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死,對蜀漢影響大不大?如果魏延活著能改變歷史走向嗎?

韋福勝


阿呆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但是,看了看其他的回答,都沒說中要害,都沒搞明白:諸葛亮為啥要殺魏延。

《三國演義》中,把諸葛亮和魏延的關係說得很糟糕,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

第一、魏延作為漢中太守,鎮守了漢中十五年。諸葛亮北伐的基地就在漢中。也就是說,諸葛亮和魏延在漢中營地共事了八年,諸葛亮的每一次北伐,都離不開魏延的支持。沒有漢中太守的支持,一次北伐也搞不成。

第二、魏延是諸葛亮北伐的前線總指揮,如果二人不合,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的話,早就反叛了。

所以,諸葛亮是信任魏延的,魏延的軍事才能是非常突出的。

至於說,諸葛亮為什麼要殺魏延,關鍵問題是:魏延的戰略思想同諸葛亮是相反的。

大家都知道,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否定了。

所有人都很疑惑,如果真正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的話,能不能成功?

阿呆可以肯定地說能!阿呆是漢中人,老家就在子午谷南口,對子午道還是有所瞭解的。

諸葛亮其實也知道:能!但是,他不能採納。

諸葛亮有個秘密,那就是他北伐的真正目的。

自從關羽發起樊城之戰,搶了孫權的糧草,破壞了孫劉聯盟,導致夷陵之戰爆發。

那時候,諸葛亮就清楚,他在《隆中對》裡設定的戰略步驟被破壞了,興復漢室北定中原成了空話,他必須改變戰略。戰略的目標已經不是北定中原了,而是保住蜀漢政權的苟延殘喘。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那就是北伐。

北伐是以攻為守的,拖延曹魏,是一個以空間換時間的做法。

不主動進攻,曹魏大軍就會殺進漢中,蜀漢政權就完蛋了。

北伐,不是真正的對抗,而是騷擾,拖延。因為,當時的蜀漢力量太薄弱了,無論在軍力、經濟、人才各方面都很弱小。根本無法直面對抗曹魏軍團的。

諸葛亮的做法就是個游擊戰術。以拖住曹軍為目的。

魏延的思想是:進攻,進攻!子午谷奇謀是可以成功的,成功之後問題就來了,拿下長安,重挫了曹軍,但是:守得住嗎?漢中有秦嶺做屏障,道路崎嶇難行。關中地區就不一樣了,一馬平川,地域遼闊,正適合曹軍北方作戰的風格,更能體現曹軍的優勢。說白了,儘管取得了局部的勝利,也會將蜀漢的主力全部暴露在曹軍眼前,一旦曹軍大舉殺來,蜀漢軍隊將不堪一擊的。

說明,魏延對諸葛亮的思想沒領略到位,魏延只求北伐的暫時勝利,忽略了北伐的真正目的。其實,也不怪魏延,諸葛亮的這種戰略是不能說出來的,說出來就人心渙散了。諸葛亮只能畫餅充飢望梅止渴,讓蜀軍以為他們是要成霸業的。

看明白了嗎?諸葛亮死後,如果魏延掌握軍權的話,肯定是要以進攻和獲勝為目的,而不是拖延為目的。那麼,就會加速蜀漢政權的滅亡。

諸葛亮正是除了魏延,而蔣琬、姜維沿用諸葛亮的戰略,以北伐為拖延,不讓魏軍進軍漢中,才使得蜀漢政權,在諸葛亮死後又存活了29年。

回到題目上,就很明白,正是因為魏延的死,才使得蜀漢政權又存活了29年。

阿呆的看法,供大家參考,歡迎共同探討。


阿呆夢話


應答:

魏延的死是肯定是對蜀國的重大損失,魏延官至徵西大將軍,不僅武藝高強而實戰經驗豐富,守漢中十多年安然無恙,這是最有力的例子,而關羽守荊州弄出這麼大屁漏,葬送了荊州還損失三萬多將士,讓諸葛隆中對破滅,加快了蜀國的滅亡,當時的魏延可說是蜀國武將中的份量最高之人,而與諸葛之間的關係疆化,後收了姜維武藝不錯,可惜資歷太淺,沒新的創舉繼續引著諸葛亮的老路走《北伐》。

這也就是為什麼諸葛把軍權交給楊儀的原因,要說魏延不死只能說蜀國後軍事上好一點,再想圖大的發展是不可能的了,即使諸葛不死也掀不起什麼大風浪來,魏國四大主力,其中之一的司馬懿就把諸葛困死了,多年北伐一次次失敗,蜀國北伐實際就是在作死,最少說若魏延在就憑鄧艾那點兵力就能得手,鄧艾選渡陰平,而魏延選出子午谷,這說明魏延也是出奇兵高手,魏延在鄧艾未必能成功,所以講魏延的死損失很大,可保蜀國延緩,若說蜀國有更大發展是不可能,改變不了歷史,諸葛也辦不到,因為關羽失了荊州給蜀國帶來滅頂之災,魏延不是神!



