父母失望,從頭到尾認真讀過的書不過少數幾本,能反覆閱讀的就更少了。也就是說,孩子的閱讀量和擁有的圖書量不成比例,這就意味著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圖書時出現了嚴重的錯位。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嘗試把選書權交給孩子。對此,估計不少朋友又難以接受:“小孩子懂什麼?怎麼能讓他們自己去選呢?讀到壞書怎麼辦?”

其實,“讀什麼書”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是孩子自己。父母為孩子選擇的圖書不論多麼優秀,如果孩子不喜歡,讀不進去,還是沒用的。更何況,所謂父母為孩子挑選圖書如今已經淪為根據銷量排名和網站評論買書的“跟風”,未必就真的適合孩子。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重要的不是讀什麼,而是培養一種以書為伴的良好習慣,而這種習慣只能通過從頭到尾讀完一本再讀一本的循環不斷的過程才能培養出來。

閱讀是需要耐心的,如果書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專注程度,很快就會把書扔在一邊不再讀了。所以,我們的目標其實是通過閱讀培養專注和耐心,這兩種品質的價值遠遠超過某本書所傳遞的知識。

而對於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有時候“量”比“質”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閱讀能力才會有一個質的提高。所謂閱讀能力,本質就是記憶與理解。如同健身時必須通過反覆提舉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長,只有大量閱讀才能刺激大腦掌握閱讀技能,更有效率地處理信息的輸入輸出。

因此,在青少年時期大量閱讀是極其重要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會因此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所以,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大量閱讀,而不必過於計較讀什麼。

讀書,還是要任性一點兒的。

鼓勵孩子讀後說說自己的看法

輸入之後,輸出同樣非常重要。

在孩子閱讀書籍之後,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來增強孩子思考能力、溝通和表述能力。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閱讀,所看的書可能只是堆砌在腦中的信息。如果家長能鼓勵他說出自己的讀後感,在他表達之前實際上經歷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達的過程中,也一定程度上鍛鍊了自己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這對他後來基本寫作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有位爸爸是這樣做的:

每次我讓孩子看書,他都以功課忙為理由,一律拒讀。但我卻找到了他的一處軟肋,就是他的作文差。

一次他在寫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讓他看了一本書,讀一遍,記一遍,讓他將所有能理解的詞彙儘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結果,老師的評判是‘語言生動形象’。

於是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寫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動找書來讀。

閱讀不能急功近利

閱讀是一輩子的修行。

可能在短期內看到明顯或直接的效果,很多時候它都是一項隱性技能。所以,家長千 萬要拋棄通過短時間閱讀迅速達到某種效果的想法,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近期多讀幾本書就能馬上寫好作文了。

事實上,孩子大量閱讀的效果可能會在初、高中才能明顯體現出來。日積月累的閱讀培養了孩子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這項基本能力的提高將大大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寫作 。

孩子讀書越多,知識和知識之間能夠產生的連接就越多,也許某一天能出現爆炸式的綻放。

所以,讓孩子堅持閱讀,總有一天會開出最美的那朵花。


樂朗樂讀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更是所有座標吃掌託人。有父母的生活作息不規律而直接導致孩子的不規律!生活只有家長會讀書,願意讀書給孩子們聽,自然而然時間久咯孩子自己就會養成喜歡習慣讀書的快樂和好感!

第一階段;是必須在出嬰兒時期3至6個月就要給孩子讀書聽書咯!剛出生嬰兒需要3個月的曬太陽聽音樂時光,給孩子一個溫和舒適體貼入微的初生期。

第二階段;12個月的孩子很多良好習慣已經開始越級就是識物讀書,感知和閱知是倆回事!別覺得給孩子讀書咯就是天才,錯!不讀死書就是這樣的列子。這個期間要持續到讀小班,在這期間你有心這樣培養的孩子絕對是收穫滿滿的。孩子起碼在認知和感知中找到咯自己很準確的表達能力和發揮自己喜好能力,在這期間3年時間很多這樣培養的孩子都會讀十來首詩歌或三字經,識字起碼1000字以上才算成功!古語說的好沒有付出哪有收穫。任何一個孩子天使生都未必會讀書或喜歡讀書,其實都是父母環境所養成慣的!想任何一個人孩子有好的發展和趨向必須是大人在生這個孩子這一刻所墊底咯孩子的未來!


餘楓恆


閱讀被越來越重視,甚至提到了孩子的日常課程中,可身邊還是有很多朋友說,孩子就是不愛看書,買了他也不看,怎麼辦呢?這也是需要我們去引導的。

我覺得首先應該給他營造一個氣氛,我們家買了兩個書櫃,一個放他睡覺的房間,一個放他寫作業的房間,方便他隨時看書,另外他的書我也不會要求看完必須整整齊齊堆在書櫃裡,沙發上,桌子上甚至他的床上都有他的書,有時他只是無聊隨手拿起一本也會看得入迷。

其次是以身作則,孩子在看書時父母儘可能的也看看書、報之類的,如果做不到,也別讓你的手機、電視聲音影響到他,讓孩子專注於書裡的故事,讓他感受到閱讀的有趣才能喜歡。

另外每天應有個固定的閱讀時間,比如早起或睡覺前,不必非得坐於書桌前,就在床上哪怕剛開始只能堅持5分鐘,慢慢循序漸進,養成固定時間會讓孩子習慣閱讀,從而達到喜歡的“目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我是一個三年級孩子的媽媽,有育兒問題歡迎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