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大批教授离职,人才留不住,学校颓势该如何挽回?

柔沢十


这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不少高校的硬件条件以及人才引进也加快推进,不过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师资资源不断壮大,仅仅是提升高校自身竞争力的表现,却未必可以形成非常可观的学术氛围。大批教授离职、人才留不住,有时候是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到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而有时候也与部分教授追求收入、名誉,却缺乏对学术的探索与钻研有着一定的联系性。但是,对于当前的中国高校,人才留不住,但却大量输出高校学子,而毕业后的高校学子,即使学历能力不错,但因社会竞争压力太大,高学历能人太多,出去社会反而缺乏了竞争优势。实际上,对于中国高校而言,我们培养的并非学生的赚钱能力、创业能力或者是考试学习能力,而是需要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持之以恒的学术钻研精神。确实,当代学子与教授还是比较欠缺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金钱价值观对学术氛围的冲击影响不少,而学校也需要做好积极引导的作用,为教授、学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郭施亮


其实没那么严重啦,我们来看看南京大学近些年都出去了些什么人:



张荣,山东大学校长

施建军,对外经贸大学校长

许敖敖,澳门科技大学校长

刘志彪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

谭仁祥,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郭广银,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张大良,江南大学党委书记

沈健,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可以看到,这些从南大出去的老师,都去给其他学校当了校长、党委书记,怎么看也是一件光宗耀“校”的事情吧。况且,像这种人事变动,通常学校是做不了主的,而是上头直接下达任命书,说走就得走的。

也就是说,南大给兄弟院校贡献了许多校长、党委书记,学科骨干,这不正是南京大学厚重底蕴的体现吗?



尽管输出了不少人,在引进人才方面,南京大学也没消停,别以为南京大学就不会挖墙脚,只不过能被南京大学盯上的人确实不多。据我所知,南京大学就一度在给中科大松土,想挖走中科大量子信息技术领域某D姓老师。。。连中科大都不放过,太不地道啦!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动态的人才流动非常有利于学校间的交流,避免了学术近亲繁殖,多给兄弟院校培养几个校长、党委书记出来,何尝不是大学的又一贡献呢?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南京大学这几年的离职率确实高了些,物理学院的好多老师都跳槽到海外高校了,甚至去了北京上海的学校,待遇和南大的差了不止一倍啊,因为南大在尊重人才方面做得太差了,学校气氛也很压抑。

待遇肯定是有问题的,在自媒体上的爆料看,待遇确实和级别相同的大学差别很大啊,并且内部帮派斗争严重,周晓虹好像就是因为资深名额被卡才出走的。

其中,生物科学院的谭仁祥,领导让他去中国药科大当校长,当时自己没有去,想在南大混个副校长然后评院士,最后落空了,才负气出走,当校长去了。

当然,也有很多坚守在南大的大神级教授


冯少侠聊职场


不仅仅是南京大学高级人才流失的快,其他高校(211、985)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没爆而已。我一个朋友,双一流高校的教授、博导,很年轻,在某一个领域很有知名度,浙大和另外两所高校一直在挖他,给的条件很丰富,学校也很有诚意,他有点心动,但还在犹豫中。近几年,高校相互间挖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回头来看,最主要的还是学校环境是否能留得住人,不仅是待遇、科研环境、未来发展前景等等。高校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希望领导们在人事管理上,真正为学校发展而出谋划策,而不是自我权力体现。


Alina0611



南京大学可谓出身名门,是直接继承中央大学的衣钵。南京大学在各大排行榜上,常年位居前十,是“华东五校”之一。

南京大学遇到的问题,首先是学科上的,即“冷门”专业多,热门工科,医学类专业不够强。以双一流学科为例,南京大学虽然入选的双一流学科数量不少,但是以文理学科为主,导致不少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好。

其次,南京大学近些年知名教授流失严重,特别是“千人计划”这样级别的教授。网上也给出了原因,南京大学的待遇较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再加上附近浙江,上海高校的“挖角”,南京大学可谓“无可奈何”。

第四轮学科评估,南京大学只获得了3个A+,位列全国高校17位。三个学科分别是天文学,地质学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南大擅长的优势学科,如物理,化学和大气科学都出现了“衰退”。在总体上,南大的表现不如同城的东南大学。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南京大学在国人心中也是一个很有地位和重量的大学,希望南京大学能在挫折中奋起,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


