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没有儿子会怎样?

吕梁山道哥贺利斌


喜欢【乡村关中】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共享优质“三农”资讯!

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男尊女卑,儿子继承香火,传承祖业。这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是世代流传下的。只是现在,城市人生活保障条件好,经济宽余,不用下地干体力活,也受政策紧缩教育,城里人不得不只生一个孩子。而在农村要干繁重的体力活,没有男孩确实存在许许多多不便。一个劳力就是一个家庭撑腰的顶梁柱。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所以,在农村无论有钱与否,生儿子都是非常庆幸和热闹的,也是这个家族兴盛的开端。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句老俗话就是农民最好的现实总结。农村家庭的女儿嫁出去了,都顾自家的生活,对自己娘家的关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慢慢淡化开始,到最后只是走走亲戚这么简单了。因此,只有儿子留在家里,才能撑起家庭未来光祖耀祖的哪一片天。这不仅仅是河南,其他地方也是一模一样的。那么,在农村没有儿子是怎么一种生活呢?请跟着【乡村关中】的观察,解答问题如下:

第一,被村民瞧不起。

农村人以有儿子为人生最大的荣耀。因为儿子长大后,就一生长在这个村庄。他们才是这个村庄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他们娶妻生子,使家族门户不断壮大,使村子绵延发展不息;而女儿结婚出嫁后,户口迁出,也就不是村庄的人了。生女儿的家长自然连说话的份都没有,自然就被村民瞧不起了,这些人在村中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挺不起腰板,说不出一句扬眉吐气的话。

第二,家里体力活没人干。

农村庄稼地里都是体力活,男孩的力气怎么都比女孩大,在农村他们早早都承担起家庭农活的重任。
一个家里有几个男孩,家长就省了相当大的力气,可以从事其他生产劳动;而女孩家长只能自己做,且效率低,花更多时间作务农田,基本没时间从事其他农业生产。

第三,家中香火无人传承。

男孩传承着家庭香火的重任,十个女儿都不顶一个残腿儿。女儿长大后一个个都外嫁出去了,不在是这个村庄的人,她们成了嫁出去所在村庄的人。生女儿的家庭面临无人继承家产,无人传承香火,也就是说,这个家庭随着老人的去逝,也就永远消失了。

第四,在农村很受人欺负。

农村长久以来就是家庭族势力庞大,人多势众,凭借着男人的力量不管对与错,有理无理,凭借着力量左右行事,也没人敢说。长久以来,他们掌握着村子的话语权。而生女儿的人家,势力单薄,往往唯命是从,净受人欺负,那些人多的家族就平白无故的欺负人少的家庭。

第五,养老成了重要的问题。

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外嫁了顾她们家庭的生活,如果有能力可能照顾父母,而一般情况下,大多都照顾自己家里的人了,很少来管父母。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还依然要靠 土地养老,随着年龄增长,无力干活,老年生活无依无靠,可能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

第六,表明家运衰落。

没有儿子的家庭明显出现家残败落,女儿外嫁后,老人越来越老,老活无着落,家庭也没有产出和经济来源,从此,家境陷入困顿,日渐没落,这个家庭在村子随着老人的离世,不仅家运衰退,而且也就永远消失了。

第七,成了村子里绝户。

农村家庭的女儿外嫁后,户口迁出,村上收回了承包的土地,老人日益老去,因为没有儿子继承家业,没有儿子从事农耕,老人养老无依无靠,最后死去都没人知道,这个家庭就成了村子里的绝户,成了村人世代的笑柄。

总之,不管是河南农村,还是其他地方的农村,家庭没有男孩永远是农村一生的痛苦,是人生最大遗憾,也是自己的一生的悲哀。不仅一辈子在村子里抬不起头,一辈子被人耻笑,还要操劳一辈子,重要的是劳累了一辈子也没有任何结果,等于白白在这世上活了一回。

那些有儿子的家庭叫嚷着养儿养女一个样的人,叫嚷这些人思想封建的人,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种。当他们身处只有女儿的家庭,那幅嘴脸也早就消失了。不管怎么样,还是农村人的话实在,

十个勤快女,顶不过一个瘸腿儿,这是千古真理。不信,你生活在农村,就真真体会的这句祖先总结出来的话的份量了。

网友朋友们,你们对这个问题还有何高见?我在下面留言评论区恭候。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乡村关中】,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转发、留言和评论

,我创作更多优质“三农”资讯分享朋友,敬请关注。(文字原创,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乡村关中


在以前的农村老家,如果没有儿子就是绝户头,感觉在爷们面前低人一等,处处受人排挤,做什么事大家都不愿意给这些人来往。有几户没儿子的,小时候都是跑外地抱养的,但孩子长大了又找他的亲生父母去了,白给人家养儿子。
农村没有儿的人家,感觉遇到事没有人帮忙,很多人都会这样说,这家只有闺女,没有男孩,绝户头,不给绝户头来往。在农村绝户头的确是受人欺负,有时候给邻居或者吵架磨嘴,邻居说气话的时候就会说没有儿子是绝户头。其实说绝户头就是揭短,没有儿子人家已经很伤心了,更不要说绝户头。


