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到底是安徽天柱山還是湖南衡山?兩者之間究竟有何關聯?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中華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敬拜祭、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加上金庸等在武俠小說裡對“五嶽劍派”的渲染,五嶽名聲更是家喻戶曉。 其間,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這四嶽都位於長江以北,只有南嶽衡山位於長江以南。 南嶽衡山的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嶽要好得多,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景美如畫。

然而,在網上搜索南嶽衡山的照片,經常會跳出安徽天柱山的照片。 前幾年,某城市宣傳廣告發生烏龍,將安徽天柱山誤認為湖南的南嶽衡山。

近些年,某些媒體、自媒體給南嶽衡山配圖,用的也是安徽天柱山的圖片。 安徽天柱山與湖南南嶽衡山之間,到底有何關聯呢?為何經常會被人們弄錯呢?

據瞭解,有關五嶽的詳細記載,較早見於秦漢時代的古籍《爾雅·釋山》,五嶽皆是古代帝王封禪祭天之處。封禪名山,實際上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產物。第一個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

其後漢武帝劉徹巡遊四方,遍祭五嶽,奠定了五嶽封禪制度的基礎。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南巡,登臨天柱山,設臺拜祭,封為“南嶽”。 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頒佈詔書,命名今河南嵩山為中嶽,山東泰山為東嶽,安徽天柱山為南嶽,陝西華山為西嶽,河北恆山(在曲陽西北)為北嶽,形成五嶽同祭的制度。


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拓展南疆,於公元589年,改封湖南的衡山為南嶽,其後歷代相沿不變。從此,天柱山在名山群中被冷落了1300多年。明代又改山西渾源的恆山為北嶽,但因為路遠難行,仍在河北曲陽行望祀遙祭之禮。 一直到清順治十七年,才移祀至山西渾源,最終使流傳至今的五嶽名山成為定製。

安徽天柱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以“南嶽”之稱享譽於世,大約有近700年之久。近年以來,天柱山漸漸又作為“古南嶽”而在人們的心中復活。

天柱山坐落在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境內,西北襟連大別山,東南瀕臨長江,其主峰海拔1489.8米,如巨柱擎天,因而被稱為天柱峰,天柱山也因此得名。 過去,天柱山還有潛山、皖山等稱號。 春秋時期,天柱山為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因此天柱山又被稱為安徽的“源頭山”。

天柱山分為南北兩區,南區科考以超高壓變質帶、古生物化石古人類遺址為主,北區為天柱山花崗岩峰林峰叢地貌遊覽區,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天柱山群峰兀立,山峻石奇,重巒迭嶂,佈局極其精奇。 2011年9月天柱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式批准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境內,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5米,跟其他四嶽比起來,高度並不佔優勢。南嶽衡山春觀花海、夏看雲海、秋望日出、冬賞雪景,一年四季都有看點。 南嶽衡山還蘊含著厚重的文化,涵蓋了宗教文化、祭祀文化、湖湘文化、壽文化、抗戰文化、書院文化和名人文化等。

很多網友不太清楚這段歷史,因此用錯了照片,把安徽天柱山誤認為南嶽衡山。 南嶽衡山七十二峰,其中有一座叫為“天柱峰”,天柱峰南邊峭壁上鏽有“南天柱石”石刻,每字徑大一丈五尺,為南嶽衡山最大石刻。


湖南南嶽衡山與安徽天柱山,兩山的緣份原來這麼深! 安徽天柱山前封“古南嶽”,湖南衡山後尊“南嶽”,一前一後,相互映照。 如何加強兩座千古名山的交流與聯繫呢? 親愛的朋友,您有什麼意見呢?歡迎來聊聊! 文/圖 納蘭小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