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蘇軾誰更牛?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為天地立心abc123


全面看“

蘇軾”更牛。

文學造詣看“倆人各領風騷,難分伯仲”。

分二步答題。

李白和蘇軾誰更牛?





顯然,題主指的是多方面,我們就全方位比較。

文化方面:李白雖有“詩仙”稱號,公認為是詞的鼻祖,但李白僅在詩詞上有著驚人的天賦。可蘇軾不同,蘇軾不僅在詩詞與李白不分上下,而且還是散文家,書畫家。在散文方面與歐陽修並列“唐宋八大家”,書法擅長楷書,行書,用筆豐膄趺巖,與米芾並稱“宋四家”,畫以竹石見長,寫意為主。書法和畫作都有作品流傳,保存之今。蘇軾乃全才。

仕途方面

李白早年抱著濟蒼生的美好願望從政,四處投謁,卻是懷才不遇,後來皇帝驚羨他的詩才,招進宮,供奉翰林,僅陪皇上寫詩詠詩作對,賦詩記史,後遭宮人讒陷,被貶,安史之亂以後,他投到永王李璘的帳下,永王兵敗,李白也因此獲罪,被流放。遇赦後四處漂泊,後病死。而蘇軾從八品當起,最後官至三品,在官場三起三落,當過判官,史館,通判,太守,翰林學士,朝政上與王安石政見發生激烈衝突,因守舊反對王安石變革遭貶,後新皇繼位,又重新召回朝庭,任翰林學士,第三次被貶,流放海南。蘇軾官比李白做得大,參與了朝政。

其他方面:李白生性狂蕩,豪放不拘,喜歡飲酒作詩,後仕途不順,雲遊四方,留下不少的山水詩篇,但在政績上乏善可陳,而蘇軾不同,蘇軾為官一方,體恤民情,造福百姓。如在杭州任太守時,整治西湖,動用20萬民工,開除葑田,建立三塔,修建西湖長堤,“蘇公堤”由此而來,在建設中,他關愛民工,並親白參與烹飪,犒勞民工,傳說“東坡肉”就是他在給民工烹飪豬肉時流傳下來的。口埤上李白不及蘇軾。

蘇軾比李白牛。

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我的理解:書法,繪畫不屬於文學範圍,而屬文化範疇。這裡只比較倆人的詩詞,文。可這不是我等能評判的,即然題主相邀,不妨談談個人看法

論文學造詣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豪放是他詩的主要特徵,在樂府、歌行、絕句成就斐然。歌行一改傳統固有格式,隨性而作,筆法詭異,變幻莫測。絕句自然明快,瀟灑奔放,語言簡捷,氣勢滂薄。給後人流下了不朽的精典之作。如“飛流直下三幹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誇張,比喻擬人的手法,把廬山瀑布的恢宏,描寫的活靈活現,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絕妙意境。主要作品有《蜀道難》,《夢遊天姥詠留別》,《將進酒》,《靜夜思》等。


蘇軾是豪放派創始人,寫詩詞也善用誇張,比喻擬人手法,詩風豪邁大氣,和李白有異曲同工之處。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好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主要作品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莫聽穿林打雨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

若論影響力,李白略勝一籌,他的《靜夜思》,《朝發白帝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幼皆知。但蘇軾的散文彌補了這一不足。可謂旗鼓相當。