我一个儿时的伙伴,他就是养父养母没有生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我的小伙伴就是从江苏的无锡抱回来的,他的养父母对他特别好,两个姐姐虽然不是亲生姐姐,对他也是娇生惯养。上学的小伙伴学习不行,啥也学不会,只会写他自己的名字,上到小学三年级就退学了。
长大后结婚生子,我的小伙伴把他的养父母也都养老送终了,养父母都不在了,但养父母临死的时候给他留封信,因为他的学问有限看不懂一直放着。我们两个关系好,他拿给你看,把信打开才知道是他亲生父母家的地址,他让我陪着他去无锡按照地址找他的亲生父母去了。

我们两个到无锡是人生地不熟的,下了火车见人就问,还是好人多,按照地址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他的亲生父母家庭条件不错,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对我的小伙伴也不错。最后我的小伙伴全家搬离了我们一起生活的村子,今年过年回家我还问起他,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搬到什么地方去了。在农村没有儿子的父母心里压力很大,保养的孩子永远都会离开,现在时代不同了,大家也都要一个,不管儿子还是闺女。以前没有儿子,在农村的确受气。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欢迎你和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了解更多的农村信息。


踏雪寻梅jia


我姥姥就是这样,我妈姊妹五个,我没有舅舅,姥爷走的早,我几个姨都出嫁后就剩我姥姥一个人,小时候姥姥一个人在农村住,我几个姨还好都嫁的不远,都是邻村的,说回去就回去了,后来姥姥年纪大了,就在我们几家轮换着住,也没闹过什么矛盾,相处的都不错,要说和有儿子最大的区别就是老家的房子,因为没儿子房子还是老瓦房,姥姥在时经常收拾还干净些,后来没人住了,慢慢就败落了,院墙也塌了,几间房子也漏落的破旧不堪,院子的一些地方被邻居占了好多,想来当时多热闹的一个家,因为没有儿子就这样慢慢没了,所以也不要怪农村人重男轻女,确实有很现实的因素在里面


沵笑


农村没有儿子就会被人称为绝户。没有儿子支撑门户,就会被人看不起,被别人欺负,甚至会有人骑在你脖子上拉屎!这种现象别说河南,全国很多农村都一样,就是现在看起来高大上的城市居民也摆脱不了这个阴影。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继承香火,一个家庭的血脉就此终结。这是延续了千年的习俗和传统。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你别跟我说你思想先进,女儿儿子都一样。说的在理直气壮,那是嘴上,心里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没有儿子的人,他平时看起来非常开明乐观,但是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小聚喝了几杯酒之后,一个朋友无意中言语表达上不太注意就伤到了这个人的痛处,结果他怒摔酒杯,愤然离去。

因此可见,没有儿子,怎么说也是一种遗憾。在遇到对方有这种遗憾的时候千万别故意去捅人家的伤疤。


老去的老兵


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从很早以前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观念曾在祖辈观念中根深蒂固。不过,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这种思想已经越来越被抛弃,比起过去,现在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农村已经好了很多。

不过,在有些落后地区,这种观念仍然影响甚重,最常见的就是没面子,在村里人面前“抬不起头”,谁家如果接连生了2个女儿,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就是“谁谁谁家又添了一个女儿,这是要断后啊”“你看,他家这个姓氏到他这断了”。当事人即便知道但是却没法说,只能撇过脸暗自郁闷。

在过去之所以重男轻女的观念严重,除了“断后”这个面子问题,还有就是家里的重活没人干,秋收时期,儿子能下地干活,女儿就行不通了,只能自己去干。但如今,机械化普及之后,这方面影响也不是太大了。

上面说的,都是比较落后,重男轻女观念比较严重地区的一些情况,如今,大多数的农村对这个挂念已经不是太执拗了。如今,在娶妻难、女少男多的农村,女孩多的家庭反而成了村里的香饽饽。女儿出嫁后,父母也会跟着享福,这个女儿资助一些,那个女儿资助一些,老两口还有闲钱去旅旅游,羡煞不少多男儿的家庭。

其实,在我看来,男孩儿女孩都一样,目前无论男孩、女孩儿,外出求学工作后,回到村里守在父母身边的能有几人?养儿防老的观念,现如今都不适应了。儿子、女儿都一样,最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对吧!


河南商报


好好的一家人!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会接二连三的发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大伯父是去年去世的,得的是心肌梗塞。是我们这几个侄子送去的医院,但是还是送去的太晚了!在办后事的时候因为没有了堂哥。办的不是那么的和谐!因为没有儿子邻居来吊唁的都很少,当出殡的时候街坊邻居还看嫂子和侄子的笑话!说什么城里人不懂咱农村的规矩看他娘俩个会哭不?大伯父走了也没有留下遗言,他的土地他的宅基地都是他的弟弟和侄子觊觎的!唉!再他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见大家对他那么关心!在大伯在世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可能比他其他的侄子好!但是我这辈子没有福和他们家享,要是哥哥不去世我的生活也许会和现在不一样。看的淡看的开,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就好了!任尔东南西地风,我自岿然不动。无论生活在哪里别人有没有儿子,我都以诚心对待!



