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為什麼有好漢的綽號與“病”有關?

福建比美特集團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常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給讀者留下了梁山好漢勇猛無畏的印象。有意思的是,在這些英雄好漢中,卻有不少綽號與“病”有關。如病關索楊雄、病大蟲薛永、病尉遲孫立。

為什麼這批勇猛的好漢卻有一個病懨懨的綽號呢?是不是與他們的身體素質不好有關?《水滸傳》中在描寫病關索楊雄時,這樣寫到:“因為他一身好武藝,面貌微黃,以此人都稱他做病關索楊雄”。這給人的感覺是,楊雄“面貌微黃”,猶如病狀,所以得名“病關索”。

問題是,如果以此推想“病大蟲薛永”就講不通了。大蟲指老虎,病大蟲即為生病的老虎,這無論如何與薛永搭不上邊。可見,將“病”解釋為“生病”或“病態”是不正確的。

事實上,《水滸傳》中的“病”是宋人口語,有“賽、競”等義,是比得上、賽得過的意思。“病”為“並”的假借,“病關索”、“病尉遲”、“病大蟲”就是“並關索”、“並尉遲”、“並大蟲”。“並”的意思是“完全一樣”。這麼一理解,這些綽號又貼近了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


與書居


我在以前的問答中回答過了。這裡的“病”字就是按原意解釋,原因分析如下:在介紹孫立出場時,寫到“淡黃麵皮”,金聖嘆在此批註“是病”。那麼介紹楊雄出場時也說他面色發黃,同樣的也是病。水滸傳裡每個英雄的綽號都是以其特點取得,比如“青面獸”“赤發鬼”等。既然作者提到兩人面皮發黃自然是與眾不同,說明其他英雄麵皮膚色正常(不發黃)。而在中醫理論認為“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壁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所以孫立和楊雄綽號中的“病”字,應當理解為“有疾病”。另外,有人認為“病”通“並”或者是“使……生病”,與例無證。無法指出還有何書何處提到過“病”字的這兩種用法。“賽仁貴”作者既然用到了“賽”字,就沒有必要把再賦予“病”字賦予另外一種令人產生歧義的解釋,此書在民間廣為流傳,聽眾斷文識字能力有限,作者更不可能把字詞含義隱晦的太深。介紹薛永的時候說:小人祖貫河南洛陽人氏,姓薛名永。祖父是老種經略相公帳前軍官,為因惡了同僚,不得升用,子孫靠使槍棒賣藥度日。完全是一幅虎落平陽的景象,哪裡看得出來他的比老虎還厲害?所以有“病大蟲”的綽號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