塔尖


有三个问题:

1、南大的老师是否以当南大的老师为荣。珍惜当南大老师的工作。

2、是不是真心在教学生。

3、学校是怎么对学生和老师的。

我小孩子放圣诞假,给我说她学校的事,十分感慨,说给大家听。

小孩子在美国读本科,那个是没有排名的大学。学校很小、很穷。应该是全美收费最便宜的大学,本来不收费的,实在是穷不过。

选择这个学校是不容易的。拜访学校和系主任聊了聊,小孩子决定上这个学校。这个系主任是前MIT系主任。

一学期六门课,一门课有一个教授教,也有两个教授教的课,最多有三个教授教的课。小孩子感叹又回到高中时代,老师对作业盯得很紧,一言不合重做。一个重做意味着能睡觉的时候,可以看到第二天太阳升起。我都怀疑她能不能坚持下去,没完没了的重做。快放假了,老师拿她作品去参展,她知道这个学期混过。下个学期有六个留级的学生加入她们班,这个学期有三个学生读不下去了,一共有二十五个同学。还有四年半,慢慢熬。

别恨老师,他们以在这个学校当老师为荣,可能下个学期就看不到这个老师了,学校为了避免教出来的学生是同一种风格,老师经常换。别担心老师的工作生涯,他们都是麻省、哈佛、普林斯顿...毕业的。他们就是来折腾学生的。

学校没有其他收费了。打印不要钱,使劲打。别的学校是收费的,一年准备好三千美刀左右。作品不是学校老师评估的,学校花钱请行业内人士评估,花大价钱。

听说她们校长快下课了,有人愿意捐钱重新开始免学费。自从开始收费,学生每个月都要抗议一次,最冲在前面的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享受到免学费的政策,马上毕业了为师弟、师妹而战。而且卖作品,给学弟、学妹捐钱付学费。学弟、学妹不会的功课可以问学长、学姐。学长、学姐考试了,学弟、学妹来帮忙做模型。这个学校这个系美国白人只有三个人,其他人大部分来自亚洲。令人感动。

还有四年半,慢慢熬吧!我估计一开始能进这个学校最终毕业的能有30%不错了,当然每年都有学生转入,转出。我看我小孩在计算分数多少可以转学。


西风75479585


不好的大学往往是行政化很严重的。先不讲大学的行政部门,一个学院超过百分之十的都是领导(一个正院长,3个副院长,一个正书记,一个副书记,若干个系主任,一个院办主任,一个学办主任,一个教学办公室主任。),大家可以想想其他老师被管理的严重程度和地位的卑微。


fighting246632418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这所高校的大咖太多了。被挖走这么多还没挖完。

二,人才流失无非几个原因。首先是校风不正,上梁不正下梁歪,都学样子往外跑。其次,对人才的不重视,人才没有用武之地,所以纷纷离开。最后是人才岗位调整需要,大家服从分配。当然还有一种,钱没给够。

三,大学以前是靠名师混的,大学没有名师,大学也就没啥前途了。现在知识分子也开始浮躁了,名气比本事大,就像很多明星,名气大的不得了,但是却想不起来他都有啥作品。所以说这样的流动很正常。

四,从管理着手,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校长不行换校长,老师不行换老师,没有一点魄力,这个学校就瞎了。

五,对了,现在的高校都是用录取分数排学校优劣,这样下去,偏远地区的名校很快就灭绝了。要不都得搬迁到北上广。

六,为人师表,好好教学,不要胡跑了。


大声叫我董先生


南京大学的情况不太清楚,但南京大学所在地的南京的市容市貌确实不敢恭维,记得2007年去南京游览夫子庙和秦淮河时,小桥流水灯红酒绿箫声笛鸣,犹如进入了秦淮八艳的年代,让人流连忘返。去年再游故地,泛舟河上,却是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全然不见了彼年的风景,整个南京城不乏脏乱差之地。工作生活的地方没有幸福感,人必会行走他乡。


阿聪372


国内高校的一种恶性循环,引来了女婿气走了儿!相互之间挖墙角,挖来的都是“人才”,都是高待遇,自己学校本来的老人水平再高也成了土鳖,干瞪眼,所以干脆也跳槽当人才去!还有,高校内的收入差距已经大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很多高校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的收入差距可达数倍甚至十几倍,要知道,没有行政人员的高效运转,整个学校都不会有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