李白,蘇軾各有千秋,所有作品對後人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貢獻相當。

李白,蘇軾平方秋色。


臥冰踏雪


首先這個題目的設置其實是有點問題的,李白和蘇軾,一個在唐朝,一個在宋朝,一個主要以詩名揚天下,一個主要

以詞名曉四海,是橫向比還是縱向比?比創作才華還是比人生境界?無論怎麼比,其實都不合適,也絕對分不出什麼能服眾人的勝負。

中華上下五千年,能青史垂名的文人有多少?很顯然,兩個人都是歷史長河中如恆星般閃耀的大人物

既然有兩問,那我們先拋開文學成就不談,用通俗的眼光評判一下兩人的

綜合素質。李白最耀眼的是文才,但除此以外,可以說是一個不太接地氣的文藝男青年。終其一生,他懷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負,高光時刻不過是供奉翰林。他的一腔熱血,基本上也就是寫進了自己的瑰麗奇崛的詩篇中,並未付諸現實。蘇軾則不同,少年揚名的他,有一鳴驚人的文才,也有鞭辟入裡的政見,遺憾的是,他同樣沒有走到政治權利的中心,而是在派系鬥爭中,淪為一個始終被排擠在外的對象,但他的可敬之處,便是在一地、謀一事,留下了太多功垂千秋、為政為民的佳話,無論所處的環境多麼侷促,他都能以他的方式自洽,“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他的曠達超脫。如果以世俗的眼光來看,無疑,蘇軾的人生境界要顯得成熟一些、穩重一些,也達觀一些、堅韌一些。

關於第二個問題,誰的文學造詣更高,這個問題就更難回答了。作為浪漫主義的代表,李白的詩無疑是劃時代的,他

完全打破了以往詩歌創作的傳統形式、固有格式,開拓出新的創作筆法,達到了飄逸瀟灑的極境。如此瑰麗燦爛,盛唐唯李白一人而已。而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中最負盛名的大家,詩文書畫,無一不專。作為詞人,他突破了作詞的傳統,以詩的筆法去寫詞,使詞不再流連在歌坊與宴席之間,落落大方地登上大雅之堂,還開豪放派詞的先河,大江東去浪淘盡,這氣魄,可比肩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毫無疑問,兩人的文學造詣都是極高的,都豎立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塊豐碑,沒有高下可言,只有傳承與突破。

若兩人生在一個朝代,定可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壺濁酒,推心置腹到天明。


飲水君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李白有出世者的桀驁——太白遺風,擊劍、任俠、飲酒、賦詩,講究恣意瀟灑,所著文學作品靈氣四溢;蘇軾則已在政壇登堂入室,其作品雅俗共賞——既有入世智慧,又有出世風範。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所以,這一票我要投給蘇軾!


相同的是,二人都處於一個不愁吃穿的時代,且仕途不順:

李白,主要活動在唐朝最鼎盛時期。經過幾代君主的撥亂反正,唐王朝的經濟社會發展欣欣向榮,國力達到頂峰。李白因為不事權貴,官場失意。“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李白擁有“痞帥”的性格,其作品浪漫、磅礴。


蘇軾生活在北宋,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文學地位超然。宋代作為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朝代,製造業發達,商品豐富(相傳在北宋宋徽宗年間,曾有燒瓷大師進宮面聖,請示瓷器顏色。徽宗以手指天,下詔: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宋代瓷器器型古樸規整、至純至簡。但越極簡,越設計,由此可見宋朝人審美標準之高),百姓生活水平極高。



但大才子蘇軾因反對變法,受到王安石排擠,故屢屢遭貶。“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豪放、豪邁,蘇軾在這一點上與李白如出一轍。



不同的是,李白僅以詩傳世,蘇軾卻是詩、詞、文、書、畫樣樣精通:開創豪放詞一脈,與辛棄疾合稱“蘇辛”;散文造詣極高,位列唐宋八大家;書法成就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擅畫墨竹、怪石;門下有秦觀、張耒、黃庭堅、晁補之四學士。二者相比,顯然蘇軾文學成就更高!



《道德經》有云: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政治上,蘇軾雖不成功,但他敢於面對失敗,做好一方父母官。因此,在經世致用方面,蘇軾又勝李白一籌!