9紫氣東來


魏延的死,對蜀漢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影響比較大的是蜀漢的荊州集團,對整個蜀漢來說,並不會很大。更不要說影響歷史走向了,魏延未必那麼大的能耐和那麼長的自然壽命,不過倒是可能影響北伐走向。只是,蜀漢無論怎麼北伐,也不可能改變三國的格局,這是時代的背景,綜合實力來決定,非一人一事可更改了。




先說說魏延的自然壽命,魏延出場在史書中是劉備入蜀的那一年,公元211年。此時的魏延估計大概是30歲左右,因為魏延如果是20歲以下跟隨劉備入蜀,那麼在記載上可能就是年少跟隨劉備入蜀了。那麼為什麼不能是20歲到20多歲左右呢?因為,公元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超越資歷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此時距離入蜀八年,魏延二十到二十幾歲的話,當太守固然可以,可是憑什麼擠掉張飛呢?可見魏延此時正當壯年,而且在荊州有一定的軍旅經驗。所以,此時魏延大概在38到40多歲之間。所以,到了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234年),又過了15年,此時魏延已經到了53到60歲之間了。這麼大歲數了,魏延不被害死,又能活躍幾年呢?




楊儀陷害,導致魏延身亡後的第二年,235年,又因為嫉妒蔣琬,導致自殺,終年46歲。楊儀的年齡必然要小於魏延,這也是魏延和楊儀不和,甚至魏延拔刀相向,如此無禮的原因之一。如果楊儀年長魏延,我想作為大將的魏延,是不會這麼做的。諸葛亮是很看重楊儀的後勤統籌的才幹,還有魏延的驍勇,所以不忍偏廢,又常常為二人不和而惋惜嘆息。這是這是為何?因為楊儀和魏延都屬於荊州集團的中堅力量,僅次蔣琬,趙雲又年老去世了,荊州集團後繼無人呀。諸葛亮一去世,魏延和楊儀也先後而死,荊州集團的場面人物只剩蔣琬了。費禕和董允雖然是荊州人,但早於劉備入蜀,嚴格的說屬於東州集團。



所以,,魏延活到了蔣琬時代,地位當然不低。不過,蔣琬執政時期大概有十二年,魏延也步入老將時代了,魏延能改變蜀漢形勢嗎?先看看蔣琬時期的背景,蔣琬繼承了諸葛亮的北伐遺志,但是並未遵循諸葛亮的北伐路線。所以,前期的蔣琬屯兵漢中,派姜維為別部進攻涼州地區,想切斷關西和關中聯繫,但是效果不大。後來,蔣琬調整戰略,進駐涪縣,打造戰船,想走水路進攻上庸,魏興地區。所以,一條路線是西征涼州,另外一路線是東進上庸。無論這兩條路的哪一條,魏延都不會同意這種北伐戰略的。



固然當年諸葛亮出秦川,無功而返,但是目標是直指關中,長安。如此,魏延還嫌慢呢?他還想走子午谷直接攻打長安。所以,無論是出兵涼州,再取關中或者攻打上庸,魏興,都有點“繞”,效果也慢,魏延怎麼可能贊同。但是,從歷史中魏延和楊儀交惡,互相攻擊的,在朝中的蔣琬,董允,在軍中的費禕,王平,馬岱都是支持楊儀的。這裡固然有楊儀等人奉諸葛亮遺命等原因,但是沒有一個人為魏延說一句話,可見魏延的人脈情商。所以,一旦魏延又一意孤行或者反對爭執,依然是被打壓的結果。即使蔣琬先去世了,已經是七八十的老將,魏延又能改變什麼呢?


大飛熊ヽ騎士


首先,魏延作為僅次於“五虎上將”的武力值,是必須肯定的。作為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武將,魏延在蜀漢裡面起到的作用很大!但是,蜀漢卻絕對沒到了離不開他的地步。

魏延,對蜀漢的功勞、貢獻是很大的,這個無須多說。但是,此人性格暴躁,以自我為中心,急功近利,缺乏穩重。這些都不是成功者應有的素質!

再者,諸葛亮一死,對魏延再無把控之人。加之後主懦弱,對朝中文官依賴性強,以楊儀為首的文臣和魏延素來就有隔閡。諸葛亮在世之時還可相互調和,加以利用。諸葛亮去世了,魏延如果放在朝中,難免和楊儀等鬧矛盾,遲早壞事!如果讓魏延去鎮守邊關,或者說繼續鎮守漢中,日子久了,絕對無人可以管控的。

那麼讓魏延率兵去伐魏、去開疆拓土已經沒多大的可能性了。劉禪本就對諸葛亮伐魏有異議,加之蜀中百姓也對連年征戰負累不堪,所以這點就沒有可能了。

魏延,對蜀漢政權的建立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魏延的死,在根本上對蜀漢的軍事力量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魏延卻沒有可以改變歷史走向的能力!










