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为什么有好汉的绰号与“病”有关?

福建比美特集团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给读者留下了梁山好汉勇猛无畏的印象。有意思的是,在这些英雄好汉中,却有不少绰号与“病”有关。如病关索杨雄、病大虫薛永、病尉迟孙立。

为什么这批勇猛的好汉却有一个病恹恹的绰号呢?是不是与他们的身体素质不好有关?《水浒传》中在描写病关索杨雄时,这样写到:“因为他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以此人都称他做病关索杨雄”。这给人的感觉是,杨雄“面貌微黄”,犹如病状,所以得名“病关索”。

问题是,如果以此推想“病大虫薛永”就讲不通了。大虫指老虎,病大虫即为生病的老虎,这无论如何与薛永搭不上边。可见,将“病”解释为“生病”或“病态”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水浒传》中的“病”是宋人口语,有“赛、竞”等义,是比得上、赛得过的意思。“病”为“并”的假借,“病关索”、“病尉迟”、“病大虫”就是“并关索”、“并尉迟”、“并大虫”。“并”的意思是“完全一样”。这么一理解,这些绰号又贴近了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


与书居


我在以前的问答中回答过了。这里的“病”字就是按原意解释,原因分析如下:在介绍孙立出场时,写到“淡黄面皮”,金圣叹在此批注“是病”。那么介绍杨雄出场时也说他面色发黄,同样的也是病。水浒传里每个英雄的绰号都是以其特点取得,比如“青面兽”“赤发鬼”等。既然作者提到两人面皮发黄自然是与众不同,说明其他英雄面皮肤色正常(不发黄)。而在中医理论认为“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所以孙立和杨雄绰号中的“病”字,应当理解为“有疾病”。另外,有人认为“病”通“并”或者是“使……生病”,与例无证。无法指出还有何书何处提到过“病”字的这两种用法。“赛仁贵”作者既然用到了“赛”字,就没有必要把再赋予“病”字赋予另外一种令人产生歧义的解释,此书在民间广为流传,听众断文识字能力有限,作者更不可能把字词含义隐晦的太深。介绍薛永的时候说:小人祖贯河南洛阳人氏,姓薛名永。祖父是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为因恶了同僚,不得升用,子孙靠使枪棒卖药度日。完全是一幅虎落平阳的景象,哪里看得出来他的比老虎还厉害?所以有“病大虫”的绰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