流風163


文學成就蘇軾當之無愧(詩+詞+散文+書法),但論誰的名氣大影響高,文學造詣高我認為還是李白,李白號稱“嫡仙人”當時就已經名滿天下了,被杜甫、高適奉為偶像。後人尊稱“詩仙”基本上在中國婦孺皆知。文學造詣高可能有人不信,這麼說吧!李白寫詩一氣呵成、一字不改,別人寫詩反覆推敲、不斷修改,這一點足見太白文學造詣已經超出別人太多了,根本就不需要去琢磨,出口成詩,句句絕句,千年難見的天才。當然文學搞得再好也只是形,獨樹一幟的人格魅力才是永恆的神,這樣一個自信的人、豪邁的人、瘋狂的人、令人心往神之。酒來、劍來、詩來、意來、神來。遍尋中國詩人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李白了。形神兼備,宛若成神,就好像李白從未死去,活生生的在腦海中。當然腦海裡還有一個人辛棄疾,稼軒正在稻田邊茅屋裡挑燈看劍。對於蘇軾詞,美則美矣,總感覺缺乏靈氣。


大愚禪堂


蘇軾的文學造詣更全面,詩、詞、畫、書法,樣樣名揚宋代。李白的主要成就在詩。但可能因為唐朝較宋朝更為遙遠,留下來的史料更少,再加之李白酒後詩百篇的天才,而蘇軾雖好飲卻不善飲,所以在文學領域裡的李白更像仙人,而蘇軾更像凡人。

總之,兩人生活在不同的朝代,唐宋都是文化絢爛的時代,詩詞各領風騷數百年,很難評價誰的文學成就更高。但論及事功,蘇軾明顯更勝一籌。蘇軾一生宦遊甚豐,足跡幾乎遍達全國,救災、修河、建醫院、築堤等等,做了很多造福一方的事。而李白,一生基本不為官,歷史上留下的與百姓親身接觸的事蹟較少。

順便說兩句:關公和秦瓊雖然都是高手,但難較高下,畢竟沒在同一練武場比劃過;蘇軾和王安石生活在同一朝代,且同朝為官,蘇軾的文學成就高過王安石,但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恐怕是不稀罕和蘇軾比較文學成就的。

這兩句多餘的話,權做對於問題的補充吧。


喊冰



嚴格地說,如果將李白、蘇軾進行比較,還真不好比較。今人的一句話很有道理:文無第一。李白和蘇軾均為大家,李白的詩豪情萬丈,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誇張煽情、氣吞山河。而蘇軾為北宋著名文學家,尤其蘇詞獨樹一幟,同時他還是畫家、散文家、美食家。


李白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表明他不屑為官;而蘇軾也是仕途坎坷、鬱郁不得志。


溯路之旅行2


李白之所以被他同時代人或後人稱為詩仙,並被冠以寥寥無幾的的中國偉大的詩人當之天愧。

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我敢說,在現代也能達到婦孺皆知,能背幾首李白詩的人上至垂垂老翁,下至呀呀學語,差不多都能隨手拈來。

李白這一生放蕩無羈,也做過幾年御用文人,但李白天生就不是讓人管制的人,他的志向在山水之間,在空靈之間,他的想像力馳騁奔越,現在的火箭也無法比擬。

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一生窮困潦倒,終老在荒漠的田野裡。

不想多說了。我最喜歡詩聖的一首詩: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韓楓3897


李白主要的作品是詩文,以詩為尊。蘇軾作品有詩詞文又是文學評論家。且李白的文傾向於駢文,蘇軾傾向於散文。

論詩的話,自然是李白當仁不讓,蘇軾的詩受到宋詩的大環境影響,整體不如詞。李白雖然被有些人譽為詞的鼻祖,但是詞這一文學體裁在盛唐還不成熟。

文章的話,詩仙李白留下的篇數不多,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留下的文章滿目琳琅。當在太白之上。


文沐


從藝術表現的手法來看,顯然宋詞高於唐詩。不用問,蘇東坡無疑。李白的詩仙,杜甫的詩史,都是後人吹出來的。唐代包括古典最高的里程碑只有王勃的《滕王閣序》


骨瘦如柴卻神采飛揚


李白詩特別好,佩服!

蘇東坡飽經滄桑,詞顯更好,加上詞難填,還是更佩服東坡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