上善若水36526


從蜀漢國庫空虛,人力不足來看,就算是在蜀死個楊松都有點損失。何況是魏延。


魏延謀略很好,裴松之先生的評價就可以說明一切:【由今觀之,皆以亮不用延計為怯。凡兵之動,佑敵之主,知敵之將。邈之不用延計者,佑魏主之明略,而司馬懿輩不可輕也。亮欲平取隴右,且不獲如志,況欲乘僥倖,盡定咸陽以西邪!】還有個誰不是也說每次看書,看見魏延請出長安,諸葛亮不同意,就嘆息謂諸葛亮沒有奇謀。(所以我是不是可以認為論打仗魏延比諸葛亮牛。。。)




劉備很器重魏延,尤其是攻下漢中那次,當時選漢中太守,所有人都以為肯定是張飛,張飛也覺得肯定是自己:自己二哥在荊州,那自己在漢中,大哥留中間,咱哥倆保大哥。 可是劉備把名字一說出來,所有人都傻眼了,咋是魏延膩?(魏延一下子升官發財,走上人生巔峰。。)後來劉備會群臣,問了魏延:“我把漢中託付給你,你打算怎麼辦?”魏延的回答雖然感覺很狂妄但是很豪邁:“如果曹操帶人來了,我幫你擋住,如果是幾個大將來了,我幫你吞併了”

中間的故事也就不說了,到後來諸葛亮開始北伐,魏延提出了他的意見,就是有名的【子午谷奇謀】子午谷可是號稱【秦嶺六道,子午為王】路斷險要。但是路徑短,可以直通長安,魏延敢提出此計說明其夠膽大,也可能事先研究過。但是諸葛亮做事小心謹慎,沒有采納。(於是他變成了後人們閒聊的話題)

回來說,魏延死對蜀漢意義大不大,我就說一句話,他和關羽死意義差不多。

(不會配圖,隨便看看吧,文覺得不好還請見諒,咱也不是專門研究的)


走出新手村


1、投靠蜀國之前的情況

早期,魏延在長沙太守韓玄手下做事,後來是賣主求榮,獻城於劉備。但這裡我這位他是有著長遠眼光何自己的職業規劃。

2、在蜀國通過幾次戰爭,確立了自己的威信

他跟隨劉備入川,而且在奪取漢中已被破格提拔為漢中太守!漢中可是當時兩軍關鍵要地。另外這個太守的位置原本有傳說是張飛的,後來成為魏延的,可想而知,劉備還是很看重魏延。魏延駐守漢中數年,另外又隨諸葛亮北伐,整個過程,自己帶並已經非常熟練。並且在軍中又威望!

3、諸葛亮死後,魏延在蜀國的表現

魏延此人本來就比較高傲,諸葛亮死後,更是盛氣凌人。而且缺乏大局意識,記得諸葛亮去世時,全蜀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卻發起了和楊儀之間的戰爭,後來不幸死在馬岱手裡。

總體評價,魏延確實是難得將軍,不過即使他後面不死,也阻擋不了蜀國的滅亡!在羅貫中的筆下,魏延的性格就已經覺決定了他下來的路不是那麼順利。並且從他一開始投靠劉備,諸葛亮就不看好他。



偉人雜談


如果魏延不死劉禪賢能,那麼蜀國也不會早早滅亡。雖說以魏延一人之力未必能夠統一三國,但是在當時三國的能臣武將當中魏延僅次於司馬懿。當諸葛亮在晚年面對司馬懿已經顯的黔驢技窮了,最後抑鬱而終,但對於魏延來講他沒有諸葛亮頭頂上的光環,更沒有託孤之壓力,所以魏延打起仗來是輕裝上陣,且他武力過人。在當時單槍獨鬥沒幾個能抵擋的住他的武將,所以蜀國是自掘墳墓。


天宇之塵


魏延其實是被諸葛亮嚴重成見了的人,黃蓋是被諸葛亮設計擒住,然後恩威並用勸降的,而魏延則是熱臉貼冷屁股,殺了自己上級主動投誠的。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一直對魏延處處提防不待見的原因。諸葛亮死時,魏延也是老邁,哪有年青氣壯的血氣精神?只不過五虎上將皆已故亡,蜀國曆年爭戰,元氣大損,能徵將領更是後繼無人。在這種情況下,老邁的魏延居然成了蜀國名義上的第一大將,諸葛亮素來謹慎,所以殺魏延絕後患。魏延不死,也成不了氣,只不過以當年殺主投劉棄暗投明的做法,可能不會死保阿斗昏君。


UFO101


魏延之死是蜀漢國家選擇的結果。諸葛亮死後,蜀國民生凋敝,急需休養生息,諸葛亮傳的接班人是蔣琬費禕,這說明了像魏延這樣的武將將被輕視,但是魏延是蜀漢著名的武將,必然會產生矛盾。事實證明蜀漢的國策是正確的,休養生息讓蜀漢延續了40多年


拼搏79431


魏延不死則蜀漢會提前滅亡,因為魏延的性格和作風,蜀漢必然內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