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城關鎮:開對方子“摘窮帽”找準路子“拔窮根”

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 通訊員劉敏 費霏)成縣城關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和交通中心,聽起來似乎與貧窮掛不上鉤,但貧困面廣、村社分佈零散、貧富差距明顯,多年來仍是困擾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南山村、柳埡村作為全鎮僅有的兩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村級發展基礎薄弱、群眾收入來源單一,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難度大,是過去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城關鎮面對脫貧攻堅中一系列難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準到戶,開對方子“摘窮帽,找準路子“拔窮根”,蜿蜒流淌的東河、南河水養育著全鎮8萬餘人,也見證著這裡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

成县城关镇:开对方子“摘穷帽”找准路子“拔穷根”

圖為如今的城關鎮村莊新貌

黨建助脫貧 精準拔窮根

柳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魏志珍原本靠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產業及農閒時打零工養活全家5口人,手頭經常緊緊巴巴,自發展養蜂產業以來,靠著自己的勤勞苦幹,不僅家庭收入大幅提高,整個人精氣神也更足了。他逢人便說:“還是黨的政策好,自從我發展中蜂養殖以來,人過的充實了,錢袋子也慢慢鼓了,小康生活有盼頭了”。

城關鎮轄24個行政村167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9601戶37505人,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村柳埡村,距縣城22公里,地處成縣高峰水庫水資源保護區,風景宜人、物產豐富,但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條件閉塞,多年來,該村村級發展較為落後,優越的自然條件未得到有效開發,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較低。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柳埡村黨支部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帶領下,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為統攬,以群眾增收為切入點,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新型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將省撥補交黨費扶持資金20萬元中的115800元按照參股聯合型模式(即黨支部+合作社+建檔立卡養殖戶+一般戶)大力發展中蜂養殖產業,剩餘84200元注入柳埡村扶貧互助協會。

改善人居環境 助力脫貧攻堅

走進如今的城關鎮社區,隨處可見整潔乾淨的馬路、規劃統一的門店和嶄新的房屋。在此之前,城區村環境衛生差、門店前亂堆亂放,城郊村垃圾亂倒、汙水亂排現象隨處可見,不僅群眾反映強烈,也直接影響著全縣的對外形象。

“連最基本的環境衛生都搞不好,何談脫貧奔小康、何談鄉村振興”,這是城關鎮黨委書記閆毓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今年以來,城關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人居環境改善作為開展精準脫貧工作的總抓手,開展了全域無垃圾城關在行動、巾幗在行動、人大代表在行動和社區在行動、城市環境衛生百日整治等系列集中活動20餘次,定於每週五組織鎮村社幹部及廣大群眾開展集中整治活動。以新農村居住點、主次幹道、城鄉結合部為整治重點,圍繞“視線內無垃圾”的目標要求,充分發揮婦聯、共青團在改善人居環境中的優勢作用,通過實施“五清”(清掃垃圾、清楚柴垛、清除糞堆、清除雜草、清除路障),整治“六亂”(亂堆亂放、亂修亂建、亂停亂放、亂塗亂畫、亂扔亂倒、亂拉亂掛),做到了“五無”(無衛生死角、無糞土堆、無柴草堆、無垃圾堆、無積水汙泥)。

據不完全統計,已累計整治主巷道、小巷道60餘公里,受益人群達4萬餘人,使城區環境衛生及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目前,全鎮共拆除危舊房285戶853間,殘垣斷壁263.5米,城鄉環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產業發展提質 群眾收益倍增

2013年,城關鎮南山村村民汝社平通過村級民主評議,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汝社平家中兩口人,母親已年過70,無勞動能力,汝社平本人肢體殘疾,不能幹太重的體力活,只能靠一畝三分地為生,家庭生活極為困難。

成县城关镇:开对方子“摘穷帽”找准路子“拔穷根”

圖為村民養殖增收

2016年,汝社平利用精準扶貧專項貸款5萬元購買了豬仔,豬仔有了,但養殖場地有成了難題,得知這一難題,南山村黨支部書記焦永剛自願借給汝社平1萬元,用於新建圈舍。通過一年的悉心餵養,先期養殖的幾十頭豬全部出欄,由於餵養週期長、肉質好,他的豬全賣了個高價錢。

賺了錢的汝社平,養豬致富的勁頭越足了。今年翻新擴大了圈舍,養了26頭豬,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如今,汝社平已經徹底摘掉了“貧困戶”的窮帽子,日子越過越紅火。

建檔立卡貧困村南山村位於城關鎮以南,據縣城5公里,藉著全縣“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東風”,南山村積極發展集觀光旅遊、鮮果採摘、農家餐飲於一體的休閒農業產業鏈。目前,以“高投資、高規劃、高品位”為建設根本的南山村文化廣場即將建成,發展了以休閒農業為主體的農家樂5家,尤其是引進建成了投資1600萬元的錦繡雲軒旅遊度假村,帶動周邊群眾務工30餘人,有效增加了困難群眾的收入。

扶貧+扶志+扶智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扶貧先扶志,勤勞能致富,要想徹底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僅靠“輸血”扶貧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扶志”,幫助貧困戶建立“造血”功能,找到致富路子是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的重要途徑。

成县城关镇:开对方子“摘穷帽”找准路子“拔穷根”

圖為村莊裡的各類扶貧標語

城關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把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引導貧困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用“造血”功能鞏固“輸血”成果,徹底拔出窮根、消除貧困。同時製作“貧困戶享受政策一覽表”,讓貧困群眾對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享受到的優先優惠政策一目瞭然。

通過在各村村內主幹道、人員密集場所佈置以精神扶貧為主題的各種宣傳畫,逐步扭轉貧困群眾對脫貧攻堅“與我無關”的思想,喚醒貧困群眾對黨的感恩之心,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爭取群眾對幹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不斷提升貧困群眾“我能脫貧”的志氣,持續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