豫东小农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传统,其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是在农村中有较强的认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农村大集体生产时,男孩子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也是家庭的主要抓公分的成员,所以在以人为主的纯劳动力时代,男孩子还是每个家庭的主要承担着,是家庭生产力的重要象征!

再到后来,在农村家庭对于人丁兴旺的意识是很重视的,家里有男孩子会觉得家里的一切都会传承下去,对得起列祖列宗;还有一点就是家里男孩子比较多,会显得门户不单薄,人丁兴旺,不会受欺负!所以男孩子扮演的角色是无法替代的!

但是到了近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对于子女的认知也在慢慢改变。特别是在子女抚养和成长中父母的付出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即使在放开二胎的现在,人们对于男孩女孩和生产下一胎都会很谨慎持之! 所以,我们更应该摒弃旧观念,以崭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待子女性别问题,根据自身情况自我计划性的生育,关爱子女,细心呵护,精心教育,家庭会越来越和谐、幸福!


东方今报


去年有个在我家干活的小伙子也是河南的,快30了还没结婚人干活勤快,也挺实在的,家里花了好多彩礼给说了一个,干活干到一半突然说不干了,说女朋友几天不理他了,不回他信息了,必须回老家看看什么情况,他说这个再不成只话能到人家家里去倒插门了,而且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我妈妈也只生我一个女儿,我们这80年就实行计划生育了,一般情况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我跟我老公都是独生子女,我生了两女儿,是因为一个跟我老公姓,一个跟我姓才生的两个生老二国家补贴钱,医院免费生的,我们这穷,懒,没出息才会被人看不起,我们在江浙沪三角地方,现在跟浙江人服装批发做的生意,都知道不用跟老板谈生意的必须跟老板娘谈,跟老板谈就像口水吐在墙上白谈


太湖湾小女子


我一个发小,她家里是她姐妹两个孩子。妈妈因为当时计划生育强制结扎,后来就没再生。她从小性格像个男孩,爸妈也很宠她,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爸对儿子的渴望慢慢浮现出来。尤其是在农村,没有儿子还要被别人说三道四。在我朋友上高中的时候,她姐姐结婚了,她爸爸因为做了点生意,手里赚了一些钱,然后生活就彻底的改变了。也许是她爸爸一直都有要男孩的心愿,只可惜生活不如意,没办法得逞。赚了点钱就开始想歪主意在外面找小三,还赌博,好景不长没几年,家就败光了,甚至还不如从前。她妈妈想不开,有一次从房子上跳下来,胳膊摔坏了。后来朋友的妈妈离开了我们村,虽然没有办离婚,但是和她爸爸不再来往。她爸爸因为赌博欠债,也一直都不在家。幸亏我朋友性格坚强,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考了个不错的大学。之后,她爸妈都各自会给她寄生活费,但是假期回来总是一个人在家,后来就出去打暑假工都不回来了。我们见面就越来越少了,现在她大学毕业了,在上海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虽然自己生活安排的不错,可她爸爸却看不见女儿的存在,漠不关心!朋友都27了,对婚姻阴影很重,一直都没谈朋友,看着好心疼。农村人要儿子的执着简直让人无法理解,但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却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真不明白男孩有什么金贵的,就我这个朋友的外婆年轻时候生了四个儿子,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因为穷,竟然把一对双胞胎扔了,后来有了我朋友的妈妈,因为生活好转,才养活下来。结果呢,四个儿子谁都不管老母亲,还是这个女儿给养老送终的。养儿子的执念害了多少人,什么时候才能醒悟过来!


小不点衣橱


第一,假如没有儿子生几个丫头,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抬不起头的事情。男女都是自己的娃娃既然生下了就好好抚养长大,养育之恩是任何人都不会忘记的。没有儿子也不会怎样,你的日子你过,跟别人没有关系。

第二,旧社会要儿子是培养家里的劳动力和权利,免得让人欺负。其实旧社会没有儿子会被别人看不起,会给你揭短让你生气。但是现在新社会养儿养女都一样,有的时候女儿比儿子孝顺的多。现在社会男女性别失衡没有女儿哪有儿子的诞生。

第三,没有儿子也是可以获得潇洒,因为现在养了儿子的并不是幸福的。据我所知很多有儿子老人生活并不幸福,而养了女儿的老人生活有保障们很幸福。

所以吗,儿子被人们视为传承香火的后人,要是真的没有儿子对生活也没有影响,现在种地也是机械化,所以儿子只是面子上的继承人,其实有儿子的人有很多都是被儿子折磨的没办法了。所以,我说有儿子没儿子活好每一天,把丫头带好了照样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